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徐仁全 攝影∣關立衡 | 30雜誌 – 2015年1月9日 下午9:39
馬雲直指絕大多數人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創新者應該掌握今天的機會。假如7、80歲的人還在創新,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台灣就沒有希望。
誰是2014年亞洲最有錢的人?在彭博最新公布的億萬富豪排行榜(BloombergBillionairesIndex)中,剛於美國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超越了華人富豪排行榜香港地產大亨李嘉誠,成為亞洲新首富。
馬雲獲得的榮耀可不只在財富上。2014年3月《財星》雜誌公布「全球50位最偉大領袖」,他因為「讓世界變得更好」排名第16。《金融時報》 (FinancialTimes)選他為2013年度人物,評價他是中國互聯網界真正的創新者、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教父。亞洲協會2014年首屆「創新變革 者獎」(GameChangerAwards)的13名得獎者中,馬雲位列榜首。
馬雲的一舉一動都是創新,不論是創業時先做海外再做國內、將免費戰略用到極致、淘寶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召開網商大會開展生態鏈,一再翻轉了傳統做法。《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安德魯‧布朗(AndrewBrowne)就指出,阿里巴巴推翻了人們對於「中國不能創新」的迷思。
馬雲的創新,能給台灣什麼啟示?12月中旬,馬雲受邀來台參加「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第3次來台灣的他,仍不改4年前的論點,直指假如7、80歲的人還 在創新,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台灣就沒希望了。「我覺得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情,」但「台灣沒有太多的年輕企業家出現,」「為什麼你有錢不給年輕人機 會?」
以下是馬雲來台演說的全文,看看馬雲給了你我什麼啟示與功課。
15年前我自己也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企業,從沒想過有今天,在台灣跟這麼多書本上讀到的大企業家一起交流。走到今天,實是時代給了我機會,社會、國家、同事、朋友給了我機會。
2010年6月我來台灣參加一個創新會議,主持人說:台灣多了不起,年紀這麼大的企業家都還在談創新。但我備感焦慮,我覺得創新是年輕人的事,總體來說,年輕人幹得更好。
我跟金庸談過,小說裡寫的都是年紀愈大武功愈好,這是違背規定的。應把機會給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才能產生出未來是美好的。中國15年來出現天翻地 覆的變化,尤其是很多你沒見過的人,這些都是年輕人,特別是互聯網世界。但遺憾的是,台灣15年來沒出現什麼新企業,沒看到什麼年輕人企業家,值得反思。
大家說我是年輕人,但我也50歲,不年輕了。以前我不擔心自己講話,現在我擔心,說明我老了。年輕人無所畏懼,年輕人才不擔心。我想跟年輕人交流的是,不要總是在說別人如何如何,機會是自己爭取的,且堅持不斷去完善,才可能變為自己的機會。
■迷惘沒關係,但機會是自己爭取的
年輕人總覺得自己迷網、徬徨,我也曾經如此。我曾應徵工作30多次,沒有一次成功。有一次去應徵肯德基,25人一起去,24人獲得工作,只有我沒有拿到。
成功的人是反省自己的問題,失敗的人則是永遠在評價別人與想自己的機會少。如果沒有30多次應徵的挫折與多年的痛苦徬徨,是不可能有今天的馬雲。徬徨很正常,但徬徨後要思考自己要做什麼,更為重要。
有人說:馬雲你像ET(外星人),除了長相像,其他都跟別人一樣。15年前,我在自己公寓裡,跟18位年輕人一起創業,我們就是一個想法:試試看。我們能 成功,表示80%的中國人都能成功。我們沒有有錢的爹,也沒有有錢的舅舅。到今天為止,我們沒有得到政府的一毛錢,也沒拿過銀行的一分錢。
有人說,馬雲你太高了,年輕人說我們學不了。其實15年前我們跟別人沒有不同。別看今天阿里巴巴市值很大,但3、4年前,別人看我們這個、那個都不靠譜。 我要說的是,今天別人說我很爛,我知道我沒那麼爛;今天別人說我很強,我知道我沒那麼好。今天是最危險的,別人認為你無所不能之際,其實是很危險的。
父母也許看穿了你,老闆也許看穿了你,你要學會欣賞自己。我對很多畢業於名牌大學的人說,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的,請你用欣賞的眼光看那些不是名牌大學出來的人;如果你是像我這樣的學校,甚至比我更差,也請以欣賞的眼光看看你自己。
■每個人都有機會,端看如何把握
這世界是很公平的。如果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話,這些人是看法、角度及深度不一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機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只是看你能不能把握。很多人把機會看成災難,有人把災難看成機會。倒楣的是把機會做成災難的人也很多。
所以,不要說你沒有機會,也許是沒有運氣。我自覺運氣很好,其實背後有很多你沒有發現的東西。一個人老是走背運的話,背後一定也有可惡之處。一代有一代的機會,只是如何去看、去把握。
如果每天盯著比爾蓋茲、李嘉誠,或看馬雲的語錄,是不會有機會的。我那時看比爾蓋茲,看張忠謀、郭台銘,我火氣就大,他們把機會都拿走了,我何時才能超越他們。看大人物,你看到的是他們想讓你看的,但他們背後的努力及心酸,以及付出的巨大代價,才是你真正該去看的。
人生有3層機會,年輕時好似什麼機會都沒有,其實這時候都是機會,因為滿手是空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第二層,你剛剛有點成功時,覺得到處是機會,這時是 陷阱四伏。你覺得都是機會,是你想不清楚;當你想清楚你要什麼、放棄什麼,剩下的機會其實不多。第三層是給別人機會才是真正機會。30歲跟別人幹活,40 歲是為自己幹活,50歲時是一定給別人幹活的機會,給年輕人機會,才是給自己機會。
大家都在擔心的時候,機會來了;都在欣喜若狂時,就有危險了;把危險消化掉,就有機會。
■倒著看問題,別人的抱怨就是你的機會
我都是倒著來看問題的,聽別人的抱怨,就覺得有機會;把別人的不滿解決了,就是機會。抱怨、不滿及憤怒,都是機會,這些都是今後10年最可能的機會。
我不關心總理或總統關心的事情,我只關心自己關心的事情。現在年輕人老是關心世界大事,我也關心過,總想如果是我能如何如何做。後來我管3萬名員工,3萬 名員工都很難管了,別說13億人口。現在很多人種了3盆花就自以為是園藝專家,種了3畝地就成了農業專家,其實世界比你想像的複雜多了,改變世界很難,但 改變自己,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我送了很多人去念MBA,本來很聰明,回來都學傻了。他們學這樣那樣,其實變化才是真正的樂趣。MBA教大家如何成功,成功要學很多;失敗只有那項,學別人如何克服失敗,比較有用。
最重要是: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改變從現在開始,行動就是一切的所在。
■數位的鴻溝不在技術,在思想
社會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人說互聯網過時了,其實還沒開始,或只是剛剛開始,且是技術層面才開始。聽技術有人會覺得頭痛,技術我也不懂,重要是要花時間去思考未來,如要用這技術去解決問題,就找一個懂的人來就可以了。
數位鴻溝不在技術,而是在思想觀念,是思想落差的問題。解決方法要腦袋升級,也就是交棒給年輕人。
IT(資訊技術)轉到DT(資料技術),不是技術的差異,是思想觀念的差異。IT是讓自己強大,DT是讓別人強大。未來世界一定是利他的世界、利他的經濟。IT是自私、封閉及利我的,DT是分享、透明及有擔當的經濟。
現在是IT走向DT的時代,世界對昨日成功者的挑戰將超越大家的想像,過去愈成功,愈難改變。同樣的,如果你今天要創業,你要思考今天做了,10年後會發生什麼事,為10年後的客戶解決什麼事情。很多人說今天創業,明天就要成功,這機會一定不成立,也不會屬於你。
其實,台灣有很多優秀年輕人,我們公司的合夥人蔡崇信就是其一。15年前他放棄上百萬美元的高薪,跑到杭州我家裡,願意只領500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500元)的月薪,跟我一起創業,這就是勇氣、行動,這才是真正的夢想。
如果你的父輩是靠著歐美經濟成長而起飛的,這一代年輕人要思考靠著大陸巨大市場,更要應用互聯網技術去成長,因為它成本低、效率高、發展快。任何企業在互聯網面前的待遇是同等的,沒有大小企業之分,小企業往往做得更好。
最後提醒大家:創業是容易的,但堅持創業理想、完善自己是困難的。我每天提醒自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絕大多數人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你要不斷改進自己,把自己活好,才能看到後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