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要創新,還是要模仿?

2015-04-03 04:41:54 經濟日報 林隆儀

企業競爭策略中,有主張創新的廠商,有偏好模仿的公司,創新耗時甚長,但是可以凸顯差異化與獨特性,有助於獲取超常利潤,創造持久性競爭優勢,是一 種領先策略;模仿可以站在競爭者的肩膀上,迅速進入市場,但是會被消費者歸類為了無新意,甚至有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風險,是一種高成本的策略。

享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頂尖企業都是創新的高手,因為創新才能拉長與競爭者的距離,立於不敗之地。許多研究都發現,模仿競爭者的資源與能耐是一種代價高昂的策略,主要原因包括獨特的歷史背景、因果模糊情境以及社會複雜關係。

創新 掌握先占優勢

歷史背景和時空環境息息相關,有些企業享有天時之利,掌握極其優異的機會,得以發展獨特能耐,有些公司獲得地利之便,以極低的成本取得某些資源,得以建構 競爭優勢。此時競爭對手會發現要模仿這些資源與能耐需要花費漫長時日,投入無數心血,付出高昂代價;競爭者同時也深深體會到,只有享有先占優勢及特殊途徑 的公司,才能享有及掌握這種獨特的時空環境。

公司能否以低成本取得或發展所需的資源與能耐,端視公司取得、發展及使用資源的時空環境與歷史背景而定。

模仿 經營代價高昂

特殊時空環境比如公司領先進入產業、享有先占優勢,隨後進入產業的公司即使也掌握機會,模仿先占廠商的做法,但是在機會稍縱即逝,時不我與,優勢容不下太多競爭者的情況下,不是遠遠落後,難有指望,就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甚至得不償失。

在因果關係方面,採用模仿策略的公司,常不瞭解掌握資源及能耐與競爭優勢的因果關係,以致使這層因果關係陷入模糊不清之中。公司競爭優勢的來源存在著模糊不清的因果關係時,經理人會陷入不知所措的迷惘中。

事實上,經理人不見得都瞭解公司所掌握的資源及能耐與競爭優勢的關係,主要是創造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耐可遇不可求。

公司資源與能耐的範圍非常廣泛,經理人若不瞭解競爭優勢方程式,即使要模仿競爭對手的做法,也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雖然經理人對強化競爭優勢常有許多構想,但是真正能夠創造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耐,到底是單一項目或多重項目的組合,不僅難以預測,而且也不易評估。

其實創造競爭優勢不是少數幾項資源與能耐可以竟全功,而是由公司許多特性組合而成,這些競爭優勢在公司內構成一種複雜的網絡關係,競爭者要模仿當然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此外,社會複雜關係往往超越經理人的想像,同時也凌駕公司系統性的管理能力與影響力之上,當企業競爭優勢建立在這種複雜的社會關係時,競爭者不是難以模 仿,就是會受到許多限制,專利權受到法律的保護就是最好的例子。公司要模仿這種關係,冒著仿冒的風險與訴訟所付出的代價,比自行發展的成本更高昂。

策略 要領先競爭者

公司的資源與能耐各不相同,而且具有高度社會複雜性,例如企業文化、品牌價值、公司商譽、經理人的人際關係,根深柢固,不容易被套用。

這些複雜的無形資源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對創造公司的附加價值大有貢獻,競爭對手盲目模仿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會落得四不像的下場。

公司模仿競爭對手的複雜實體技術,雖然可以降低面對複雜社會關係的成本劣勢,但是這些技術的應用仍然需要透過組織力量來落實執行。組織力量本身就具有高度 社會複雜關係,猶如人們穿衣需要量身訂製,才能凸顯紮實與配適,除了模仿成本相當高昂之外,對達成企業目標往往只不過是聊備一格罷了。

策略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在不同時空環境考驗下,企業需要發展最適策略,最高明的策略是出自公司的創新能力,引領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領先競爭者的策略思 維,如入無人之境,探囊取物,得心應手,因此可以享有競爭優勢。誠如蘋果電腦發展智慧型手機,不僅遠遠走在消費者前面,而且更激起競爭者群起效尤,蔚為風 潮,無人能出其右。

現實市場常出現容不下太多競爭者的現象,無法發揮創新能力,躋身產業前幾名的廠商,即使模仿的功夫再高強,都脫離不了成本高昂的桎梏。美國奇異公司前執行 長威爾許(Jack Welch),就要求旗下各事業單位發揮創新力,不是躋身該產業的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因為第三名就沒有機會了。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