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資訊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星野めい.jpg

早晨第一杯水喝熱水還是涼水?專家教你這樣喝輕鬆排毒 2019-02-05 08:43元氣網 健康報網

一天八杯水,早上一杯水……各類介紹喝水好處的廣告鋪天蓋地。很多人看了之後,就開始盲目模仿,一天不喝滿八杯水絕不休息,每天早晨一定要喝一杯水等等。其實喝水的門道非常之多,如果無法正確喝水,而是亂補充水分的話,分分鐘好事變壞事哦!

早晨第一杯水應該怎麼喝?

1、白開水是最好選擇

 

早晨第一杯水,當然是白開水。因為白開水是淨化處理後的自來水煮沸,水中的微生物基本被消滅乾淨,而鈣鎂等對身體有益的元素依舊保留,能夠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至於流傳很廣的第一杯水要喝鹽水,這個是不正確的。因為鹽水會提高血壓,如果是高血壓患者長期飲用,對身體絕對有百害而無一利。

 

2、熱水涼水不如溫水

 

第一杯水是熱水還是涼水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其實無論熱水還是涼水,都不是早晨第一杯水最佳選擇,真正最好的應該是煮沸後冷卻至20~25℃的溫白開水。

這個溫度下的溫開水,能更容易通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資料顯示,有長期飲用溫開水習慣的人,體內去氧酶活性較高,不易感到疲勞。

 

3、水量時間都要適宜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食管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彭俊生教授介紹,喝水不能每天一股腦喝一桶水,正確的喝水方式就是早期一杯水,睡前一杯水,除去人體自己產生的300ml自生水外,每天大概需要補充1200-1500ml水。

 

因此一天喝水的安排,最好是早晨300ml左右,剩下的900ml量自由組織,不要一次性補充即可。

 

 

早晨第一杯水有什麼效果?

 

 

1、補充水分

 

因為人在睡覺時會消耗大量水分,所以早上起床是處於生理性缺水狀態,而早晨第一杯水就有很好的補充水分效果。

 

2、清理腸胃

 

早晨第一杯水可以清潔腸胃,沖淡胃酸,保持腸胃最佳狀態。

 

3、美容養顏

 

早晨補充的水分能夠迅速輸送全身,有利於肌膚排出體內毒素。

 

4、預防便秘

 

早晨喝水還能刺激腸胃蠕動、滋潤腸道,促進排便,預防便秘。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竹内あい1.jpg

刷毛要硬的還是軟的?挑選牙刷的四個要點

2018-12-08 00:23新自然主義 宮田隆(牙周病專門醫師,齒學博士)

挑選出適當的牙刷,並且了解適合牙齒狀態的正確刷牙法,即使沒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潔牙用品,只要有一支牙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內預防牙周病與蛀牙。

檢視牙刷的要點有四項:刷頭、毛質、毛尖、握把的強度——只要檢視這四點,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牙齒的牙刷。

挑選牙刷的四個要點

 

刷頭——越小越方便回轉

 

如果是齒列整齊、牙齦健康的人,即使刷頭大,刷毛也能與牙齒和牙齦緊密接合。

但如果是齒列不整齊、牙齦萎縮、有牙周病的人,刷牙時就必須配合牙齒狀況來改變牙刷的角度。

所以,挑選刷頭小、方便回轉的牙刷較為適合。但也不是說刷頭越小就越好。如果是像兒童用牙刷的小刷頭,便無法蓋住整顆牙齒,可能會造成有些部分刷不到。挑選適合自己、刷頭稍微小一點的牙刷是最好的。另外,刷頭的長度也很重要,要挑選比食指與中指的寬度還要短的刷頭。

 

刷毛的質地——毛質硬雖然有利於除垢,但須避免過硬

 

軟的刷毛,給人的印象是對牙齒與牙齦較溫和,但如果以清除齒垢的觀點來看,就很難這麼說了。軟的刷毛在清除牙齒間堆積的齒垢時,力道會比較小。另外,牙齒表面的齒垢也清除不乾淨,即使在刷牙之後,可能還是會留下粗糙的觸感。

牙齦健康的人或者有牙齦炎的人,建議使用偏硬的刷毛,這樣才會有適度的按摩效果。

而有發炎症狀(即使是輕度發炎)、敏感性牙齒的人,由於牙齦脆弱,偏硬的刷毛會造成過度刺激,所以使用介於普通到柔軟之間的刷毛是比較適合的。不論選擇哪一種刷毛,共通的重點是要有彈性。請觸摸毛尖以確認刷毛的彈性。

 

 

牙刷視使用的狀況,大約一個月,刷毛便會開花,清除污垢的功效便會減半。在這之前就要更換新的牙刷。

 

刷毛的尖端——依照牙齦的健康狀態分別使用

 

一般市售牙刷的尖端主要是垂直切斷的「平坦的毛尖」、越接近尖端越細的「極細毛尖」,以及尖端加工處理過的「圓柔毛尖」。

齒列整齊、牙齦健康的人,建議使用容易清除污垢的平坦毛尖刷。平切毛尖上的稜角有助於清除污垢。

齒列不整齊、因牙齦炎或牙周病而有牙周囊袋的人,適合使用毛尖可以進入縫隙的極細毛尖刷。

牙周病正在進行的人,由於牙齦較脆弱,適合使用會帶來較少刺激的圓柔毛尖刷。

挑選刷毛密度高的牙刷,可以徹底清除污垢。

 

握把的強度——彈性好的反而不好用

 

挑選牙刷握把(手持部分)的重點,在於筆直而不會彎曲。具彈性而刷頭會上下移動的類型,看起來似乎很好用,但由於力道不易拿捏,會造成用力過度傷害牙齦,或者力道不易傳導至刷頭,刷不乾淨的結果,反而是不安定的牙刷。力道可以直接傳導、握把筆直且硬的牙刷是比較理想的。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谷川るい.jpg

水喝對了,就是百藥之王!4個月甩肉17公斤台大營養講師:這4個時間喝水效果更好

2017-12-29 09:13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作者洪泰雄老師,2010年前,飽受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高血壓纏身之苦。2010年初,為找回健康,多方尋求醫、學界友人協助,並大量閱讀營養、飲食及健康類相關書籍。K書800本後,接觸並實踐「代謝平衡飲食法」、執行「35921」飲食原則。

4個月內,甩肉17公斤後(至今5年多未復胖)。2014年3月起,通過各項審核,開始在臺大開班授課,人人搶修,被媒體稱為「全臺比江蕙票還難搶的課程」之一。

 

曾經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孩子不愛喝白開水」,希望我能幫幫忙,想想其他的「補水之道」。只是,我通常沒有答案。這並不是我學無專精,而是「水」對人體的重要性,根本無可取代,水還被稱為「百藥之王」呢!不過,這可是喝對了才有功效。喝對水大有學問,一旦喝錯了,別說治病、調身體了,恐怕會對健康造成危機喔!

人是「水」做的,一點都沒錯!

水是六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一項。人體含水量會隨著年齡增長遞減,也會因為肥胖、性別略有差異,一般人平均約占體重60~70%(嬰兒的含水量可高達80%,老年人可能會降到50%以下)。

水也是人體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每個細胞、組織都含有水分,約占人體含水量的2/3,像是大腦、肌肉、皮膚、肺、腎臟等,含水量都達70%以上,骨骼(約20%)、脂肪(約10%)則含水量較低。至於, 肩負運輸氧氣、營養素,供給各器官使用,及運送細胞代謝後的廢棄物等重責大任的「血液」,含水量超過90%。

一旦體內水分不足,腎臟便無法發揮功能,這時,肝臟就得負擔腎臟工作。肝臟首要功能是解毒,其次是儲存脂肪,原本肝與腎各有分工,現在卻全部丟給肝,這樣肝功能就會減損,能代謝的脂肪量會愈來愈少,導致留在身體的脂肪愈來愈多。

喝水喝對時機,才能發揮好效果

一、「一早起床」喝杯水:助排泄、防便祕

人在睡眠狀態下,仍會因呼吸、流汗等,持續流失水分,一早起床總會口乾舌燥,此時,正是喝水的好時機。養成早上起床、刷牙後,喝一杯400~600 ml溫開水的習慣,能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腸胃加速蠕動,有助排泄、避免便祕。

二、「三餐之前」喝杯水:啟動體內酵素,有效燃燒脂肪

三餐前約30分鐘,喝400~600 ml的水,能減緩飢餓感,避免暴食。水能促進循環,亦有利水溶性營養素吸收,還能啟動體內酵素、燃燒脂肪,防止肥肉囤積,所以,飯前有喝水習慣的人, 不但不易發胖,減重效果也特別好。

餐前30分鐘喝杯水,可以稍微緩和飢餓感,避免一見到食物就失控,對於體重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圖片提供:新手父母出版社)

 

 

三、「兩餐之間」多喝水:每次200 ml,填滿一日所需

在餐與餐間、晚餐後,每隔1.5 ~2小時喝200 ~ 300 ml的水,恰能滿足一日所需水分。另外,喝水最怕淺嘗則止,若習慣一次一口,很容易因「解了嘴裡的渴(改善口乾舌燥),而忽略身體的渴」,所以喝水要以「杯(200 ml)」為單位,別以「口」為單位。

四、「睡覺之前」少喝水:避免影響睡眠品質

若當天水分攝取量已足夠,我建議睡前1小時內,盡量少喝水。其實,主張睡前喝水或不喝水的專家,各有各的堅持立場,而我是以「良好睡眠品質」為出發點,給予讀者建議。睡前喝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很難一覺到天明,睡眠容易會因為跑廁所而中斷,進而導致隔天上課、上班精神不濟,學習或工作的效果也會跟著變差。如果屬於代謝、內分泌系統功能較差的人,還可能會有水腫的狀況。

喝水學問大,迷思要破解

一、「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足夠就好,喝太多小心出事

是不是差點被廣告給騙了,其實,水喝太多是會出事的。一個健康的人,每天至少需飲用2,000 ml的水,喝太少,身體機能會出狀況,但超過3000 ml,恐怕會影響腎臟代謝功能。若想知道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不妨透過「(身高+體重)X 10 」公式來計算,算出來後,再扣除能由食物攝取的約500~700 ml,就是個人每日的最佳飲水量了。

 

二、「不渴,就不用喝水?! 」適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危機

當人體缺水達體重2%,會以「口渴」發出警報,但等這時才知道該喝水,就太遲了。每人每天在沒流汗的情形下,大概會流失體重10%的水, 為了維持體內含水量,應適時適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危機。處於水分快速流失狀態(如天氣炎熱、運動等)更該如此,好比空調會加速水分蒸發, 當人在冷氣房裡感到昏昏欲睡時,就是輕微的脫水症狀了。

三、「白開水難喝,就『飲料代水』?! 」小心!喝的不是水,是熱量

不少人會想,反正飲料也是水(液體),與其喝無色無味的白開水,不如喝汽水、果汁、調味水,或乾脆來杯特調飲料。別忘了,飲品會吸引人,多半是糖加很多,所以,喝飲料不一定能解渴,還會熱量超標。唯有白開水能在進入人體後,發揮調節體溫、促進新陳代謝、運輸營養等功效, 這些可都是「飲料」完全不能代勞的啊!

課後提醒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僅次於氧氣(空氣)。不論是增加腸胃蠕動, 促進食物消化;還是使泌尿系統順暢,防止雜質停留而產生結石;或是將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維持新陳代謝……,若是離開水,身體機能就無法順利運作,更別說要有健康的身體了,缺水不但容易生病,嚴重還會危害生命。所以,養成正確喝水的好習慣很重要!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谷山 智美(Taniyama-Tomomi)1.jpg

放屁氣味改變 小心可能有大腸癌 2017-12-29 17:36聯合報 記者張家樂╱即時報導

聞出警訊?放屁氣味改變真的可以診斷大腸癌嗎?

衛福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近日收治一名9旬患者,家屬發現老人最近的屁味變很臭,且放屁會導致內褲濕濕的,擔心身體出現狀況。

廖師賢醫師安排肛門指診,在距離肛門5公分處摸到了腫瘤,進一步做大腸鏡及切片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第2期。

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說,排便和放屁臭不臭,不能當作大腸癌診斷的依據,但它是腸胃道蠕動型態改變的徵候,當腸道裡的狀態改變時,會以放屁味道變臭等形式來表現,是個警訊。

廖師賢說,當吃下太多易產氣的食物,例如肉類、豆類、根莖類、碳酸飲料、油炸類及含硫蔬菜等;或消化不良、進食習慣不佳,例如狼吞虎嚥、邊吃飯邊說話等,較便容易放屁,而屁的氣味與飲食和生活型態有關。

廖師賢說,如果常常放臭屁及連環屁,且伴隨黏液、腹部脹痛、排便習慣改變、貧血等症狀,則要多留意健康狀況,可能會是細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或體內有惡性腫瘤之警訊。透過指診找到大腸疾腫瘤,相當方便,民眾不宜諱疾忌醫。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桜空もも(櫻空桃)2.jpg

大腸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輕忽 2014-09-23 14:24:03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綜合整理】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等,都應提高警覺。

 

此外,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應更加小心。這是因為,大部分大腸癌患者,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再轉變為癌症,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案例一:愛吃肉 她腸內13顆息肉

 

 

圖/報系資料照
圖/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整理
圖/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整理

30多歲的陳小姐,愛吃肉,愛買速食炸雞或鹹酥雞打牙祭,三不五時吃燒烤、牛排來犒賞自己。有天公司做健檢,沒想到竟發現腸道長了13顆息肉,且都是腺瘤,因腺瘤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較高,在醫師的建議下切除。

 

 

陳小姐手術後仍驚訝的說,沒想到自己這麼年輕竟會有息肉,以後不敢亂吃肉,更要多吃蔬果。

醫師警告,愛吃肉類、尤其是愛吃紅肉的人,應該盡量少吃肉。台灣腸癌病友協會也建議少吃加工食品、避免高溫燒烤;不偏食、多吃蔬果。每天蔬果應至少七份,尤其男性每天應吃九份蔬果,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

 

 

案例二:血便誤當痔瘡 大腸癌來敲門

 

 

32歲的蔡先生,是個凡事都很要求完美的人,因此念書考試一緊張時容易拉肚子,工作之後,賣命的他,常常一坐是幾個小時。去年初,他發現自己有血便,本來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沒有時間檢查,半年後便秘越來越嚴重,一檢查竟然發現大腸癌第二期,更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5公分,不能保留肛門,只得做人工造口。

 

 

 

 

圖/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整理
圖/聯合報系健康事業部整理

蔡先生至今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自己得了大腸癌,更何況他天生不愛吃肉,天天吃蔬果,每天大量喝水、喝湯,雖然排便習慣不好,但因為家族裡沒有人有癌症病史,總以為大腸癌好發年齡是50歲以上,完全沒想到30出頭的自己可能罹病,也從來沒有做過大腸鏡檢查。現在的他積極抗癌中,他也常告誡親朋好友,如果有腸胃不適或便秘,千萬不要等閒視之。

 

案例三:連環屁 竟是腸癌引起

 

50多歲的林太太,最近一年來經常腹漲、腹痛,最近半年,更不自主地出現「連環屁」,且排氣時有臭味。

後來就醫檢查,才發現半年來的連環屁,竟然是大腸癌引起。大腸鏡篩檢發現,她的乙狀結腸癌長出一顆大約3公分的惡性腫瘤。

腸胃科醫師分析,正常人的腸道常有100至200cc氣體存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都會放屁。但如果長期且持續不間斷的放屁,則是不正常的消化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醫師警告,愛吃肉,尤其愛吃紅肉的人,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不易消化,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長期下來可能改變腸道的病菌種類,當致癌病菌與腸道黏膜不斷摩擦,就容易誘發大腸癌。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妃月るい4.jpg

新國病大腸癌防不勝防 腸壽飲食教你不生病

2017-03-27 10:54:44 元氣網 潘懷宗

大腸癌已連續八年為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榜首,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其發生原因與國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長期外食和飲食西化有關,儼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國病。更可怕的是,年齡層一直降低,年輕患者愈來愈多,到底要怎麼預防,大腸癌才不會上身呢?

首先,要留意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如血便,這是大腸癌最常出現的初期症狀,不過大多數人都會把血便當成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但痔瘡的血便是鮮血,且糞便與血是分開的,一般來說較容易辨別;令人擔心的反而是糞便中的血呈暗紅色,此時就要趕快就醫檢查,以防大腸病變。另外,若出現突然性的貧血、體力不濟等症狀也要小心,有些大腸癌發生部位較為前端且出血點高,會出現肉眼看不見的顯微性血便,然而持續出血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貧血與疲倦的狀態,男性有貧血問題和更年期後停經婦女要特別注意。

 

還有不做定期健康檢查,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目前,只要年滿50歲,就可享有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以揪出大腸癌的元兇──瘜肉,在此要呼籲屆齡的民眾多加利用。最後一個,就是國人普遍都是低纖維高脂肪的飲食,衛福部建議一天纖維攝取量要30克才足夠,但一般人卻連15克都吃不到;脂肪攝取最好僅占飲食總熱量的20~30%,現在卻提高到近40%。綜合上述,也難怪大腸癌的好發率一直居高不下。

 

80%的大腸癌和生活習慣、飲食、肥胖等因素相關,所以說它是吃出來的,一點也不為過。就以飲食來說,戴奧辛、多氯聯苯等環境致癌物質,常藉由牛肉、豬肉、淡水魚進入人體中;肉類與澱粉類食品經高溫燒烤與油炸(溫度超過150度),會產生芳香性異環胺、丙烯醯胺這兩種化學物質(已被認定為2A級致癌物),經酵素代謝活化後,可能會破壞DNA,增加罹癌機率。再者,高脂肪飲食與含糖飲料中的脂肪和精緻糖,會讓膽汁來不及分解吸收,形成導致腸道發炎病變的膽酸;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糖,目前研究顯示,癌細胞只能利用葡萄糖,若過量攝取甜食也易滋養癌細胞。除此之外,加工肉品所添加的亞硝酸鹽(防腐劑)經腸道細菌代謝後,容易產生亞硝胺類等致癌物質,不可不慎。

 

坊間一般都認為,素食者較不容易得大腸癌,但我們要提醒的是,加工素食與油炸素食,都不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所以,如果要吃素,應以健康素食為原則,也就是使用蒸煮的烹調方式,少油炸、注意用油量和鹽分的攝取、不吃加工素食(如:素火腿、素雞等),且水果不能代替蔬菜(避免糖分攝取過量),與多吃富含纖維的五大類食物(全穀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等)。

 

雖然有些人說生食蔬菜可以保留住其中重要的酵素成分,避免酵素在加熱烹煮的過程中受到破壞。但是,生食還是帶著一定的感染風險(未清洗乾淨可能會含有寄生蟲卵),所以我們建議吃熟食比較安全,蔬果經過加熱後會增加其植化素的含量,並避免自由基傷害人體正常細胞,降低細胞癌變的可能。

 

研究發現,飲用含有雷特氏B菌的優酪乳,能夠減少大腸癌瘜肉數量,同時會使瘜肉縮小。但市面上,含益生菌的優酪乳產品,多數含糖量過高,且益生菌含量較少。若要攝取,每日以240c.c.為原則,優格則以100克為限,避免過量導致發胖。比較好的方式是食用適量的益生菌,一般市售的保健食品,一包即含有10兆以上的益生菌。

 

已是大腸癌的患者,應禁止高纖食物,避免腸沾黏。在化療期間因腫瘤或藥物的關係,白血球受到抑制,抵抗力變差,此階段應避免生食或烹調不完全的食物,以免誤食殘留農藥、潛藏的微生物或蟲卵,增加感染風險,甚至發燒、腹瀉。水果則建議先沖洗後再去皮食用。治療期間盡可能維持均衡飲食,建議癌友先吃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儘量避開外食,再來,應以少量多餐與低纖維為原則。

 

潘老師在這裡還是要重複一次,大腸癌是吃出來的,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內容,減少紅肉攝取量、多吃魚(小型深海魚)及蔬果(彩虹原則,即種類與顏色愈多愈好),多運動、多喝水、適度休息與減壓,和定期健康檢查,就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田麻衣2.jpg

第一泡茶為什麼不能喝?茶專家這樣說

2016/09/10 10:31:12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常喝老人茶的民眾常說第一泡茶不要喝,為什麼不能喝?網路謠傳別喝「第一泡茶」,因為要洗掉茶葉上的可能殘留的農藥,因此建議最好別喝。農委會茶改場表示,在茶藝展示或品質評定過程,為求茶質儘速呈現,常以「溢壺」或「溫潤泡」方式濾除茶沫,而袋茶或大壺沖泡則無此必要,表示「第一泡茶」「洗滌」功能不是主要訴求。因此,網路謠言「不喝第一泡茶」,實際上和農藥沒有關係。

農委會茶改場表示,台灣允許在茶園中使用防治蟲害的藥劑,絕大部分都是安全性高及水溶性低的藥劑,茶改場歷年檢測茶葉農藥殘留,以及評審茶湯品質,都依照國際標準作業流程,都沒有廢棄第一泡茶,過去也沒發現過茶湯農藥殘留過量案件,和第一泡茶湯廢棄有關。

茶改場表示,茶葉上如果有殘留農藥是否可以沖泡出來,專家認為,若茶葉上殘留的農藥是屬於水溶性較高者,例如,美文松、達馬松、加保扶及納乃得等,沖泡後較容易出現在茶湯中。但若是水溶性較低者 ( 屬脂溶性,如賽滅寧、芬化利等) ,在茶湯中的殘留量就相對少很多,通常無法測出。

因此,目前官方大多推薦茶葉用藥屬非水溶性。在連續沖泡時,每一泡茶湯的分佈量,及其是否集中在第一泡中,並沒有科學定論。

農委會茶改場表示,網路謠言「不喝第一泡茶」,實際上和農藥沒有關係。 圖/Ing...

農委會茶改場表示,網路謠言「不喝第一泡茶」,實際上和農藥沒有關係。 圖/Ingimage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松千春.jpg

認識胃食道逆流 找到慢性咳嗽元凶

2016-09-02 00:49 經濟日報 梁程超

「在外商金融業服務20多年的張先生,近兩個月來飽受夜咳困擾,偶爾還有咳痰情況,由於在居家診所附近就醫吃了感冒藥沒改善,跑去醫院胸腔內科照X光片也無異常。由於年紀已邁入50,健康意識升高,讓他備感憂心,正好公司提供中高階主管的健康檢查還算完整,透過無痛胃鏡的檢查,終於找到答案,慢性咳嗽的兇手竟是胃食道逆流…。」

大腸癌連八年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民眾已開始意識到大腸鏡篩檢、切除瘜肉的重要性,但您知道嗎?除了瘜肉,第二個健康檢查後常被發現的消化道疾病是「逆流性食道炎」,此一發生率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差不多,比率已逾15%,年齡也在年輕化…。胃食道逆流可怕嗎?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很惱人的疾病,因為容易復發,也是我門診回診率最高的疾病。胃食道逆流患者常因飲食及生活習慣不佳,而增加誘發症狀發作機會。像是有些飲食會增加胃酸分泌,包括較甜、油膩,較酸、辣等刺激物,又如巧克力、果汁、咖啡等,有抽菸及喝酒習慣,也容易增加誘發機會。

另外,愛吃消夜,吃完又馬上躺平或趴著睡覺,或體型肥胖、常穿緊身衣者等,或吃完東西,馬上做仰臥起坐、舉重等運動,也都容易增加腹壓,形成食物逆流。

值得注意的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多樣化,以致常被忽略或很晚才被確診,案例中的張先生夜咳,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因為胃內容物逆流入食道後,酸液逆流至喉頭或口腔再經由呼吸道吸入而引發胸腔、腹腔壓力變化,進而發生咳嗽,這是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的症狀。

那麼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是什麼呢?最常見的是酸液逆流及上腹部心窩處疼痛,胸口會有心口灼熱感,也就是常說的「火燒心」,無論典型或非典型,建議可用內視鏡檢查來診斷,除了可判斷食道炎的嚴重程度外,也可視情況,看是否需要做組織切片檢查。

一般來說,內視鏡檢查逆流性食道炎的時機,除了有典型症狀者,若出現非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還有症狀持續,對藥物治療無反應的患者,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吐血、上腹部腫塊等異常,皆需考慮內視鏡檢查。

胃食道逆流患者通常發生在進食後,以及腹部壓力增加 (如彎腰,搬重物等),或平躺時(常發生在半夜)出現不舒服,通常站立休息一下或喝口水會稍微緩解症狀,生理因素包括食道裂孔疝氣或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彰,當括約肌控制能力差,就容易引起食物逆流。

在治療上,雖可透過制酸劑或胃腸蠕動促進劑等藥物來改善症狀,這卻不是根本之道。要避免胃食道逆流復發,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最重要,例如飲食最好七分飽、少吃太油太甜的食物、吃飯時細嚼慢嚥、飯後兩小時內不要躺下。

一般人容易誤以為胃癌跟胃食道逆流有關,其實不是,胃食道逆流會致癌的可能性是食道癌,一旦因胃酸引發食道炎,造成黏膜潰爛而長期不治療,食道黏膜細胞有可能發生病變,形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但發生食道癌比率每年約0.5%,不是太高。因此,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需接受藥物治療,若有巴瑞特氏食道者,則需每年接受內視鏡檢查。

(作者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谷原希美.jpg

速效燃脂!這運動做10分鐘,勝過騎50分鐘腳踏車

【早安健康/H2U CLUB編輯部】

在街上隨意找路人做運動習慣問卷調查的話,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平常有運動的習慣,但也會有不少人是幾乎不太運動的,問他為什麼不運動的話,我想,問 10 個會有 11 個人回說:「啊,就忙呀… 沒時間運動啦!」

如果現在有一種運動的方法可以大幅縮短運動的時間,而且成效與長時間運動差不多,你是否願意試試看呢?

在 PloS one 期刊上有篇比較間歇運動與傳統耐力訓練兩種運動對身體機能的影響是否有所不同。

研究找來25位平常的生活型態是長時間久坐的男性來參與這12週的試驗,並把他們隨機分成三組:

◆控制組:維持原來的生活就好(6 人)

◆傳統耐力訓練組:以約 70% 的最大心律來騎腳踏車,持續騎 45 分鐘,每次運動時間 50 分鐘。(10 人)

◆衝刺間歇運動組(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一樣是騎腳踏車,不過是進行三次,每次持續 20 秒的全力衝刺,之間穿插 2 分鐘,輕鬆的騎腳踏車即可,每次運動時間 10 分鐘。(9 人)

傳統耐力訓練組與衝刺間歇運動組在運動前都有2分鐘的熱身,運動最後也會有3分鐘的冷卻運動。在試驗進行的12週期間,兩組運動組一週要進行進行3次訓練。

10 分鐘間歇運動 VS 50 分鐘傳統耐力訓練

12 週的試驗結束後,控制組基本上還是沒什麼變化。重頭戲在兩種運動的結果:

◆攝氧量:衝刺間歇運動組與傳統耐力訓練組都提昇了 19%;

◆胰島素敏感度:衝刺間歇運動組改善了53%;傳統耐力訓練組改善了34%

◆粒線體代謝:兩個運動組的粒線體代謝都增加了(可以從 citrate synthase 這個酵素的活性增加得知)

◆結論:沒時間或許不再是個好藉口,去做就對了~

從這個研究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 12 週的衝刺間歇運動,就能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與胰島素敏感度,而這結果與傳統的耐力訓練相似,當然,我想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只要五分之一的運動時間就有不錯的成效。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名美津紀.jpg

睡姿藏健康秘密

2016-05-09 08:23:09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姿無分好壞,但入睡時採取適當姿勢有益健康。醫師建議,孕婦肚子變大後,左側睡較佳,以免影響胎兒血流供應;胃食道逆流患者也可採左側睡,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趴睡,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彰化秀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詹博棋指出,一般人夜晚睡眠時間七到八小時,睡著了無意識翻身、變換睡姿的次數從數次到數十次,若有睡眠障礙,可能達上百次。開業中醫師吳建東說,一般人睡覺時,會調整出一個最好入睡的姿勢,待進入淺層、深層等睡眠階段,則無意識變換睡姿。

詹博棋認為,睡姿大致可分為仰臥、左右側睡與俯臥,若醒後精神佳、睡眠品質好、身體無痠痛,入睡時不必講究特定睡姿;若有特定病症,調個姿勢睡,可睡得更輕鬆。

詹博棋舉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建議仰臥,如此容易使舌根往後塌陷,阻塞上呼吸道,適合側睡;懷孕中後期產婦適合左側睡,使變大的子宮不直接壓迫下肢靜脈,以免影響血液回流;胃食道逆流患者同樣建議左側睡,如此胃酸不易回流食道。

至於心血管或胸腔疾病患者,詹博棋表示,應避免俯臥,臉朝下將壓迫呼吸,影響血液循環,對心臟造成負擔。心臟位於人體左方,有醫師建議採取右側睡,血液循環順暢,心臟運作省力,但需更多實證研究。

吳建東說,有些男性讓女友、妻子以手為枕,一睡數小時,上臂血管受壓迫,影響血液循環,輕則手麻疼痛,長期可能造成局部壞死。

睡姿學問大 製表/黃安琪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野のぞみ(北野望).jpg

馬桶應只用來大小便 如廁別超過15分鐘

2016-05-25 15:40:50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4日電

 

就像床應只用來睡覺和享受魚水之歡一樣,馬桶應只用來大小便,所以如廁時,放下你的手機。

男性健康報導,匹茲堡大學腸胃部門的精神科醫生索格森(Gregory Thorkelson)表示,排便不應是拖得很長的過程。坐馬桶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到15分鐘,而且,你應在想大號時才上廁所。

如果並沒有急著想大號的感覺,你也許會又推又擠的讓肛門用力以完成任務,而太過用力可導致長出痔瘡,就是環繞肛門的血管腫脹、疼痛,甚至出血。

同時,把注意力放在唸報紙或瀏覽手機,會讓你的身體失去準備排便的狀態。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索格森解釋,因為蠕動波,也就是讓糞便在腸道移動的漸進規律收縮,引發大解的需要。糞便抵達直腸後,你會感到想上廁所。

如果有這個感覺時你不大號,可能會產生所謂的「逆蠕動」,導致糞便塞進結腸,使得排便更困難。

索格森指出,結腸會吸走糞便的部分液體,造成便秘。糞便愈乾硬,通過腸道就愈困難。所以若是想大便的感覺沒有了,就離開馬桶,直到下次蠕動波再出現。你可能要等上兩個小時。

索格森認為,如果你經常大解超過10到15分鐘,可能有不對勁的地方。也許只是壓力過大,這可減少蠕動,放慢腸道的收縮。面對壓力時,身體準備戰鬥或逃跑,專注於能存活的行為,而迅速排便不是其中一個行為。

當然,大號花很久時間,也可能是便秘的徵兆,所以多吃纖維,索格森建議每天儘可能攝取38克。研究發現,咖啡也有助刺激參與蠕動波的肌肉收縮。

專家建議,坐馬桶的時間,放下手機,並且不要超過10到15分鐘。(Getty Images) 許振輝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野朝陽.jpg

不冒痘、少頭痛 變老並非都是缺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生日快樂!快吹蠟燭」,人們常在過完每一個生日,感嘆一年比一年更老。自古以來,大眾對於年齡變老的觀念,就是身體退化的代名詞。但最近許多不同國家的研究都顯示,年齡變大身體並非簡單的直線下滑,其實變老也有諸多好處。

 

 

變老4大好處  少感冒、性愛滿意度增 

 

 

 

聯合國和多數專家都認為,60歲以後才能算老年人。從疾病纏身到皮膚鬆垮垮,再到思維變慢、記性變差!我們總認為,變老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負面問題。其實,專家打破這些悲觀想法,提出了「老也有老的好」,或許能讓大眾面對老化海嘯來襲時,看到更多的希望!以下是專家們所列舉「變老的4大好處」:

 

 

1)更少感冒/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大腦越來越聰明,免疫系統的記憶也越來越強。澳洲昆士蘭大學的 John Upham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每天要面臨數百萬次的潛在危險,它必須學會如何識別危險。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免疫記憶」,當再次接觸相關病毒時,就會有力的對抗感染,使得感冒發生率變低。像是20幾歲的人可能每年會感冒兩、三次以上,但到了50多歲,平均每年只感冒一、兩次。

 

 

2)皮膚出汗少/

年齡增大後,人的汗腺會收縮,汗腺的數量也會減少。據美國研究顯示,20幾歲的人出汗量是最多,遠超過50、60歲的人,且隨著年齡增加,皮膚產生的油性物質變少,因此出現痘痘等皮膚問題,也相對大幅下降。

 

 

3)性生活更和諧/

研究發現,女性40多歲時,激素的變化有助於增強性慾及達到性高潮。而在另一項針對60歲以上的人,進行的調查也發現,7成以上的人,性滿足感高於他們四十多歲時。倫敦兩性關係治療師認為,這是因為老年女性的不安全感降低,且中老年夫妻更加互相信任,較能享受性愛,所以性愛滿意度隨之提升。

 

 

4)較少偏頭痛/

偏頭痛同樣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減輕。瑞典科學家針對374位老人,進行調查發現,只有4人還有慢性偏頭痛問題。結果顯示,人們隨著年齡的增加,偏頭痛發作的時間會縮短,疼痛感和頻率也會降低。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佐佐木裕子(佐々木裕子)12.jpg

咖啡控必看!喝咖啡要健康 醫師揭秘「三杯」喝法

喝咖啡想喝到好處、避免壞處?千萬要學這招「三杯」喝法!醫界喝咖啡喝成精還出書的台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張金堅表示,咖啡利尿,因此喝咖啡時一定要伴隨水分的補充,而如果怕骨質疏鬆,更要鮮奶來補,所以一杯純咖啡、一杯白開水、一杯鮮奶的「三杯」喝法最適宜;且咖啡一天以3杯為限最佳。

國內乳癌權威的張金堅今(27)天出版新書《癮咖啡研究室》分享喝咖啡的各項小秘訣,打從博士班就喝啡咖的他,一開始因為常嗝酸水,還覺得喝咖啡提神不是件舒服的事,沒想到近5年越喝越有心得。

張金堅說,近年來他才算嚐出咖啡的芳香、濃醇和回甘滋味,因此有了深入研究的興趣,不但翻遍國際期刊、文獻,還走訪國內外古坑、阿里山甚至寮國等咖啡產地,才更了解豐含上千種成分、抗氧化物的咖啡怎麼喝最適宜。

常喝咖啡會上癮嗎?是一般人都有的疑問,書中就解秘,嚴格說來,並沒有咖啡成癮的診斷,有些人每天習慣喝咖啡,只是因為其有提神效果,這與一般精神醫學所定義的藥物成癮不同,也沒有累積的危險,長期飲用咖啡的人並不會表現出無法控制,非一定要喝咖啡的激烈衝動。

張金堅建議,喝咖啡從選豆就有眉角,必須避開未成熟、有農藥、有破裂、有黴菌等瑕疵的豆子,最好使用過濾法沖泡咖啡,並以減少糖、奶精的方式品嚐咖啡,避免攝取多餘熱量及反式脂肪;飲用時機,如果喝咖啡會睡不著覺者,中午過後就得忌口。

 

咖啡也不要喝過量,張金堅提醒,像美國建議一天約3至5杯,歐盟則以3杯為限,他認為一般人最好一天不要超過3杯。儘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有預防失智或有助出血性中風、糖尿病、鼻咽癌、腸癌、肝癌等效果,但張金堅強調,民眾還是不要刻意去喝,若真喜歡再適量飲用。

張金堅說,本身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胃酸多等問題的民眾,則要遠離咖啡,另不少回溯性研究也指出,肺癌患者最好不要大量飲用咖啡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是嘴破、長水泡? 當心身體已過勞

神谷惠里奈 (神谷えりな).jpg

忙碌時,口腔容易東破西破,甚至牙齦長出水泡嗎?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提醒,這是免疫力低落的警訊!除了嘴破、長水泡外,口角炎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建議維持規律作息、正常飲食,就能降低發病的機率喔!跟著健談圖文認識皰疹對口腔健康的影響。 

當身體曾經受到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體內,待身體免疫力低落時就會復發。其症狀包括口腔炎、口腔潰瘍、牙齦長水泡、口角炎等。 

此外,若曾受帶狀皰疹感染,初次感染會長水痘,其潛藏的病毒若再次發作,也可能會導致牙齦出現水泡。 

想避免牙齦出現水泡,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包括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攝取足夠水分、避免過度疲勞等,就能降低皰疹復發的機率喔! 


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木梨乃.jpg

頭暈…大腸癌早期警訊

2016-04-15 03:43 經濟日報 ▉羅鴻源

現代人壓力大,職業婦女身兼家庭兩頭燒,外食、作息不穩都讓大腸癌七年來位居國人好發癌症之首,想要早期發現大腸癌不能靠「症狀」,通常有症狀才來檢查的病患,確診後的情況都不理想,倘若你還是想在家自我評估是否該做檢查,或可從糞便形成的過程所出現的生理現象來觀察。

1.頭暈出現的貧血

腸分為小腸和大腸兩個部分,大部分的腸癌發生在大腸,也就是結腸和直腸的部位,而人體的糞便排泄是從右側大腸慢慢到左側,右側大腸的糞便呈稀水狀,一直到左側才呈現固態,倘若右側大腸內有腫瘤,通常不易出現症狀,所以比較容易逐漸長大而導致腫瘤慢性出血,進而引起貧血,但是從排便看不出來,頭暈就是大腸癌最早期的警訊。

2.便秘或解便後仍不斷有排便感

大腸有癌,有些人大便習慣會改變,像排便不通,或排便次數增加甚至便便形狀改變,這是當左側大腸內出現腫瘤,導致排便過程發生異於平常的緣故,值得注意的是,此一症狀出現時,腫瘤通常不會太小顆。

大便會出血的腸惡性腫瘤,大多數也是發生在左側大腸,因為左側大腸比較固態,與腫瘤發生磨擦才造成肉眼可見的出血,出現血便的腫瘤。

癌症發生原因很複雜,有先天與後天因素,在後天方面,大腸癌雖然與吃加工燒烤等肉食有緊密關係,但就算不吃肉,仍然可能因為吃了過多加工食品,使得體內腸道細胞仍接受外來致癌物質誘發病變成癌症。

建議大家要多吃天然食物,不要常吃加工食品,不管素食或吃葷,食物處理過程切忌醃製、高溫燒烤與油炸,此外,根據臨床與流行病學統計,大蒜與含葉酸的食物可有效預防大腸癌發生,都是飲食上的正面建議。

此外,大腸癌的腫瘤特性其實很溫和,從腫瘤長出來到出現症狀,需要非常久的時間(約5~10年),因為症狀發生才去處理的大腸癌已經太晚,積極做法還是建議民眾務必做好定期大腸癌篩檢。

目前國健署有推行糞便潛血篩檢,只是對象設定50~74歲的民眾,若要大規模進行大腸癌的篩檢,用糞便潛血是可以,但因為它有偽陰性,建議一定要多做幾次。

大腸癌罹患率正在年輕化,建議民眾最晚40歲就應該進行一次檢查,若想要更準確,全大腸內視鏡還是診斷大腸癌最準確的工具,而最新型內建窄頻影像技術(narrow band imaging,NBI)的大腸鏡,更是內視鏡的最新技術,可有效揪出厚度僅0.5公分不到的瘜肉,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作者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日花1.jpg

醫療資源 用在刀口上

2016-03-02 02:31 經濟日報 王欽堂

一家生技公司因為癌症新藥臨床實驗解盲結果「不如預期」,股價連幾日跌停。這類仍在研發中、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市值就超過千億元,讓管理學院所教的企業價值評量完全無用武之地。除了反映投資人對投資知識及資訊的不足外,當然也和該公司所研究治療的標的疾病,有重大關係。

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除了早期發現外,至今仍然沒有一種藥物能根治它,只能暫時緩解或延緩死亡。因為,沒有根治癌症的曠世良藥,任何宣稱可以治療癌症的藥有些風吹草動,自然讓病人、病家及投資人對其寄予厚望而趨之若鶩,股價自然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形成所謂的本夢比。

鼓勵消費 未必是全民之福

這其實反映了人性。平常要花錢做預防,多數人都不積極,或者認為不必要,等到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後,卻又再多錢都願意花。在癌症新藥開發中,會投射在股價的期待上,自然也不難理解。

當然這也反映了現代醫學的盲點。儘管人類宣稱醫學技術已經如何發達,我們仍然對諸多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束手無策,我們甚至連一個高血壓都沒有辦法治癒。

醫療如果以「產業」視之,就要鼓勵消費、驅動需求和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等。只是,這真是全民之福嗎?

對於民眾的健康照護,究竟應該以追求經濟產值,還是追求全民健康為任務?

最近幾則新聞都與交通有關,包括已經來台營業三年的國外叫車軟體,因為「罰不怕」,政府要祭出吊銷執照等更嚴厲懲罰手段。

另一件新聞是北市某區長年交通壅塞,市府要提出可能管制措施。前述這家在全世界沒有任何自己車子的「運輸」公司,市值卻已經超過600億美元,而另一汽車共享網站Zipcar,是美國一家成立於2002年的公司,在2015年估市值也超過60億美元。

類似這種因著網路的發展而創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可以讓資源擴大運用的好構想。

「這種經濟模式正為不斷消失的工作、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Zipcar創辦人羅蘋.蔡斯(Robin Chase)在她的新書《分享型企業》中提到。

共享型企業 善用有限資源

這位三個孩子的媽媽,創辦一家以半小時為出租時間單位的平台,原因是她要接送三個孩子上下學,但卻認為沒有必要因此而買一部車。

她總合成功分享型企業的三個共同基礎是:產能過剩+共用平台+不同的同儕參與者。她稱這種新型態的組織結構為「共享型企業」 (Peers Inc.)。

「全球平均氣溫到2100年預計會提高攝氏四度,而地球人口將高達110億人。面對這些人類生死存亡問題,我現在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投資分享型企業,來解決眼前這些現存的威脅──氣候變遷、全球有限資源的耗竭、以及生態系統的崩潰」。她在書中強烈呼籲。

聯想到醫療體系。健保實施20年,台灣醫療環境產生的劇烈變化。小小台灣共有兩萬餘家醫療院所,其中有20餘家醫學中心、500餘家大小醫院。因此,論及產能過剩議題,醫療體系絕對是一個大領域。

在各國政府都正視醫療成本過高、醫療效率低落及人口高齡化等問題,如何有效的運用醫療產能是一個重要議題。而現在台灣的醫療資源,正是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創新思維 發展協同經濟

醫學中心床位一位難求,而擔負社區照護的社區型醫院及地區醫院逐漸消失,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則嚴重不足。

生產及消費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讓人類不斷地製造和消耗。因此,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既有資源,讓資源創造更大價值或資源重覆運用,都是地球永續的重要議題。一般產業如此,醫療產業也是如此。新總統產業之旅,如果能把這些新經濟納入政策規劃中,則人民甚幸。

幾天前因為牙齒不適去看了牙醫,這位牙醫師沒有經過討論和徵詢我的同意,就逕行安排X光照射,既沒有告訴我原因,也沒有告訴我結果。因為他心想多檢查不是壞事。

只是他錯了,我清楚知道不必要的放射線是有危害的。

只要健保制度一天沒有改變,台灣的醫療消費永遠都是鼓勵消費的,只是分為由消費者或由供給者所驅動,或者共同驅動。怎樣讓資源充分運用,減少浪費,如何讓創新驅動的經濟,取代生產及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協同經濟、分享經濟,可望成為解救人類走向自我毀滅的解方。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谷桃子.jpg

腸胃大掃除的三大原則

2016-01-01 05:02 經濟日報 羅鴻源

良好的腸胃內視鏡檢查可以說是預防大腸癌及胃癌發生的好工具,隨著新年將至,應該要替辛勞了一年的腸胃道做個健康檢視,既能偵測有無消化性潰瘍及胃癌,也能對好發率最高的大腸癌築起防衛高牆。

健 檢意識抬頭下,現代人多能接受大腸鏡檢查,也因為無痛的普及,許多人不會對受檢過程侵入性的不適感到害怕,反而是受不了檢查前的清腸過程,我們家健管師私 下就曾開玩笑說:「只要接待到當天做腸胃的客人,都不會給『好』臉色看啦。」想一想,沒吃多少東西卻拼命得拉肚子,整個人都快虛脫了,還笑得出來嗎?

但 是,大腸鏡檢查必須是在無糞便殘渣情形下,醫師才能清楚的進行診斷及進行息肉處理程序,腸子乾不乾淨因為得等到檢查時才得知,為了避免檢查無效,更需要受 檢者好好的清腸配合,於是我們會先提供一份低渣飲食建議與清腸劑的服用方法,根據多年下來受檢者的分享,以及我個人專業上的建議,掌握以下三大原則,清腸 處理應該可以輕鬆一些。

一、平常有便秘、解便不定甚至困難者,低渣飲食要比一般受檢建議的二天還要提早,且提早愈多天愈好。

為何要低渣,而不是高纖?因為低渣飲食可減少食物經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可以使清腸藥物的效果大增,以避免病灶因為糞便覆蓋而無法仔細觀察,同時也會使腸鏡的檢查過程更為順利。這類型的人通常飲食多肉,若不及早先從飲食作到第一步的清腸,檢查前兩天的清腸會更痛苦。

二、服用清腸劑一定要稀釋。不管哪一種清腸劑,都一定要稀釋,因為這類高滲透壓溶液作用是將體內的水分拉進腸胃道,稀釋可以減少體內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情況,而且也可以減少直接服用造成嘔吐的情形。

以 佛利特(Fleet)護舒達清腸劑為例,檢查前一天,建議將第1瓶 (45cc.) 的佛利特護舒達口服液加入360cc.無渣飲料,或加入冷開水稀釋於半小時喝完;當受檢者開始瀉肚子時,請務必多喝水, 但喝水也有學問喔,一定要每隔30 分鐘喝250cc的水,至少喝到1500cc,如大便尚未解乾淨者,則要繼續補充水分直到排泄物呈澄清狀。

等到檢查當日早上,再將第2瓶 (45cc) 的佛利特護舒達口服液加入360cc.冷開水於半小時喝完,接著再檢查前2小時陸續分次補充水分共約500cc左右,就開始禁食禁水。

三、無渣飲料沙士、梅子綠茶口感最佳。

由於清腸劑成分為磷酸鈉,但是喝下去有硫味帶死鹹,建議搭配無渣飲料讓服用過程舒服,我個人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試過多種無渣飲料,發現加了鹽巴的沙士最對味,梅子綠茶也很有風味,或許可提供受檢者參考。

(作者是臺北國際醫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JfFUhP  

年輕女性常有的「減少壽命」的4種習慣

工作又加上家事,不少女性過著天天忙碌的日子。這樣的女孩該小心的是“高血壓”。相信很多人覺得……「我還年輕沒問題的」,可是其實高血壓也被叫做“沉默的殺手”,是一個經過好幾年形成的恐怖疾病。

在日本以急救醫師身分活躍的中島侑子提到,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關,動脈硬化會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死。再不小心持續現在的生活,隨著年紀變大,突然間就有了高血壓。

這次,要介紹4種容易造成高血壓的生活習慣。

 

■1:常吃便利商店的便當

經常吃便利商店的便當,或是泡麵的人要小心囉。容易營養不良,大多是重口味,所以容易攝取過多鹽分。攝取過多鹽分,為了要從體內代謝出多餘的鈉,血量會增加,血壓也變高了。

因為太忙常吃便利商店便當的人,請注意不要只吃偏油膩的便當,選擇蔬菜多的東西、鹽分較少的飯糰、涼拌類、清淡口味。

 

■2:攝取過多油脂

攝取過量油脂,多餘的脂肪會累積在血管 。因此血管變細,做為幫浦來流動血液的心臟負擔變大,容易造成高血壓。

聽到脂肪,常會想到的是肉類,不過起司、奶油、青魚等許多食物也含有脂肪。收到女性歡迎的鬆餅,鬆餅本身中也含有脂肪,又再加上和鮮奶油一起吃,不知不覺中就吃下大量的脂肪。

重要的是注意不要營養不均。

 

■3:水分不足

水分不足夠,血液中的水分也會不足,因此血液就變得濃稠。然後,因為血液變得不好流動,促使血液流動的力量變大,就造成了高血壓。

可是,也不是光多喝水就好。加上代謝掉的水分,流汗與呼吸排出的水量是因人而異的。請參考以下的公式計算自己所需的水分量。

<1天所需的基本水分量(ml)=35ml×體重(kg)>

水分攝取太少,血液會變得濃稠,可是相反地攝取過量,多餘的水分沒被排出就會是水腫的原因。了解自己適當的水分量也是很重要的喔。

 

■4:抽菸

抽菸會讓血管短暫性地收縮。血管一收縮,要讓血液流動的力量加大就造成高血壓。

另外,除了血壓,血液中也容易形成血栓,提高腦中風與心肌梗死的機率。皮膚也會失去彈性與水分,考慮到美容和健康,實在不建議大家吸菸。

 

現在的生活習慣和數年後的健康狀態有關聯。請一定要趁著現在開始注意喔!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1670370225  

2015-01-08 02:26:07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頭份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冬天手癢腳癢,頭也癢,到底怎麼辦?冬天是「冬季癢」好發時節,頭份鎮為恭醫院門診量增加二到三成,醫師提醒,患者要勤擦乳液、注重保濕,洗澡水也別過熱,以免越洗越癢。

為恭醫院家醫科主任湯夢彬說,冬天天氣乾燥,冬季癢毛病就開始蠢蠢欲動,患者尤以老年人為多,易過敏者也會有冬季癢症狀。

湯夢彬說,年長者皮膚彈性較差,等同保濕度不好,「皮膚乾燥,一抓就會破皮」;年輕人若有冬季癢,多是過敏體質者,冬季癢容易抓傷長疹。

要如何抑制冬季癢?湯夢彬提醒,應盡量選用油性較高藥膏或乳液,塗抹在皮膚上,「油會覆蓋在皮膚上,形成薄薄一層保護層」,減少水分蒸發,提升皮膚保濕度。

湯夢彬還說,冬天沐浴,患有冬季癢患者,常會覺得洗澡洗很燙的熱水,全身舒服,甚至越燙就越不癢,但這是「錯誤」的想法。

湯夢彬說,洗澡水過熱,皮膚角質層會被破壞,皮膚反而變得更乾,「只要一乾,就會感覺癢」,洗澡水溫度適中即可,盡量以沐浴代替泡澡為佳。

四肢、身體等不宜保暖處,都是發癢部位,湯夢彬說,有患者頭皮也會癢,他提醒,盡量不要抓,以免抓傷脫皮或長疹,平時要注意保濕,抑制癢感;若受不了了,再到醫院求診服藥。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klbIBxt  

乳癌年齡再降低 10歲女孩切左乳

更新日期:2009/05/16 17:05 趙元穎

全球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再創新低,美國加州一名10歲小女生漢娜上個月跟媽媽抱怨,左邊乳房又癢又痛,檢查後赫然發現是乳癌,醫生立刻為她切除左乳,青春期前的兒童罹患乳癌的病例十分罕見,不過漢娜勇敢抗癌,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要戰勝病魔。

 

10歲乳癌女孩之母:「這是想都想不到的事,10歲小孩怎麼會得乳癌?」

不可能的事就降臨在漢娜身上,小學五年級的小女生成了乳癌患者,一星期前她才動手術切除左乳。10歲罹乳癌女孩漢娜:「我才10歲,所以我真的很震驚,連我媽都沒想到要做乳癌檢查,而我卻得了乳癌,對她是一大驚嚇。」

醫界也直呼難以置信,醫學記錄中最年輕的乳癌患者是16歲,10歲女孩會得乳癌,真的前所未見,原本以為切除之後就解除危機,醫生卻又發現,漢娜的淋巴結裡還有癌細胞,要再動手術切除。漢娜:「我告訴我媽,我只想當一般小孩,我要回學校、做運動、和同學玩,所以我就哭了。」

還好對抗乳癌,漢娜一點都不孤單。漢娜:「你覺得如何?」祖父:「看起來不錯。」

漢娜的祖父在手臂刺上粉紅色絲帶的刺青,家人一起作為漢娜抗癌的後盾,漢娜也有心做好榜樣。漢娜:「我要為全球兒童以身作則,身體若有異狀,一定要告訴父母。」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