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聞分享 (14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920e3c7cjw1ek1wo9hezoj20l00vk0u8   

一只手表從500元到5,000萬元不等,價格差距十萬八千里,手表市場兩極化、M型化現象,非常明顯。一只100萬元以上的頂級手表,如何成為富豪的最愛,除了考驗各廠商的品牌策略、行銷手法,更是製表技術、工藝設計、機芯開發的另一場高度精密競賽。

頂級手表一向鎖定富豪、VIP客戶,全力促銷,行銷手法既要奢華又要低調,要私密也要多元化,如此精緻但互相矛盾的行銷術,挑戰頂級手表品牌經理的通路、行銷策略,也是展現「品牌思惟」的訴求。

創立於1735年的寶鉑表(Blancpain),已有273年歷史,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鐘表品牌之一,也是國際知名的頂級手表品牌,更是全球「富豪行銷」的高手。

配合全球鐘表市場集團化趨勢,2003年瑞士斯沃琪瑞表集團(Swatch Group)決定,收回台灣寶鉑表經銷權,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改採直銷策略,執行全球規格一致的富豪級行銷策略。

台灣市場發燒在操盤手張正勳的規畫下,台灣陀飛輪腕表銷量,超越其他地區。

當時擔任台灣浪琴表副總經理的張正勳,接手浪琴表品牌經理才一年半,正是全力開疆闢土、兵荒馬亂之際。但是,她以傑出的業務能力、超級業務員的行銷風格,大受瑞士總公司青睞,直接指名她兼任台灣斯沃琪瑞表寶鉑表副總經理,是該集團唯一兼掌浪琴表、寶鉑表二大品牌的操盤手。

2003年10月,張正勳抱著「先代管寶鉑表半年」的心態,一肩挑下老闆口中的「二大掌上明珠」(指浪琴、寶鉑)開拓台灣市場的重責大任。

沒想到,不服輸的個性,加上一波波出其不意的奢華、低調行銷手法,張正勳在台灣頂級手表市場一戰成名,並且把高級手表(浪琴表)、頂級手表(寶鉑表)的行銷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張正勳接手寶鉑表品牌經理第一年,市場並不景氣,但她規劃一場又一場的富豪行銷,令客戶大開眼界,2004年就在台灣賣出約30只陀飛輪腕表,2005年增加到40只;2004年寶鉑表業績比2003年成長三倍,表現一枝獨秀。

也就是說,寶鉑表每年出廠的陀飛輪腕表中,有十分之一銷往台灣市場,張正勳的超級行銷能力,讓台灣陀飛輪腕表銷量勇冠其他地區,一向被瑞士總部視為「開發中」的台灣市場,一躍為寶鉑表「熱門」市場。

張正勳談起寶鉑表的品牌故事,如數家珍。

她說,Blancpain發源於瑞士山區小鎮Villeret,由JehanJacques Blancpain創立,歷經273年歲月洗禮,堅持只生產高品質機械表,其中最貴的表款是1991年發表的六項複雜功能表1735系列,二年前售價2,400萬元。

這款1735手表系列,全球限量30只,台灣賣出兩只,其中一位買家是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

極奢華很低調打點富豪客戶,既要掌握私密性,更不能忽略行銷策略多元化。

張正勳說,寶鉑表的品牌風格是「低調、貴氣且有品味」,客層以醫生、企業家第二代及金融業人士、政治領袖為主,例如前總統李登輝、俄羅斯總統普丁、嚴凱泰、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英國皇室,都是寶鉑表的愛好者。

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6月待產時,在寶鉑表坎城專賣店買了一只「五十噚」陀飛輪潛水表,送給布萊德彼特。這也成為寶鉑表的最佳代言。

由於寶鉑表的客層集中在金字塔頂端,張正勳一向配合總公司,採取奢華、頂級的富豪級行銷手法。更重要的是,台灣VIP客戶極重視私密性,講究專屬性,她安排的VIP專屬活動,成為寶鉑行銷的致勝策略之一。

以1953年推出、價格不菲的「五十噚」陀飛輪潛水表來說,張正勳指出,如何把「五十噚」這只表的品味、價值、品牌思維傳遞給消費者,成為寶鉑表的第一道行銷考驗。

寶鉑表與英國、西班牙、摩納哥等皇室關係良好,尤其與摩納哥王室關係深遠,連續八年贊助摩納哥遊艇展,多次以摩納哥為主題打造限量表款,2006年更推出摩納哥帆船秀紀念表,全球限量七只,定價484.3萬元。

VIP級超禮遇服務國際富豪,帶客戶參加遊艇展,摩納哥親王把表送到你手上…

這款限量腕表以全新的「五十噚」飛返計時碼表為基礎,運用特殊的密封墊圈機制,讓計時碼表的操作按把完全防水,在300公尺深的海底也能操作自如。附加於計時碼表上的飛返功能,更是寶鉑表最擅長的經典製表工藝之一。

張正勳看好台灣富豪的消費力,親自帶領VIP赴摩納哥參加遊艇展,這是台灣買主首次參與國際級富豪團的活動,買主一旦下單採購,就可以現場和寶鉑表金雕大師討論表背自動盤雕刻圖案,並從摩納哥親王亞伯特二世手中接下這只限量表,享有貴族般的禮遇。

張正勳說,有位不願曝光的台商,特別要求寶鉑表瑞士總廠,在表的背面刻上自己的名字及公司的名稱,使得手表更具紀念價值。另一位買家則把母親的照片交給寶鉑表,要求在表的背面刻上母親的雕像和名字,成為他懷念母親的專屬表。

當時,反應敏銳的張正勳主動向寶鉑表瑞士總廠要求,把刻在表背的買家母親雕像石膏模,完整保留下來,送給這位買主。

除了富豪級的行銷手法,值得一提的是,機芯是鐘表的靈魂,一切計時運行乃至於複雜功能,都源自這顆結構縝密的機件。機芯設計能力,更是讓寶鉑表坐穩頂級表的關鍵之一。

形容機芯是頂級手表的心臟,半點不誇張。寶鉑表不但具有自製機芯的能力,甚至為其他頂級品牌「代工」。張正勳說,寶鉑自製機芯有一股特別設計或獨到見解,一如不同人有不同個性,這也是挑剔的玩家喜歡的「品牌思維」。

一般機芯的尺寸約2至3公分,基礎機芯零件數至少百餘個,複雜功能的表款,零件上千也不足為奇。零件安排難度高不說,優質品牌對機芯零件的打磨、拋光、雕花更是講究,換句話說,高檔機芯必須內外兼俱。

機芯裝配環環相扣,從擺輪、游絲材質或設計、振頻到微調方式,每個環節都必須縝密無誤。張正勳表示,寶鉑表Cal.13R0自製機芯就以鈦金屬擺輪、螺絲微調機制、八日動力三發條盒、雙層游絲相互搭配,這樣的組合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

另外,張正勳還結合高爾夫球場、賓士汽車等VIP客戶,舉辦各種富豪專屬活動,透過異業結合策略,把頂級手表與運動、商務等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結合在一起,開發下一波潛力客戶,也為寶鉑表創造明日的富豪行銷客戶群。

【2008/09/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c4AUKcCMAAg8K0  

「要成為一個高品質,而不是『貴』的醫療服務品牌,醫院才能永續發展。」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陳志鴻,是國內心臟科權威,投入大半生研究「心」,幫病患治療「心」。

但很多人不曉得,他除了精通心的「生理面」,更懂得善用「心的領導智慧」。在健保總額給付制上路後,許多醫療機構陸續傳出財務警報之際,陳志鴻用心帶領這家公立醫院,以「高品質」創造利基,去年總營收成長15%,站穩南台灣醫療服務品牌領導地位。

整合團隊資源 創造利基

今日,醫療院所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街頭,病患要找好醫生、要看出名的醫療服務品牌,選擇很多。看病,不再是件難事。

回顧70年代,台灣南北醫療資源仍嚴重失衡。由於南部資源不足,醫師舞台有限,許多從南部北上學醫的學生,畢業後選擇留在原地發展,不願回到家鄉服務。

直到1988年,政府為平衡南北醫療資源失衡,設立的南台灣唯一國立大學附設醫院──成大醫院,開始營運,情況才開始轉變。那一年,陳志鴻已是台大醫學院心臟科副教授,在醫界小有成就,但他選擇回到「舞台」仍未搭建好的家鄉服務。

他回憶,早年在台大醫院服務時,常看到有些老夫婦連夜趨車北上求醫,但仔細一問,才發現他們的病情並不嚴重,因在南部一直治不好,只得北上尋求更好的治療。

「好的醫療服務,應該是具方便與可近性。」一方面,陳志鴻希望以所學回饋家鄉;另一方面,他認為,「能見證一家新醫院,從基底開始成長,是件很有開創性且難得的事!」那時的他,身披白袍,心底的企圖心卻很澎湃。

醫院草創初期篳路藍縷,幾位開路前鋒奠下深厚根基,成大醫院很快就在南台灣闖出名號。2003年,陳志鴻走馬上任擔任院長,很想要有一番作為,但院長這位子,不如想像中容易勝任。

在他上任前一年,中央健保局改變「按件計酬」的給付方式,開始實施「總額給付制」,多少影響醫療機構營運,很多醫院都面臨財務危機。

陳志鴻指出,成大醫院體質上是公家單位,看似不需「愁」錢,但政府補助金約占醫院支出的5%,剩餘的95%,醫院得自行負責。新制度運轉,也給成大醫院帶來不小衝擊。

「醫院要有好的績效,才能做更多的事。」陳志鴻說,濟世救人的醫院談營利,太過功利;但沒有獲利,醫院難永續經營,更遑論提供更好的醫療設備及技術。

況且,身為大學附設醫院,肩負「教學、研究、服務」重責,醫院逾半醫師,身兼教職,要衝刺研究成果,也得為醫院「拚業績」,取得兩者平衡,並不容易。

面對困難,學「心」的陳志鴻明白,唯有和醫院成員,用「心」溝通、凝聚共識,整合團隊資源與力量後,才能成就大業。

「我相信,只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把全部的人都call(聚集)起來執行,就有很大的力量,成就一個成功的醫療服務品牌。」他說,現在很多治療都需要跨科,專業整合資源,善用團隊力,才能提供病患完整的服務套餐。

活絡組織 落實人才培育

為了讓團隊「心」更加凝聚,強化醫院的溝通文化,陳志鴻在醫院裡舉辦「主管共識營」,讓所有主管在例行會議外,還能利用周末共聚一堂。另外,他有一個聆聽眾人意見的平台,尋求醫院未來發展方向與願景的共識。

「溝通,要真的通才行。」陳志鴻說,權威式的鞭策,很難取得大家信服,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尊重每個人的專業,與大家溝通、取得共識後,政策才能向下執行。

身為醫院同仁票選的最高領導人,陳志鴻自有一個大展身手的舞台,但他也為別人搭建舞台,贏得下屬信服。

陳志鴻充分授權,且打從心底讚賞部屬的表現,「要真心欣賞每個人的成果,讓每個人對工作都有成就感,才能取得大家認同。這也是和大家溝通的重要環節。」他自信的說。

他也從組織面調整,讓每個人適得其位,都有表現的機會。由於成大醫院的組織編制仍受政府規範,為讓組織更靈活,陳志鴻在行政上,致力「去公務員化」,建立「院聘主治醫師」制度,在不占政府規定的員額編制下,增聘更多院聘主治醫師,讓院聘主治醫師成為醫院的人才活水。

這讓年輕主治醫師有機會在成大留任兩年,思考未來發展方向。院方也會評估,將有限的專任醫師職缺留給合適的醫師,一方面落實醫院人才培育,另一方面也形成過濾機制,留下更多和醫院有共識的人才。

改善流程 提升病患滿意度

有了團隊共識,就容易在組織內推動策略。陳志鴻一直認為,即使外在環境變化,「優質的醫療品質」是醫院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才能創造醫療服務品牌的價值。

2004年,陳志鴻把成大醫院行政效率較差的「品質委員會」,轉變為「品質管理中心」,設有醫療品質組、病人安全組、行政品質組及教育訓練組等,推動品質內化概念。

透過品管中心運作,陸續引進「品管圈」、「關鍵時刻」(MOT)等制度,從流程中改善醫療品質,提升病患滿意度。同時,舉辦部門品管比賽,讓全院品管動起來!

陳志鴻說,當品質概念徹底落實為實際行動,就會形成與眾不同的組織文化,也反映在醫療服務上。

例如,是成大腫瘤中心引進「個案管理師」制度,由資深護理人員扮演病患的貼身「醫療母親」,細心照顧病患求診的每個環節,強化醫療照護的完整度與細緻度。

在推動品管小有成果後,陳志鴻決定帶領成大醫院競逐「國家品質獎」。

參賽過程中,成大醫院以院長室為決策小組,由品管中心擔任總協調單位,並聘請外部顧問輔導,同時設「領導與經營理念」、「策略管理」、「研發與創新」等任務編組,有如在院內推動EMBA課程,全員勢在必得。

去年第一次參賽,成大醫院順利獲得「2007年國家品質獎」。陳志鴻說:「醫院是教學機構,也是學習型組織,」參加比賽的過程,全院上下都能學習到企業品管的手法,再轉化成醫務管理,有效帶動醫院品牌升級。

推動品管,讓成大醫院加速成長。去年,健保總額只成長4%,成大醫院總營收卻成長15%,還讓員工分紅,陳志鴻驕傲的說:「不景氣也可以有賺錢的企業。」

而他憑藉的是,以「心的領導智慧」,把公家醫院企業化經營,把醫療服務品牌化經營。

【2008/09/1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9rqyECcAAn3bQ  

台灣師範大學向來是台灣培育中等師資首要高等學府。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和教師市場趨近飽和的外部影響,以及招生需求和學生就業發展的內部考量,各系所逐漸正視轉型或尋找新機的必要。

看好台灣觀光餐旅業將快速發展,8月21日,在副總統蕭萬長、觀光局長賴瑟珍,與觀光餐旅產業代表見證下,台師大揭牌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未來將積極和業界產學合作,培育業界需要的管理人才。

著眼業界需求

蕭萬長表示,全球觀光業一年有8兆美元的產值,且以4.4%年成長率持續增加,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也日益重視觀光旅遊業,「台灣有優質的發展條件,理當不可忽視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因此,台師大在政府、業界的合力推動下,結合餐旅產業與專業教育,培育時代所需、能與國際接軌的餐旅人才。

事實上,台師大在餐旅管理與教育上深耕多年,餐旅管理與教育組原本下設於人類發展與家庭系,人發系的前身就是家政教育系。

台師大餐旅所所長孫瑜華表示,觀光餐旅資源的產製與消費都在台灣,是個「移不動的產業」,要跟上並帶動這個產業的發展,「就要有足夠的優秀人才投入,以提升整體產業水準,這就是台師大餐旅所成立的重要意義。」

孫瑜華認為,十年來,國內觀光餐飲科系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顯見產業人力需求量大,台師大成立研究所,培育餐旅管理人才,著實有其必要性。

安排專案參訪

台灣現有85所大學設立相關科系,台師大率先成立博士班,期望透過學術研究與產業合作,培養有志從事餐旅管理或餐旅教育的管理、研發、顧問、規劃、教學、行政等人才,協助觀光餐旅產業繼續向上提升。

孫瑜華說:「觀光餐旅產業偏實務導向,未來要進入這個產業的人才,要能學以致用。」所以,台師大餐旅所課程設計著重於和業界的人力需求吻合。

餐旅所籌備前期,所上老師積極拜訪業界,發現餐旅業的人力結構呈現明顯斷層。由於目前台灣的餐旅人力需求激增,台幹跨足對岸發展的也為數不少,因此中階幹部青黃不接。

孫瑜華指出,業界的中高階管理人才培訓相對較少,因此由學界來加速補上人才缺口,刻不容緩,「讓學界走出教室,把業界帶進教室!」除了培育人才,台師大餐旅所也會提供業界免費諮詢服務。

透過不斷與業界緊密互動,包括建教合作、實習學習、實務教學、職場論文等,台師大餐旅所也會邀請業界資深人士到校演講,安排學生進入業界專案參訪,讓學生提早認識產業,讓業界從中物色優秀人才。

教育專業優勢

「師大培養出的人才,除具備餐旅專業知能外,附加的教育專業更是一大優勢。」孫瑜華說,當學生經由課程接觸業界後,會面臨自我職業試探的階段,這段期間,所上老師便會以教育專業,輔導學生重新了解自我、發現不足和長處,協助規劃適宜的職業生涯發展。

此外,學生經過師大的教育涵養,進入職場擔任中高階主管,不管是在管理策略、領導原則、教育訓練,或是與員工相處互動等方面,也能善加運用教育學理,整合教育與管理觀點,「管人,也能教育人,而後『帶心』,」 她說,這就是餐旅所學生日後能充分發揮的優點。

不只是餐旅管理,餐旅所也將與秀傳醫療體系產學合作,發展醫療觀光,以增加台灣醫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孫瑜華強調,研究所重視學術發展,但餐旅研究必須和實務結合,只要有機會,餐旅所不排除和各產業合作,拓展餐旅的發展空間

台師大校長郭義雄指出,台灣觀光餐旅產業的發展可期,師大善用本身擁有豐厚人文素養的優勢,加上結合校內休閒管理、教育、歐洲文化與觀光、國際僑教學院等其他系所和國外姐妹校資源,他有信心,能為台灣培養出全方位的餐旅管理人才。

「我們為全世界最大、充滿活力的產業教育下一代的領導人。」孫瑜華對於餐旅所有極高的期許。

【2008/09/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kgkiZ  

凌群電腦總經理劉瑞隆投入資訊業逾20年,一路走來,他歸納出一套獨特的用人哲學「壓力測試鍋的三部曲」。

「員工要經過『小題大作』、『全速運轉』、『單飛測試』三個階段的壓力測試,才能成為人才。」劉瑞隆分享他多年來管理人力、善用人才的經驗,他認為,培養人才需經過一段品質管控的程序和時間。

在壓力測試期,當然會發生人員折損、工作不正常或是誤用不適者的情況,不過,劉瑞隆強調,唯有熬過這些考驗的員工,才是凌群所要的優秀人才。也就因為落實這套用人哲學,剛滿33周年的凌群,才能在厚實的人才基礎上,發展核心技術價值。

員工進入凌群後,必須先經過「小題大作」操練期。「新人進來公司,就要好好的加以訓練!」劉瑞隆採取金庸筆下的「練功」論點,把每位員工視為千里馬,考驗他們對長時間慢跑訓練的容忍度,他每天都會出幾個小題目考員工。

他強調:「每天都給予磨練,考核員工必備的能力,長期下來,生存者就是初步合格的適用者。」

壓力測試三部曲的第二階段,就是讓員工「全速運轉」,也就是「集中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加重工作量。」劉瑞隆說,員工不僅要忍受超時工作,還要在身心都超載的情況下,表現良好。他表示,這或許會強迫員工改變生活習慣,但也是找出價值人才的黃金關卡。

劉瑞隆解釋,觀察員工如何面對身心超負荷,包括情緒管理、判斷能力、團隊協調方式等,若能通過這個壓力鍋「滾燙大火」的快煮考驗,就能脫穎而出。

「人力能不能轉為人才,『全速運轉』是割喉關卡。」他舉例說,總管理處有位資深員工,長期績效表現良好,沒想到被推入全速運轉這個階段後,「一天就掛了」。他發現,原來這位員工花很多時間做好一件事,一天下來,就只完成幾件事,當然可以把每件事情做的很好。

劉瑞隆說,能進入第三階段「單飛測試」的員工不多,通常是倍受重視、預計栽培為中高階主管的人,才有資格接受這段考驗。「只要能專責工作,恰如其分,人才就能逐漸成長而後單飛。」

劉瑞隆當然也曾面臨用人難題。

他回憶,10幾年前,股市正熱,證券公司相繼開業,交易主機需求大增,有時機器一進入凌群,客戶就在倉庫前等著搶貨,因為晚一天裝機就少了好幾億交易量,工程師日以繼夜的加班裝機,大呼吃不消。

當下,劉瑞隆買了很多人蔘,由董事長親筆寫激勵信,請工程師咬著人蔘,「吃苦地」繼續裝機。

凌群獨有的人才壓力測試三部曲,對員工來說,或許有點嚴厲、過於苛求,其實,「熬過了,就成金!」劉瑞隆保證的說。

【2008/09/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 (1)  

隨消費需求愈趨多元,飯店業者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穩一席之地,除了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之外,精進硬體設備和資訊系統,改善內部體質與服務流程,也是關鍵。

「善用數位管理,不僅能提高顧客滿意度,更會為飯店帶來後續持久的營收效益。」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資訊室經理張國領,在推行單鍵服務(One Button Service)系統後,對於導入成效感到相當滿意。

單鍵服務 量化評估指標

為求降低人力成本與時間耗費,台北喜來登運用單鍵服務系統,紀錄員工的工作情形,以量化指標評估員工績效,期望在善用人力的同時,也能提高服務品質。

張國領長期觀察各部門需要支援的情境與事務,發現如能改善服務人員橫向溝通的時間及流程,將有助於提升顧客的服務滿意度。

「內部溝通及資訊傳遞,是飯店管理的一大挑戰。」張國領指出,服務業是以人為主的行業,尤其是飯店業,服務人員工作表現、顧客滿意度,兩者緊密關聯。

「客戶的一個簡單要求,背後其實涉及大量的人力。」張國領從支援各部門業務的經驗,剖析資訊系統協助人為服務流程的好處。

他舉例說,每間客房基本上會提供一瓶礦泉水,房客想多要一瓶,就會打電話給總機,請人派送。這個小小的需求,可是需要經過層層轉達才能完成。首先,總機聯絡房務辦公室,值班人員得想辦法找到最接近的樓層服務生,由他到庫管處拿取備瓶水,送到房間。

追蹤管理 達成一致服務

遇到旺季,可能發生房客打給總機三催四請的情況。如此一來,飯店無法控制、追蹤,甚至是稽核服務流程與品質。一旦服務品質降低,就會引發顧客抱怨,也可能成為飯店營收衰退的隱藏因素。

「無論房客與哪一位總機人員聯繫,飯店都要提供一致的服務。」台北喜來登資訊部門開始思索如何改善這個現象,最後,決定導入與總機部門結合運作的單鍵服務系統。從住房者按下總機鍵,便啟動單鍵服務系統的客服流程。

總機接到房客的要求時,總機人員的電腦螢幕上會同時顯示客人姓名及房號等相關資訊,此時只需選擇、傳送螢幕上對應的工作項目,系統便會以簡訊方式,傳到該樓層值班人員的手機,值班者收到、完成送水任務後,回傳簡訊或撥打最近的樓層分機,以代碼結束工作項。

如果服務人員沒收到簡訊,或沒空處理,系統會在一定時間後發送簡訊,告知上一層主管,若遲遲未處理,最終會傳送至總經理的手機。

如果房客出門前交代總機送水,回房後詢問水放置位置等相關事項,總機也可以在電腦上查到相關的工作紀錄,包括何時送達、放置位置等,即使房客聯絡的不是原本接話的人員,也能達到「一致性服務」。

把總機部門改為類似銀行的客服部門,並透過手機、電腦系統的服務模式應用,大幅提高服務人員的即時性。「這就是喜來登量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品質的方式之一。」張國領驕傲的說,這套改善服務流程的模式,不僅能具體以量化報表,呈現人力產出,更有助於管理階層橫向溝通、進行員工績效評估。

觀察長時間的服務紀錄,喜來登發現,房客大多會要求第二瓶水,衡量來往配送的人力成本,改為每房提供兩瓶。

雙向互動 提升附加效益

之後,台北喜來登花了半年時間,模擬且記載顧客的所有可能需求,定義出3,500個工作項目,以及員工完成的標準作業時間。

儘管最初推動這項資訊服務,面臨許多事倍功半的窘況,包括資深工作人員不習慣使用手機、作業習慣難以改變;工作進度和表現攤在陽光下,引起員工反彈。

不過,結合客服與簡訊的雙向互動系統,降低人力溝通的複雜度,並能納入火警通報、VIP預定蒞臨、管家服務等功能,而且各部門能以報表統計的結果,作為旺季人力需求的申請依據,張國領說,這些都是資訊工具量化服務的附加效益。

張國領強調,導入資訊系統,其實是帶入一個創新的服務模式,若能加以善用,便能真正發揮數位管理的效力。「系統導入後,服務人力的有效運用增加7%,也能協助管理階層做有效決策的參考,更有助於飯店解構服務流程、分析完成度。」張國領肯定的說。

【2008/09/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  

景氣不好,南僑集團鎖定M型化社會兩端消費市場持續展店,集團總裁陳飛龍昨(10)日表示,南僑將推動餐飲品牌客制化加盟系統,並提供價位在60元至100元的拉麵,以吸引平價消費族群。

另外,也將於今年底在關渡成立寶萊納高級餐廳。

南僑昨天宣布,將以「讚岐」品牌打頭陣,正式推出第一家加盟店「珊牡籟讚岐」餐廳。

陳飛龍表示,客制化加盟是強調加盟金不是固定數,而是視加盟主投資金額多寡而訂,並由南僑提供相關的原料、專業輔導與訓練,共同做大國內餐飲市場。

陳飛龍指出,國內經濟不景氣,南僑會在台北車站內設立平價的「讚歧烏龍麵」,每碗價位定在60元至100元,初期鎖定學生族群,但消費者到麵店時,可能就要站著吃麵。

南僑提出的客制化加盟系統,會給予加盟主一系列服務,包括協助確定展店所屬的商圈、目標客層,協助訓練人員,並建議相關銷售的產品組合。而所有的產品,都由南僑的中央廚房供應品質、口味都有相當的保障。

在此加盟系統下,所有的原料都向南僑採購,並透過中央廚房烹煮、調味、研發,再配送到加盟店,店主只要進行簡單的處理,就能美味上桌。

陳飛龍表示,一般加盟產業的加盟主,都要支付龐大且固定的加盟金,但並不保證支付加盟金後就會賺錢。

除搶攻平價消費族群,南僑在高價餐廳市場投資動作也將持續進行,計劃年底前在關渡的台灣藝術大學校區,設立台灣第一家寶萊納餐廳,預計投資金額近6,000萬元。

在大陸市場方面,南僑指出,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南僑將投資1,800萬美元在世博專區內興建新的寶萊納餐廳,明年底前完工啟用後,可為南僑在上海高檔餐廳市場再下一城。

【2008/09/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  

採訪中華卡通公司創辦人鄧有立談「失敗學」,他有感而發地說:「採訪了那麼多人,無形中,你等於在唸博士班!」

在我看來,這位只有小學畢業的「台灣原創動漫先驅者」,因為對漫畫的熱愛,不斷從中華文化、台灣民間信仰擷取故事,推出原創作品,才是真正的「博士級」人物。不只早已具備博士級的專業,更擁有許多博士都不及的失敗和挫折處理智慧。

投入卡漫產業 終身不悔

鄧有立1949年出生於嘉義縣民雄鄉,家境清寒的他,只能完成小學學業,卻一生投入卡漫產業終不悔,早在政府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前,就已做了30多年文創人。

從1971年、22歲創辦中華卡通以來,鄧有立便堅持原創、不為國外大廠代工,先後製作「西遊記」、「中國文字演變」、「封神榜」、「三國演義」、「有趣的中國文字」等卡通動畫,巧妙結合中國文化與平易近人的卡通。

其中「中國文字的演變」曾獲金馬獎特別獎;「三國演義」不只創造好票房,也獲得金馬獎優良卡通電影、教育部優良國產教育電影獎項。在動漫領域的優異表現,讓鄧有立在1975年、26歲時就獲選十大傑出青年。

近年來,中華卡通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要屬2007年推出的數位動畫「海之傳說——媽祖」,由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發行,Q版媽祖形象讓媽祖故事深入人心,還入選2008年義大利未來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觀摩片。目前,鄧有立正籌劃拍攝「觀世音菩薩」。

對一個只有小學畢業的人來說,鄧有立的成功來得非常早;但他坦言,由於對人沒有戒心,很早就嚐到失敗挫折的滋味。

鄧有立回憶,他曾經遇到一位合作對象,對他有如「伯樂」般禮遇,大膽採用他的創意,知恩圖報的他,非常用心、毫不保留地拿出專業know-how把片子拍好,未料把底片交給對方後,對方卻突然失去聯絡。另一個慘痛的經驗是,有一天一位員工沒來上班,他才驚覺原來跳槽到別家公司。

鄧有立說,前一個事件讓他得到教訓,凡事要防患於未然,尤其是法律層面不可輕忽。現在,面對合作案,他相當重視合作雙方的專業能力,是否旗鼓相當。他肯定地說:「如果重來,我不會再犯這個毛病」。

面對痛失人才,鄧有立則痛定思痛,決定重視人才的管理和培養。他刻意栽培兒子鄧橋,讓他很早就出國唸書,學習外國語言及國際觀,並取得企業管理學位,年紀輕輕就已獨當一面出任中華卡通創意總監及總經理,負責公司實際營運。

不服輸 再苦也要撐下去

鄧有立個性中有種不服輸的特質,碰到困難總會思考如何再走下去。他說,面對困境,他所想到的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無論如何要撐下去;而且他深信,在台灣,「卡通明明是個可以做的產業,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後來他跨入幼教市場,為幼稚園製作教材。深知小孩子喜新厭舊的心理,鄧有立要求自己製作的教材必須每學期翻新。就這樣,靠著不斷推陳出新,他又賺到一些錢,可以繼續支撐建立卡漫王國的夢想。

鄧有立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翌年,現任十大傑出青年聯誼會會長施振榮也獲得這項榮耀。施振榮當時剛研發成功「小教授二號」個人電腦,有一天他帶著這部電腦到十傑聯誼會展示,鄧有立靈機一動,提議雙方合作,由他為小教授二號設計電腦輔助教學(CAI)軟體,成為台灣第一個動畫CAI軟體。

當時對行銷管理完全外行的鄧有立自以為,只要每家幼稚園都用這套軟體,每次簽約三年、簽約金10萬元,「生意就會多到做不完」。

為了保障客戶的權益,他還非常「有良心」地規定自己,全省300多鄉鎮,每個鄉鎮只和一家幼稚園簽約。未料這個立意良好的自我設限,到頭來變成「自己綁自己」。此外,鄧有立也沒想到,就算開發再多的教育軟體,硬體升級也很重要,但他卻沒算進硬體更換所需的成本,以致於這個投資無法成功。

這個「太重研發、沒顧到行銷管理」的失敗,讓他深覺自己書讀得太少,只能從失敗中檢討、學經驗。

「人生翻盤的關鍵,在於不要放棄。」鄧有立說,每當遇到挫折,他通常會讓自己沈澱三到六個月,再重新想辦法出發,「這等於是另一種學習」。

雖然一路在卡通事業上跌跌撞撞,他仍努力學習新知,每天都閱讀報章雜誌,從中獲得訊息和知識。雖然鄧有立遺憾對數字較無法「入心」,但為了公司生存,還是試著了解、做多方嘗試。

在挫折中累積學習經驗

1991年,鄧有立進軍大陸,單槍匹馬學習如何與大陸動漫圈打交道,扮演兩岸動畫界的資源整合者。由於中華卡通過去培養的許多動漫人才後來活躍於兩岸,也成為公司的人脈資源,為中華卡通帶來發展新契機。

2002年中華卡通投入數位內容動畫產業,以過去培養的原創人才,結合新生代的創意與技術,2003年與中央電影公司出品的「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動畫電影,以及後來的「少林傳奇」動畫影集,在兩岸打響知名度。

鄧有立觀察,台灣動漫市場太小,如果沒有投入大中華地區市場,很難經營;在兩岸關係解凍之際,他相信兩岸文創合作機會將會浮現。這些年來,大陸有許多大型動畫公司想與他合作,中華卡通在動漫整合方面已磨了30年,「我們比誰都知道該怎麼做(兩岸動漫業整合)」。

只不過有了種種失敗經驗,讓鄧有立現在對投資持較審慎的態度,商標、智財權等問題沒有處理好,他絕不會貿然投資。因為他深知,對從事文化藝術的人而言,失敗有兩種定義,一是作品不好,一是經營不好,尤其動畫是重視團隊、資源整合的事業,不能因小細節而失了大局。

【2008/09/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xDnGDnTEgqre   

1971年的一個午后,陽明山上一位農夫,突然感到一陣腹痛,急著如廁,拿著三把鑰匙飛奔回家,門卻怎麼都打不開。他趕緊向鄰居借用廁所,蹲坐在馬桶上時,不禁研究起手上鑰匙的結構。

這段人生小插曲,帶領他一腳踏入鎖的世界。

他是今年70歲的寬豐工業董事長何義輝。1972年創辦寬豐工業,並以自創品牌「REAL 」(瑞而牌),讓自己花大半輩子心血研發的鎖,行銷全球。

一輩子為「鎖」著迷的何義輝,對發展自有品牌,有著無比堅持的信念,他堅定的說:「有自己名字的商品、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創業初期,何義輝便捨棄以彈簧和銅珠棒製鎖的傳統做法,以多層銅片圓周,用不同角度排列組合,設計安全鎖心,還投入高成本,用不銹鋼材質做鎖體外殼。

他研發的第一代鎖,是用11片不同角度圓片,排列組合成2億多種變化,並榮獲中華民國發明金牌獎及其他國內外40多項獎。最新一代的鎖,排列組合變化可多達數兆種。

自創品牌的概念,很早就在何義輝腦海生根。求學時期,曾在國賓飯店打工的他,意外發現,客人點酒都喜歡點SCOTCH威士忌,讓他體認到,「有名字的商品,才會被記住,才有消費客源。」

一把鎖,數兆種組合變化

所以,當他成立寬豐,就取Reliable(可信賴的)、Endurable(耐用的)、Accurate(正確的)、Lock(鎖)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REAL,為品牌命名,時時提醒自己研發的商品,要給予客戶「實在的」居家生活保障。

創業維艱,何義輝曾為某家貿易商代工,卻被竊取創意,找更便宜的工廠接單,讓他更深刻體會品牌的重要性。「沒有名字的企業,只能當代工奴隸。」他說,從事代工能創造近利,卻不能保證永續獲利。

品牌堅持,要讓員工知道

也曾有廠商告訴他:「你的鎖設計得真好,何不當我的代工廠?」他只淡淡的說:「如果你願意買一顆上面掛有REAL品牌的鎖,我會非常開心,但是代工生產沒有自己名字的鎖,你下我1萬筆訂單,我也不會快樂。」

家庭工廠起家的寬豐,自創品牌的路,走得很辛苦。何義輝說,寬豐早期發展自有品牌是「一步一腳印」,努力耕耘品牌經營的每個細節,即使何時成功都不知道,但他就是堅持要走下去。

由於沒有太多資源打響知名度,曾經連續七年沒有訂單,眼見就快坐吃山空,他還賣掉陽明山上的兩畝地,因應支出。

直到1981年,何義輝帶著自己設計的鎖,赴美參展,並在場內舉辦「擂台賽」,能順利開鎖的人就可得到5,000美元獎賞,吸引大批人潮前來挑戰,結果三天都沒有人挑戰成功。

就這樣,這一把來自台灣的鎖,一舉成名。展示會後,馬上獲得國外某家大廠青睞,下了一筆金額不小的訂單。如今,這家廠商仍和寬豐密切合作。

何義輝設計的每一把鎖,都堅持「獨特性」與「客製化」,30多年來,寬豐放棄傳統大量生產的平價鎖市場,努力耕耘B2B工業市場,提供客戶客製化的ODM服務,做出一番好成績。

但寬豐工業行銷業務部協理林昭宏坦承,B2B市場的發展空間有限,為求出路,大約兩年前,寬豐開始拓展消費市場戰線,卻遇到不少困難。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知名度不足。

「經營兩種市場的思維大不同呀!」何義輝說,在工業市場,寬豐是是大廠的配件供應商,生意往來只需面對一個聯絡窗口,但消費市場接觸幅面很廣,一位消費者,就要一個人負責招呼,工程浩大。

對沒有太多資源的中小企業而言,投入消費市場,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很大負擔,更別提強打電視廣告,擦亮品牌知名度。初聲試啼,林昭宏說,寬豐曾試著採費用較低的網路銷售平台,但因知名度不足,效果不如想像中的好。

今年4月,由國貿局、外貿協會、台灣精品品牌協會及標竿學院主辦的「TBM實戰營」,甄選成員,身為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之一的何義輝,二話不說,積極爭取成為理事長王文璨導演的「台灣品牌星光一班」成員,希望藉由全員品牌管理(TBM),帶領寬豐再創事業第二春。

外部顧問深入了解寬豐後,帶領公司成員一起找出「REAL」的品牌優勢,用系統化的概念,和寬豐的經營團隊,一同描繪品牌發展的策略地圖。

何義輝笑說:「以前在公司內談品牌,就像我一人唱獨角戲,但現在全公司對品牌發展,都有了共識。經過『TBM實戰營』訓練,員工現在也更能認同我對品牌的堅持。」

林昭宏說,他現在明白,要打造一個能打動人心、引人共鳴的品牌,需為品牌增添人性面,才能創造品牌價值;寬豐要把原本給人感覺較生硬的「鎖」,化身為令人印象深刻的「REAL」品牌,就得試著先讓「品牌說故事」。以優質行銷進行對內、對外溝通,讓品牌無形中深入消費者心中。

腦筋一轉,寬豐的品牌經營團隊,便把老董的創業精神,轉化為品牌感性主軸,從一位來自陽明山上的農夫,有了創業念頭的那一刻說起,細細道出他在創業途中的兩則感觸:「研發賾妙,創新製造,品牌至道,開江築橋」;「自認能謀聰明頭,高者尚有高人謀,人中亦有天才多,強中更有強中手」。

拚成長,動物與花的啟示

此外,陸續遇到大象、蛇、玫瑰與狐狸四種生物,給予他的不同念悟,用以比喻「REAL」品牌成長的每個階段。例如,穩重的「大象」教導農夫,創業根本是「真誠」,應努力強化技術核心,發展高品質、最安全的鎖,給予消費者居家生活最好的照護。這段經歷,用來比喻「REAL」創業時,只知道穩扎穩打,提供消費者最好的商品。

接著,農夫遇到外型多變的「蛇」,蛇告訴農夫,在忙碌的生活中,消費者需求快速與方便,要努力「創新」,發明更方便使用的鎖。

農夫往下走,巧遇美麗的「玫瑰」,告訴他:美學主義抬頭,生硬的五金也要強調設計感,這也是「REAL」目前努力的目標。然而,外在競爭環境愈激烈、農夫愁眉莫展時,遇到聰慧的「狐狸」,協助他認清自我優勢,思考如何整合現有資源,切入廣大的消費市場。

林昭宏說,這群狐狸就是「TBM實戰營」的顧問。狐狸群帶領產品種類多元的寬豐,搭上全球樂活風潮掀起的單車熱,集中火力於單一戰線,以腳踏車鎖做為切入消費市場的灘頭堡。

接著要重新調整行銷步伐。林昭宏說,消費市場變化很快,考驗產品開發的速度,寬豐延續一開始,從虛擬通路切入市場的策略,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測試市場反應,也希望先在網路購物城銷售,打出名號,帶動口碑行銷。

「寬豐要用有限的資金,做無限的事情!」穿著印有REA」字樣polo衫的何義輝說,他對發展自有品牌很堅持,就是希望自己用盡一生研發的鎖,用「自己的名字」打天下。他笑說,寬豐不求做鎖界的No.1,因為No.1的敵人太多了,「但REAL要做的是,鎖界的Only One!」。

【2008/09/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bidCiTkN6vLle  

Google主導的第一款手機即將誕生。Google這次要拿Gmail、搜尋、Google map 定位、導航等包裹服務,登上手機頁面,更進一步地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台全球眾所矚目的掌上型裝置,來自台灣宏達電。

這家只有十年歷史的公司,在歐美大廠制訂GSM、CDMA等通訊標準及規範時,創辦人卓火土、周永明等人,還在迪吉多電腦上班,根本搞不清楚複雜的數位訊號如何在空氣中傳遞,聲音怎麼從這台手機傳到那台手機。

但今年底,它將交出全球第一台Google主導的Android手機。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認為,宏達電能從一介通訊的門外漢,成為全球行動上網的定義者,和其累積的深度技藝有關。這種深度技藝不只來自於本身的專注修行,更因「龍交龍、鳳交鳳」的直接切磋,才得以持續精進。

積極建立核心能力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回想十年前,曾做了兩個讓投資人認為他「腦袋破洞」的決定,但卻也奠定了宏達電在RF通訊技術的深厚基礎。一是和德州儀器(TI)一次簽下十年技術授權合約,一是承諾購買高通(Qualcomm)所有、包括還沒有研發成功的技術。

周永明說,宏達電剛成立只有一個直接的目標:「我們要做世界最強的」。因為這個目標,初期的策略是建立核心能力,他說:「我太瞭解台灣公司了,我們不要做別人隨便就可以弄到的東西。」

1999年,宏達電已經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微軟作業系統的PDA,周永明說:「一開始是我自己有興趣,深入研究之後就發現,其實全球資源都很缺乏。但因為很困難,研究透徹之後,就會是價值高的寶藏。」

但全球標準與規範幾乎都掌握在歐美大廠手中,新進者很難搞懂其間的「眉角」,周永明找上台灣TI想談技術授權,但負責窗口不只拒絕,還對周永明說:「你知不知道做手機有多難?先去蹲馬步18個月再來吧!」

周永明在海外研討會意外結識現任高通執行長傑卡柏(Paul Jacobs),當時傑卡柏在高通技術部門負責支援日本京瓷的CDMA手機,深知從晶片到手機完成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搞懂技術不怕競爭

當時傑卡柏聽過宏達電做微軟PDA、讓比爾蓋茲在CES大展拿出來稱讚的故事,覺得宏達電很厲害,就主動和周永明聊天,之後他們還變成好友,周永明笑說:「Paul人很好,知道我們想做通訊又不懂,一直很熱心想要支援我們。」 

宏達電因微軟PDA一炮而紅,不只結交上傑卡柏這位朋友,更讓曾經婉拒宏達電的TI,後來找上門來。因為TI總部想要發展「行動上網(Mobile Internet)」,想找有IT背景的人合作,而宏達電PDA領域已經累積信譽,才終於牽線成功。

周永明說,通訊技術很難,但只要搞懂了,就不怕別人競爭。當時宏達電朝兩個方向進行,一是找來資質不錯的人,自己培養人才,一是找世界最好的合作廠商,向他們學習。

設立RF實驗室練兵

宏達電從1997年建立第一座RF實驗室練兵以後,1998年、1999年分別和高通、TI簽署合約,才算拿到通訊技術的入門票。因為直接簽署長約,代表很深的合作承諾,宏達電團隊因而可以到兩家公司在法國尼斯、美國達拉斯、德國、丹麥等地的研發中心直接討教,終於搞懂一些細微的差異。

周永明說,最初的CDMA、GSM技術大概分別花了三年半時間,宏達電才有信心推出第一個產品。像是CDMA技術又難又貴,不只有很多分離式元件,而且每個元件都會影響通訊品質,還要投資很多超貴的設備儀器。不過,他強調,因為從最難的CDMA開始做,所以後來做GSM就覺得簡單一點,「功力大增不少。」

宏達電在通訊技術蹲馬步還不只於此。周永明說,一直到2005年第一台WCDMA手機開始出貨,才覺得宏達電已經建立起完整的無線通訊技術,「現在我敢說,我們在無線通訊技術的豐富程度、穩定度、支援整合能力,可以排全世界前五名。」

他強調,「宏達電是一開始就把radio研究清楚,很多人想抄宏達電,抄了很多年,還是不行,就是因為這中間真的有很多細節。」

擴大產業影響力

韓國三星、大陸政府近年積極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訂,就是希望趕上歐美大廠的腳步,在先期標準就摻一腳。對此周永明搖搖頭說,宏達電的著力點和別人不一樣,影響標準是高通或諾基亞的事情,因為他們販售通訊設備,而宏達電是專攻手持裝置。

因此,有關標準之爭,宏達電把重點放在「作業系統」。早期無人看好微軟進入通訊世界時,宏達電和微軟並肩作戰,甚至一起寫開機BIOS程式,所以現在高通的新晶片組就算還沒和微軟測試,宏達電因為熟知軟體細節,就能自己先行測試,推出產品的時間,也能比競爭同業提早幾個月。

哈默爾(Hamel)與普哈拉(Prahalad)在《競爭大未來》一書中提到,企業必須擴大自己在產業發展方向的影響力占有率(share of influence),這也關係到未來利益占有率(share of future profits)。

兩位作者指出,企業未來要在產業中決勝,必須建立與維繫聯盟關係、在新商機中建立關鍵性專長,才能率先找出初萌市場需求的金礦,優先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建立印象占有率及利益占有率。

宏達電在微軟作業系統發展初期便加入微軟陣營,過去十年也是微軟陣營影響力與利益占有率的領先者,近年以自行開發的使用者介面TouchFLO、TouchFLO 3D,格外受到矚目,能夠在微軟平台架構上寫出自己風格的使用者介面,是近十年軟硬體整合能力打下的基礎。

不過,該作業系統擁有者仍是微軟,宏達電必須支付高額權利金,成為提高利潤的天險之一。而Google打著「免費、開放」的旗號,成立開放手機聯盟(OHA),不失為宏達電重新布局作業系統的機會。宏達電可說是首次進入訂立標準的競賽中,自主性、未來轉換彈性也大大提高。

如今全球第一款Android手機即將發售,在Google、美國電信業者T-Mobile大張旗鼓的同時,宏達電也將站上Android處女航的船頭,一起迎向新的行動上網浪潮。

【2008/09/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clgagwt  

企業在草創初期,因組織規模尚小,且為保有運作彈性,內部規範與流程通常不甚嚴謹,決策過程與溝通方式亦較隨性,組織文化富有濃厚的人治色彩。

一旦組織成長至一定規模,為確保組織機器的決策品質與運轉效率,就必須藉由管理制度以設定運作的常軌,法制化的組織文化愈發明顯。

在管理職涯中,主管可能因為任務需求,由集團母體企業,調派至新成立的小事業單位,協助新組織設立與營運。或由大企業轉職到規模較小的公司,尋求較全面的視野,並鍛鍊全盤掌控的功力。

此時主管如同由一個頗具文化與體制的安治之邦,轉任為蠻荒之邦的管理者。不論是體制的缺乏、管控的漏洞或基礎系統建置的落後,都可能讓主管瞠目結舌,面臨嚴重的「文化衝擊」。

但也有些主管,因為嚮往大型組織各功能運作的深度,由小企業轉職至大型組織;或因在集團內的小公司表現優異,轉調至母公司敘職。此類主管所面臨的,則是另一種文化差異的震撼。

這些在小組織中驍勇善戰的主管,一旦進入組織嚴密、作業流程嚴謹的大型組織,不免會對這些規範與流程管制點,有繁文縟節、綁手綁腳、效率不彰之類的評價。

其實,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不論是購置管理系統的費用、資料輸入的人工成本、主管檢核的時間成本等,愈嚴密的檢核機制,愈高的管理品質,相對所須付出的代價愈高。

因此,當企業營運愈佳、規模愈大、成熟度愈高時,愈可承受嚴謹管理所相對耗費的管理成本。這是主管進出「蠻荒地」、「安治邦」兩種截然不同的組織時,必須有的認知。

習於蠻荒文化而初入安治邦的主管,在抱怨制度枷鎖、法規多如牛毛之餘,不妨觀察其他主管,如何在大框架中執行任務,如何運用體制機器,進行授權管理與分工,體會既定軌道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以及執行品質的可靠度。

習慣安治邦嚴謹的主管,轉戰管理鬆散的蠻荒地,也須設法適應此種高彈性與低法度的運作模式,並伺機導入一些適合蠻荒地的法則,逐步建立法制的概念與標準作業程序。

主管應針對兩種不同組織文化的差異,先做些功課,彈性調整自己的文化適性,讓自己所肩負的組織目標或使命,不論在何種體制與遊戲規則下,都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與達標。

【2008/09/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hS2aF  
【經濟日報╱▉范振洲】

台灣若欲在全球經濟體系內創造更高的能見度與貢獻度,勢須重新檢視產業與企業的基本體質與發展策略,並推動階段性的改造工作。

政府可建置「產業發展平台」,創造優質且具備整合力的產業發展環境,協助企業以台灣為基地進行全球整合,培育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勞動力,並鼓勵企業善用核心價值落實企業公民責任,以突破現階段瓶頸。

建立產業發展平台的四大目標是:

產業全球整合──提升產業競爭力,邁向全球市場;企業全球整合──提高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產業工作力──提升勞動力素質與產能;企業公民責任──鼓勵企業以真誠的態度與創新的精神回饋社會,創造多贏。

產業全球整合

如何運用「產業發展平台」達成「產業全球整合」的目標 ?這要靠政府提供一個開放、健全的環境,協助產業進行價值鏈的創新整合,並透過團隊力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實際作法包括:建立全球產業資訊平台──讓企業在台灣便可取得全球資訊,藉以增強產業運作能力,並提升台灣資訊服務能力;成立全球台商金流中心──以協助台商進行全球投資營運,並鼓勵資金回流,擴大台灣金融市場版圖;建立全球運籌中心──鼓勵台商進行供應鏈整併計畫,將調度中心設於台灣,以利企業整體運作,實現根留台灣的目標。

企業全球整合

「企業全球整合」應思考在外部營運環境持續變化下,如何協助企業找尋全球化之下的商業利益。

台商雖然在全球布局上有所斬獲,但若要大幅提升競爭力,亟需從跨國企業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因此政府應協助企業進行全球整合,讓台灣成為企業的國際整合總部,從業務面(業務、產品、解決方案)、營運面(供應鏈、財會、人力資源、行銷、資訊科技、研發)到文化面(企業價值、領導力),都以總部為中樞進行整合。

企業完成核心營運職能的全球整合後,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即完成第一階段的轉型;當愈來愈多的企業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並將具核心競爭力的共享服務中心設在台灣,企業便進入第二階段的轉型,此時或許將帶動共享服務中心產業的崛起。

例如,印度已成為全球軟體開發的共享服務中心,馬來西亞也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扶持人資、財會等共享服務中心產業。

政府可考慮運用企業第二階段轉型期,獎勵企業獨立運作既有的共享服務中心,並對其他企業提供服務,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待台灣的共享服務產業成熟後,則可進行第三階段的轉型,讓台灣的共享服務中心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提升產業工作力

建立產業發展平台的第三個目標提升「產業工作力」,即透過成立全民e大學,強化台灣的勞動競爭力,並降低失業率。

面對國際化競爭,多職能力與外語能力已成為現代工作者的必備條件,因此,如何協助廣大群眾提升工作力,也成為政府的新課題。

在這方面,政府或可參考IBM建置「寰宇大學(Global Campus))」的經驗,以e化方式建立全民學習網,以照顧弱勢族群、提升產業生產力。

全民e大學的建置成本低,效益卻很高,課程設計可完全與市場需求結合,分為產業學院、專業學院、管理與領導學院、語言學院等,學習者透過e-Learning平台,可不受時間、場地、身分的限制「隨需」學習。偏遠地區亦可在農會或鄉公所設置終端設備,供居民學習。完成課程後,由政府檢定並授與認證、學分或結業證明。

全民e大學的建置,將是弱勢族群自學與成長的良機,對一般學生而言則可增加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可全面且有效的提升勞動競爭力。

企業的公民責任

產業發展平台的第四個目標是協助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在全球化環境中,企業公民責任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因此產業發展平台除了重視產業與企業的全球化、提升工作力之外,也必須致力於推動企業公民責任。

今日落實企業公民責任可分成員工、組織和社會三個層面,其核心價值是透過利人利己的公益行動,創造社會、企業與個人的三贏。

從員工層面來看,網路革命與全球整合,為今日的工作者帶來新的工作形態、創新與自我實現的契機,但要掌握契機,個人必須發揮判斷力與創造力。

根據IBM的2006年全球CEO調查,多數受訪者認為,員工是企業創新的首要來源,因此企業必須在不違背企業價值與規範的前提下,提供員工更有彈性、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才能增進組織發展與創新的動能。這促成了企業與員工間的新關係。

對組織來說,已經開始進行組織改造的企業,正以創新的模式制訂商業協定、形塑新的領導態勢;這些轉變使組織之間協同創新形態隨之改觀。

簡言之,組織間的關係變得更開放、更有律動與多面向,因此,企業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創造以「信任」為基礎的長遠關係。

賦權的個人與協同合作的組織,讓社會與商業環境發生巨變,使得一個超越產業、國家、商業生態系統的「全球共同體(global commons)」逐漸成形,建構出全球性的資訊、創新、商機與社會責任共同體。

任何議題如企業公民責任、綠色供應鏈等,都必須考慮產、官、學、研各界,並著眼於這個全球共同體的需求來思考解決方案。

以綠色供應鏈計畫為例,產業可經由供應鏈的減碳計畫,分階段達成綠色供應鏈的標準與規範;企業可從本身製程著手,進行減碳、產品生命終期回收、再生能源使用、物流效率提升;政府之責在於推動綠色供應鏈標準與認證,提供抵稅優惠及產業升級補助。

(作者是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好的企業也會面臨將才流失的壓力,旗下擁有九個餐飲品牌的王品集團,向來重視人才的留任,除了「員工入股分紅制度」,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獨創的求教制度「王品之師」,也是成功留住優秀人才的秘訣之一。


戴勝益說,「求教於王品之師,成功的可以學習,失敗的可以借鏡。」


王品最初推行「王品之師」,是希望能與人才共同成長。


以往,戴勝益向他人請益時,總會拿出自製的筆記紙,寫下他想與員工分享的重要觀念,以及值得省思的話語和做法。後來,他決定將這些人師直接請進公司,提供同仁與業師面對面的求教機會,為他們牽起人際網絡的第一條線。


每周五,是王品經營團隊「中常會」的請益與討論日。早上9點半起,中常會成員要參加「王品之師」的課程活動;下午1點10分起,則是召開力行「言者無罪,不言者才有罪」規定的討論會議。


王品1996年7月12日,啟動這個企業內訓的機制,第一位「王品之師」是劍湖山世界董事長游國謙。


大師授課…學員受益


戴勝益說,10年多來,這個機制從未間斷,包括副總、總經理級以上與各部門主管的中常會成員,沒有人離職,隨著事業體的擴大,從原本的12位增加為27位,其中台灣20位,以及在大陸透過視訊上課的五位。


戴勝益把「王品之師」定位為大師授課、而非專家演講,以「我的人生體驗與成功之道」為題,固定邀請各行各業頂尖人才,與中常會成員分享成功和失敗的人生經歷。他發現,幾乎沒有講者講述個人專業領域的話題,而是分享人生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這對王品之師和中常會成員來說,都是最為珍貴的人生收穫。」


隨著講者回頭檢視一生奮鬥成長的過程,看著講者從基層做到高層的照片,「王品之師敘述著人生故事的同時,王品團隊也彷彿走了好幾段的經營管理旅程。」戴勝益認為,這就是提倡向「王品之師」學習的根本精髓,「為王品人才戴上各副不同的人生眼鏡,不僅能促動他們的學習力與競爭力,更能導引出與王品共同成長的最佳策略、方向及價值觀。」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沒有人永遠能站穩成功的高峰。有兩位曾經從「成功嶺」慘跌至「失敗谷」的企業家,也名列「王品之師」。戴勝益認為,很少人會願意說出自己的失敗經驗,尤其是原本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意氣風發的大企業家,但這就是千金難買的學習機會。


他說,「要懂得研究雪中送炭的『雪』,知道他人失敗的原因,王品集團才不會誤踏冤枉路。」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月8日晚的北京奧運開幕式,鳥巢座無虛席,由於天氣悶熱,加上露天場地沒有空調,觀眾席上,不論是各國政要或市井小民,都人手一瓶可口可樂。

別小看那一瓶可口可樂,其背後代表著龐大的組織運作。在不確定溫度、每個人消耗量之下,要源源不絕的供應9萬名觀眾的需求,且每一瓶飲料除了須通過安檢,溫度還得維持在攝氏3度,以保持最佳口感,從事前精確的估算需求到安排適當的倉儲、物流配送,以及配置服務人員,都是極大的考驗。

但是,可口可樂做到了。根據該公司統計,當晚在鳥巢賣出近30萬瓶可口可樂。

「為了這次奧運開幕式與奧林匹克公園的飲料供應,我們的團隊從策劃到執行就花了一年多時間,不僅中國可口可樂動起來,包括台灣、香港等分公司,也都陸續派人支援。」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媒體總監李小筠對於可口可樂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表現,相當滿意。

他強調,這只是可口可樂北京奧運運動行銷的一環,為了讓可口可樂與北京奧運結合在一起,早從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當天起,相關的奧運行銷就已經展開。

押寶北京奧運 搶足鋒頭

北京申奧成功當晚,可口可樂就推出紀念罐,送給參與申奧的相關人員。當時有人質疑可口可樂事前已經接獲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對此李小筠首度透露,可口可樂並非事前獲得消息,而是「押寶北京會贏」,先將設計送奧主委審核通過,並私下製作72萬罐限量紀念瓶,他強調「兵貴神速,如果北京沒贏,就把這些都銷毀。」

隨著可口可樂押寶成功,該紀念瓶立刻成為北京奧運首項紀念品,搶盡媒體鋒頭,也讓全球其他國際品牌見識到可口可樂團隊迅速的反應力與行動力。

除了申奧成功紀念瓶,2003年8月3日,北京奧運新會徽揭牌典禮,可口可樂再度成為所有國際全球合作夥伴中,第一家獲得北京奧委會授權,使用新會徽的企業。

此外,從2004年火炬接力,到吉祥物福娃推出,以及奧運會倒數一年、200天、100天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可口可樂也都迅速反應,趕在第一時間推出紀念瓶或紀念徽章等。李小筠說:「可口可樂就是要讓奧運的熱情不熄,一波接一波,直到北京奧運的來臨。」

商品行銷大戰 鋪天蓋地

他分析,可口可樂能在北京奧運每一個重要的時點,做出迅速、正確的反應,與該公司長達80年的奧運贊助史密不可分,「經驗的累積,與龐大資料庫的平台,讓可口可樂無論在決策、行銷規劃,甚至開幕式會場中的需求總量,都可以精準的評估」。

可口可樂的奧運行銷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除了以紀念瓶、徽章吸引消費者目光,還陸續舉辦實體、虛擬的奧運聖火接力活動,如奧運火炬手全國選拔、奧運真品火炬路演,鼓吹大陸所有居民都來參加奧運,也藉著北京奧運,將可口可樂積極、健康的品牌形象植入中國人的腦海。

今年3月,可口可樂在大陸舉辦虛擬聖火傳遞,讓網民報名擔任網路上的火炬手,當天立刻就有155萬人登記,到了5月4日聖火正式進入三亞時,累計報名人數更突破6,200萬人,讓聖火傳遞成為大陸最「夯」的話題。

「奧運聖火的傳遞一進入大陸,我們就一路跟著,從廣州、深圳,一路到北京」,身為可口可樂贊助奧運聖火傳遞活動的安全官,趙德成跟著奧運聖火,在104天內跑遍了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聖火傳遞的活動一展開,我們的先行部隊就得立刻開拔到下一個據點,不知道明天晚上睡在哪裡,是常有的事情。」他說。

奧運星陣容 品牌代言人

據了解,企業參加奧運聖火傳遞,必須額外花錢贊助,可口可樂1996年來已七度贊助該活動。此次為了吸引民眾參與聖火傳遞,並認識北京奧運,可口可樂不僅動員當地的裝瓶廠員工共襄盛舉,還組織啦啦隊、可口可樂花車,壯大聖火傳遞的聲勢。

可口可樂還規劃「火炬手自己選」活動,由各地居民提名並選出當地聖火傳遞代表,讓聖火傳遞成為各地最受矚目的盛事,提高民眾對北京奧運的關注與參與感。過去以一線城市為主要消費市場的可口可樂,也藉此深入大陸各地消費者心中。

可口可樂也借助中國奧運明星代言,吸引大陸消費者「眼球」。大手筆延攬姚明、劉翔、郭晶晶、王勵勤等大陸奧運奪金名將,擔任品牌代言人,還成立「奧運星陣容」,並斥鉅資在北京地鐵站、公車站以及電視上大打廣告,不只是北京人,連到北京看奧運的外國、外省觀光客都感受到「到處都是可口可樂的紅」。

8月8日晚上8點8分,隨著29個腳印的煙火照亮天空,宣示第29屆奧運正式拉開序幕,可口可樂的奧運行銷進入第二階段。除了在開幕式會場上即時提供近30萬瓶冰涼可口可樂外,走進奧林匹克公園,寫著大大「可口可樂」字體的遮陽蓬、環保冷藏櫃,處處可見。為了維持攝氏3度的冰涼,多數工作人員隨身攜帶溫度計,隨機測試冷藏櫃中飲料的溫度。

此外,可口可樂占地約4,000平米的暢爽中心,更是公園中面積最大的國際品牌展館。透過歷史長廊介紹可口可樂的歷史、與奧運的淵源,由中國民眾形容暢爽感受的短片,到各省具有創意與地方特色的可口可樂瓶展示,可口可樂積極的和中國消費者搏感情,最後再奉上一瓶冰涼的可口可樂,讓消費者完成愉快的體驗旅程。

李小筠指出,奧運行銷是體育行銷的一環,許多企業做體育行銷都從營收面考量,非出自戰略目的,可口可樂把品牌價值提升列入衡量投入與回報的重要指標,並擅於將贊助權轉化為優勢。

他點出,要在消費者心中,讓品牌與奧運產生聯想,就必須尋找相關的項目,將贊助進一步延伸,讓品牌和目標消費者可以產生連結,建立強而有力的營銷策略。「我們的目標就是品牌,所以我們加強與消費者的品牌溝通,或是讓他們擁有更豐富難忘的奧運經歷」。

光是北京奧運期間,可口可樂動員的集團員工就超過2,000人,這還不包括外包公關公司員工、活動期間聘用工讀生,或是為了準備工作,陸續從大陸、台灣、香港分公司調來的支援、策劃、執行人力。

被問到北京奧運投入多少行銷費用,李小筠很官方的說,這是秘密。不過他透露一個小道消息,這次北京奧運的行銷費用「無法估計」,也肯定是可口可樂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至於這樣做值得嗎?他斬釘截鐵的說:「相當划算」。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川恋.jpg

經濟日報╱林婉翎】 2008.08.15 02:54 am



企業併購案例,時有所聞,被併購的一方,換了新東家,掛上新招牌、員工換上新制服,外在的品牌識別,很快有了新樣貌。

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存在於兩家企業體內,迥然不同的品牌內在── 品牌文化,卻很難在短期內,融合一體。如何從衝突與包容中,淬煉出屬於兩家企業的新文化,是企業合併最重要的課題。

47年老字號明台產險,2005年9月加入日本三井住友海上集團,等待三年,日前,三井住友才終於把明台全台17家分公司及50幾個通訊處,換上日本的品牌識別。

企業文化 潛移默化

明台產險總經理室經理翁翠柳指出,併購初期,三井住友不急著把明台改頭換面,全盤套入「三井住友」模式,只是從日本推派池田克朗擔任董事長;更新明台的內部資訊系統,與日本同步,組織沒有太大變化。

多數的日子,三井住友投入內部溝通,徹底了解明台的公司形態和日商企業的差異,磨合雙邊文化後,確定所有員工都「準備好了」,才正式掛上新招牌、投入上千萬元大打電視廣告,打出「物件不只是物件」的新品牌訴求,向消費大眾宣告明台的新時代來臨。

過去幾年,明台市占率穩居國內產險業第二名,次於富邦產險,去年首次被國泰世紀產險擠下,目前暫居第三。

面臨市占率滑落,明台仍不疾不徐,期待蛻變後的品牌新文化,影響公司全體上下,翁翠柳說:「成為日商集團的一份子,徹底改變了明台員工看保險的眼光。」

明台是家非常本土的公司,早期是霧峰林家的家族事業,後來成為第一金控旗下一份子,三年前,又併入三井住友,成為其亞洲策略發展布局的重要一環。

日式作風 觀念再造

翁翠柳說,明台加入三井住友前,品牌性格相當保守、穩定,明台是很多員工的第一份工作,總經理張立義在明台一待就是37年,從沒有換過雇主。在穩定的組織環境下,員工做事大都抱持且看且走的心態。

這和日商公司的品牌文化,有所衝突,制定年度投資計畫,就是其中一例。翁翠柳說,日商的品牌文化很細緻,每一個作業流程都要求確實無誤 ,「凡事釘到細節裡」,制定計畫,不只重視每個條文的細節,而且是站在長遠視角編列計畫。

她回憶,明台併入三井的第一年,她隨同總經理赴日本母公司開CEO會議,「才2006年,已經計劃到2010年!」

如此的謹慎態度,也反映在組織的接班制度。為了預防組織人力變動,影響各項計畫的進度,每位員工寫下的每一筆檔案,都要確實「檔案化」,讓接班人接棒時,能完全銜接所有事情,不會因換個人、換新作法,影響到組織作業。

雖然,明台沒有直接複製三井住友的日式文化,新東家的品牌文化卻在悄悄在內部萌芽。翁翠柳說,「日商公司的品牌文化,從流程中滲入員工互動,潛移默化在大家腦海中。」

三井住友的另一項觀念革新,是喚起全體員工對企業社會責任(CSR)的重視。為此,三井住友在內部積極推動一系列CSR經營策略會議,也制定「行動憲章」,提醒每位員工,在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的同時,要落實股東、消費者、員工、保險經代通路商、廠商、社會、環境七大面向關係人的保障。

顧客服務 不能輕忽

以消費者面為例。三井住友主張以感動服務,提高服務品質。翁翠柳舉例,保險理賠費用的編列,以前是能少就少,現在是應賠償的不能少,而且在消費者買保單的當下,就要清楚說明賠償條件。

客服單位接到申訴案件,一定會在每個月的檢討會上提出來討論。「以前,這些都是不被聚焦的。現在員工接受教育後,才了解原來貼心是這種樣貌。」翁翠柳說。

產險的購買行為,多數是發生通路商和消費者的互動中,品牌和消費者直接互動的機會比較少,即使如此,品牌任何能和顧客對話的接觸點,都不能掉以輕心。

明台在南部設有服務櫃檯,為了創造感動服務,特別找來亞都麗緻服務管理學苑總經理嚴心鏞傳授「迎賓303、送客456」禮儀,要求明台人接待客人時要鞠躬30度3秒、送客時彎腰45度6秒。

社會責任 徹底落實

回饋社會,也是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今年初,明台展開用影像保留「台灣之美」的攝影活動,也正架設企業內部的「社會責任網」,計劃明年開始發起員工認養活動,與農民合作,保護有機田耕種。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tgYNEp  

 

【經濟日報╱林婉翎】
這是一家市值超過140億美元,員工來自41國的百年跨國企業。

1906設立於中國廣州,是中國人最早和外國進行貿易的商號。從20世紀初的貿易洋行,單純賺取15%佣金的中介商;到了全球化的90年代,它重新詮釋自己的角色,轉型扮演「網絡整合者」,用「分散式製造」的模式,編織緊密的供應鏈網絡,在平的世界,站穩一席之地。
它是全球最大民生消費品貿易商──香港利豐集團。
快速交貨 搶占先機
歷經企業興衰,百年利豐轉型成功,其中的關鍵人物,正是集團主席馮國經,與他的弟弟、董事總經理馮國綸。
日前,馮國經應台大EMBA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邀請,來台演講,分享利豐沒有任何工廠,股東權益報酬率卻能超越科技大廠鴻海、台積電的經營祕訣。
「在平的世界競爭,要搶得市場先機,得加快交貨腳步。」馮國經指出,客製化趨勢崛起,加速市場碎裂化,消費需求愈來愈難預測,消費者對交貨時間的敏感度日益提高,轉型扮演「網絡整合者」,是利豐在快速變化環境中的應變之道。
全球化浪潮襲來,打破組織與國家的藩籬,馮氏兄弟在《在平的世界中競爭》一書中指出,「平的世界來臨,讓企業開始了解供應鏈是可以被打破,而且可拓展到全球規模,企業不僅卸下工廠大門,連屋頂都掀開了!」
傳統供應鏈的模式被改變了,以往「一條龍」的垂直整合模式,已不可行。「網絡整合」讓中介貿易商不再只從事商品與元件採購,而是把供應鏈分階段在各地執行,再居中協調各地區工廠,一起製造商品,訂單一來,馬上根據訂單需求,發包各國供應商。
網路整合 掌握流程
舉例來說,利豐接下一張30萬條短褲的訂單,鈕扣來自中國、拉鍊在日本製造、中國負責布料染色、最後在孟加拉縫製完成。利豐整合位居不同國家製造商的力量,讓實質上是好幾家工廠承接的訂單,看似只有「利豐」一家公司完成所有的事情。
《在平的世界中競爭》一書形容,利豐的角色,就像個一位樂團指揮家,不見得精通生產各階段,但深入了解整個流程的每一階段。
稱職的指揮家,總是站在樂團前頭,根據不同樂曲特色,安排最適合演奏該首音樂的樂手上陣,最後確定每個人都準備好,看著同一頁樂譜,指揮棒一揮,引領團隊在觀眾前展現最美妙的演出。
隨著一首首樂曲接棒演奏,身為樂團的領導者,要確保演出流程順暢,又要保證演出品質,就得仰賴平時和樂手培養的默契。同樣的道理,扮演供應鏈網絡整合者的利豐,要在客戶下訂單後,馬上能找到配合廠商,即時反映需求,平時就得和供應商密切維繫關係。
「要empower你的夥伴。」馮國經指出,在平的世界中,產業競爭形態已從企業競爭,轉化為網絡與網絡競爭,成功的企業不再只是跑馬拉松的選手,而是處在一場複雜的接力賽,應思考如何在最快的速度中,順利交棒。
利豐的經營重點是「滿足末端消費者的需求」,利豐沒有自己的工廠,和供應商密切合作,卻不擁有「它」,採取的是「輕資產」概念,以供應鏈的形成取代所有權,同時遵循「三七法則」,讓供應鏈網絡更具彈性與健全。
三七法則 調度訂單
馮國經解釋,「三七法則」的概念是,利豐至少掌握單一供應商30%以上訂單,讓雙方合作占有一席之地,確保委任關係,但不超過供應商產能的70%,鼓勵供應商可以和利豐以外的廠商合作,從其他訂單中學習。
如此,能維持供應鏈網絡的靈活度,有效提升公司的績效表現,也有助降低固定資產投資,可能產生的相關風險。馮國經形容,供應鏈不夠靈活的企業,就如一家績效不好的企業,需要以四塊錢的資產,創造一塊錢的營業額,但績效表現最好的公司只要用一塊錢的資產,就可以創造出相同的營業額。
與外部夥伴合作無間的利豐,內部經營也很有一套。說著,馮國經站在講台上,提起手、作勢拿槍,模仿起西部電影中,帶領同伴將車隊圍成一團對抗攻擊,站在中間發號施令,開槍射擊壞人的「小約翰韋恩」。
「小約翰韋恩」是利豐企業內部運作所運用的「小公司大規模」概念。馮國經指出,利豐總共進行35次併購,每次併購,利豐不會要求被併企業改朝換代,而是留住經驗豐富的管理者,繼續掌舵,讓這群分散在大組織內的領導者,發揮企業家精神,整合利豐內部資源,創造源源不絕的商機。
在利豐體系中,由小約翰運作的單位就有100多個,每一個單位約雇用20至50位工作人員,每年創造2,000萬到7,000萬美元營業額,成績相當耀眼。
以利豐在1995年,併購當時主要競爭對手英之傑集團(Inchcape)旗下的Dodwell為例。這項併購案讓利豐從區域貿易商,順利轉型為擁有多國據點的跨國企業。馮國經指出,併購的最大風險,是兩家公司組織文化差異的融合。
「我對利豐的百年歷史,感到非常驕傲,」馮國經說,Dodwell是家典型的英國公司,利豐是家非常中國的企業,「非常具有中國味」是利豐的核心價值。
但要編織緊密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就要包容多元文化,利豐採取隨和(Easygoing)的態度,不硬性規定被併企業,全盤翻新為「利豐文化」,如此也能保有該公司管理不同區域性人才的彈性。
儘管商業環境變化萬千,仍時時讓自己保有「彈性」,靈活的穿梭在世界的每個一角落,搶攻一筆筆訂單,這個供應鏈業界的指揮家,就是利豐集團。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40793_794474010611365_4112317732340286259_n  

 

經濟日報╱賴盈如】
2008.08.13 03:58 am
 

服務資訊業逾20年,凌群電腦總經理劉瑞隆4月起,出任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他忙於四處拜會,積極整合軟體產業資源。身兼兩職,要掌控快速的工作節奏,他靠的是「派工法則」。

「先完成比較簡單的工作」,劉瑞隆進一步解釋,愈簡單的事務,處理時間愈短;經過有效的派工,就能縮短解決事情的時間。

劉瑞隆說,一旦壓縮了部分時間,無形中也爭取了更多可用的時間。這就是他多年來,因應快速工作節奏,善加管理時間的要訣。

「排程」及「派工」都與生產作業有關。劉瑞隆的研究專長是生產排程,他形容產出工作成果,就像個人生產線的作業,要分配資源、安排行程、分派工作,因此,可以運用派工法則管理個人時間。

一般而言,派工法則眾多,多基於優化產量、周期時間、工具使用率等考量。劉瑞隆假設,影響最終工作成果的要素是時間,所以,他以時間導向執行派工處理。

「先全面檢視當天要列入排程的資源和工作,再決定派工的優先順序。」實務上,派工問題錯綜複雜,影響因素很多。劉瑞隆建議,每天一早,先估算當天總共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據此,判斷完成某件事所花的時間,是否可以接受。

例如,今天要完成所有工作,至少得花12個小時,而處理某個標案,須召開約半天時間的內部會議,所以,得運用派工原則來縮短會議時間。由於員工須花些時間做會前準備,因此,劉瑞隆把這件事情排定在下午兩點,再透過系統立即通知各部門備齊相關資料。把原本可能耗費些許時間的會前準備,藉由工具壓縮時間,這就是決定派工的順序和方式。

劉瑞隆一早踏進辦公室,都會先花半小時,瀏覽電子郵件,之後依照派工法則,先解決只須花費些許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再把其他需要排程的事項一一分派處理。

「要懂得利用工具來加速派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劉瑞隆說,使用好的資訊工具來輔助工作,是身為資訊人的基本認知。

在行程中間或會議休息時間,常見劉瑞隆低頭點選隨身攜帶的PDA和迷你行動電腦(UMPC)。與其他CEO不同的是,他的PDA和UMPC除安裝便於商務作業的微軟Office,還有凌群自行開發的MMI專案管理平台,以及凌群集團的ERP系統。

在CMMI專案管理平台上,劉瑞隆隨時透過網路,掌控公司專案進度,協助他與凌群的全球客戶即時互動。

他更常利用零碎時間連上ERP系統,閱讀公司所有的即時資訊,然後分派公務。業務活動、報價作業、內部審批作業、業務管理,甚至是業務人員的拜訪計畫和紀錄,劉瑞隆都善用時間、透過系統,加速派工管理。

「善用時間及工具的派工法則,讓我更能有效的安排時間!」數十年來堅持派工原則,劉瑞隆笑著說,工作排程做好派工,這是他學以致用的最佳收穫。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727  

【經濟日報╱林婉翎】
2008.08.12 02:59 am
 

趨勢變化莫測,市場將在何時轉折,誰都沒有先知的能耐。企業若想在變化中,為品牌尋找不衰的定位,不妨試著和歷經百年淬煉的「地方文化」取經,匠工巧思一下,或許「兵馬俑」也可以成為品牌的行銷尖兵。

在市場高速成長、高度競爭、快速變化的中國大陸,成功攻城掠地的服飾品牌湯尼威爾(Tony Wear),靠的就是這套品牌經營結合地方文化的策略。

 

無聲的品牌代言人
打造一家裝潢美麗的店鋪,不難;湯尼威爾要的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店面,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大陸市場變化快速,客戶行為與品牌的行銷觀念,也都不斷在改變,而每一次的改變,都會帶來市場重整,也為品牌帶來危機。」湯尼威爾總經理陳福川指出。
台南企業是台灣本土廠商,1993年以自創品牌「湯尼威爾」主打男裝市場,目前已躍上大陸前三大服飾品牌,品牌家族還包括Under Shop、Tony Jeans、Camel Active、Tony Uomo 等,在大陸據點已達1,000個;主打批發及經銷體系的女裝品牌EMELY也有90多個據點。
面對不斷改變的中國大陸市場,湯尼威爾成功打下服飾江山,陳福川卻謙虛的說,「湯尼威爾的例子,談不上成功,但克服了市場轉折時所帶來的困難,存活了下來。」
近年來,台灣企業陸續前進大陸。陳福川表示,台南企業當初也是看中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助於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再運用這項優勢,形成新的商業獲利模式,用於拓展國際市場。
決定跨足大陸市場,台南企業選擇自創品牌「湯尼威爾」,做先鋒、打頭陣,並選擇上海,作為向外拓點的灘頭堡。為了替品牌建立起核心的經營能力,陳福川巧妙結合「地方文化」和店鋪設計,用「店鋪」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
「創造一個新的品牌,不見得容易被消費者馬上接受,但開設一家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店鋪,就容易多了。」陳福川認為,「店鋪」是品牌無聲的代言人,默默座落城市一隅,卻能清楚告訴消費者,品牌的「樣貌」。
打造一家「美麗」裝潢的店鋪,很容易,但陳福川心中能代表湯尼威爾的店鋪樣貌,是家具有地方特色的店鋪。他說,「要讓消費者走進湯尼威爾,就像走到自己家裡的客廳、就像走到這個城市的一部分,一點兒都不感到陌生。」
所以,陳福川花了很多時間「認識環境」,親身走訪上海每個角落,細細體會當地的人文特色、風俗民情與建築材料質感。
日前,在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演講會上,陳福川分享一張張自己捕捉到的上海街頭影像。
他說,上海到處可以見到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縮影,文化非常的多樣性,他指著一張圖片,「你看!石庫門的灰牆,是當地人把混泥土加上稻草堆砌而成的傑作,所以色調偏黃。」
上海巷弄一角的街景,讓陳福川靈機一動,「不如就以地方文化為載體,把黃色調的感覺,帶入店鋪的設計上。」所以,湯尼威爾的上海店面,以土黃色為設計主調,穿插黑、白色,營造品牌的地方特色,也不失品牌的高貴氣質。
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拓點,湯尼威爾就融入當地文化。例如,到西安設點,就向秦朝取經,把「兵馬俑」化為不同樣貌的人形模特兒,穿上湯尼威爾的衣服,站在店內櫥窗展示。
走到成都,陳福川看上當年國民政府金條收藏所在地銀行一樓的商店街,後來巧遇原本負責守金庫大門的老伯,兩人深談後,他決定再現歷史文化,把店鋪大門設計為透明櫥窗型的金庫大門。
不同於其他品牌,找來明星代言,打響品牌知名度,陳福川的匠工巧思,讓兵馬俑、老文化成了品牌的行銷尖兵。
他說,「服裝是和時間賽跑的產業,」面對日益競爭,唯有透過服裝的質感、設計與展售空間氛圍,營造「地域別」的流行服飾形象,用地方文化作品牌區隔,才能創造新商機。
成功帶領品牌前進中國市場,陳福川下一步要把品牌深植消費者的心底,讓品牌永續經營。陳福川指出,湯尼威爾是用「生活形態」,告訴消費者品牌代表的精神,創造品牌的附加價值。

 

品牌就是生活態度
湯尼威爾採多品牌行銷,引進歐洲銷售網路與設計系統,創造品牌故事,目標瞄準國際市場。

 

他說,大陸消費者所得日增,各國品牌相繼進入,也順勢帶動大陸人的「品味」變化,使得消費者審視品牌的視角,變得更高了,市場競爭更添激烈。
陳福川採「多品牌行銷」策略,陸續與歐洲品牌Camel Active、New Man合作,引進歐洲的銷售網路與設計系統,強化自己的設計團隊、加盟系統和商品力;另一方面,在廣告策略上做文章,帶出品牌代表的生活形態,創造品牌故事,打造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其中一則廣告,找來知名試車手Wolfgang Weber穿著湯尼威爾的休閒外套,坐在高處遠眺,敘述著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順勢告訴消費者,「想和他一樣嗎?雖然不一定能成為試車手,但可以穿上和他一樣的衣服。」
陳福川說,「一個成功的品牌,就要清楚的告訴消費者,這是屬於什麼人穿的衣服。」
15年前到中國大陸闖蕩,一切從零打地基,如今湯尼威爾從單一品牌專賣店,變成複合品牌都會概念店,並設立自有通路「Tony Town」,搶攻不同的消費族群。目前在東京與越南、馬來西亞也都有分店。
「仍然不夠,」陳福川自信的說,湯尼威爾的最終目標,放在國際市場,要用大陸市場取得國際市場發展的量能,並建立亞洲地區的商品中心,藉由與合作的品牌,共同開發、生產、配銷商品,最後搶攻西方市場。
走在中國街坊,四處可見湯尼威爾的戶外廣告,湯尼威爾雖成功闖出名號,但面臨時刻變化的中國市場,陳福川一再強調,「沒人敢自信的說,我贏了!我只能說,湯尼威爾談不上成功,但在失敗中,存活了下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661  

天氣悶熱,街頭飲料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主推現打果汁的C.upC ,在競爭激烈的茶飲市場中異軍突起,總店數挑戰50家店,加盟主王冠樺去年就看準現打果汁的商機,成為C.upC 第一家加盟店。

開店圓夢 幫設計事業鋪路

設計師出身的王冠樺,長年接各種設計案,根據他的工作經驗發現,很多老闆並不重視設計師,花費很多心血的設計案,常常因老闆的一句話就大幅修改,讓王冠樺產生想要當老闆的觀念,並且想從中學習如何當老闆,有助於以後的設計事業能夠穩定拓展。

王冠樺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大一開始就積極接設計案賺錢,而且不管什麼設計案都接,主要目的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學經驗及建立人脈。從接案的過程中,讓他知道要再補足專業,接案賺來的錢,全部拿來再投資自己,例如到巨匠電腦學習網頁動畫及網頁設計等電腦技能。

王冠樺一度在巨匠電腦的電子商務部門打工,當時該部門只有七個人,現在已經擴充到50人,王冠樺每次上完一套課程,就會想辦法去接相關的網頁設計案,目的就是要逼自己成長,也立即印證學以致用的成果。

王冠樺已經當設計SOHO族多年,接案不計其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件童裝品牌在他手中從無到有,打造成知名品牌,但只因老闆的決定,後續他最喜歡的品牌行銷設計卻無從參與,讓王冠樺積極尋找當老闆的可能性。

王冠樺認為,茶飲店是跨入門檻低且回收速度快的產業,研究茶飲店一段時間後,發現茶飲市場早已飽和,雖然某些茶飲店品牌還在快速成長階段,但王冠樺對於該店的設計太平凡,設計師的本能讓他想自己設計一家店,而C.upC 給予他更多發揮空間。

王冠樺在宜蘭綠色博覽會的一件設計案中,認識C.upC 的高階主管,發現C.upC 以截切水果直接配送到飲料通路,讓飲料店直接打成果汁。他評估這樣的產品具有競爭力,加上雙方對經營理念相近,因此決定加盟C.upC 成為第一家加盟店,也可以參與新品牌的成長過程。為了這家果汁飲料店,王冠樺去年幾乎沒有新接設計案,全部心力放在這家飲料店。

新鮮現打 水果原料砸重本

王冠樺在台北東區最熱鬧的頂好商圈巷子內,租下7坪大的店面,每個月光是租金就要價10萬元,他另外再投資近百萬元重新裝潢,看準該地段是早、中、晚都有人潮的三市店面,店旁約1坪大的小空間,他也分租出去,中午租給人賣服飾,晚上分租賣手飾,現在還在尋找分租早餐的業者,希望與飲料店互補。

王冠樺除了整家店造型力求極簡概念外,希望將該店塑造成明星開的店,透過明星友人如安柏兒等的加持,讓該店業績迅速走高,並將水果現打現做的健康概念,藉由明星的曝光度迅速傳開來。

採用截切水果直接打成果汁的好處是新鮮現做,但缺點是每天送來的水果可能甜度都不同,王冠樺會適度予以調整最佳的口感,每天打出的第一杯果汁都會試喝,若有客人要求不加糖,王冠樺也會適度建議最好喝的狀態仍是適度加糖,兼具美味與口感。

落腳東區 客人識貨肯花錢

目前該店果汁的銷售量高達六成,女性來客數占一半,顯然女性愛喝果汁的比例很高,也有不少男性客人陪女友來買飲料,他曾經推薦蕃茄鳳梨配梅子粉,原本男性客人一臉不屑,但喝過後,男性客人下次再來買的就是蕃茄鳳梨配梅子粉。

東區人有錢而且識貨,王冠樺曾經推出一杯100元的日本王林蘋果汁,由於王林蘋果是進口蘋果中酸度最低、且甜度最適合國人的蘋果,平均要2.5顆王林蘋果,才能打成一杯500CC的王林蘋果汁,每天限量30杯,通常在下午2時前就會賣完。

有客人曾經盯著王冠樺現做王林蘋果汁,2.5顆的王林蘋果市價就要125元,客人還問他:「這樣賣不會虧錢嗎?」但靠著上游供應商的大量進貨壓低成本,讓王冠樺不僅賺錢,還賺到口碑。

由於王冠樺在設計界已有一定的事業基礎,開設飲料店只是他當學習當老闆的一個過程,未來將持續專注在設計事業,未來C.upC 若有更新的發展,他也會跟著一起成長,並持續引進新產品。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07  

 

 經濟日報╱鄭秋霜

前台大校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維昭,一生不論課業、事業、生活都相當順遂,這麼一位外人眼中的社會菁英,照理說和「失敗」扯不上邊;但陳維昭謙卑且坦誠地說:「醫生在其醫療生涯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人畢竟不是神!」

1939 年出生於台中縣神岡鄉下小學老師之家的陳維昭,畢業自台大醫學院,並擁有日本國立東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專長是小兒外科、營養與代謝等。早在1979年、 40歲時,他就和台大團隊以精湛醫術成功分割忠仁、忠義連體嬰,成為台灣最知名的醫師之一,並在那一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1993年,他更成為台大第一位 遴選校長,主掌全國最高學府的校務長達12年。

積極做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雖說生活單純、人生看似「沒啥失敗好說」,但因為從事的是「處理人生死病痛」的醫生工作,陳維昭對「失敗」仍有深刻體悟。

陳維昭說,有時候,不管醫生再怎麼努力,仍然回天乏術;病人救不回來,雖然不見得是醫生的錯,但就某種程度來說,「你無法救,就是失敗」。只是做為一個醫生,不能因此就深受打擊而失去信心;因此,面對無能為力的「失敗」,如何調適心情,成為從醫者最重要的一堂課。

他 認為,身為臨床醫生,應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觀。或許有人覺得這流於消極,但陳維昭認為,這個觀念與「聽天由命」不大一樣;因為不能覺得「成事 在天」,就不好好努力,而是要能多做一分努力和準備,就能少一分意外或失誤,因為「你做的愈多,靠天的成分就會愈少。」所以,這應是一種積極、而非消極的 心態。

陳維昭最愛舉的一個例子,是台灣肝藏外科權威林天祐醫師的身教。

醫學外科學習都靠「師徒制」傳承,由教授傳給學生。林 天祐開刀態度很嚴謹,每次開刀前,都要跟刀的住院醫師或總醫師先把開刀用具準備好,他才進開刀房。看到年輕醫師很認真準備,對病人狀況也了解,林天佑就會 把那台刀放給這位醫師去開;反之,如果年輕醫師不認真準備,就會失去執刀的機會。當時陳維昭為了爭取執刀的機會,總是提早到手術房去做準備。

陳維昭坦言,他曾一度誤會林天祐醫師「派頭真大」,但隨著自己擔任外科醫生以及教職,才發現這種教法極具啟發性,因為學生有企圖心,就會願意多做一份準備,也會主動多了解病人,就能讓手術的失誤或意外減到最低。

不過,在醫院裡,人定勝天的鐵律不見得每次都靈光,即使有萬全的準備,也有人力未逮的時侯。陳維昭認為,一旦遇到失敗,應檢討自己是否已做了最佳準備,是否已給病人最適的治療,才能面對失敗的不如意,畢竟生命掌握在老天的手上,醫生能做的到底有限。

醫病和諧 用同理心面對患者

陳維昭30多歲考取公費,到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學到了葛西教授獨創發明的小兒膽道閉鎖開刀技術。回國後不久就遇到一個不到三個月大的嬰兒個案,他立刻進行這項當時算是先進的醫學技術,手術非常成功,也令他非常有成就感。

膽道閉鎖手術治療最怕一個併發症,因為膽道閉鎖開通後與腸子相連,極可能發生逆行性感染,嚴重時會發高燒,甚至引發敗血症。

很不幸的,這名小病患出現併發症,出院後經常發高燒,當時以為是感冒,就近就醫時好時壞,直到有一次高燒不退,再次送進台大醫院,發現是合併逆行性感染,陳維昭立刻為他積極治療;退燒後出院,不久再度送進醫院,病情已惡化。

陳維昭心想,既然已經成功動了手術,無論如何要想盡辦法救這位小病人。即使如此,這位小患者最後仍宣告不治。

當人生中最艱難的那一刻到來時,陳維昭面對家屬,深感遺憾地說:「很抱歉,到底個人還是能力有限,無法(把他)救起來。」說完後,他整個人在旁邊的沙發上癱了下來,眼淚也忍不住流了出來。

這時,原本最傷心的小孩母親,卻抑制自己的傷心,安慰他說:「陳醫生,你盡力了,不要難過了。」

陳維昭說,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醫病關係很複雜,但他在日本習醫期間,發現失去病患時,日本醫師都會向死者家屬深深一鞠躬,誠摯表達遺憾之意,多數家屬也都能諒解。他相信,這種同理心,是醫病和諧的關鍵。

但在台灣,反而有同儕善意提醒他,以後千萬不要再說類似「個人能力有限」的話,「小心被告」;陳維昭堅信,病人家屬也會觀察醫生是否認真、努力,只要醫生已做了他該做的,卻仍無法避免失敗,家屬多半會理解。

陳維昭生平開過最為人知的「大刀」,恐怕非忠仁、忠義兄弟連體嬰分割案莫屬。

不畏挫折 不以事小而不為

1979年,陳維昭取得日本博士返國後幾年,剛升上副教授,當時世界上坐骨連體嬰四肢分割的案例較多,但像忠仁、忠義兄弟這樣的三肢坐骨分割案例,全世界只有三例。

陳維昭坦言,當時壓力大到開刀前幾天,自己竟然發起了高燒,當時他心中暗自覺得不妙,沒想到開刀前一天,高燒自動退去,才能順利動刀。

當時媒體問陳維昭,此案成功率有多高時,他總是回答「50%」;但他心中卻覺得因為有充分研究和準備,成功率應該會更高,事後證明他果然是對的。

儘管在醫學專業上表現出色,自認「沒有大失敗」的陳維昭,一生難免會有些小挫折。

陳維昭赴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時,教授建議他先研究靜脈營養,但做的卻是相當於檢驗師的工作,為做靜脈營養治療的病人抽取0.02cc的血液,檢查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是否正常。

陳維昭赴日前已在台大醫院完成總住院醫師的訓練,到了日本卻要從類似技術人員的工作做起,剛開始,他百般不願意,也感到很灰心;不過,認真是他個性裡最明顯的特質,因此,他慢慢調整心態。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些做靜脈營養的人,血液裡尿素氮的含量只介於四到五,明顯低於正常成人的15到25;他找出問題癥結,原來是與他們所打點滴的熱量與蛋白質比重有關。

他立刻依據幾個個案的相關數據畫出曲線,並開始進行動物實驗,但實驗過程充滿挫敗,因為以狗做為實驗對象,狗常會掙脫身上的點滴注射導管。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痛定思痛,設計了一款「陳氏夾克」,讓狗穿在身上,可避免導管被掙脫。他把這款夾克設計圖寄給台灣的太太,找皮鞋匠照著他的圖縫製。有了這款夾克的幫助,陳維昭終於完成實驗。

此事讓他深覺,不要因為事小而不為,因為很多問題都要靠親手動手做,才能發覺體會;遇到問題和困難,更不能因為挫折而放棄。這個發現,後來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題目,發表在國際期刊後,引來各國爭相索取,一時之間,「陳醫師」在日本打響了知名度。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470  

人才是創新與服務經濟發展的基礎,然而台灣教育系統的運作與產出,對應到產業與市場的需求,卻已出現相當大的落差,影響台灣競爭力及創新發展甚鉅。教育體制如何與企業界的需求接軌,建構優質的教育平台,以培育符合全球化經濟所需的創新人才與領袖,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關鍵課題。

IBM在2006年進行的「全球CEO調查」發現,有高達四成的受訪CEO表示,「員工」是企業新概念、創新的最主要來源;IBM於2007年公布的全球人力資產研究報告中,也有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培養未來領袖的能力」是企業最大的挑戰。上述兩項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創新與人才培育息息相關;但培育人才、特別是培養領導人才,對全球企業來說都非易事。

相對而言,台灣企業在人才培育領域所面臨的挑戰,更甚於其他國家。在全球性調查中,台灣在「教育系統是否符合產業需求」面向的排名是全球第22、在「大學教育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的排名是全球第27,均落後先進國家及亞洲競爭國,顯示台灣教育系統的品質和產業市場的需求之間的落差不小,人才培育工作與競爭激烈的市場有待更密切的銜接。

 

從填鴨被動

到啟發互動式教育模式

因此,台灣未來的教育,應突破傳統模式,由填鴨式、被動式的教育,轉變成啟發性強、互動性高的模式。對應到產業來看,就是要由提供零件及軟硬體的製造業,轉變成提供解決方案、以服務為導向的高附加價值產業。

現階段台灣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大多偏向應用性較高的學識與技能,缺乏高素質工作者應具備的特質,如價值系統、社會責任感、情緒管理、服務觀念及自我形象等人格特質,以致新生代可能無法承擔組織賦予的重任,高階領袖人才培養不易。

人格教育對個人的發展具有關鍵的影響性,而人格的養成必須從小做起。因此,政府的教育政策應加強學生品格的養成,課程的規劃則應同時重視人文與科學,內在涵養與外在條件須均衡發展,年輕的世代進入社會後才能承擔重任。

IBM自成立以來即十分重視人才培育。長期以來,除了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成長外,也關注各國社會人才的培養。2001年起,IBM每年都規劃1億美元贊助全球約50所大學,建立並發展與全球大學的關係網絡及研究交流。

其中主要包括「學院計畫」,大學院校申請、經核准為「IBM學院計畫」會員後,可由網站免費下載近2,000種IBM企業級軟體,作為學術研究與教學之用;「聯合大學研究計畫」則由大學提出聯合研究計畫書,IBM審核通過後,便運用軟硬體設備與技術協助校方進行研究,範圍涵蓋資訊科技、半導體、電子產業、氣候研究、生化科技、醫學等。

 

產學合作

企業培養人才不遺餘力

「訪問學者計畫」是由IBM公司協助安排大學特定教師,前往全球IBM研究中心參觀訪問;「課程開發計畫」由IBM不定期提供電腦軟硬體相關課程與特定資源,交由大學發展為課程。此外,IBM也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安排專家學術演講等,並經常與大學共同舉辦校園科學活動。

這些行動都彰顯了IBM的理念:期望運用IBM企業的資源與經驗,透過產學合作的模式,協助校方規劃與建構能與產業及市場銜接的高等教育內容。在傳統的教育系統下,大學與研究機構分立,互動與交流不夠密切,資源無法充分整合與利用。因此,IBM認為,必須建構一個整合型的教育平台,一方面發揮學術整合及交流的機制,一方面扮演產學合作的橋樑,才能開發創新能量、提升創新效率。

IBM為台灣培養人才亦不遺餘力。台灣大學率先通過IBM「聯合大學研究計畫」;清華大學則發展「服務科學」的研究與教學,並首創服務科學研究所,帶動台灣服務科學的發展。IBM也與陽明大學攜手打擊流感,並與政治大學合作發展「iCare協同創新」計畫,將科技創新應用於社會關懷領域,提供年長者與行動不便者即時的關懷照護服務。

針對以上教育相關問題的分析,IBM對台灣的教育環境及人才培育,提出下列建言:

提升教育系統內涵: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來建構教育系統,例如從小培養溝通技巧、領導能力、解題技巧、啟發想像力等技能。另可調整移民制度、推動與全球大學接軌,例如進行教育交流、分校創建等,以吸引更多僑生,進而延攬海外人才。

促進產學交流:將學術界的「發明」帶入企業,轉化為「創新」,加速商業化,以避免產官學研各自為政,造成資源浪費,或是設計出來的產品、服務與市場需求脫節。政府應鼓勵異業結合,建立學術界與企業、知識與實務間的對話平台,包括鼓勵產學合作,串連校園課程與企業的研發設計專案。

強化創新能量:政府應促進學術界資源重組,創立共通、互助與資源共享的平台,並獎勵科學與工程人才的擴大培育,培養足夠的知識經濟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IBM的研究結果顯示,創新能量亦可能來自投入線上遊戲,例如有業者表示虛擬世界裡的互動,可以增加對使用者的瞭解,也可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

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建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環境與產學交流平台,並輔以激勵創新的配套措施,才能朝向培育新一代創新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學府的目標邁進。

(作者是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