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5A1UkAAZGYP.jpg

葉丙成:鐵什麼?飯碗都不飯碗了!

2015-10-02 11:15:40

【文‧葉丙成】

幾年前教過一位學生,工作能力強,校外實習表現優秀。加上個性溫暖踏實,對人充滿關懷,我對這孩子一直有很高的期待。畢業前他告訴我要考公務員。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爸媽覺得當公務員「比較有保障」、「比較穩定」,所以要他去考。我聽了很震驚!

不是我認為公務員不好,是我沒辦法接受連這麼優秀的孩子,爸媽都對孩子能力沒信心,希望他找個鐵飯碗就好!所幸他爸媽最後改變主意,不再強迫他。但是過去 這些年,多少人耗費多年青春只為了考上爸媽心中的鐵飯碗。結果呢?前陣子新聞提到退撫基金可能破產,公務員很可能拿不到退休金。當初要孩子考公務員的爸 媽,不後悔嗎?

再回想以前,許多爸媽都希望孩子當老師,因為「比較有保障」、「比較穩定」。最近新聞報導代課教師鐘點薪資每小時僅兩百六十元,許多流浪教師連維生都成問題。當初要孩子去當老師的爸媽們,不後悔嗎?

很多台灣爸媽期待孩子找個鐵飯碗安穩度日。這很荒謬,因為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世界一直在變的現實。在這連政府也會破產、公司都三、五年樓起樓塌的 時代,還期待孩子能有鐵飯碗?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許多爸媽對於世界趨勢缺乏了解,卻敢隨便決定孩子的人生道路。我在好幾次演講提到 Kickstarter,發現九成五以上的大人都沒聽過這麼重要的募資平台。

爸媽們,你知道現在有網站讓人把創作的好東西拍成介紹影片放上去,就能讓全世界一堆人搶著花錢預購,讓你成立公司賺大錢?你知道現在有網站讓人跟世界其他 人分享住家,居然也可以賺很多錢?你知道現在光靠自己在網站打遊戲給人家看,居然可以一個月賺好幾萬元?你知道現在整天在臉書寫文章,如果寫得好、引起迴 響,就有機會成為作家出書?你知道現在光靠拍攝有趣短片放在 YouTube,就能一直有錢滾入?

你不知道的,你孩子可能都知道。如果當爸媽的,對現在的世界是什麼樣貌都沒你孩子了解,你怎麼還敢要求孩子一定要做什麼工作才「比較有保障」、「比較穩定」?你不覺得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嗎?

不准孩子用網路,只把他們關在家裡、學校、補習班,不讓他們花時間去了解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當爸媽的自己也懶得花時間去了解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也不願意 幫孩子找到他們的才華跟天分所在。講到未來,只會強迫孩子去找爸媽自以為的鐵飯碗。等到二十年後鐵飯碗都破了,孩子被蹉跎的人生到哪找?

去年曾有新聞報導新疆某懸崖下發現四十多頭摔死的羊。一開始人們不得其解,後來終於知道是因為羊群都有跟著領頭羊走的習慣。帶頭的走錯路摔下懸崖,大家還 是一隻接一隻的跟著跳下去。像羊這種懦弱的動物,只要大家一起走就安心。反正大不了大家一起死,也甘願。問題是就算你甘願,二十年後受苦的孩子甘願嗎?

當爸媽的,如果你沒時間去了解現在這變化萬千的世界,請不要隨意告訴你孩子二十年後的人生該怎麼過。請把未來人生的可能性保留給孩子,讓他們探索出真正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N-LaVpUcAAl0EI.jpg 

中鋼新團隊首務 找回「公雞文化」

2015-10-02 02:53:51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新團隊昨(1)日誕生,最迫切需要的,是找回中鋼人據理力爭的「公雞文化」,才能將中鋼精英的軟實力極大化,在不斷惡化的國際鋼鐵環境中開創新局。

鄒若齊領導中鋼五年八個月,鋼鐵專業領域的決策方向容有不同見解,但中鋼內部以及中下游客戶,普遍感受到鄒若齊權威家長式領導風格,導致公開場合「異見」消失,一切以高層說了算數。

以昨天董事會後的記者會為例,新任董事長宋志育提到未來願景,舉出中鋼發展電磁鋼片的例子,中鋼「榮譽顧問」鄒若齊馬上制止,說那是商業機密不能說,現場氣氛尷尬。

資深中鋼人說,長期來中鋼流傳一個故事,前董事長王鍾渝與中鋼創辦人趙耀東共事時,經常會為了各自的堅持,彼此講起話來大小聲,趙耀東會無奈地對著臉紅脖子粗的王鍾渝說:「不要再說了,我是大公雞,你是小公雞啦!」反應出中鋼獨特的「不分職級高低、據理力爭」的文化。

資深鋼界人士說,中鋼招考錄取率僅2%,幾乎全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博士、碩士人才濟濟,這些人腦袋中有取之不盡的軟實力,應該透過廣開言論開發出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K_z5iMUwAEYr62.jpg 

打造品牌性格 衝出紅海

2015-10-01 03:50:21 經濟日報 吳育宏

台灣有非常獨特的市場環境,消費人口不多但是品牌百家爭鳴,從電腦、通訊、民生用品到餐飲,既可以看到多數國際品牌的身影,也有各種本土業者參與其 中。好處是消費者的選擇多樣,殘酷的另一面是市場淘汰的速度也很快,只有複製商業模式但是缺乏「性格」的品牌,注定只會曇花一現。

大量轉貼網路文章的「內容農場」即為一例。它的概念是集合網路使用者的散播力,再把高流量帶來的利潤分享給網友,十足有「把餅做大」(擴大利益關係人群體)的精神。

但是,這樣的商業模式技術門檻太低,後續加入的模仿者,很快就能夠證明「人人可做的生意」通常不是好生意。

缺乏品牌性格也是內容農場的致命傷,因為「內容」本身的定義範圍太廣,反而失去了品牌的力道。

中國大陸有不少以「小說、文學」為內容的網站,明顯有較高的群聚效應,當然也比較容易成為一種品牌。說得白話一點:「範圍縮小,力道就增加了。」經營項目的「廣度」和品牌的「力度」永遠呈反比,這是許多不擅於行銷策略的亞洲企業還在摸索的課題。

電子商務技術逐漸成熟的今日,「網路購物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是另一個只有複製、沒有性格的商業紅海。試想台灣的消費人口(市場規模)維持不變,但是 短短幾年內電子商務平台卻是爆炸性成長,許多廠商只是取得金流、物流的基礎技術就投入經營,對需要長期耕耘的品牌與行銷策略卻著墨不多、只求速成。

於是每天打開手機,我們看到許多色彩鮮豔、但是缺乏性格的行銷活動,無疑這又是一窩蜂衝向紅海的寫照。

和內容農場一樣的道理,我們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網路上的「百貨公司」,但是若有一些電子商務平台可以聰明到縮減類別(賣更少品項),才較有機會塑造品牌性格、提高顧客高黏著度。

品牌的「流量」可以靠短期的廣告預算堆砌出來,但是品牌的「質量」就需要長期和一致性的策略來貫徹。「走出工廠、走向市場」是台灣廠商唯一的出路,期望在台灣、在亞州,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充滿「性格」的品牌,而不是一字排開、數大便是美的工廠管理思維。

(作者是管理顧問,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jpg

隱性的職場歧視 不能輕忽

2015-09-30 02:31:00 經濟日報 邢憲生

有一回,一位當主管的同事氣呼呼地向我抱怨,「我那些部屬真是無能,連一點簡單的事情也辦不好,前陣子叫他們安排一個跨部門的會議,邀約相關部門的主管與會,結果搞了將近一個禮拜也沒約到人。還跟我說什麼主管們都在忙,實在抽不出空來參加。」

「我聽了火冒三丈,打電話給這些同事。結果同事們在接到電話時都表示,一定會儘量空出行程來參加我主持的會議。」

「你看,部屬們一個禮拜都無法完成的事情,我幾通電話就搞定了。這不是無能,是什麼?虧我還充份授權給他們呢!」

看著同事義憤填膺的樣子,我提醒他,「會不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潛規則在作祟呢?」

由於業務拓展及人員擴編的需求,我之前參加的一間新創公司決定在另一個城市尋找適合的營運據點。同事在接受總經理的指示後,針對其中的一個理想地點和對方業主展開了價格上的談判。

在幾個來回出價後,同事成功將原來的開價降低了兩成。當他興沖沖地將結果在會議中向總經理報告時,卻吃了一頓排頭。

原來總經理在剛開始時,曾透過友人的牽線獲得了業主的允諾,可以將原先的定價降低兩成半。

同事獲得的折扣不但未能突破總經理的成績,反而變得更差,怎麼不讓總經理氣結?

「可是總經理為什麼不讓我先知道對方的承諾呢?」同事在事後向我抱怨,「授權給我卻又不讓我知道所有的事情,是不相信我嗎?我白費了許多功夫,卻沒有什麼成效,這簡直是整人!」

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當我們談論職場上的歧視時,大部分都會關注在外顯的項目上,像是種族、年齡、性別、家庭背景、學校、待過的公司、語言、外表等。

而隨著社會上監督力量不斷加大,這類歧視雖然無法杜絕,但是已引起一般公司主管們的重視。在有效機制的建立下,比起早期的工作環境,現在已經改善了不少。

然而,因職位/職務所帶來的隱形歧視,像是公司停車位的分配、員工福利的多少、辦公室環境的良窳、資訊分享的多少、權勢資源的角力等,卻因為被人視為當然,不易被查覺,而常被忽略掉。

這些隱性的歧視輕的可能只會引起一些員工的不滿與質疑,嚴重的有可能會影響到員工的投入度、工作上的績效、團隊間的協作,甚至個人在公司內的去留。

就以我同事交待準備會議的任務來說,他忽略了職場中必定存在的權力歧視(譬如被要求者會以要求者對自己的影響力來決定該配合的程度)。

同事的部屬比起同事少了層級上所賦予的權力(這和因任務被授權的內涵不同),面子較小,自然無法像同事那樣讓其他部門的人聽命於己。

至於新創公司的總經理,除了忘記在關係權力的歧視下,自己易獲得對方較多的讓步外,同時也忽略了自己會因層級而獲得較多資訊的必然。

授權給部屬,卻忘了給予必要的訊息,讓他白忙一場,事後還加以譴責,不但會降低部屬的執行成效,也造成了一種不信任的氛圍。

這對組織中授權的運用是會產生負面影響的。

由於組織的領導者具有創造工作環境公平與否的權力,如何降低,甚至消弭職場中顯性或隱性的歧視,讓員工們能心無旁鶩地安心貢獻所能,不被種種不平的現象所困擾,不但是領導者必須時時放在心頭的重要考量,也是讓組織長期能健全發展的必要條件。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田麻衣.jpg 

搖滾教法,帶35萬人線上學吉他

Cheers雜誌作者文/蔡茹涵 圖/王創緯 | Cheers雜誌 – 2015年9月4日 下午9:20

相關內容

這是堂擁有35萬名學生,隨時開張,且完全免費的音樂教室。

「哈囉大家好,我是馬叔叔!今天要教的是李榮浩的〈喜劇之王〉。這首歌前奏不好彈,但是馬叔叔會公開個人小密技……」伴隨輕快和弦,抱著吉他的大男生出現 在鏡頭前,喜感十足地開場。隨音符響起,螢幕下方的動畫樂譜也開始同步移動,精準配合進度。而在演奏進入副歌高潮後,「手指要很帥的從頂端滑下來!」、 「像Rocker一樣刷和弦!」一連串有力又生動的指令流洩而出──這,就是網路吉他教師馬叔叔獨一無二的線上吉他課程。

在台灣日漸增加的影音部落客(YouTuber)中,2011年崛起的馬叔叔,無疑是個風格獨具的鮮明身影。音樂類的影音部落客通常以個人創作或翻唱歌曲 為主,馬叔叔的「吉他╱烏克麗麗教學」宛如另闢蹊徑;再加上他自稱「表情超討人厭、講話超不正經」的風格,儘管與主流大異其趣,卻完全對了年輕世代的胃 口。

目前,他的Facebook粉絲專頁「跟馬叔叔一起搖滾學吉他」不僅累積超過35萬名粉絲,廣受歡迎的教學影片如《寶貝》、《那些年》與《健生中醫》等,平均點閱率更超過55萬人次。

「其實,我最早只有一個想法:學音樂為什麼一定要正經八百?用我的教法,就算你暫時學不會,至少看影片那10分鐘也很開心。」有別於影片中瘋瘋癲癲的形象,接受採訪時的馬叔叔笑容靦腆,認真解釋著理想中的吉他教學。

追溯這個念頭最初的原型,要從他大一下學期的一份打工開始。

吉他夢,讓他閃辭測試工程師工作

大學時期,馬叔叔就讀中國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當時,他對音樂的熱愛已超過課業,「連上課時都會故意選坐最後一排,抱著吉他小小聲地彈,」他形容。

某天,一位吉他社學長主動詢問,有沒有意願到音樂教室打工教吉他?這一試教,不僅開啟他長達3年的兼課生涯,更意外成為事業的起點。2010年5月,他上 傳的第一支短片《搖滾版卡農》,就是為教學而錄製的宣傳影片;而「馬叔叔」這個綽號,則源自小朋友的童言童語:「老師的鬢角好像馬的鬚鬚!」

儘管醉心吉他,但馬叔叔畢業後,仍循著家人期待應徵了第一份工作,到科技業擔任測試工程師。儘管待遇和工時都相對穩定,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卻讓他心生疑惑:「我未來的人生就這樣了嗎?想著想著,上班兩個月後,我就在完全沒告知家人的情況下辭職了!」

如此大膽的決定,當然引發周遭的強烈批評。但馬叔叔形容,他當時根本無暇顧及雜音,每天只關在房裡做兩件事:練吉他、投遍全台北音樂教室的履歷。

「壓力之大,讓我3個月就瘦了10公斤!」他回憶。由於非科班出身、又沒有正職教學經驗,求職一度碰壁。但也是這樣的困境,令成天關在房裡的他靈機一動,想起大學時曾和同學自拍搞笑短片的經驗:「既然還沒有教室讓我教,乾脆就在網路上教!」

  • 搖滾教法,帶35萬人線上學吉他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