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50885_624  

 

大家應該更常說:「我不知道。」這是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的作者杜伯納(Stephen Dubner)對企業主管的建議。

杜伯納指出,對於自以為知道的事情,一般人常常流於過度自信,他建議,大家應該以不同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以及做出決定,提高成功率。

杜伯納在接受沃頓商學院沃頓在線網路週刊(Knowledge@Wharton)專訪中表示,一個好的研究,不管是醫學還是物理領域,都是要設法想出還不 知道答案的問題。以這樣的心態去著手研究,首先要承認自己目前知道及不知道的部份,接著透過假設與實驗去蒐集資料,找出需要知道的部份。

但是處於現下的企業,許多人遇到問題時,態度卻剛好相反,他們會假裝自己知道問題的答案。因為企業給予獎勵的方式,以及人們建立名聲的方式,都把大家往這種態度推。面對同儕的壓力,大家得要成為知道情況,以及握有計畫的那個人。

很多公司就經常會上演這種戲碼。公司要針對一個問題擬出計畫,或者想出解決辦法,所以集合了最高層的二十位主管,一起開會一個小時。二十個人各貢獻了一個小時,事實上會議總共耗損了公司二十個小時的人力。

會議中,主管們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出最好的計畫跟解決辦法,公司就投入所有資源下去推行。杜伯納問,如果這是一門科學,討論的基礎是每個人自以為知道是正確的事情,而不是依據實質的證據,成功的機率會有多高?答案幾乎是零。

杜伯納指出,也有一些公司,像谷歌,做法正好相反。谷歌允許員工花二○%的上班時間在他們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上。在這許許多多的新點子當中,大部份最後可能都行不通,但是員工去實驗、嘗試、從中學習。等到一個新點子有了具體的小成果,公司才考慮要不要繼續投入資源發展。

他認為,其他公司應該更常這樣做。數位革命幫了大家很大的忙,蒐集資料與進行測試都變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多以「我不知道」的心態著手,獲致真正紮實的結果。

杜伯納提醒,從很多方面來看,人是很有偏見的。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不要直覺假設怎麼樣做一定是不好的。真正衡量過每個可能選項的優缺,再做出決定。多說:「我不知道。」可能會讓你知道更多。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42期(2015年2月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iant 的頭像
    valiant

    SharE KnowledgE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