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2872_411666488971615_8437254613337240785_o  

【經濟日報╱林宸誼】

美國《財富》雜誌曾形容京東集團,「把中國的電子商務帶到一個令人目眩的高度,京東的規模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線上商城,排在中國的第二位。」英國金融時報更是把京東比喻成「中國的亞馬遜」。

而京東也不斷以事實向同行證明,京東確實是不容忽視的競爭者,在每年進行的618店慶促銷活動中,今年吸引國美線上、蘇寧易購、天貓商城等電商加入促銷戰局。

今年5月22日,京東於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當日股價上漲10%,以每股20.9美元收盤,換算公司市值為286億美元(約新台幣 8,575億元),規模已超越推特(Twitter)、領英(Linkedin)等美國熱門科技公司。

現年40歲的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個性內斂,沒有架子。2014年富比世華人富豪榜排名第85名的他,擁有27億美元(約新台幣809億元)身價。

根據京東之前公布的財報,2013年營收人民幣693.4億元(新台幣3,382億元),較2012年成長68%;淨虧損人民幣5,790萬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京東將巨額虧損歸咎為自有物流體系投入及品類擴張。

聯手騰訊 引入微信流量

2014年3月,騰訊入股京東,將B2C平台QQ網購、C2C平台拍拍網、易迅網少數股權打包賣給京東,不僅讓京東在上市前的估值增長兩倍以上,京東也在微信平台獲得「購物」一級入口。

京東方面透露,微信一級入口「購物」頻道上線一周,單日成交額就較之前的二級入口「精選商品」增長八倍,同時京東移動用戶端累計用戶啟動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四倍,不過京東方面未透露具體成交規模。

降低成本 自建倉庫物流

憑藉著8億的QQ用戶和6億的微信用戶,京東在移動電商領域,將對阿里電商構成嚴重的威脅。

與菜鳥網路去年成立後才建立物流系統不同,京東從2007年起就開始自建倉庫、物流。按京東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3月,京東有超過4,000萬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七大物流基地,在36個城市擁有86個倉庫,並在495個城市擁有1,620個配送站。

劉強東舉例,大型家電從北京發貨到西安,每件平均運輸成本是人民幣400多元(約新台幣1,951元);但在西安發貨,每件平均運輸成本只要48元(約新台幣234元)。

擴大銷量 廠商直接供貨

第一財經周刊報導,2008年5月,聯想ThinkPad業務京津冀分區的總監張清舫關注到,京東每月可達幾百台的銷量,相當於聯想的高級經銷商,於是開始接受京東商城談直供事宜的請求。這正是劉強東的策略之一,用低價擴大銷量,再用銷量來說服更高層的代理商為他供貨,甚至是廠商直接供貨。

劉強東指出,當一個產品日訂單量穩定在500個以上,京東會繞過經銷商,試探性與廠商接觸,以取得直接進貨許可權,這可為京東取得更有誘惑力的進貨價格和促銷費用。

劉強東大四時,曾買下北京中關村附近一家餐館,但由於缺乏管理和監督,錢幾乎被員工貪光了,「餐廳倒閉時,我欠了20多萬元(約新台幣97萬元)的債,可以被評為負債最多的大學畢業生了」,劉強東後來回憶指出。

背負著債務,劉強東畢業後,進入一家日企工作,做過資訊、庫房、銷售,對他最大的衝擊是:「在日本人眼裡,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不像中國人說有什麼『誤差』,誤差就是錯誤。」把管理核心摸熟之後,劉強東學會洞悉人性與管理。

1998年還清了債務,劉強東辭去在日企的工作,在北京中關村租了個小櫃台,創辦京東多媒體。他把基層員工當成兄弟,在SARS時期不強迫員工上班;2012年年底跑到大陸最北端、攝氏零下40度的配送站待上半個月,跟員工一起聊天、吃飯、喝酒。

即使是剛入職IT職位的員工,也會被要求去庫房和配送站實習,好瞭解京東商城的流程,同時體驗在巨大訂單壓力下奔跑著工作的感覺。劉強東每年還會當一天快遞員,親自派送幾十個快件,他表示,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瞭解配送人員的艱辛,掌握配送當中不好解決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