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聞分享 (14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香山美桜1.jpg

咖啡旅程成前哨站 星巴克發展中求創新

2017-08-05 21:52中央社 台北5日電

台灣咖啡文化是由國外市場引進,並逐漸發展出在地的步調。統一星巴克發現,國內崛起新咖啡族群更勇於創新,因此追求咖啡文化提升,帶動融入在地文化的生活型態。

 

咖啡已成一種跨領域、無國界的生活型態,世界各地民眾都以當地特有的生活方式來演繹咖啡,甚至在美國西雅圖及紐約、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東京等,近年都有盛大的咖啡展吸引各國民眾前往參與。

全球陸續開出美國星巴克西雅圖旗艦店型,打造星巴克精品烘焙品嚐室(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and Tasting Room)之際,即使硬體空間與消費強度讓台灣短時間內無法成為旗艦店標的,統一星巴克仍想突圍,力求創新。

統一星巴克獨步全球的展覽型概念店「星巴克咖啡旅程Coffee Journey」,第4年在台北華山舉辦,從91天來客2萬多人,到今年40天期間挑戰吸引10萬人次,也讓全球星巴克迷注意到這個特殊形態店。

統一星巴克分享了小故事指出,龍門概念門市目前擁有全台唯一的Black Eagle機器,但其實Black Eagle最早出現在第2年舉辦的咖啡旅程中,當時的確引起一些話題性。

統一星巴克原本導入Reserve系列的精品咖啡,一開始並不順利,台灣民眾對於咖啡的想像,仍停留在拿鐵及調味的冰咖啡。

統一星巴克指出,龍門門市為亞洲首創咖啡概念店落腳東區,才真正帶起所謂精品咖啡的風潮,從認識不同產區的咖啡豆,到Clover Brewed、pour over或Black Eagle的相異調理方式,都為形塑出不同以往的咖啡生活樣貌。

身為創新的第一線,統一星巴克指出,咖啡旅程功不可沒,像今年在華山快閃店的獨家飲品,都是背後研發團隊的心血,很多想法來自夥伴、門市端、消費者的整合。

台灣咖啡市場競爭白熱化,從早期不普及,到如今大街小巷都是咖啡店,咖啡文化演進迅速。星巴克是連鎖咖啡館指標,有感於國內咖啡素質的進化,年輕一代對創新有高度敏銳性,讓統一星巴克也不得不在競爭中蛻變。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野ナミ(星野娜美).jpg

掌握顧客需求 先問對問題

2017-08-03 01:28經濟日報 吳育宏

業務員和客戶之間的互動,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提問」來進行。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問題的種類和性質,對銷售成功與否有重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把業務員對客戶提出的問題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跟「銷售」有關的問題,另一種是跟「需求」有關的問題。

舉例來說,「要不要買一罐冰水?」是跟銷售有關的問題,「您口渴嗎?」則是跟需求有關的問題。

要不要買一罐冰水,是很簡單的交易選擇,要或者不要,一翻兩瞪眼。但是客戶購買的動機,卻有很多可能性。他可能是自己口渴,也有可能是買給朋友喝,甚至是腳扭傷了需要冰敷。還沒充分溝通之前,業務員最忌諱的是用自己的主觀看法,去幫客戶定義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換句話說,「銷售」相關的問題比較單調,是屬於封閉式的,而牽涉到「需求」的問題比較多元,是屬於開放式的。在業務員還沒有充分掌握客戶需求之前,問太多「銷售問題」是很危險的,很可能讓對話太快進入「要或不要」的結論。

而且從客戶的心理層面來說,沒有充分談論「需求」就進入「銷售」,也有一種「你還不夠了解我」的感覺存在。我們必須了解,銷售活動本身有很大比重,是在滿足客戶被了解、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仔細回想,各行各業的業務員裡面,有多少人每天提出「要不要買一罐冰水」這樣的問題。

理由很簡單,它是最快導向成交與否的「銷售問題」,如果客戶的答案是否定的,業務員就可以趕快鎖定下一位客戶去開發。

但是身為一位專業的銷售顧問,就跟一位專業的醫師一樣,在拿出解決方案(處方)之前,最重要的步驟是幫客戶診斷問題所在,也就是提出探索需求的問題:「您口渴嗎?」

如果客戶不口渴,其實還有很多買水的動機,業務員不帶預設立場、耐心的傾聽,就能一步一步定義出客戶真正的需求何在。

所以下一次面對客戶,不必急著丟出「銷售問題」,高明業務員都是提出「需求問題」的專家。

當我們有辦法透過精準的提問,定義出客戶的明確需求是什麼,有時候連「銷售問題」都不用提出來,交易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是台灣B2B業務行銷專家)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崎ジェシカ3.jpg

認清自我

2017-08-02 05:32經濟日報 周怡秀

誠品集團創辦人吳清友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一個觀念:假使我們每個人在檢討和反省自己的時候,不管在順境或在逆境,能夠把自己的財富去掉、把名位去掉、把職稱去掉,把所有的物質全部去掉,那一刹那我們最容易看清楚每個自我的本質。

【心得分享】

在職場中,總不乏聽聞有些人對於薪水、職稱、甚至是公司福利特別斤斤計較,他們在面談時花時間、心思談妥想要的條件,然後風光進入公司;但往往在蜜月期後,他們的表現卻不如預期,過份吹噓自己的能力,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如果真的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川あいみ2.jpg

全家會員數破300萬 靠大數據精準行銷 2017-07-29 11:37中央社 台北29日電

大數據時代,超商業緊盯結合科技的可能性。全家去年開始發展會員APP,至今會員數達300萬,每8個人就有1人是會員,透過數據分析,掌握台灣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新趨勢。

 

零售業競爭激烈,零售業大宗的超商,因應大數據時代來臨,結合會員手機APP,搶進虛實整合的生活商機。

全家便利商店E-Retail事業部部長林志清表示,去年4月,以手機APP集點取代傳統貼紙點數,截至105年12月,8個月會員數為135萬名,而截至上半年,會員數翻倍成長達300萬以上,也就是全台約每8個人就有1人是會員。會員數飆升,全家觀察到新的消費趨勢逐漸形成。

第一,會員以往兌換肖像商品與一般商品比例為8比2,去年底將日常用品加入集點兌換品項,兌換品項比例成5比5,並同步帶動來客數與民生用品銷量。

全家解釋,以往因肖像商品前來至店舖購物的消費者忠誠度較低,而食品、民生用品逐漸成消費者常購商品,顯見日常用品也逐漸成兌點商品的重要選擇。

第二,全家會員數成長快速,為持續提升黏客效益,分析會員大數據後進行會員分眾行銷。針對不同消費目的,如購買咖啡、遊戲點卡、早餐促銷的消費者給予點數回饋。

全家說,分眾行銷的策略投入約新台幣60萬元的成本,卻帶來超過1300萬業績,效益驚人。

第三,針對提高會員忠誠度,從會員數據觀察,全家發現咖啡、飲料、雜誌等日常商品,會出現重覆購買行為。

以民眾買咖啡為例,若推第二杯半價的促銷,有高達7成消費者會買單,利用寄杯服務比例也提高。根據消費習慣,全家針對會員提供買多享團購價,用手機APP進行跨店取、分次領等服務,加速吸引消費者加入會員,除提高熟客回購率,也帶動業績成長。

 

全家針對會員提供買多享團購價,用手機APP進行跨店取、分次領等服務,加速吸引消費... 全家針對會員提供買多享團購價,用手機APP進行跨店取、分次領等服務,加速吸引消費者加入會員,除提高熟客回購率,也帶動業績成長。圖/全家提供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日向遥(大日向遙).jpg

鴻海為何大舉投資美國 一次看懂 2017-07-28 13:30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威斯康辛州作為擴大投資美國的第一站,引起全球高度矚目。這件大事從經濟和政治角度該怎麼看?透過七大問答整理,一次看懂。

一、鴻海投資美國的計畫大要為何?

鴻海集團此次首選美國威斯康辛州,規劃先進8K液晶顯示(LCD)面板廠,預計2020年完工,未來4年投資美國規模估達1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0億元)。

二、鴻海為什麼這時候要投資美國?

1、經濟面:A、鴻海攜手合作夥伴日本夏普(Sharp),鎖定美國為主的8K顯示整合5G通訊市場,瞄準北美市場,建立先進電視一條龍產業鏈。B、鴻海就地提供面板給夏普,助夏普擴大北美市場電視市占率。

2、客戶面:鴻海主要客戶蘋果(Apple)規劃在美新設三大工廠,蘋果占鴻海業績比重54%,雙方合作密切。

3、政治面:在中國大陸和美國同時投資布局,找尋最佳平衡點。

三、鴻海這次投資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1、是威斯康辛州史上最大經濟發展計畫。也是有史以來,外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綠地投資。

2、開啟鴻海未來數年內在美國製造領域投資。

四、這次投資對威斯康辛州有什麼影響?

1、就業機會:鴻海集團此次投資,估計可創造當地3000個工作機會,未來就業機會上看1萬3000人。

2、牽動州長競選連任:現任威斯康辛州州長華克(Scott Walker)是共和黨籍,對準備競選連任的他來說,將有助益。

五、郭台銘為什麼選擇威斯康辛州?

1、經濟面:A、威斯康辛州提供30億美元稅務優惠,幾乎完全免除營業稅。B、若鴻海達到招聘目標,州可提供20年稅務優惠。

2、產業面:A、面板廠需要大量的水供應,威斯康辛州臨近密西根湖,水源供應充沛。B、節省電視面板4.5%關稅,廠址位於美國中部,銷售北美市場,可降低物流成本。

3、政治面:美國總統川普建議這是個好地方,加上現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的選區也在威斯康辛州,州長華克共和黨籍,威斯康辛州現在是共和黨的大本營。

六、鴻海投資美國,對台灣有何影響?

外界擔心引發企業或供應鏈出走的「羊群效應」,學者和經濟部官員指出,鴻海集團赴美投資是合理戰略方向,但不是台灣產業主流,「羊群效應」應該不會發生。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鏈完整、產品線靈活,鴻海赴美投資,短期內不致影響台灣面板產業發展。

財政部表示,鴻海是否會將整個供應鏈帶過去,將是未來觀察重點,仍希望鴻海能「根留台灣」。

七、鴻海投資美國,對中國大陸和全球有何影響?

1、中國大陸:A、郭台銘個人投資的日本大阪(土界)顯示器株式會社SDP,正在廣州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B、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富士康集團今年在大陸擴大投資,陸方將續為台資企業在陸發展,營造有利環境。

2、全球需觀察以下層面:A、全球面板產業和供應鏈版圖重心是否挪移到美國;B、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布局是否受到影響;C、鴻海集團在美國下一步投資布局;D、夏普電視面板和品牌在美國與中國大陸海信集團的訴訟進展。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和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28日在簽署合作意向書,鴻海威州建廠計畫正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和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28日在簽署合作意向書,鴻海威州建廠計畫正式啟動。(美聯社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橋本梨菜2.jpg

高手傾囊:生活是唯一不變的主題 2017-07-24 16:53聯合報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蔡坤霖/撰寫

「從小到大,許多傳統習俗伴隨我們成長。在這些傳統習俗裡,你也許感受到它所傳遞的情感,也許發現它值得保存的內涵,也許察覺到它不合時宜的地方。請就個人生活見聞,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這是剛剛落幕的106年會考作文題目。首次出現的圖表成為話題,而「傳統習俗」的限定更是讓許多考生、家長和老師傷透了腦筋。可能性越來越多的題目,坊間名堂百出的寫作策略和技巧,到底要從何準備起呢?

雖然直到考場前沒有人能真正猜到出題的方向,就像此次圖表和限定傳統習俗的題目,可能就超乎了許多人的預期,明年又會有什麼新的衝擊,更是難以預料,但無論如何,仔細讀題目,會發現有一句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而且也是出題者刻意用粗體字標上的字樣。

這句話,熟悉會考作文形式的考生、家長或老師絕對不陌生,因為這是幾乎每一次會考都會出現的句子。所以我們相信,明年非常有可能會出現一樣的要求。

其實,如果把95年起的題目一口氣讀完,會發現不管題目千變萬化,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不會變的,那就是「考生的生活經驗、個人感受和想法」。所以不管問的是「夏天最棒的享受」、「我從同學身上學到的事」,或是「從陌生到熟悉」抑或是這次的「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都是環繞在考生的生活取材。所以,看到題目的時候,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驚慌,想著「到底該寫什麼」,而是應該要想「我生活中有什麼經驗值得書寫」

舉例來說,當我問學生這次會考的題目時,大多數的學生都啞口無言,第一反應通常都是:「不知道」、「不熟」、「沒想法」。接著問這些習俗有什麼意義和內涵時,許多也都一問三不知。

但是,我改問:「端午節吃什麼?」、「中秋節吃什麼?」、「清明節吃什麼?」、「元宵節吃什麼?」,突然每個人都興致勃勃,討論起粽子和湯圓、潤餅和月餅了。那接著問「口味如何?」、「和誰一起吃的?」、「吃的時候還有做哪些好玩的事情?」,學生們更是如數家珍,揉湯圓或包粽子、或是早上和媽媽一起買潤餅皮,全家聚在一起包潤餅的畫面說來栩栩如生。

說到底,其實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幾乎是一樣的,但對學生來說,素材的豐沛程度卻有天壤之別,只因為有沒有意識到,問題問的不是背誦性的知識,而是希望其分享「自己的生活」的差異!

會考作文並不可怕,考的不是學生的記憶力和知識量,其實只要能夠將自己一段值得分享的經驗用流暢的文字傳達出來,自然會獲得高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音まりあ (2).jpg

滿足客戶…行銷第一守則

2017-07-26 22:43經濟日報 陳佳妤

在做每一個產業分析時,都會一直思考產業中無數的企業體,如何在該產業中生存立足,甚至脫穎而出?

企業該重視的是過程或是最終的結果?不論答案為何,一點一滴的過程,都是積累企業文化的重要的時刻。

以金融業為例,新客戶進門時要如何掌握是一門學問。一個金融機構,面對理財客群,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客戶溝通,了解客戶的屬性,依客戶的需求做財務的規劃,不要輕易簽署一堆同意告知文件來取代這個流程,透過和客戶接洽討論的過程,才能奠基培養忠實客群。如此也可以降低客訴與糾紛。

面對授信客群,資金的需求往往已經迫在眉梢,放款的流程應該制度化,風險的評估應該有效率的完成,而不是和客戶在這中間培養感情交流,客戶往往只重視選擇最有力的放款條件。

再言咖啡產業,霸氣的投資專屬自家的烘豆設備,創造獨一無二的味道,並裝潢出要傳達給消費者的經營理念,加上自家烘培搭配咖啡的麵包蛋糕,不定時端出給客戶試吃與交流,一樣是在過程中培養忠實客群,了解客戶需求與喜好。

我們觀察,有些咖啡廳裝潢很獨特,卻不重視沖煮咖啡的過程,更以餐具自取取代與客戶交流的機會,沒有互動與交集,沒有情感的延續。

空有美好的硬體設備,缺少靈魂,就只能徒留遺憾,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就在與客戶之間互動的拿捏,滿足客戶要的,就是成功的經營之道。

(作者就讀於朝陽科技大學台灣產業策略發展博士班)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田咲2.jpg

策略性提問 成功銷售關鍵 2017-07-26 22:43經濟日報 吳育宏

多數人以為銷售績效是「說」出來的,其實在行銷資訊氾濫的時代,「問」的能力才是業務員脫穎而出的關鍵。

因為成功銷售並不取決於業務員說了多少,而是業務員如何能讓顧客開口,說出他們心中真正的意見。

也有很多人認為「蒐集資訊」是提問的主要目的,事實上只對了一半。策略性的提問,還可以發揮許多其他功能,讓客戶溝通更有成效。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業務員一個人滔滔不絕說個不停,肯定不是高明的溝通方式。此時透過提問暫緩說話的節奏,把話語權拋回給客戶,我們可以說:「以上是我的看法,您覺得呢?」

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問題,卻是很多業務員需要的「煞車器」。只有經常停下腳步、觀察客戶的狀態,業務員才有機會一步步和客戶「對頻」。這是策略性提問的重要功能之一:參與。

有時候客戶對自己的需求未深思熟慮,忽略了關鍵的考量點,業務員與其用專家的口吻指導客戶,不如以間接提問的方式說:「您有沒有評估過這樣的風險呢?」這是策略性提問的另一項功能:引導(而非指導)。

透過提問,我們還可以密集的辨識客戶目前處於什麼狀態和位置。「我的說明會不會太簡短?」「您剛才的意思是不是這樣?」「我可以繼續介紹下去嗎?」這些都算是策略性提問的第三種功能:辨識。

業務員若是具備策略性提問的能力,便可以確保銷售對話的流暢與聚焦。

相反的,因為問錯問題導致銷售良機流失,甚至將客戶溝通搞砸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許多無形的損失。

蘋果公司(Apple Inc.)招募第一線銷售與客服人員的條件,正反映出現代業務人員的特性。

過去產品銷售員的任務是提供顧客「答案」,但是如今電子產品在硬體、軟體、操作上的問題五花八門,即使是蘋果公司也很難找到「產品專家」來一一解答。因此,蘋果公司力求招募到「解決問題」的人才,他們擅長傾聽、發問和引導,帶領客戶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您自詡為專業銷售人才,千萬別小看提問的功能。在協助客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之前,業務員必須先丟出一個又一個好問題。

(作者是台灣B2B業務行銷專家)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山美桜4.jpg

熱情不能當飯吃 生意需要設計 2017-07-23 03:27經濟日報 林志垚

好友V帥是個牛肉麵權威,嘴刁的他可以品嚐出台北每一家名店的配方與烹煮方式,更厲害的是他花一天一夜從熬大骨開始的牛肉湯,吃過的人無不稱讚。

朋友們不斷慫恿他出來開牛肉麵店,說一碗賣500元還會大排長龍,V帥從不回應,有一天幾個朋友吃飯時,他終於吐出一句:「熱情不適合拿來當飯吃!」

在一旁的律師J君忍不住說:「創業就是要拿自己有熱情有專業的事來做啊!要不然過程那麼苦,做不久就會放棄了。」有許多開公司、收公司實戰經驗的J君言之成理,但V帥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做興趣只需要面對自己,做事業就要面對世界了。」

其實他們兩個說的都有理,但關鍵在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就好像「藝術」與「設計」的差別,兩者的差別在於創作的目的:藝術家是為表達自身感受而創作,設計師是為解決自己或他人的問題而創作;藝術品是為了傳達自己的理念,設計品是供人們使用。

創業圈內常聽到鼓勵大家「勿忘初衷」,可是很少人問你的「初衷」是不是適合支持你創業。創業失敗的常見症狀有下面幾種:

1、有熱情,但是沒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專業與資源。

2、有專長,但是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或是足以讓自己活下去的市場規模。

3、自己想賺大錢,利己的目標大於利他(客戶與用戶),然後發現市場與客戶都遠離你。

4、沒想法就趕流行,希望自己站上風口,搶個時機賺一票。

創業想要成功,就要學著如何設計一門好生意,一切的起點在於對自己的生意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創業者需要更像一個「設計師」而非「藝術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別人的問題。

既然是為了解決問題,重點是要先定義你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創業前或每隔半年,問自己或周遭想(或在)創業的人:

●我為什麼要創業?

●我解決了什麼客戶問題?

●憑什麼客戶要我?

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經過市場與客戶的檢驗,以事實為基礎,而不是一廂情願的想像。

如果半年下來無法舉出更多的事實,就要誠實地問自己:

●你要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前,是否先為你的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如果你選的客戶無法支付你想像中的價格時,問問自己是否高估了自己所創造的價值?

●還是你沒選對客戶?

真正好的設計擁有藝術價值,有故事性,但同時也能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所以設計者必須確實了解世界不完美之處,並試著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單純為了傳達自己理念而做當然可以,只要你確定這是你要的,而且你可以忍受結果,得到必要的支持就好。但無論是設計師或藝術家,都必須做出東西來才算數,無盡地想只是個夢想家罷了。

V帥煮牛肉麵是為了自己,把他的牛肉麵當作藝術品,不想把興趣與熱情拿來秤斤秤兩,所以他選擇拿其他專長來創業。你的選擇呢?(作者是方略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崎ジェシカ2.jpg

概念店…實驗性質高

2017-07-20 01:27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智慧零售市場具龐大商機,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等網路巨擘已在無人店鋪領域展開布局,研華科技智能物聯網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表示,研華的技術可應用到智慧零售、無人商店領域,但目前無人商店只是概念店,實驗性質濃厚。

江明志指出,無人商店要兩大技術,分別是視覺的技術與行動支付。目前無人商店能否做到亞馬遜拍攝的「Amazon GO」廣告影片中,消費者使用起來非常流暢,還需要觀察。

他指出,量販店還不需要做到無人商店,「不然消費者直接上網買東西就好」。現在傳統零售業者強調客戶體驗,就會需要導入智慧零售服務。

江明志分析,大陸在阿里巴巴帶動下,很多零售產業導入新的服務,如電子標籤在大陸市場就發展很快。對研華來說,智慧零售是重要的一環,今年成長幅度也很大。

江明志解釋,相較於競爭對手,研華的智能零售服務是提供整個平台,可協助客戶蒐集資料、提供大數據分析,「這部分走在比較前面」。物聯科技應用日漸成熟,零售業者已從線下到線上O2O(Offline to Online)、線上到線下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行動(Online to Mobile,O2M),甚至全通路虛實整合等多元銷售、服務通路與創新的商業模式,爭取消費者青睞,更顯現出智慧零售的重要性。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納綾子2.jpg

胡國強…創業六招 打開成功大門

2017-07-18 04:46經濟日報 朱永光.

聯電前董事長暨執行長胡國強,是台灣科技領域的先鋒,擁有豐富的IC設計產業經驗和背景,早年更是矽谷風雲人物。

 

現在廣泛應用在手機定位、車用導航甚至電玩遊戲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從最初的軍事用途普及化至全球消費產品上,胡國強就是其中重要推手之一,為全球科技發展開啟嶄新的一頁。

 

半導體先鋒 貢獻大

 

生長在眷村家庭,在當時物資匱乏的時代,家境雖然窮困,但反而培養出胡國強充滿衝勁與鬥志的性格,苦讀考上建中、台大電機,拿到獎學金留美取得博士學位。

在矽谷25年,從基層設計開發工作做起,打破美國玻璃天花板,成為帶領一群天才工程師的CEO;之後也陸續在美國創業成立Verticom、S3、SiRF及IC Ensemble等四家IC設計公司。

2002年底在事業高峰之際,回到台灣加入聯電集團,希望台灣產業貢獻心力,即使在2008年退休卸下董座職務,胡國強仍積極參與國內新創事業的發展,包括擔任創投公司合夥人、掌管台達電轉投資的子公司新能微電子。

看到台灣當前面臨的產業轉型陣痛及年輕人遇到的困境,去年出版《我們這一代:一個半導體工程師的回憶錄》,藉由分享自身經驗與智慧,鼓勵年輕人樂觀奮鬥、追求夢想,期望價值觀能代代延續及傳承。

隨著半導體、IT產業蓬勃發展,胡國強闖出一番事業,但也不免憂心台灣在70年代成功扶植半導體產業後,就沒有再策略性地扶植其他產業了,不論互聯網軟體、社群媒體至移動通訊應用,台灣幾乎全盤缺席。

 

投資未來 再創榮景

 

如何再造台灣高科技的輝煌?

胡國強建議政府應該派大量公費生出國深造,鎖定有前瞻性的領域培植人才,如軟體、生物科技、材料、量子計算等,同時不需要擔心這些留學生學成後在國外不回來,把目光放在10、20年後,等待這些領域商機成熟,他們自然會把海外累積的經驗帶回台灣,成為新興產業的領導人才。

「這個模式已經在半導體界驗證過了,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麼樣貌,但政府一定要延續高科技政策、投資未來!」

擁有四次在矽谷、一次在台灣的創新創業經驗,胡國強綜合了六項創業成敗的關鍵要素,供創業中的年輕朋友參考:

一、掌握大環境的景氣,也是產業的走向趨勢,時機對了,創業成功率自然大大提升。

二、充分了解自己的創新點子,差異化愈大,機會也愈大。

三、人才是任何公司、產業的資產,創業成員彼此間的了解與默契是必要的。

四、資金與財務計畫,是台灣創新團隊比較弱的一環,需要特別注意。

五、善用專利保護,專利是創新產品、技術的重要盾牌。

六、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運動習慣,有強健的體魄、卓絕的精神,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同時,也建議新世代的年輕人應依自己的興趣培養技能,行行出狀元,興趣就是最佳的驅動力。

 

培養技能 終身學習

 

趁早建立英文能力,想要縱橫職場、走遍全球,英文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保持自信、謙虛的態度,勇於嘗試,樂於學習,才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狀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透過運動與閱讀,讓自己思考與沉澱;最後是「利他」的價值觀,不受名和利的誘惑。

在胡國強的職業生涯中,經歷了PC革命(CPU設計)、圖像革命(繪圖晶片設計)、行動革命(GPS設計),也見證了半導體對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手機及社群網站等等應用的蓬勃發展,同時在矽谷與台灣工作過,也曾參與創新公司及大企業的營運,產學資歷豐富且完整。

他的人生故事,為台灣灌注滿滿的正向能量;他精闢獨到的見解,更是青年創業家精進成長的養分。

(作者是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聯電前董事長暨執行長胡國強,是台灣科技領域的先鋒。 (本報系資料庫)

 

聯電前董事長暨執行長胡國強,是台灣科技領域的先鋒。 (本報系資料庫)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稀みり.jpg

restate、affirm、enclose ⋯ 職場常見的 20 個單字,專業的你一定要會 2017-04-16 21:45 授權轉載 VoiceTube

還在害怕看不懂外國客戶寄來的信嗎?寫英文信件時總是詞窮嗎?小V整理了 20 個商業書信中經常出現的單字這次學起來,下次寫信就不用怕啦!

動詞:

1. extend (v.) 延伸、擴大、加長

說明公司的近況,例如公司最近想擴大營業就可以說 extend our business。希望分店數可以遍及全國則用 extend over the whole the country。

Can’t you extend your visit for a few days, and stay a few days longer?
你不能多停留幾天嗎?

2. notify (v.) 通知、知會

notify someone of something 是「通知某人某事」,這邊用的介系詞是 of。和 notify 相似的字有 inform 和 tell。

This email is to notify us that meeting time has changed.
這封電子郵件是要通知我們開會時間的更動。

 

3. restate (v.) 重申、重新敘述

將這個字拆成 re- 和 state 來看, state 是指「聲明、陳述」,re- 是拉丁文字首,意為 back 或 again,意指「回到、又、再」。

As your teacher, I rest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project because it will be a turning point in your learning process.
老師重申這個活動的重要性,因為它將會是你學習歷程中的一個轉捩點。

4. affirm (v.) 確實、肯定

常聽到新聞報導說某單位「肯定地證實」某事,可以說 affirm doubtless。意思相近的單字有 confirm。

The government affirmed that the accident was caused by human error.
政府證實這次的意外是人為疏失。

5. issue (v.) 發行;(n.) 問題、發行物

issue in 是指「導致、造成」,issue at 是「按…出售」,in the issue 則是「結果」的意思。

Don’t avoid the issue, I want you to answer my question.
不要逃避,我要你回答我的問題。

6. inform (v.) 通知

商業書信經常用來通知某事,而「通知」就會使用 inform 這個動詞。用法是「inform + 人 + of/about 事件」,指「通知某人某件事情」。

Has the secretary informed you that the meeting was rescheduled?
秘書有通知你會議時間改了嗎?

*補充 inform 的衍生字
information (n.) 資訊、消息(請特別注意!information是不可數名詞,不可在字尾加上 ”s”)
informative (adj.) 增長見聞的
informer (n.) 舉報人、密報者

7. enclose (v.) 附入、裝入

信函或其他投遞的信件中常常會附上其他相關文件資料,這邊的「附上」稱為 enclose。enclose in 是指「將…封入」。

Please enclose your certificate of enrollment when submitting your CV.
投遞履歷時,請同時附上在學證明。

8. attach (v.) 把…附加在

attach 和上一個單字 enclose 最大的差別在於:enclose 是用於實體信件;而 attach 是用於電子郵件中的附件。搭配 attach 的介系詞是 to,而附件的名詞是 attachment。

Please double check the complete marketing proposal attached to the mail.
請再次確認信末附上的完整行銷企劃書。

名詞:

9. layout (n.) 安排、佈局

layout drawing 是「佈置圖、草圖」,layout area 是「藍圖規劃區」。

The layout of VoiceTube’s website is completely perfec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s great.
VoiceTube 網站的排版非常完美,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了非常棒的用戶體驗。

*補充*
issuer (n.) 發行人(等於 publisher)
issueless (adj.) 無結果的、徒勞的
issuable (adj.) 可成為爭論點的

10. stationery (n.) 文具、信紙

stationer 則是「文具商」,另一個容易和 stationery 搞混的 stationary 是形容詞「靜止的、不動的」。在拼法上只有 a 和 e 的差別,要特別注意拼字!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email, fewer and fewer companies are buying good quality stationery anymore.
由於電子郵件的普及,愈來愈少公司購買品質良好的文具。

11. convene (n.) 集會、召集

con- 是表示「共同、合併」的字首,而 -vene 這個字根是指 to come,合併起來也就能聯想到「聚集、集會」的意思了。

Tom convened a meeting of members on the marketing team.
Tom 召集行銷組成員開會。

 

12. circular (n.) 通知、公告、傳單;(adj.) 圓形的、循環的

circular 當形容詞時有好幾種搭配用法:circular disk 是「圓盤」,circular movement 則是物理學中的「圓周運動」,a circular building是「圓形的建築」。

circulation 是指「循環(尤指血液出入心臟之運行)或發行量」,血液循環叫做 blood circulation,促進血液循環則可以說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Our school issues a circular biweekly.
我們學校每兩週發行一份公告。

13. banner (n.) 橫幅;(adj.) 優秀的

亦作 a banner advertisement,指網路或報紙上的標題式廣告。under the banner of 這個片語是指「以…… 為名號」、「打著…… 旗號」。

I’m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banners and advertisements during my internship.
我在實習期間負責的工作是設計橫幅與廣告。

 

14. campaign (n.) 活動

activity、event 和 campaign 都是指「活動、事件」,但這三個字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activity 是指「(某一團體的)特殊活動」,通常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或是娛樂效果的活動;event 是指「重大的事件」;campaign 則是指選舉相關等社會活動。

We started a campaign against smoking.
我們開始了反對吸菸的活動。

15. dictate (n.) 命令、規定、影響;(v.) 口述

「受… 指使」可以說 dictate by。
It took him an hour to dictate this letter.
他花了一個鐘頭口述這封信。

16. signature (n.) 署名、簽名

signature 是指合約或文件上的簽名。正式書信的最後都必須附上結尾敬語和簽名檔,而簽名的區域稱為 signature block,包括姓名 (name)、職稱 (title)、公司 (company)、聯絡資訊 (contact information) 等。藝人的簽名則稱為 autograph。

另外,小V再分享一個有趣的詞彙:signature dishes,它是「招牌菜」的意思。這邊的signature 解釋為「某人的招牌事蹟」或「某人獨有的特色」,招牌動作是 signature move,廣播或電視節目的主題曲可以說 signature tune。

Could you send the proposal to the manager for his signature?
你可以幫我把企劃書交給主管簽名嗎?

17. postage (n.) 郵資、郵費

寄送信件都必須要付郵資,而郵票稱作 postage stamp。列印郵資憑證的郵資機稱為 postage meter。

 

形容詞:

18. legible (adj.) (字跡、印刷物)清楚的、清晰的、易讀的

和 legible 意思相同的字有 clear 和 readable。容易和 legible 混淆的字是 eligible「合格的、合適的」。

To avoid mistakes in processing, please ensure the application is legible.
請確保申請表的字跡清晰易讀,以避免操作流程發生錯誤。

19. cohesive (adj.) 凝聚性的

cohesive force 是我們在理化課常聽到的「內聚力」。

The cohesive power is indispensable to a company.
凝聚力對一間公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20. confidential (adj.) 機密的、保密的

名詞 confidence 是指「信心」,我們常說的「自信」就是 self-confidence,confident 是「有信心的、自信的」。confidential agreement 是「保密契約、秘密協議」,strictly confidential 是「極度機密」。

The letter was marked as strictly confidential.
這封信件被標記為極度機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海つばさ4.jpg

「我請他回電」說 I'll make him call you,為何外國人就生氣了?差一個單字,意思大不同

客戶打電話來找總監Kevin,但他一直在開會無法抽空回電。客戶第三次來電,祕書Nancy想安撫客戶,便說:「He is busy now. I'll make him call you back.」不料對方聞言大怒,丟了句「Don't bother!」(不用打擾他了!)就掛斷電話。

以下三組例句僅有一字之差,但傳達的態度大不相同,請比較看看:

I'll make him call you back.(我會逼他回電給你。)
I'll have him call you back.(我會請他回電給你。)

 

說明:make、have都可作「使役動詞」,表示使某人去做某事,但 這句話用make較有當事人並不想回電 ,需要你強迫他的意味,對方聽了心裡當然不太舒服。

例:Kevin is at a meeting. I'll have him call you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凱文在開會,我會請他盡快回電給您。)

Do you have any time?(你能抽一點時間嗎?)
Do you have some time?(你有多一些空檔嗎?)

說明:some通常用於肯定句,any則用於否定句或疑問句,但口語上卻不一定這麼區分。 問人家有沒有any time,是希望對方盡量擠出時間,some time的態度就很中性,只是問有沒有空檔。

例:Do you have some time later? How about having a cup of coffee with me?(你待會有空嗎?要不要一起喝杯咖啡?)

Could you teach me?(你可以仔細教我嗎?)
Could you show me? (你可以示範一下嗎?)

說明:請人家指導自己,若是 期望對方花一段時間仔細教導,應該用teach,但若只是示範一下操作步驟,精準的用字是show 

例:Could you show me how to use this color copier? (可以請您示範怎麼操作這台彩色影印機給我看嗎?)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槻響3.jpg

「請打我的手機」不是call my cell phone!4 句常見的中式英文,別再搞錯

中文裡很常聽到一句話「打我的手機」,很多人成英文的時候就會直說成:"call my cell phone."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式英文。

我們打電話是打給「人」而不是打給「手機」,所以"call my phone"、"call my mobile"這樣的表達都是錯的,今天一起來看電話英語中最容易出現的四個錯誤:

1.請打我的手機。

(X)Please call my cell phone.
(O)Call me on my cell phone.
(O)Call me at this number.

打電話給某人,直接用call someone,是透過手機還是座機,加一個介係詞on。如果是要打到很明確的一個號碼,用at。

打給請別人打電話到辦公室,也不要說錯:

 

2.打到我辦公室。

(X)Call me in the office.
(O)Call me at work.

前一句語意模糊。這句的重點有可能是"call in the office"請對方在他辦公室打給你,不要在外面打;也有可能是"me in the office"請對方打到你辦公室。

打電話到某人辦公室,直接說"call me at work"。再看一例:Should I call you at home or at work?(我該打你家裡還是打你公司?)

3.我怎麼幫你?

(不好)Can I help you?
(好)How can I help you?

接起電話說了公司或自己的名字之後,多半會加上這樣一句,很有禮貌地問對方自己可以怎麼幫對方。別人打電話來一定是有事,問"Can I help you?"是一個Yes/know問題,變成了多此一舉,直接進入重點,就問"How can I help you?"

4.感謝你的來電。

(X)Thank you for your calling.
(O)Thank you for calling.
(O)Thank you for your call.

英文裡沒有"Thank you for your V-ing"這樣的說法,之前專欄文章也提過,句子像"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是錯的,奇特的現象是這種說法卻流行在講英文和日文的人群中。

一來是冗贅,已經有you不必再your了,多講一次沒有意義;二是for後面要加一個名詞,直接用call就可以,calling也可以當名詞,意思和call不一樣,它變成是召喚、職業、衝動,所以Thank you for your calling. 意思會變成「謝謝你的召喚」來看一個例子:

 

What was his calling?
(X)他在呼喚什麼?
(O)他是做什麼工作的?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そのみやこ6.jpg

6種常見的英文email用字,讀起來其實超失禮!

在英文商業書信往來中,我們常因語言掌握不精確而「感情用字」。雖然沒有惡意,但其實不知不覺中已經傷了別人感情,甚至搞砸合作機會。

以下是職場上常犯的英文情緒用字,適時避掉它們,溝通才能更順利:

1、You

很多的「you」可用「we」取代。在商業往來,特別是談判、意見相左的場合,盡量避免「You」 開頭的句子。這會讓人覺得是遭指控、或是被瞧不起的那一方。

You’ll need to amend the contract before we sign.
→We’ll need to amend the contract before we sign.

 

2、feel

商業往來千萬別跟著「感覺」走。「feel」這個字,一來不夠說服力、沒有呈現任何事實;二來容易讓自己後續的思路都在「自己的感覺上」,忽略整個公司的最終利益。

I don’t feel this is acceptable.
→I find the series unacceptably homogeneous.
第二句語氣適中,也夠堅定,同時也指出事實,接下來的說法自然而然就會更有力。

3、ridiculous

這個字很難,不知道為什麼是中文母語者的愛用字。即使狀況真的很誇張,說出這個形容詞並不會讓事情好轉,反而會讓雙方僵持在情緒中。若是言過其實,那更是不妥,只會顯得你不專業。就如同法國文豪Victor Hugo說的,“Strong and bitter words indicate a weak cause.”(如果你要讓自己的話可信,記得拿掉那些太誇張的形容詞。)

It’s ridiculous that no one is in charge of our project as of now.
→ As I understand it, there should be a project manager looking after our project. Could you explain what’s going on?

4、I’m terribly sorry…

道歉時不要太戲劇化。簡單,且一次就夠了。

像 “I’m very, very, very sorry that…”,“This is the worst thing I’ve ever done…” 都是情緒過多的說法,會讓對方懷疑,你是真心的嗎?

5、Sorry…but still…

很多人以為這是禮貌,其實只會加強反感,讓人覺得你是「亂道歉,急著要解釋」的人。這樣的表達一旦說不好,就成了second insult(二次侮辱):

I’m sorry, but I still think we should…
→這聽在人耳裡就是:I’m sorry but I still think I’m right.。I’m sorry不是道歉,像是在攻擊前做的預備動作。

 

6、“ ”

如果不是特指一個條款或章節時,在商業往來千萬不要用引號 “ ”。當你把一個字詞引號起來的時候,通常不是冷嘲熱諷,就是別有他意,攻擊意味濃厚。即使你在合作關係中是付費的那一方,不要挖苦、也不要諷刺,不需要引起無端的情緒。

According to “Use of Trademark” clause, you need to send a request for approval.
→“Use of Trademark” clause 指「商標使用」條款。

The marketing “strategy” you offer does not sound convincing.
→把strategy引號出來,是暗指提出的策略很糟糕。就商業往來,這樣的暗諷是多餘的。

把這六個情緒用字收藏到你的平台,要寫商業書信前再翻出來提醒自己,會替你省下很多力氣!

(本文出自「世界公民文化中心」,熟到老外都覺得你英文好,加入量身訂做的1on1 progra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うさぴょん7.jpg

 

「降低成本」英文不是 Cost down!職場常見的 8 種錯誤用法,別再說出口!

降低成本該怎麼說?可別講成 cost down 哦!想要問他人的職業又該怎麼問他呢?這裡整理了 8 個職場上容易出現的錯誤用法,趕快學起來,讓你專業度提升!

1. PPT vs. slide

(X) Could you go back to previous PPT? I don’t really get the point.
(O) Could you go back to previous slide? I don’t really get the point.
可以切回上一頁投影片嗎?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

PPT 是台灣人對 PowerPoint 的簡稱,但外國人並不會這樣說,他們稱投影片為 slide。所以別再和外國客戶說 PPT 了,他們可是會一頭霧水呢!

 

2. What is your job? / What do you do?

(X) What is your job?
(O) What do you do?
你在做什麼工作?

詢問他人的工作類別時,雖然中文我們會問說:「你在做什麼工作?」,但英文通常不會問 “What is your job?” 或 “What is your work?”。若這樣說就陷入台式英文的思維模式了。

想問他人做什麼工作,並不需要強調 job 或 work,直接問 “What do you do?” 就可以囉!

無痛學英文!用 VoiceTube HERO 看有趣影片,不知不覺就把英文變流利!85折優惠只到5/24

3. My job is… vs. I work as…

(X) My job is a web designer.
(O) I work as a web designer.
我是一位網頁設計師。

這是對應上一題問題的回答。同樣地,我們不會用 my job 或 my work 來表示我們的工作,而是用動詞 “I work as a web designer.” 或用最簡單的用法 “I am a web designer.”

4. You are too over! vs. You’ve gone over the top!

(X) You are too over!
(O) You’ve gone over the top!
你太 over 了!

有時候身邊朋友會做一些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小 V 剛吃完午餐,一回到辦公室就忍不住開始翻零食櫃,這時同事就會說:「妳太 over 了吧!胃是無底洞喔!」,但注意喔!這句話的英文可不是直翻成 “You are too over!” ,而是說 “You’ve gone over the top!”。

5. There has… vs. There is…

(X)There has a laser pointer in the drawer, you can point out the key point with it.
(O)There is a laser pointer in the drawer, you can point out the key point with it.
抽屜裡有一支雷射筆,你可以用它來指出重點。

我們常常會被中文誤導,要講「有什麼」時,會直譯成英文的 has 或 have,但實際上要講「那裡有」時要用 “there is” 喔!

 

6. loading vs. workload

(X) Due to the large quantity of order, our loading has been really heavy recently.
(O) Due to the large quantity of order, our workload has been really heavy recently.
因為大量訂單的湧入,我們最近的工作量非常大。

loading 是指「負荷、載重」,尤其是指車輛、橋樑、機械等的負荷。mechanical loading 是指「機械裝載」、thermal loading 是「熱負載」、time loading 是指「裝載時間」。

若要指「工作量」或「工作負荷」則要用 workload,heavy/light load 是指「工作量的輕重」。caseload 除了可以指工作量之外,也可以指個案量、(醫院)病例數、(法庭等的)承辦案件數。

7. bad rate vs. defect loss

(X) The bad rate of the new product is less than 3%.
(O) The defect loss of the new product is less than 3%.
新產品的不良率在 3% 以下。

若把生產線中的「不良率」講成 bad rate 就是陷入中式英文的陷阱囉!不良率有專有名詞,叫做 defect loss。將 defect 換成形容詞 defective 也是正確的用法喔!yield loss 也是不良率的說法。

額外補充,若要講良率則可以說 yield rate。

8. cost down vs. lower the cost

(X) We’ve decided to downsize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cost down.
(O) We’ve decided to downsize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lower the cost.
我們決定縮減公司的規模以降低成本。

“cost down” 是台灣人最容易用錯的說法!不管是開會、訂購流程中都常常會講到「降低成本」。然而,“cost down” 卻是台灣人自己發明的錯誤用法。要講「降低成本」可以說 lower the cost,或是 keep the cost down、reduce the cost。以後可別再以為 cost down 是一個正確又道地的說法唷,外國客戶可是會聽不懂呢!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忍野さら6.jpg

中鋼砸20億研發 產業添助力

2017-07-09 03:36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高品級鋼材發威,助下游提高競爭力,今年自我要求再提高,以更嚴苛標準定義高級鋼材,年度研發經費達20億元以上,並樂與下游分享,有利用鋼產業更上層樓。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總經理劉季剛表示,高品級鋼材定義轉趨嚴格,可以自我鞭策,用更嚴厲的標準看待,上緊發條朝目標邁進,期待中鋼上下都凝聚出一股不懈怠的志氣。

中鋼技術副總何燦穎說,去年高品級鋼材占比56.04%,總量高達633.8萬公噸,今年高層要求更嚴格定義,需要滿足高功能、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等標準,才屬於高級品鋼材範疇。

以電磁鋼片為例,將較低階淘汰,至少中規以上才納入高級品。

若套用新的定義,中鋼去年高品級鋼材總量降為516萬公噸,占比45.63%,今年中鋼高品級目標為495萬公噸,總量占比43.99%,並要求高品級鋼材要年年增加。

中鋼鋼材品質精進的背後,是研發預算穩定提升,高層希望每年維持營收的1%以上,以去年為例,營收1,689億元,研發經費18.4億元、占比1.09%,今年增加到20.3億元,將是連續三年研發經費占比維持在1%以上,代表中鋼對研發的重視。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君島 かれん3.jpg

職場的三把刷子 2017-07-06 01:23經濟日報 張俊鴻

小時候看布袋戲,劇中有一個老和尚,學了很多的招式,但是都忘光了,每每被壞人打得很慘,只有在最後關頭才想起來,三招兩式就把壞人打掛了。

再來看「武狀元蘇乞兒」,當最後被打倒在地,一本掉在地上的降龍18掌秘笈,經風一吹,書頁一閃而過,領悟第18掌原來是前面17掌合成一掌,當然這一掌就把壞人打得灰飛煙滅。

心中就想,職場中是否存在這麼厲害的一掌,幾經思考,匯集了過去的學習與經驗,得到了一點領悟,就以縮寫字CLEAR來表示:

Critical,代表重要,將書或文章中重要的觀念,圖、表、數字,詞、句、嘉言,框架,架構記錄或影印黏貼在筆記本中。

Link,代表連結,將上述重要觀念連結或比較產生新的意義或想法。

Evolution,代表演變,以增(增加)、刪(刪除)、改(更改)、移(移動)來修改上述重要觀念。

Adjustment,代表調整, 以分(分解)、合(合併)、組(重組)、創(創見)來調整上述重要觀念。

Ritual,代表儀式,每天花一點時間,將上述重要觀念進行記憶與思考,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每天都需要進行,久而久之,這些觀念就會灌入腦海裡,並運用在工作之中。

在實務上,可以準備一本26孔的筆記本(皮製的更好,可以用10年以上),選擇工作相關的三個領域(如資訊、管理、創意),就像有三把刷子,依CLEAR的方式來建構,終身學習,就等於有三個工作領域整合的知識與技能。

如果能夠持續10年以上刻意練習或修練,在職場中就能悠遊自在,很難找到對手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佐倉絆1.jpg

數位消費者的三大特質 2017-07-03 05:31經濟日報 蔡益彬

台灣消費者平均每天滑手機205分鐘,是看電視時間的二倍,看到這個趨勢,很多人開始把廣告投放到數位媒體上,但是如果你將電視、報紙刊播的廣告,直接放進數位媒體的話,你的廣告費一半以上都會浪費掉。

因為數位消費者跟傳統消費者的需求不一樣,若忽略這一點,繼續用傳統的方式發展,刊播的廣告自然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

目前最新的研究發現,數位消費者上網的動機主要有五種:

一「研究」,這是最普遍的動機,即使用者為了蒐尋特定資訊而上網。

二「溝通」,因為社群媒體的普及,使「溝通」從付費變成免費,很多中老年人為了與孩子「溝通」,而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

三「瀏覽」,研究證實,很多消費者大概每隔五到十分鐘就會「上網瀏覽」一下,上網變成慣性行為,有些是看新聞,有些是看臉書,還有些是進網站。

四「購物」,目前「網購」的金流與實體零售的金流已並駕齊驅,年輕一代的「宅男、宅女」很多已不上實體通路。

五「娛樂」,主要是為「遊戲」及「看電影」而上網。

掌握數位消費者的「上網動機」,是數位行銷、廣告成功的第一步。因為動機在二個層面,影響數位消費者對廣告的反應,第一是「認知方式」,即他會將廣告視為有用的訊息,或是一種干擾性的資訊垃圾。第二是「處理方式」,他會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或從消極的對應,變成積極的呼應並主動分享。

另一個數位消費者的特點是「主控性」,即在網絡空間(cyberspace)中,數位消費者具有「啟動者、轉換者、終結者」等,三個控制者特性,廣告必須以這三大特點為基礎發展,才能真正建立「注意、記憶、態度、行動」。

主控的特點,表現在網路行為上最明顯的就是「目標導向」,也就是基於前述的五個動機,數位消費者上網都有一個或數個的上網目標。

而研究發現,高目標導向的數位消費者抗拒廣告的程度愈高,因為他可能是以「嚴肅的態度」在進行一個「研究」,或是正很「開心、快樂」的在玩一個「遊戲」,尤其因為他具有媒體主控性,所以廣告訊息如果不能激發他進行主動連結,廣告就會被視為是一種分心的障礙,而遭略過、閃避或汰除。

第三個數位消費者的特性是「及時互動」,千禧世代是數位消費者的主要群體,他們跟著數位媒體一起成長,所以「數位」是他們的基因,而數位最大的意義是可以跟發出訊息的一方,迅速進行「互動與聯結」,這個特性改變了「廣告」的定義及操作的方式。

因此數位廣告不能由廣告主單向,或以上對下的方式「告知或訴求」消費者來購買產品,而必須在一開始就設定以「創造及時互動」作為廣告發展的軸心,使消費者能及時參與或回饋,事實上,近十年來歐美最成功的數位行銷,都加入了這個特性及元素,因此廣獲共鳴。

了解數位消費者的三大特性,能幫助你發展出更成功的數位行銷策略,因為你已清楚,要得到數位消費者的支持,品牌訊息必須跳脫產品,而在更高層級,即在意義及情感面上,讓他們產生願意跟品牌連結並分享的渴望。

(作者是數位神經廣告研究室顧問,本專欄隔周一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咲あきな(吉咲明菜).jpg

作文「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2017-07-02 14:17聯合晚報 記者馮靖惠張錦弘林良齊喻文玟/連線報導

 

今年大學指考國文作文題目是「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考生認為題目貼近生活,很好發揮。

台北市補教協會國文科老師楊墨表示,今年國文非選題兩個題目都是關於人才培育以及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若要拿高分,考生可先寫出對自我的認知,找出自己有何優勢,進而做專業的培養,打破台灣的自我設限,走進地球村。

高中輔導團老師表示,此題涉及「社會自我」與「鏡中自我」的心理學觀點,呼應12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與公民科第一冊第一單元「自我的意義」、「自我的成長」相符,考生可以任選一個或多個人際互動情境,描述如何因為他人而認識自己,進而探討個體或社群的意義。

補教老師潘華指出,對於平常有思考問題的考生而言,作文不難發揮。但如果是沒有課外生活經驗的學生,宅男或內向退縮的學生,平時比較少互動,可能比較難下筆。

台北市大理高中考生王可岑說,她以國小與同學吵架的經歷為例,「十分好發揮」,但她認為可能不只要舉例子,更要寫出對自己的影響等,才能獲得老師青睞。

台中市忠明高中考生施又維說,她從朋友、補習班、家庭等各種生活圈,論述自己在那個生活圈最自在,家庭能表現真我,面對朋友可能變成「爛好人」,今年文題目雖然好發揮,但又怕「寫得太主觀,閱卷老師也主觀」,不容易得高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