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木じゅん.jpg

把壓力變實力

2016-04-04 04:05 經濟日報 吳仁麟

在人力資源這一行有20多年的經驗,他說,人資生涯給了他很好的訓練,特別是剛擔任主管前幾年,他做到了許多人資主管做不到的事。

那時他在一家成長頗為快速的新創公司服務,才一年的時間,這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就從300多人成長到1,200多人。

可以想見在這樣的企業幹人資工作有多累,更累的是,某天他忽然接到公司董事長要他去報告業務情況的消息。

董事長是出了名的鐵血企業家,為了這次的報告,他胃痛了好幾天,思索著該報告些什麼。

見面那一天,董事長先客套幾句,說公司成長很快,人資同仁都辛苦了。然後馬上劈頭問他,這一年來人資部門有什麼特殊的表現?他知道不能報告那些例行公事,董事長要的是一槍斃命的回答。

但人資部門的業務永遠只有差勤、考績和薪水,怎麼可能有什麼特殊表現?又不像業務部門可以追求業績成長。

不過他早就知道董事長會問這題。

他說,一年前公司有300多名員工,人資部門有12個人。一年後公司有一千多人,人資部門只剩下八個人。

這簡短的回答馬上鎮住了老闆,連忙問他怎麼做到的?

他說,壓力會使人成長,由於公司員工人數成長太快,每個月發薪水的時候整個人資部門都要在辦公室睡上10天加班,從25日一直到隔月5日都沒辦法回家。

那時候發薪水都是把現金裝在信封裡再請本人來領,從算薪水到數錢裝袋到給錢,一堆事費時又費工。

更慘的是,人資部門要先向各部門收錢,再把這些錢整理好、分裝進薪水袋。這也是很繁重的工作。

幾個月下來,搞到大家都快受不了了,他忽然覺得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於是他開始想,要怎麼做大家才不會這麼累?他決定把壓力轉成資源,先去找一家銀行談判,要求這家銀行先幫忙向各部門收錢。

那時的銀行都在搶企業存款,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怎麼可能不要?不過他同時開出的附帶條件是,銀行要幫忙他發薪水,而且堅持要幫全體員工開戶,用匯款的方式,不能發現金。

這讓銀行更高興,一千多名員工的薪水是很大的一筆數目,誰不想要?於是銀行提出加碼條件,主動派20幾個人進他公司幫他處理發薪水的事。

從此,他的人資部門除了不用再加班,人力也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

聽完他的報告之後,董事長面無表情的不再問他任何問題。他說,這表示這位鐵血企業家龍心大悅,公司裡的主管和他開會幾乎沒有人沒被痛罵過。

隔天,他很意外的收到升官的人事命令。回憶這段光榮往事,他說,其實並沒有太意外。(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