目前分類:新聞分享 (14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78149_681573851901382_6299623417170424558_o  

【經濟日報╱葉家瑋】

集保中心董事長丁克華上任後,推動台灣股票全面無實體化,今年集保更與歐洲最大清算銀行簽約跨國合作,丁克華說,推動每項任務都須同仁們齊心協力幫助,而自己則是當同仁最大後盾,「若見到烏雲要幫忙撥開」,他認為主管與員工之間的互信、互助相當重要。

台灣股票全面無實體化在丁克華上任後完成,而且僅花19個月,對照法國、日本等國耗費動輒三年時間,還得等修法才能推動,台灣完成股票無實體化發行可謂進度超前,他如何說服員工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丁克華笑著說,他向同仁保證他會全力做後盾,在政策推動過程中若遇上不願意配合的公司,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他會親自撥電話請託或請主管機關一同幫忙說服。

「但我從未打過一通電話,員工就順利完成任務。」丁克華說。

不採高壓管理方式

同時,他也告訴同仁們推動股票無實體化「不要想等著修法」,台灣修法曠日費時,絕對要在修法前達成目標,所以就是靠著員工們到各公司努力拜訪,成功地讓上市櫃公司加入股票發行無實體化。

包括推動台灣股票全面無實體化,或是與歐洲最大清算銀行簽定跨國合作之約,上述看來難度頗高的任務推動,丁克華雖展現其達標決心,但並不會採取「高壓」管理手法,而是全力與部屬溝通協調。

丁克華認為,公司文化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員工的互信程度,上下屬之間有良好的信任,推動業務將更有效率。

此外,每項新政策的推行總難免遇到阻礙,然而「見到烏雲要撥開」,即便完成業務的成效不能立竿見影,還是要努力去做,直到完成為止。

正因為丁克華的經營管理守則為講求互信、互助,他在推行新業務時也先規畫相關配套措施。

比方在推動股票無實體化之後,集保不再僅是管理清點股票的倉儲業,而是轉為資訊業,那麼先前從事相關清點工作的同仁,工作內容將轉型。

因此,集保也提供教育訓練課程,讓員工學習相關資訊的應用,並給予他們時間重新適應新的電腦e化工作內容。

人人都是重要角色

另外,一項政策的推動,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個單位的協助都不可或缺。比方近期集保能與歐洲最大清算銀行簽約跨國合作,丁克華說,這不是集保自己本身能完成的工作,藉由主管機關完成法律修正,以及發行相關金融產品,有了各方的協助,才能吸引國際保管銀行來台與集保完成MOU的簽署。

重視事前沙盤推演

丁克華認為,金融商品的管理或是將台灣金融業務推向國際,過程中除須各主管機關的互助幫忙,事前沙盤推演也很重要,他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心法,是「不僅思考眼前的問題」,要將自己執掌的層級往上拉高三層去想像,此項任務推動時,更高層可能會遇上什麼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也因此,丁克華擅長沙盤推演並做好萬全準備,像是集保中心股票博物館開幕時,所有招募的大學生導覽員,全都做好一套完整演練,事前想像來參觀的民眾可能問那些問題、引起民眾興趣的內容是什麼?

他們會事先模擬好試題,「導覽員絕對不能被問倒。」而後續這些導覽員大學生也因表現優異,受到來參觀的企業公司高層青睞,還因此找到不錯的工作。

另外,先前他任職於證基會董事長時,也時常利用虛擬貨幣訓練操盤人投資,讓操盤手練習應變國際金融情勢的能力。

丁克華說,帶人、推動政策時,考量愈周延,業務進行愈能順利,上下屬之間合作效率也能因此提升。

【2014/05/30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智慧經營/丁克華 當同仁最大後盾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709335.shtml#ixzz33COm0Ey2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UbiNjCAAEeH8E  

【經濟日報╱吳育宏】

「80/20法則」一直是業務管理領域重要的概念。80%的業績來自20%的客戶,80%的獲利來自20%的產品,諸如此類的規則在各產業一再被驗證。也因為管理者可以針對20%的「關鍵少數」去觀察和研究,才得以產生許多改善和創新的機會。

然而,科技的發達為產業帶來不同面貌,也讓銷售管理的80/20法則受到挑戰。最著名的首推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長尾效應(The Long Tail Effect)」。

長尾效應主張,未來少量多樣的「利基(niche)產品」加總產生的商機(產值),將可和80/20法則中的明星商品匹敵。在某些特定產業,甚至會取而代之成為市場主角,例如Google或Amazon等案例。

事實上,不只是網路相關產業,即使是傳統製造業、零售業甚至服務業,也都呼應長尾理論的發展,我所觀察到的趨勢有以下兩點。

首先,行銷STP策略的廣泛應用與日趨成熟,讓多數產業走向分眾市場(segmented market)。為了用特定的產品,滿足特定的目標顧客,產品品項增加、生命周期縮短是必然的趨勢。

企業愈來愈難用標準化的主力產品「一網打盡」主要市場,勢必要往長尾的終端不斷延伸發展,推出更多區隔化的產品與服務。

其次,全球各行各業線上交易的規模不斷提高,銷售活動的本質也有諸多改變。最大的差異就是,店面坪數和貨架空間不再是限制顧客選擇的因素。

既然線上交易提供了無限制的貨架空間,供應商在激烈競爭下只會推出更多種類的產品。這樣的趨勢,讓知名度較低的後起之秀有許多發揮空間。

基於以上兩點趨勢,我認為長尾效應在大部分市場發生只是時間早或晚的問題。對業務人員來說,代表客戶關係的經營層次也要隨之提升。在製造業(B2B),必須更瞭解客戶的生產流程、採購流程;在消費品業(B2C),必須更貼近顧客的使用習慣、生活方式。

當「少樣多量」的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價值愈來愈低,朝「多樣少量」的「長尾市場」發展,毫無疑問的也是我們必須走的方向。

這意謂80/20法則失效嗎?我不這麼認為。未來那「20%」的關鍵少數或許不代表硬體產品,而是代表目標客戶(可能是變動中的群體)20%關鍵流程、行為、想法或偏好,它正是預測「長尾」會長成什麼模樣的重要線索。

(作者是管理顧問及銷售講師,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kYJ0U-CAAA5tbO  

【經濟日報╱林萃芬】

也有些同仁覺得「輪調」是「變相的降級」,特別是當資淺同仁來接替資深同仁的工作時,很多資深同仁都會感到「不服氣」,會生氣抗議:「對方能力不如我,憑什麼接替我的工作?為什麼我要去教導他?」Q:為了增加同仁的歷練與學習,公司的人資部門經常需要適時替同仁做一些職務調整,但即使立意良善,每次到了職務調整或工作輪調的時候,就是會有同仁不願意接受,認為「輪調」就是「否定自己的工作表現」。

當同仁抗拒調動時,不僅無法達到原本輪調的美意,還會激發同仁之間的對立情緒。

甚至發生過同仁不願意調動工作內容,導致一份工作兩個人搶著做,另一份工作沒人做的窘境。

有時候在部門極度缺人的狀況下,也會適時做些人力調度,而且,為了讓支援的人力盡快步上軌道,多半會優先選擇平日表現良好的同仁。

從多年的調度經驗發現,很少有同仁願意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同仁普遍會擔心調離原單位後,先前的努力會白費,或是不想重新經營人際關係,所以,有些固執的同仁會堅持留在原單位,還有人會以威脅的口吻表示:「如果我不同意,公司可以勉強我嗎?」

當然最慘的狀況是,同仁輪調之後適應不良,製造更多的問題。想請問諮商心理師,碰到同仁不願意輪調時,該怎麼勸導對方比較好?

A: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工作調度或職務輪調,之所以會引發同仁抗拒的情緒,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仁產生了不平衡或不受尊重的感受。

特別是輪調前如果沒有事先跟同仁討論,就很容易讓同仁覺得自己缺乏工作的自主性,自我的命運掌控在別人手上,一旦同仁感覺「無法決定自我的前途」,接下來就會有「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無奈感。

此外,當同仁適應公司環境後再調動單位,有可能因此對公司產生不滿的情緒,而導致「同仁與環境不再契合」的狀況,可想而知,同仁帶著情緒工作當然較難有良好表現。

若想順利完成職務調動的任務,最好事先跟同仁充分溝通,讓同仁了解職務調動對自己的利弊得失是什麼?公司調度的想法用意是什麼?同仁才不會因為對公司有負面評價或失望不滿而無心工作。

再者,人資部門在調整同仁職務後,也要提供足夠的資源與協助,幫助同仁適應新單位、學習新技能,避免同仁因職務輪調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感。

(作者是專業諮商心理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全文網址: 純萃芬想/職務輪調 須充分溝通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704248.shtml#ixzz330YZob2N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oX1ErCUAAk6n3  

【經濟日報╱黃冠穎】

隔天就是登台記者會了,台北國賓工作人員急著想交代流程,日本「麵包之神」飛利浦‧比裘(Philippe Bigot)卻不願離開廚房,謝絕任何採訪,「麵包是最重要的!」他嚴肅地說,「製作麵包的時候不能干擾我,否則,麵包的生命就會消失!」比裘平時是位幽默風趣、隨和的老先生,一旦進入廚房,換上廚師服之後,瞬間變成一板一眼的法國麵包達人,毫無妥協的空間。

年72歲的比裘從八歲就在爺爺的麵包店幫忙,14歲開始學習製作麵包,其後師承「法國麵包權威」雷蒙‧卡維(Raymond Calvel),奠定正統法國麵包的技法。22歲那年,比裘赴日參加東京國際展覽會,以外皮薄脆、內部柔軟濕潤的口感,顛覆日本人認為法國麵包又硬又鹹的刻板印象。

此後,比裘便定居神戶,同時開設以自己為名的麵包店「比裘的店」,半世紀下來,已在關西、關東分別擁有十家、四家分店,藤森二郎、西川宮晃等日本知名麵包大師均是出自於比裘的教導,同時,比裘也與日本百年麵包老店「東客麵包」(DONQ)合作開店,因此在日本被尊稱為「麵包之神」(???神樣)。

比裘此次應台北國賓之邀來台客座,除了帶來精湛的正統法國麵包技法,也帶來了培育19年的魯邦老麵種。工作人員透露,比裘極度重視法國工法,包括發酵時間、適當溫度、食材分量等細節都非常講究,最令人驚訝的是,以比裘在麵包界的崇高地位,很多瑣事不需親力親為,但他還是堅持一一指導,在廚房一待就是15個小時也不喊累。

到了台灣,由於濕氣較重,麵包發酵時間和溫度都需要重新調整。比裘在台灣烤出第一盤長棍麵包時,外酥內軟的口感已經技驚四座,他卻仍皺皺眉頭說,「這還不是最好」。

比裘非常在意「時間」,不只每種麵糰都有專屬的發酵、烘焙條件,更重要的是考量客人的品嘗時間來安排製作和出爐時程,國賓工作人員讚嘆說,「跟著比裘,除了學習到經典作法,更重要是能感受到他的精神!」

比裘堅持傳統技法的精神,讓法國麵包的經典美味得以在日本發揚光大,法國政府陸續頒發許多獎章,2003年更頒贈代表法國最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egion d'honneur)來表揚他的成就,2005年法國總統夫人訪日時也不忘蒞臨比裘的店朝聖,「麵包之神」的封號實至名歸!

【2014/05/27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品管精神/麵包達人的堅持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702022.shtml#ixzz32uuEzMKU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c3_tdBCQAARf37  

【經濟日報╱張義宮】

燦坤集團創辦人吳燦坤替旗下的「五食五心」日式烏龍麵打分數,給了95分的高分,他盛讚烏龍麵口感佳,主打銅板經濟,還可以帶動門市買氣。

負責燦坤餐飲事業營運的燦星文創代表楊文芳透露,吳燦坤熟悉日本飲食和文化,因而五食五心烏龍麵開幕之前,找來吳燦坤試吃,他吃過後讚不絕口,主因是這項產品自日本引進之後,還經過調整,適合台灣人清淡的口感。

楊文芳說,能得到曾經長年居住日本、吃遍各地日本烏龍麵的大家長吳燦坤給予好評,讓經營團隊受到激勵,為今年開設五家分店添增信心。

燦坤是台灣的3C龍頭,店數有345家。去年以來轉型邁向複合式經營,布局餐飲是最大特色,以3C門市有結合餐飲形成的新生活型態店,目標是再創燦坤營運黃金十年。

也是燦星網通董事長的楊文芳表示,五食五心烏龍麵,不只要讓消費者「吃得起、吃得飽、常來吃」,更要以獨家星菱形麵條、秘方湯頭、在地嚴選食材與比平價更優惠的銅板價格,打動消費者。

他強調,專注在麵點的料理與口感上,專業料理團隊不僅專程前往日本研修,與日本超人氣店家杵屋進行技術合作。麵條更採用澳洲頂級黃金小麥麵粉,自製並且現點現做現煮,以69元起跳的價格,經營平價消費市場。

燦坤集團搶進餐飲事業,大力拓展餐飲品牌,已有日法坊、富士印日式炸豬排、金?咖啡、五花馬水餃館、日式烏龍麵等五個餐飲品牌,對燦坤擁有400萬會員的凝聚力助益甚大。

今年將再引進牛排、義大利、火鍋等三個品牌,可望帶動燦坤3C來客率提高三成,目標是將30家的燦坤3C 門市引入餐飲服務。

國內餐飲集團例如王品、85度C、東元旗下摩斯漢堡等皆營運十分成功,營收、獲利表現可觀,吳燦坤看好台灣在餐飲產業的發展潛力龐大,指派獨子、燦坤餐飲顧問吳侑昇擘劃此項新事業,結合吳侑昇專攻餐飲的專長,經過一年來的布局,成效浮現。

燦坤營運仍以3C為主,布局餐飲事業主要是提供消費者加值的服務,是轉型重要的一環。

餐飲是民生必須,只要口味符合消費者預期,即會經常惠顧,甚至是每日消費,因此,燦坤很重視銅板經濟的餐飲模式,跨足餐飲事業,對增加來客數有明顯效益,達到同步拓展3C及餐飲商機的綜效 。



全文網址: 品牌經營/燦坤 拉高3C及餐飲商機的綜效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99825.shtml#ixzz32p5QTJvG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_4rWgCIAEH03K  

【經濟日報╱潘忠宏】

對於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成長遲滯,甚至國家債信不佳,歐美政府多經由賦稅優惠或政策宣導,要求各國品牌廠商或國際知名品牌在地生產或重建生產線,以增加就業機會與稅收。在避免訂單流失的考量下,台灣的製造商也紛紛應客戶要求,在各地建立規模大小不一的生產據點,企業時常要面對跨國管理的問題。

然而,即使是一個簡單的產品末端組裝線,相關的區域法令、環保規章、勞工聘僱規範、財稅、會計報告原則等都是全新的挑戰。各公司即便藉由當地或全球知名的顧問公司協助,完成了公司或工廠的設定。公司管理階層真正面臨的考驗在於與當地員工、政府單位的溝通及因應文化的衝擊,對各地風俗習慣的了解與配合才是營運獲利與否的關鍵。

過去的經驗顯示,想要一成不變的移植「台灣經驗」到異邦,多半以失敗收場。 簡單的,只是認賠出場。複雜的,則是纏訟多年,使公司元氣大傷。對當地民族、文化、風俗習慣乃至法律的不了解與輕忽,常是失敗的開始。許多人誤以為在歐盟的範圍內,文化應該也是大同小異。殊不知,即便是德國豬腳,德北與德南的做法就大相逕庭。更何況,歐盟涵蓋了28個語言、文化各異的國家。

以我多年前與同是歐盟區內的捷克工廠的溝通及荷蘭辦事處共事的經驗為例,捷克的工廠位於Brno,工廠員工幾乎全為捷克人。除了捷克語外,俄語或德語是第二外國語言,多數捷克人能說幾句英語,但不一定全然辭能達意。在以電話會議及電子郵件為溝通的主要管道下,設廠初期的工作交接或資訊傳遞,不是雞同鴨講就是全無回應。

眼看著該廠即將成為一個財務黑洞,只好派出台灣菁英團隊火速前往支援。即便如此,許多經會議討論的決議仍常未能執行到位。

在逐漸與當地員工建立交情後,才了解,雖然當時的捷克已不再是共產國家,然而仍有許多人不習慣對主管表達意見。另一方面,雙方面的語言障礙也使討論進行不順利。

知道了這些問題後,會議改以視訊會議進行及工作實物呈現,直接指出問題所在,輔以比手畫腳地溝通。

雙方終於找到可以溝通的共同的語言,使該廠績效迅速提升,成為另一個獲利的金雞母。

相較於此,荷蘭辦事處的管理經驗則是截然不同。由於辦事處位於荷、德邊界處,辦事處有荷籍、德籍乃至土耳其員工(土耳其人是德國境內第二大族群)。

以台商的觀點來看,德籍員工凡事講求明確、一絲不苟,近乎不盡人情;荷籍員工比較願意協調、尋求雙方或多方都可接受的方案,而土耳其裔的員工則多半較在意加班的薪資與福利。

為求達成最適安排與擅用所長,產品組裝程序多由德籍員工負責規劃;必須調整工序或品管流程時,委由荷籍員工先行私下協調;必須加班趕工時,則以土耳其裔的員工為主力。

隨著台灣企業的腳步邁向世界,紛至沓來的文化衝擊,將考驗管理者的智慧與包容力,在跨國的管理與溝通上,必須試著了解雙方文化的不同,求同存異。

藉由協調各種文化不同員工的強項與優點,尋求有效的溝通方式,使整體團隊能齊一目標、發揮綜效。相信,對有幸擔當跨國團隊的管理者,這種學習與了解各個不同文化的差異,會是獨特而有趣的經驗。

(作者是企業經營管理資深顧問)



全文網址: 管理錦囊/跨國管理 善用文化特質溝通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94218.shtml#ixzz32aI2a4cq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RR0TuCYAEuQkR  

【經濟日報╱林則宏】

美國《時代》雜誌曾形容大陸電信大廠華為是「所有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而華為也不斷以事實向全球同行證明,華為確實是不容忽視的競爭者。

根據華為之前公布的財報,2013年華為營收達到人民幣2,390億元(約新台幣1.2兆元),較2012年成長8.5%;淨利潤人民幣210億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增長34.4%。

無論營收或淨利,華為在創立的第27年,就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電信產業龍頭。儘管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稱,他自己並不認可這樣的對比。

因為與華為相比,愛立信業務更加單一。若從電信設備來看,愛立信仍是「行業老大」。

狼性文化 高薪找人才

但一家沒有背景的民營企業能以20多年時間就成為國際級兆元企業,華為的強勢崛起仍不免讓對手惴惴不安。關於華為的成功之道早有不少分析與研究,包括華為的「狼性文化」,以及不吝於以高薪吸引人才、員工配股攬才、留才等。

此外,從向來鮮少曝光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本月初在倫敦接受國際媒體聯訪的談話,也可約略看出大陸這位低調企業領袖若干經營心法。

在這場訪談中,美國《紐約時報》今年3月底報導,根據美國國安局(NSA)前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機密文件顯示,NSA曾在2010年入侵華為總部竊取機密資料,調查華為與中共解放軍的關連最受歐美媒體關注。

任正非原可藉此大作文章回擊美國「做賊的老喊抓賊」,但他卻只淡淡地說,「美國的監聽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只是被證明了而已,因此對我個人的心情沒有任何影響。」

創辦人 顯現胸襟大度

在金融時報記者追問下,任正非進一步說,「我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祕密,都是開放的,至少我的思想是開放在公司的網站上。」

「華為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公司,監聽者如果認真去讀,讀明白了,傳遞給社會其他人,也是我所期望的。」

對於美國以不當手段調查華為,任正非沒有惡言相向、反唇相譏,反倒表達出他對美國政治與社會制度的欣賞。

任正非稱讚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先進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都是美國強大的支撐。」

他認為,美國這種偉大的機制和文化的開放,將使美國得以長期保持領先位置。

任正非還舉「911」事件為例指出,當飛機撞進世貿中心時,大樓內的人紛紛沿著樓梯往下逃難卻不忘禮讓殘疾人士。民眾有序地往下撤離,消防隊員則不顧安危地往上衝入搶救。這種精神與國民素養都顯示出美國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面對向來對華為不甚友善的美國,任正非依然能看到美國值得學習與借鑒之處。他甚至說,「無論美國是否買華為的設備,或者如何對待我們,相比上面的一切,這只能是小事。」他強調,「向美國學習,我們從來就沒有動搖過。」

對於華為得以能發展到今日的規模,任正非直言,「這與華為本身的開放有關。」他表示,中國原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國家,最終何以會落後於西方國家?正是因為不開放。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其實核心就是要向西方開放、學習。

得益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任正非也才有機會在1987年創辦華為,因此華為在很多方面也表現得相對開放。

內部決策 網上看得見

例如,華為內部決策絕大部分都在網路上開放,不止華為員工,有興趣的人也都可上網查看。這樣一來有個意外好處,當決策受到外部太多批評時,就可以知道決策可能有問題,需要調整。此外,華為的用人也對全球開放。任正非表示,華為不僅要使中國人國際化,更要讓華為全球化,讓全世界優秀的人才都能加入華為,共同領導華為。

華為甚至還為此研究一套外籍員工也可適用的員工配股制度。

即便華為在海外不時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但因深信開放對企業及國家發展絕對是利大於弊,任正非因此強調,「我們將支持中國繼續走開放改革的路線,繼續融入全球化。」

【2014/05/20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智慧經營╱華為 進步來自開放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86494.shtml#ixzz32G4YuXa8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ctzVqGCYAA8Ox0  

【整理/張良姿】 2014/05/07

 為什麼大多數的談判技巧,都會提到要先和另一方建立良好關係,才能順利開啟談判?原因其實很簡單,無論在任何場合,你會對喜歡的人比較大方,還是對不喜歡的人比較大方?

 用這個邏輯來推論,在與談判對手建立關係之前,人們的攻擊砲火會更猛烈;一旦與對方有了交情,人們對喜歡的人不僅大方,也更容易相信對方,甚至會主動為對方著想。

 雖然,為了達成談判目的,而設法與對手建立關係,似乎給人工於心計且不道德的感覺。不過,對任何人來說,敵人總是愈少愈好,以免自己的想法或主張飽受質疑、窒礙難行。

 《我想要的,你都會雙手奉上》作者雅克‧納斯海(Jack Nasher)提到,當其他談判絕招都失效時,友好的關係將會變成一張安全網。所以,你必須開始結交朋友,而且愈早開始建立良好關係,成效愈好,從談判一開始便降低誤解產生的機會。

 納斯海提出了幾種能緩和談判氣氛、拉近談判雙方距離的方法:

 

1.從無傷大雅的「閒聊」開啟話題

 談判時,千萬不要一坐定位就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記得要先評估室內的「情緒溫度」:對方是否顯得緊張、煩躁或具侵略性,還是心情愉悅、坦率、友善?就算是熟人,每天的情緒也都不一樣。即使對手以要求苛刻、厚顏無恥聞名,你都應該秉持開放且友好的態度,不要激化他的侵略性,而且要更寬容以待。

 例如,你可以藉由閒聊掛在牆上的照片而得知談判對手有個藝術家女兒,以此開啟話題,拉近距離。

 2.找出彼此的共通性

 在餐廳裡,對面坐著你初次約會的對象,如果你說,「你討厭吃魚?怎麼會呢,我好喜歡吃魚!」抱歉,你的成功機會十分渺茫。有時候,凸顯彼此的「差異性」,非但不會讓人覺得有趣,還會惹人反感。

 因此,你要盡可能找出、並強調與談判對手之間的所有共通性,像是出生地、就讀學校、生日、共同的朋友等,相似程度不需要特別高,只要有共通點就可以。

 舉例來說,抱怨雨下個不停、附近車子很難停、食物變貴等等,透過一些日常話題,拉近和對話者之間的距離。

 3.說出對方贊同的話

 一旦對方說「好」的次數愈多,在關鍵時刻就愈可能保持相同的態度,談判氛圍也會因此變得和諧。這也表示你已經成功在一開始就建立起融洽關係與合作的氣氛,談判成功的機率也會提升。

 要是談判對手沒那麼好應付,雙方都被沉重的氛圍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妨試著提出「已經8點了!你肚子也餓了吧!」這類無意義的話題,許多時候,正是這個最無關緊要的「是」,為棘手的衝突開啟了坦誠對話的契機。

 4.透過第三者牽線

 如果你有同事或熟人正巧跟談判對手關係良好,最好能帶著他一起出席,或至少請他引薦,這是建立關係最快的方式。

 同樣地,你也可以透過朋友、熟人來選擇你的談判對手。

 例如,買車時,請朋友推薦他相熟的汽車經銷商。如此一來,這位經銷商就不太會把這次合作關係視為單一交易,而是一個透過朋友網絡所建立起來的長期業務機會,他對你的態度也會更加友善。所以,你真正要找的是經銷商,不是車子。

 納斯海強調,建立融洽與良好的合作關係其實非常簡單:了解對方的情緒,友善地小聊一下,都能讓氣氛更融洽,使談判對手更好溝通。

 因此,盡可能以非正式的方式和談判對手相處,如果沒機會一起吃飯,最起碼應該在正式談判開始前提早抵達現場,做好準備,保持從容自在的姿態,給對方良好的第一印象。

 

【完整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5月號;訂閱《經理人月刊電子版》】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WocCAJCUAA2DAr  

【經濟日報╱顏長川】

人際關係雖經過「沒關係、找關係、有關係、關係資本及關係價值」等五階段的演變,職場上班族不外就是從每天上下班見面打聲招呼、在茶水間寒暄幾句或閒聊幾分鐘,到邀約吃午餐或公餘之暇摸幾圈 。

與人往來坦率、熱情、強有力地握手、善於聆聽他人的心聲、懂得讚賞和感謝他人、能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並衷心地讓人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人很受歡迎。但若從另一角度看來,可能被解讀為吃喝玩樂、結黨營私、走後門、拉裙帶關係…等。

傳統的人際關係也許有用,但最好還是要做正統的人脈管理。

人脈管理首重主動出擊以增加自己曝光的機會,需隨時注意形象,隨時準備好推銷自己 。因為,在瞬間形成對人好壞喜惡的第一印象,僅需要7秒鐘,卻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去彌補第一印象所造成的惡感。

與人交往必須信守承諾而非信口開河,每周或每月持續性的聯繫、季節性的問候、送到心坎裡的應景禮品等。

還要花時間去詳記每人的興趣與專長,將人脈資料數位化並分眾管理,若能動員人脈辦活動更佳,還要能用社群網站串連人際關係並透過粉絲團製造口碑效應(Power of Buzz Marketing) ; Lady Gaga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與她的「小怪獸們」真誠互動,讓她在台上台下都創造最佳且緊密的關係連結。

職場上的貴人,通常都會以導師(Mentor) 、教練(coach) 、夥伴(Partner)、贊助者(sponsor)、提拔者(promotor)、競爭者 (competitor)等形式出現,在學習成長時傾囊相授、在需要資源時熱情贊助、在準備發揮所長時提供舞台、在志得意滿時給予忠告、在懷才不遇時提拔任用、在遭遇危機時消災解厄,可以說是一部「成功加速器」。

職場上最難搞與難防的是小人,愛膨風吹牛、搬弄是非、用盡心機、卑鄙狡猾、總是在背地裡設計人、說人壞話,有時候會偽裝成道貌岸然的正義之士,可說是一部載著人形炸彈的「隱形轟炸機」。 上班族對小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有些上班族把小人看成逆增上緣的貴人。

保險達人廖學茂進入職場約30多年,一向抱著「Give & Take」的態度,號稱約有10萬人脈。從事保險工作時,規定自己每天發出100張名片,白天做大樓店面的陌生拜訪,晚上到所定的社區發DM,自告奮勇成立校友會,熱誠參加家長會,到處聽演講,積極加入青商會,獅子會等,讓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他也就讀政大EMBA全球台商班,所以世界各國都有同學,不惜花費200萬元去註冊北大EMBA,期能認識中國的高官顯要土豪屌絲。

人脈達人沈寶仁人稱阿寶哥(A Bo Co) ,跟人換名片後,24小時會給對方黃金問候信,爾後每個月會持續發一次e-mail給對方,隨時用line或Wechat保持聯繫,把名片變客人和貴人。

他們兩位可說是人脈管理的實踐者,篤信人脈就是錢脈,共同的心得是「財富不是永遠的朋友,朋友才是永遠的財富」。

(作者是哈佛企管專業講師,著有《做對6件事,打造高績效企業—老闆、主管、部屬必備的72訣》新書,企業團購請洽(02)8692-5735。)

【2014/05/16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6R專家把脈/人脈 就是錢脈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79078.shtml#ixzz321EEzbOa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07JbeIcAAdlKl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整理】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有「併購大王」之稱,他正積極推動國內工具機產業朝前所未有的大工程─朝「控股上市」邁進。他強調,台灣工具機產業已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頭,大型化、集團化是時勢所趨。

友嘉集團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等四個事業群,去年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的Huller Hille等六家工具機廠,是近年全球工具機產業最大規模收購案,帶動集團年營收一口氣激增上百億元。友嘉工具機事業群已訂下2017年挑戰年營收1,000億元目標,屆時工具機年產量可達3萬台,產值與產能都將成為全球工具機龍頭。

 

圖/經濟日報提供
以下為朱志洋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對談的重點紀要:

 

問:台灣工具機產業應如何轉型升級?

答: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結構性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目前相關業者營運規模大都在新台幣數十億元左右,根本擠不進全球前30大,無法取得市場主導權。要突破這種瓶頸,就必須整合,朝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以友嘉集團為例,在台灣有包括友嘉、麗偉、勝傑、眾程、松穎等七家工具機廠,合起來就比國內任何一家工具機廠都大。

友嘉推動跨國併購,也是著眼於運用國外大廠的品牌力,提升集團能見度及產品價格。

問:友嘉集團如何推動轉型升級?

答:友嘉集團正積極推動全球控股,工具機事業群旗下26個品牌,目前是虛擬控股,包括聯合採購、協同開發新產品,未來則要透過全球控股,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友嘉集團已規劃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公司」,預計2017年工具機事業群總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時,申請回台上市。

問:友嘉集團全球布局策略與國內企業有何不同?

答: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目前擁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國內大部分同業都沒有海外這一塊,友嘉海外併購或合資的20幾家企業,一年為集團貢獻逾180餘億元營收,友嘉大陸一年也挹注160餘億元。

台灣多為中小企業,心態偏向保守。友嘉過去曾規劃與國內幾家大廠合作,推展海外併購,但大家興趣缺缺;反觀德國MAG,當初就是德國政府出面整合三家瀕臨倒閉的工具機廠,最後躋身全球第二大工具機製造集團。

問:友嘉跨國併購,在語言、文化上是否曾遭遇問題?

答:友嘉海外併購,最早是買一家有70幾年歷史日本老廠,但之後才發現語言不通,就算透過翻譯,也常溝通不良。這家老廠產品技術領先台灣20幾年,友嘉在很多地方,根本搞不清楚做法是否正確,最後只能抓重點經營,包括材料成本及人均產值等。

友嘉剛入主這家日本廠時,曾找一位業界風評不錯的日籍專業經理人任執行長,結果老員工普遍有「看好戲」心態,最後也做不出成績。

問:友嘉如何融入被併購企業的文化?

答:友嘉後來在海外併購企業,都不再派執行長空降,「用原團隊可以,但要換腦袋」,方法是一手拿紅蘿蔔、一手拿鞭子,與原團隊討論工作目標,達成就可享受分紅利益。萬一真的不行時,還是得忍痛撤換,去年義大利四家子公司,就有二家公司總經理被換掉。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4/05/16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管理外企 鞭子蘿蔔齊下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79184.shtml#ixzz31y6zsvD3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RKPL7CUAAFMsn  

【經濟日報╱溫子欣】

【2014/05/13 經濟日報】http://udn.com/

今年2月16日,101大樓的外牆點燈「暫時」走入歷史,因為我在信義區工作也在信義區居住,對於101外牆熄燈的感受尤其深刻。過去,101的外牆字幕總給許多人驚喜,如今台北的夜空與夜晚真的黯淡不少。

以往只要101外牆點燈,附近的天橋就會有攝影師架設單眼相機等待拍攝,這也成為信義區的獨特風景,如今這些風景也跟著暫時消失,十分可惜。

依據媒體報導,101外牆點燈廣告收費方式是3天300萬、1周500萬,2周更高達900萬元,跨年煙火點燈費用則另計,全年為101賺取廣告收入約4,000~5,000萬元。

而燈牆所在的78樓至80樓,月租金465萬元起跳,年租金約4,380萬元,其實與點燈收入相去不遠,因此台北101極可能是在尋找新的點燈方式,希望能兼顧這兩種收益。

101大樓外牆點燈為101大樓本身帶來的,當然不只是廣告收費而已,101本身經常使用外牆字幕與台灣民眾「對話」,比如台灣遭受嚴重風災與水災時,101會在外燈牆打上「台灣加油」字樣;台灣之光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時,101外燈牆也打出「李安讚,台灣讚」字樣。

特定節日例如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等,也都會有對於民眾的節日問候,身體力行地建立了台北101「揪甘心」的品牌形象,並削弱其營利形象,增加了民眾對101的認同度。此外,外燈牆讓101成為一棟「活的建築」,讓台北101成為台灣代表意象中,最「活」的那一個。

外燈牆同時也增加101大樓與民眾的心理連結,建立了彼此的「關係」,在夜空中提供「驚喜」,也成為101大樓獨家品牌形象。

配合特殊事件的外牆字幕,例如台灣遭逢天然災害時的打氣文字,吸引媒體爭相報導,對101本身來說,也是一種低花費的事件行銷方法。

此外,雖然世界超高樓不斷增加,101早已不再是世界最高樓,但是「會說話的外燈牆」與「跨年煙火」讓101在世界摩天大樓群中獨樹一格,重要性與代表性不可取代。

再者,雖然101大樓的直接衣食父母是租用空間的企業,而非仰望字幕的群眾,但是外燈牆帶來的101形象提升,也會提高企業的空間承租意願。

外燈牆對101帶來的效益,很像是Google Doodle給Google帶來的好處。Google每到特殊節日或是名人生日,都會修改搜尋首頁的Google文字,從單純的修改字體,到如今做成的互動小遊戲。

Google Doodle為Google宣示了強烈的品牌精神與形象,那就是創造、趣味與驚喜,雖然它對Google而言並無法提供直接的廣告或金錢收益,但Google認為Google Doodle顯然對Google本身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因此力行不輟。

外燈牆對於101而言,除了帶來廣告收益之外,也的確為101帶來重要且豐富的間接價值與非金錢價值,因此找尋新技術,儘快讓外燈牆恢復運作,對於台北101來說實屬重要。

不僅101外牆要儘快重新點燈,台北101也可以仿照Google Doodle的作法,在專屬網頁中重現曾經出現過的公益性質跑馬燈,不但讓民眾可以重溫101「揪甘心」的點燈故事,也藉此累積更多的101迷,就好比捷運迷、鐵道迷或是蘋果迷一樣。

期待台北101外牆早日重新點燈,既然台北看不見星空,我們就看101吧!

(作者是大學教師)



全文網址: 品牌效益/101外牆燈 豐富品牌價值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71346.shtml#ixzz31bUqgQPk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azQgeCIAAAEpb  

【經濟日報╱潘俊琳】

大陸不是一個市場,它必須區分為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每個城市的定位和競爭策略都不同,而人才、企業文化、市場定位都必須達到一定水準,才能夠站穩腳步大幅前進。這是王品集團進軍大陸,耗時十年才學會的「大陸市場學」。

王品集團大陸執行長李森斌表示,集團現在在大陸,包括王品、西堤、花隱、慕總共有49家店,光是去年一年就展店31家,今年店數預計將破百。

李森斌說,進軍大陸十年深覺市場詭譎多變,直到去年王品集團在大陸才算站穩腳步,之前展店速度不盡理想,是因為犯下許多錯誤,像是台籍幹部以優越感對待大陸同仁,展店戰線拉得太長,市場定位不清。

感動行銷 凝聚向心力

王品是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以集團雄厚的資源,都不免在大陸「水土不服」,他們過去對大陸市場的迷思,對所有想要西進或已經西進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堂彌足珍貴的「大陸市場學」。

李森斌坦言,如果沒有犯下一些錯誤,王品現在在大陸的發展絕對不只如此。

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想到台籍幹部,帶著優越感管理當地員工」,十年前台灣人對大陸抱持優越感,可說是常態。這樣的心態隨著兩岸經濟實力的消長,現在已經沒有人敢輕視大陸。

但過去這種優越感,讓王品在大陸痛失很多人才。

痛失人才,是影響王品展店的重大因素之一,除了沒有留住大陸人才,台灣帶過去的人,被高於市場行情十倍到五倍的高薪挖角,也是原因。

挖角,乃是職場常態,李森斌說,最好的因應之道,就是不斷地培養人才。而移植台灣王品的企業文化到大陸,則是留住所有人才的方法。

在經歷五年前的人才流失風暴之後,李森斌說他一把老骨頭,大陸的大江南北走透透,面對面跟所有同仁博感情,用心跟同仁說明市場定位、為什麼要對客人如恩人、為什麼要提升團隊向心力、如何才能上下一條心,此外還要「講故事」,告訴同仁台灣王品曾發生的許多感人故事,並啟動「幼獅計畫」從大陸一流大學,培養企業未來高階人才。

這套對內的「感動行銷」,因為李森斌講的跟做的都一樣,他把同仁當家人的心情,漸漸獲得大陸同仁的信賴,集團向心力開始凝聚,對未來的共識逐漸一致。

此外,李森斌也將台灣的三鐵運動文化帶進大陸,像是「青海環湖」腳踏車活動,到台灣爬玉山,參加北京、上海、廈門的馬拉松,並調整薪水和福利,讓大陸王品的向心力緊緊凝聚,在大陸這個世界一級戰區,王品的人才流動率現在僅有6%。

除了人的問題,李森斌說,「戰線拉太長」是王品在大陸犯的第二個錯誤,原因是「誘惑太多」。

穩紮穩打 集中戰鬥力

王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以後,戰線一下子拉到北京,然後又帶著大隊人馬,開闢深圳市場。因為這些一線城市,實在是太有魅力,人多又消費得起高價餐飲,以王品在台灣的知名度,很多人開出很好的條件希望合作,禁不起誘惑的結果,就是累得人仰馬翻。

李森斌說,「擋得住誘惑」對開發大陸市場很重要,人家賺錢是人家的事,不代表你也能做同樣的事。如果當初王品能在上海一個地方,好好地做,現在的規模絕對不只如此。

有了這層認識,加上王品已在一、二線城市站穩了腳步,現在王品要積極開發三、四線城市,而這些三、四線城市,不能離一、二線城市太遠,必須是搭高鐵就能夠到的地方。以集中人力資源和食材運送成本。

另外,王品也曾敗在「市場定位不清」。李森斌說,「不忘初衷」就是市場定位。像是做牛排就把牛排這件事想清楚,吃牛排的人不會在早上、下午茶或宵夜時吃,因此就乖乖的賣正餐就好。

因地制宜 差異化競爭

他們就曾經因為店租愈漲愈高,於是兼賣下午茶,但是在牛排店喝下午茶,不僅氣氛不對,也讓同仁累得人仰馬翻,結果是五星級的下午茶,一客人民幣300元還大排長龍,但王品就算只賣50塊都門可羅雀,於是做一個月就火速收掉下午茶。

除了自我的定位,還包括大環境的市場定位。李森斌說,大家都在說中國市場,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中國市場。中國必須被切割成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的獨立市場來擬定戰略。

這樣才能夠因地制宜,界定出競爭對手到底是誰?再從敵我的優勢和劣勢中,找出差異化的定位。

這些道理說來簡單,卻是江湖一點訣,大陸地大物博,所有西進的業者都要認知,不可能用上海的策略,去經營北京或是武漢。

當梳理出犯下的錯誤,並加以修正後,王品在大陸發展的腳步加快,2010年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中高價位品牌,年底有望追過茹絲葵(Ruth's Chris),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西餐連鎖品牌。



全文網址: 策略行銷/王品的大陸市場學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69232.shtml#ixzz31UpvmEne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MDNkACYAAh043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今天上午受邀到中研院院士季會演講,談到教育問題,認為家長應該醒醒吧!別再成為扼殺孩子天賦的殺手,家長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孩子的探照燈,幫孩子找尋未來的路,但台灣的家長卻是想要孩子跟隨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嚴長壽笑說,自己僅有基隆高中畢業的學歷,到中研院演講是班門弄斧,只能用庶民的角度分享經驗,但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則是直接提問:「當年沒有擠進大學窄門時,如何向父母交代?」

嚴長壽則是妙答:「我是家中學歷最高的小孩,而且我父親一度出家習佛,對孩子都採取放任的態度。」雖然兄弟的學歷都不高,但嚴長壽表示,他的大哥已經80歲依舊熱心公益活動,一家人都很「雞婆」,總是想著要對社會多做一點事。

嚴長壽話鋒一轉,認為過去因為時空背景,讓台灣出現填鴨式的教育,也因此台灣成為代工王國;但未來台灣需要創新能力,填鴨式有標準答案的教法已經不敷使用,老師應該要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因為等到大學才來思辨,已經來不及和中國大陸或印度學生競爭。

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也發言批評,教育部真的管太多,管的事情多如牛毛,應該要好好改一改。嚴長壽進一步指出,過去曾經阻止高雄餐旅大學升格,因為學餐飲不需要戴高帽子,而是要專精在餐飲服務上頭,應該學瑞士洛桑,而不是成為知名的大學。

嚴長壽感嘆,但事情已經發生,就該往前看,只能建議大學教授們應該多參與實務,並帶著學生學習發掘問題,並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最後嚴長壽強調,台灣真的需要改變,過去是跟著前人路走,現在要想辦法走出自己的路,這只是轉念之間。

【2014/05/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嚴長壽:家長別扼殺孩子天賦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665175.shtml#104#ixzz31DWy71TX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ZhvXeCEAAix8m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中研院國內院士季會今天上午邀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以「台灣改變的支點」為題演講,嚴長壽提到,過去台灣有經濟奇蹟,即使面臨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都挺過來。但這些都過去了,我們現在擁有自由、民主,可以說是華人社會文化深度最高的地方,我們應該自詡為亞洲的瑞士或丹麥,不要再用大國的心態去和他國相互比較,而是以小康家庭的心態,共同愛護這塊土地。

嚴長壽指出,台灣只有2300萬人,不要再用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尤其是和其他鄰近大國相互比較,我們應該做的是向歐洲的瑞士、丹麥等國看齊,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高度文明的國家,利用文化深度去感染其他亞洲國家。

嚴長壽說,現在大家一天到晚批評政府,看起來大概沒什麼希望,但他自己也從來沒有少過對政府的批評,「但我覺得台灣不缺批評,台灣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但台灣真正缺的是有人願意捲起袖子來,貫徹執行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成功。

看到學運等衝突,嚴長壽表示,學生的憂慮可以理解,但表達方式有討論空間;不過,就算學生用激烈的方式抗爭,也難歸責學生,畢竟大人的身教就是如此,學生每天看立委在議場霸占主席台,才會用同樣的方式訴求。

嚴長壽演講中也提到自己五年前罹患癌症,割除一個腎和膽,已經是「無膽之人」,當時就想利用人生最後的時光到偏鄉貢獻心力,沒想到五年過去了,還有機會站在中研院院士季會的講台上演講,他依舊是中氣十足地想要為國家做一點事。

他也提到,台下的院士和他一樣都是戰後嬰兒潮的世代,看到下一世代的年輕人發起學運,對未來產生恐慌,這都可以理解,他說:「我們這個世代應該多做一點事!」他在偏鄉努力觀察這些花東孩子需要什麼,院士們也能做一點事,幫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找到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研院院士季會每年舉辦三次,邀請在國內的院士可以一起齊聚一堂聽演講或分享最近的研究,今天上午邀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演講,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前院長李遠哲、副院長陳建仁與前成大校長賴明詔等人都全程聆聽。

【2014/05/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嚴長壽:別跟大國比 以小康心態愛台灣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665210.shtml#ixzz31DVWwyzm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1-10  

【聯合報╱蔡富澧】

阿宏是一位頗有頭腦的年輕人,曾在幾家只有小貓兩三隻的公司當過總經理,但總覺有志難伸、鬱鬱不得志。

●小魚終於暢游大海

後來靠著一位前輩的關係接過政府幾樁標案,在業界累積了一點知名度,他便開始以此為籌碼,展開交際手腕拓展人脈。

只要見過面、稍有知名度的人物,都成了他的「兄弟」;只要曾經接觸過的業務,他就說自己是「老手」。許多初次見面不明就裡的人,還真信他這一套。於是,慢慢的,他也在業界闖出了一小片天。

幾年後,也該是他飛黃騰達的時候。那位提拔過他的前輩,應某集團之聘出面組織一個新公司,並擔任總經理一職,基於過去對他的印象還不錯,便邀他出任副總經理。雖然對於這樣一個職位,心裡是不滿意的,但阿宏還是答應了,因為他看中的是集團的這塊大餅。

總經理在業界的輩分算是頗高的了,他要應付的是集團首腦級的大頭,策畫公司未來的走向並擔負成敗責任,因此很多跟集團相關人員打交道的瑣事,就全放給阿宏去做。

這時的阿宏就像在小池子裡熬了太久的魚,突然看見可以暢游的大海,眼界全開了。

憑著過去職場的經驗和天生敏銳的直覺,沒多久他就掌握了集團核心的幾個重要人物,在幾次會議的發言中取得這些核心成員的賞識和信賴。一些原本沒資格參加的會議,集團也破格邀他出席提供意見,阿宏在集團內的能見度與日俱增。

●欲往上爬不擇手段

另一方面,總經理因為是外來的空降部隊而遭忌,有人暗地裡排擠、打壓他。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在內部會議上他不時發出感嘆,覺得龍困淺灘、虎落平陽。當集團想透過阿宏了解公司營運問題時,這些話便巧妙地傳到集團核心的耳朵裡,當然,他也會委婉地告訴核心,這些都不是問題,他可以一手搞定。

當核心成員有了阿宏這個備胎後,便決心對總經理下手,第一步就是先讓阿宏獨立作業,不用再每天進公司,接著把公司原有業務一一結束掉,讓總經理成了每天無所事事的光桿總經理,不久之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總經理自動請辭了!

如果只是這樣,職場上人往高處爬本是常態,大家也沒話說。但阿宏卻在總經理辭呈生效前兩天,靠著集團在背後撐腰,擅自將自己帶來的屬下也調到身邊參與作業,事前連知會總經理一聲都沒有,加上之前聽到的是非,讓總經理慨嘆世態炎涼,人心不古!

《三國演義》裡,呂布聽了李肅說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因而投靠董卓,但事後又殺董卓,自己落得橫屍戰場。

總經理引用這個例子,語重心長地說:「在職場上,每一個圈子都不大,良禽擇木而棲可以,但別過河拆橋,背主求榮,否則總有玩火自焚的一天!

【好職人守則】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記得要用正當的手段,時時心存感恩;切忌過河拆橋,背主求榮。事業是一時的,朋友是永久的。

【2014/04/27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職場生存之道╱良禽擇木而棲 但別過河拆橋 | 職場觀測 | 生活消費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6/8638888.shtml#ixzz304yZdVrP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76841_686644884727612_284973781710441626_o  

國外一家著名的財經雜誌曾針對美國500大企業做過一調查,了解專業背景的企業負責人(並非是公司的創辦人、大股東或家族企業成員)在公司內的異動。

依照常理,這些公司的重要人士應該不會像一般員工一樣隨性離職,但結果卻出人意表。從西元2000年到2006年之間,這些負責人平均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8個月。

調查結果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之前累積了豐富工作經驗的最高主管們,應該先評估自己接受新職位的目的及所要冒的風險,而花了許多功夫才禮聘這些高階主管的公司董事會,應該也知道想要從新夥伴身上獲得什麼。可是這些加入時意氣風發的公司負責人竟然在一年半內就壯志未酬、陣亡過半。

這代表了什麼意義?難道是公司識人不明或負責人能力不足?一位只當了一年總經理就下台的朋友遭遇似乎透露了一些訊息。

當年朋友剛接這個位置時,曾信心滿滿向我表示,在董事長(他EMBA的同學)全力支持、充分授權下,他決定在一上任後就大刀闊斧地整頓這家已有20多年歷史的公司。除了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裁掉一些冗員外,也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證明自己的能力。

只是一年多後再見到朋友時,他已離職。原來在整頓內部人事、精簡成本時,他根據績效表現及自己的觀察調動了三位態度傲慢又沒有貢獻的屬下,沒想到這三位員工竟然都是董事長的遠房親戚。

結果人員沒有調動成,先得罪一票皇親國戚、三朝元老,還被董事長叫去數落了一頓,說朋友不先和他商量,讓他難堪。當然,在有志難伸、信用破產的情形下,朋友最終也只能黯然離職。

以結果來說,太過急躁或許是朋友失敗的原因,不過弔詭的是,公司請朋友去當總經理,不就是想借重外人的才能與不同做法發掘公司新的契機?董事長若有所顧忌就應該先說明,清楚告訴他什麼是可以處理、什麼是必須避免的,而不是在事情失控後才落井下石、放馬後炮。

其實不只是高階主管,任何層級的領導,包括一般員工,在加入一個新的公司、接任一個新的職務,或是處理一個新的任務時,都要有一個認知:不論自己之前是多麼經驗豐富、英明神武,現在對這個項目而言就是一位新手,而新手是須要經過學習才能熟悉,進而成為這個項目上的專家。

因此了解自身不足、虛心學習或向主管及他人請益,就是快速地讓自己上手的最好方法。主管對新手屬下,不宜在剛開始時有過多的期待。盡心給予指導,協助其克服適應上的困難是主管的責任。

在工作中,主管及部屬唯有認清事實,雙方找到適當的互動方法才能避免新官到處放火、犢牛向猛虎挑戰的不智舉動。讓新手上路這個尷尬階段成為個人持續學習成長的關鍵基石,也是成功職涯的不二法門。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經濟日報/邢憲生/20140423】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14856_675514759173958_506197762_o  

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表示,集團今年在台菁幹班的規模,要大幅提高到5000名。他鼓勵年輕朋友最重要是「三對」,入對產業,選對公司,跟對主管,年輕世代機會已來臨。

鴻海校園徵才企業說明會,今天晚上在台灣大學登場,集團副總裁呂芳銘親自到場演講。

 

呂芳銘表示,鴻海在台積極招募1.5萬人,主要鎖定中高階人才及工程師,除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外,也歡迎學生的家長和學長姐及各界優秀人才加入鴻海集團。

 

他表示,鴻海對技術投資不手軟,要根留台灣永續經營,在台灣從北到南都有據點,要建立台灣作為高科技測試實驗島。

 

呂芳銘指出,鴻海是以精密機械材料為根本的電子科技公司,手機內約5成關鍵零組件,鴻海都有技術在裡面,現在專利已有4萬2000多項。去年鴻海集團合併營收已達到近新台幣4兆元,未來集團營業規模目標要朝向10兆。

 

規劃從4兆到10兆的發展舞台,呂芳銘表示,鴻海集團規劃夢富成真計畫和富金機網,在台「爭」求1.5萬人,推動工者有其屋,發展土城八屏一網一雲和光機電整合與奈米研發園區、內湖電信運營創新中心及鴻通韜略研究院和智庫智權中心、竹科網通研發園區和中科自動化研發園區,以及高雄軟體園區IC設計中心與數據中心。

 

他表示,鴻海集團的文化是勤勞簡樸的企業文化。集團積極在台投資,也在全球各地設立據點,可提供年輕朋友征戰全球的平台。鴻海今年在台菁幹班的規模,要大幅提高到5000名。

 

呂芳銘表示,鴻海能變成創業者開創事業的天堂島文化,鴻海科技要在台灣建立一個測試走前頭的實驗戰場。鴻海要成為「學習開創型的組織演變的創新體制」的企業集團,要跟敢負責有能力者掌權分利。集團組織重整分拆,可讓年輕朋友試鍊,培養年輕經營者和開創者。

 

呂芳銘鼓勵在場年輕朋友不要妄自菲薄,要用理想和熱情來帶動台灣產業,年輕世代的機會已經來臨。

 

他說,移動性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創造國際貿易,年輕朋友要有征戰全球的移動性。

 

對於年輕朋友生涯規劃,呂芳銘表示,年輕朋友最重要的是「三對」,入對產業,選對公司,跟對主管。鴻海絕對是可讓年輕朋友發揮的園地。

 

呂芳銘建議,年輕朋友不要只是會念書的乖寶寶,倫理和事理很重要,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要先把問題說明清楚,有決心串聯資源人脈,有專案管理的執行力和溝通能力,出社會不要怕磨練。

 

鴻海今年全方位徵才,以「開疆闢土真膽識 相逢鴻海論英雄」為主題,爭取年輕優秀畢業新秀進入集團,共同開創集團「八屏一網一雲4G新世代」。鴻海校園徵才活動將持續進行到5月下旬。

 

鴻海徵才類別涵蓋LTE(4G)工程師、電子商務創意行銷企劃、網站設計、軟硬體及韌體、機構、電子、通訊、工業設計、工業工程、光電、自動控制、化工材料、銷售服務、物流供應鏈管理和多媒體視覺設計等。

 

【中央社/20140313】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白手起家打造全球海陸空傳奇,他的口述新書《本心》近日出版,描述他從18歲到87歲的熱血情操,包括對工作熱情和生命韌性,傳遞他的人生七大心法,分別是「思、志、識、愛、真、善、傳」。

 長榮集團昨(1)日表示,這本新書說明總裁張榮發最重要的人生態度,對志業、對人情、對理想國的真心與初衷。曾經發願身後財產裸捐的張榮發,今年他太太過世後,將太太留下的現金、股票,全數捐出做善事。外界推估總額約數十億元。

《本心:張榮發的心內話與真性情》是張榮發第三本口述自傳,有別前兩本談打造海陸空事業的波瀾壯闊,以及推廣道德、做慈善公益的發行善行,這本新書更多是以張榮發人生中的小故事,道出他的真心處事哲學。

總裁專機 打點內外環境

一台飛天 一台洗衣

張榮發有兩台「總裁專機」,一台在天上飛,另一台是使用率更高的洗衣機,因為他愛乾淨,每天一定要換上一件熨燙平整的襯衫,他還一口氣買了36件襯衫。對此他有獨到的管理哲學,「人若能把外表與環境打點得神清氣爽,處理事情就能條理分明,而且身心乾淨了,做人做事也會光明磊落。」

在書的第一部「思」中,張榮發回顧一甲子,除了36件襯衫的秘密,也點出「千金難買少年苦」,暢談包括年少時的行軍、操練、餓肚子記憶,以及如何戒煙、吃素、維持體重的意志力;吃遍大江南北的他,最懷念媽媽的菜脯蛋。 

張榮發說:「人生很奇妙,讓你懷念很可能都不是錢買得到的東西;有時事業做再大,最想要的卻是簡單的滋味和真心的對待。」這也是書名《本心》的深意,取自日文,有真心、初心、初志之意。

處事分明 私人帳冊藏心

欠人一分 回報十分

第二部「志」,談他的跑船經,古早船隻沒有現代設備,他學得一身用六分儀觀看日月星辰換算位置的本事,他悟得「做生意最該精算的是安全性」;事業做大後,各方人士都想見他,秘書再稱職、拿捏行程,都不如他惦在心裡的私人帳冊,就是「欠人一分,要想辦法回報十分」。

少年張榮發最大的消遣是讀書,不但一路考試升等,也深入鑽研海運專書。他說,「長榮集團能有今天的發展,主要跟我當年大量涉獵貨櫃運輸的資訊有關。」

很多人都知道油條杏仁茶是「張總裁私房菜」,但背後卻是船王與小學同學萬寶(基隆小販)相敬相惜數十年的交情故事。第三部「識」中,他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專業,即便是路邊攤小販,能夠在夜市幾十年,一定有他的道理,很值得我們尊敬。」

相信「有心,世界每個角落都有風景」,走遍天下的張榮發有個藝術的靈魂,在第四部「愛」這章中,他說,「如果當初我沒去行船、沒走海運這條路,說不定有機會變成一個畫家。」他把一生所愛都收藏到「文物館」中,好友參觀時,還會發現他們以前送給張榮發的禮物,這份心是千金不換的記憶與情意。

真情流露 熱心公益多年

雪中送炭 感念友人

第五部的「真」,流露出他的真性情。他回憶起對他海運啟蒙的良師益友林泰山的情感、講述他與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深厚的情誼,以及對於失勢的政治界友人雪中送炭。

他說,「人生總有高低起伏,我們在低潮時最需要友情的溫暖,相對的,在朋友需要鼓舞時,我們也要張臂擁抱。」他也時常扮演民間外交官角色,政府搭起國際友誼的橋樑。

此外,多年來矢志公益,默默的帶給台灣社會邊陲地帶幸福的力量,每個故事都代表張榮發的「真心」。

他在書中第六部「善」,談起桃園有座藏在長榮南崁貨櫃場旁的土地公,他雖不迷信,但每回到桃園巡視時,總要特別繞到土地公廟上香。這段因緣是開發貨櫃場時挖出的一尊土地公對信徒託夢,執意跟著新地主,後來長榮生意一飛沖天、買地大發,也是種善因、得善果。

最後一章張榮發談到「傳」,是對年輕人,也對子孫的殷殷叮嚀。他的大孫子考進長榮後,首次出航到英國,原本回程搭飛機,他卻要求孫子來回都要航海,「從船頭學到船尾」。

張榮發鮮活地點出人生真道理,他心內話與真性情,能為徨徨不安的人心解憂;他用歲月淬煉出的智慧,也是即將啟航的年輕人最好的圭臬。

【經濟日報/記者杜瑜滿報導/20140402】

WaFRHxu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91556_666834240042010_665967803_o  

【三采文化出版╱內容摘自《這樣說話,敵人也能變盟友》,作者鮑伯.柏格】

你是否曾經對某人的話或行為,用一種尖酸刻薄,甚至是挖苦諷刺的方式回嘴,然後立刻就後悔,希望自己從沒說過這樣的話?我有過,而且無以數計。但說出去的話就像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當下你只能道歉,想辦法讓衝突不要變得更無法控制。

我的朋友保羅.梅爾斯(Paul Myers)說,生氣的話就像一顆子彈,一旦發射出去,就不可能再收回來了。好的計劃是在說之前先想好,先沉默一下。這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都是違反本性,我們得練習、想像,事先做好準備,有時候,甚至最聰明的做法是不發一言(至少一至兩分鐘)。

當有機會考量整個情況時,你就可以掌握想法,並運用我們在本書討論的這些原則。

在衝突生根前就把它處理掉是最好的,但如果衝突即將發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它變大之前迅速消滅它。

通常,當某一個人批評你、糾正你,甚至是污辱你的當下,你可以當機立斷選擇先思考再說話。擊發子彈前,請務必謹慎思考。

你想要說對的事嗎?想要做出一個睿智、和善、可以解決問題的回應嗎?那就給自己一個機會,先靜下來幾分鐘不要講話,你就會想到主意的。

靜默的好處,遠大過於直接針鋒相對。

我看到一位朋友在Facebook 上的發文,他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專家,始終和善冷靜。有趣的是,他承認自己「在電子郵件的溝通上,發了一頓脾氣,非常的負面而且不專業,還愈寫愈長。」幸運的是,在寄出去之前,他給了一個朋友看,朋友建議他別寄了,把信刪掉。

這讓我們有了很多不同的選擇,因為當我們在盛怒之際,一心只想要用一封電子郵件把對方給炸了。

一、林肯(Abe Lincoln)的方法:

這位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只要對任何人生氣,就會寫一封尖酸刻薄的信,用盡腦子裡知道的每一個負面、誹謗的字眼。然後簽名、裝進信封裡,封好口、貼好郵票,接著把這封信撕得碎碎的,讓引起他生氣的這個人完全沒有機會看到。林肯利用這個方法來紓解他的怒氣,他從來沒有真的想要把這些信寄出去過。

二、寄出去前先等一下:

我已經沒辦法告訴你有多少次,我是在等了二十四小時以後才將一封電子郵件寄出去,因此,讓我免於得罪別人,對生意或人際關係鑄成(或無法挽回的)大錯,我也不至於因此而出糗。

延遲二十四小時的結果,是一個較柔和、機智、更有效的訊息。或者,它會幫助你了解到,正確的做法是根本不要將郵件寄出去。

三、求救:

寫有效率的電子郵件是我的一項優點,然而,在盛怒的情緒裡,在寄出這封郵件之前,我常常會先貼給一個信得過的朋友或能夠給我忠告的人看,請他們給我一些批評、指教或幫助。

我找的這些人是夠了解我的人,他們知道這封信是「理智的我」還是「抓狂/情緒化的我」寫的。他們常常會建議我把某些字給換掉,或是加上一些有幫助的句
子,這也是當我處於客觀立場,在不情緒化或盛怒的情況下會給別人的建議。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丹尼爾.高曼在《EQ》裡的有力想法:

控制衝動的重點是要能夠了解感覺和行動之間的差異,並且先控管好反射性的行為,才能學習做出更好的情緒抉擇,然後弄清楚有什麼替代行動,如果選擇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太棒了!

那麼就來寫封電子郵件吧,但不要傳送,暫時先不要!直到你已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解你的作為會引發的後果,並用過上述中的一個方法。



全文網址: 職場見聞/三思而後言 | 職場觀測 | 生活消費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6/8614389.shtml#ixzz2yxI4rJKE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36594_665024633556304_1832909215_o  

【經濟日報╱潘俊琳】

向上溝通在職場實在是一門學問,尤其當你的主管已經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切記要帶著解決方案去溝通,而不是讓並不那麼清楚狀況的主管替你做決策。

常聽到上班族抱怨,老闆官大學問大,總是做出搞不清楚狀況的指示,讓下面的人像無頭蒼蠅一樣瞎忙。

當你有這樣的抱怨時,第一個要反省的其實是自己,因為自己的工作現況,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解決方案應由你提出,然後請主管做最後決定,這樣你的工作才有價值,也不會陷主管於不義,做出不恰當的決策。

很多上班族總是等主管指示,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態度在工作,當主管的決定不是那麼正確時,再來抱怨主管不英明。

主管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當他忙碌不堪時,部屬如果可以拿著好幾個解決方案,也就是經過大腦之後的想法來請示,那主管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部屬也可以經過遊說,讓主管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決定。

這是做部屬的功能,畢竟公司請你來上班,就是要你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通通丟給主管,讓他去傷腦筋,然後自己聽命行事。聽命行事很簡單,也比較沒有責任,但這種做法會讓自己在職場上失去價值,畢竟沒有想法和解決能力的部屬,誰都可以取代。

同樣地,帶著解決方案去請主管決策,也是向上管理的一環,主管不可能熟悉所有單位的運作,也不可能透徹瞭解每個工作細項。因此,讓主管瞭解整體狀況是部屬的職責,而非期待主管有千手千眼。

在報告工作現況時,部屬不應該夾敘夾議、加油添醋,而是按照事實不帶情緒地陳述事情;理性的報告和溝通,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夠當上主管,而且還是個好主管,那就先用主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全文網址: 職場新鮮事/拿著解決方案 向上溝通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10743.shtml#ixzz2yr3jVvOC 
Power By 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