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ef6815-s.jpg

葉榮廷出三招 全家年省8億元

2015-10-08 05:48:46 經濟日報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全家董事長葉榮廷。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便利商店24小時營業,用電量相當大,為了有效節能以降低營運成本,全家便利商店近年積極引進智慧節能設備與管理模式。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昨(7)日說,力行節能策略以來,去年單店用電度數較1999年下降逾四成,節省8.1億元。

全家便利商店全台店數近3,000家,一年電費高達12億元,等於全家一年獲利。葉榮廷說,近年全家發展大店鋪策略,單店營業面積較過去增加三到五成,但用電度數沒有同比增加,反而持續下降,顯示全家力行節能已收成效。

全家統計,1999年平均一年單店用電度數為22.24萬度,2014年用電度數下降至12.58萬度,下降超過四成,累計節省2.7億度電,節省電費約8.1億元。

葉榮廷說,全家節能策略包括操作節能、設備改良、系統控制三大面向,門市到總部落實每個節能政策,讓節電如細水長流,最後就可節省可觀的費用,也有助減碳環保。

店鋪節能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操作,全家針對門市節能自我管理共歸納12項作業內容,包括每日記錄品保溫度、晨間關閉騎樓燈、冷氣濾網清洗更換等,落實12項作業後一年單店可節省約27萬元。

葉榮廷說,便利商店節能省電都是點滴累積下來的,如晨間騎樓燈關閉每年單店可節省1,400元、冷藏櫃補貨後立刻關門一年可節省1.05萬元、開放冷藏櫃出風口淨空一年也可省4,500元等,看起來金額不高,但以3,000店規模來看,就成可觀的數字。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dDyM6xCQAAHV5d.jpg

改善面談流程 爭取最佳人才

2015-10-07 04:04:51 經濟日報 杜瑜滿

儘管就業市場人浮於事,但搶手人才依然有自己的選項;國際獵人頭公司華德士今年9月發表「改善面談流程以爭取最佳人才」的白皮書中提到,有67%的求職者會因為面談經驗不佳而婉拒職缺,企業徵才不可不慎。

在外商公司服務資歷達15年的Tony一度因為倦勤休息一年,在此期間時常接到獵才公司的電話,在談過十多家公司的職缺後,在幾家提供條件不相上下的公司中,選定一家面談過程最順暢的企業上班。他坦言,第一印象的確影響他的決定。

Tony說,主要原因是第一次跟他面談的主管專業又不失親和,顯然對他過往服務過的公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點與他做事的態度是接近的。

因為自己對要去面談的公司也會多方了解探詢。因此,面談過程是愉快而有效率的;彼此也能就有疑問的部分提出問題並獲得解說。

事實上,Tony的感受與多數的求職者相同,根據華德士的統計,高達61%的求職者認為,面談是左右對雇主印象的重要因素,若面談過程不能讓求職者留下好印象,或者不能提供職缺的足夠資訊時,很容易與人才擦肩而過。

在面談過程中,面試主管是求職者對企業的主要參考對象,因此其角色相當重要,94%的專業人士指出,面試主管若態度粗魯無禮或有失尊重,都會形成負面印 象; 77%的求職者也會因面試主管準備不足而卻步。 此外,面談冗長沒有重點,或無法具體回答求職者的疑問,都有礙爭取人才。

有68%的求職者表示,曾因為收到其他企業的聘雇通知而放棄其他面談機會;40%的企業也坦承,曾因為招募流程冗長而失去最屬意的求職者。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涼りな.jpg

松井忠三:讓部屬3年不離職

2015-10-05 11:33:19

【文/松井忠三;整理/謝明彧;攝影/賴永祥;資料來源/《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天下文化】

工作了幾年,或許你已經升上小主管,就算還沒,但因為夠資深,主管交派重要專案時你也是第一人選。不管是帶幾位部屬,或帶整個專案,你發現,要達成目標,不再像過去只是自己努力就好,還必須讓團隊一起幫你。

但這些「幫忙」,有時在你眼中,根本就是「扯後腿」。「不是都講過了,怎麼還做成那樣?」「動作那麼慢,我自己做還比較快!」不禁感嘆,都已經這麼忙了,為什麼還得花時間來處理這些「別人的問題」?

但這些真的是「別人的問題」嗎?曾帶領日本無印良品V字型復甦、從鉅額虧損到創下1620億日圓史上最高營收的前會長松井忠三指出,領導者的角色有兩個層面:一是「人的層面」,也就是培育部下;二是「工作的層面」,想辦法讓業務順利進行,這兩者必須同時做到才行。

但很多人都只把心力放在工作層面,當「人」沒有機會成長,自然也就無法成為有效的助力。所以松井強調,就算你不是主管,只要你在公司擁有一名後輩或部下,就必須正視這件事,因為「培育別人,就等於培育自己」

而要帶領部屬成長,以下3堂課,你一定要知道:

Lesson 1 就算瑣事,也要讓對方知道「做的意義」

很多資深的人都會嫌年輕部屬或同事抗壓力低,一遇到挫折就放棄,甚至離職。但在因應這個問題前,必須先釐清「為什麼年輕人待沒多久就離職?」

或許理由不一而足,但想像得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嘗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現實的衝擊」。

新鮮人進公司時,都帶著希望與理想,但實際上,公司卻是在乍看之下充滿矛盾的情境中運作的;而且,就算新進員工自己有想做的工作種類,公司也不會天真到隨 隨便便就讓他做。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年輕員工不禁會覺得「這個世界和我想像的不同」、「應該有比這還更適合我的工作」。

碰到這種情形,松井認為,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事前就讓他認清現實」。無印良品對於已決定即將採用的員工,會讓他們到門市打工。就算是過去時常來消費的無印良品粉絲,等到他實際站在店裡工作時就會發現,自己過去懷抱的想像,與現實的狀況是截然不同。

光是站著做事本身就很辛苦了;另外像是把廠商送來的商品運到倉庫去、把商品從倉庫運到門市來之類的大量體力勞動;在商品品項較多的分店,還得要記住所有商 品,搞不好還會遇到顧客提出一些讓人覺得沒道理的抱怨。像這樣事前讓他們體驗第一線的工作,反倒能讓當事人先做好心理準備。

等到他們成為新進員工後,公司便要視之為組織的一員,好好讓他理解公司秉持的哲學、理念,以及價值觀等思維。例如在剛進公司時,很多人可能曾被交辦過打 掃、泡茶、檢視影印紙之類的工作,這些都是和業務無直接關聯的雜務,或許會讓人覺得「真麻煩耶!」然而主管必須帶領他們思考「為何需要這樣的作業?」、 「這項作業有什麼樣的效用?」之類的目的與理由,否則他們一定只會排斥。這就是化解「現實的衝擊」的方法。

Lesson 2 用「想要理解他人」的態度,來面對失敗

人生很漫長,永遠都能重新站起來,沒必要把一次失敗就當成一切完蛋。和那些不知挫折為何物就一直成功的人,這種從失敗當中改變了自己生存之道或工作方式的人,反倒更能成長為有實力的社會人。松井斷言,在商業的世界裡,懂得何謂失敗的人,會比不懂失敗的人要強上許多。

一個人會因為什麼事情的啟發而冒出成長的嫩芽,沒人知道。或許也有一些新人,和同期進公司的同事間有些落差,或遲遲沒有成長。假如你是這種新手的主管,請你謹記著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部下。但有一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帶領對方建立「想要理解他人」的態度。

不考慮別人立場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不會順利。工作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完成,除了同單位團隊外,還得和其他部門、往來對象一起合作推動。一方面正因為失敗過, 所以比誰都還更能為對方著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不至於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無論溝通技巧好或不好,只要展現出很想理解對方想法的態度,永遠都有復活的可能。

Lesson 3 善用間接稱讚,讓部下更感動

每個人都會有「希望得到肯定」的感受,當別人稱讚自己時,沒有人會覺得不開心。只要能確切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或行為,並得到適切的評價,人們就會在高度的滿足感下,維持「我想要再多努力一點」的工作動機。

直接稱讚本人固然也行,但松井常用的方法是「間接稱讚」。不是直接向對方講稱讚的話,而是經由第三人告訴他「我在稱讚他」這個事實。

松井會在雜誌等媒體找自己採訪時,告知對方:「如果要針對這個主題採訪,請你去找這個單位的這個人。因為,無印良品在中國的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都多虧他 的功績。」等到採訪的人去找這位部下訪談時,必定會提到「松井先生基於這樣的理由,推薦我們來採訪您。」這會使得部下覺得「老闆這是在肯定我的工作表 現」。

有一種在行銷中常用的心理效果叫「溫莎效應」:與其由當事人自己推薦「這個很棒唷」「這個很好吃唷」,交由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傳達,反倒更能讓人相信、更能給人好印象。亦即,口碑行銷會比直接自我宣傳的效果來得好。

「間接稱讚」就和這種情形相同。例如和同事去喝一杯時,可以把不在現場的部下拿出來當話題:「最近,那傢伙很拼哩!」這位同事或許就會幫你轉達:「課長那天稱讚你耶!」

另一種稱讚部下的方式是向往來廠商透露,「工作接下來的部分交由我的部下○○○接手,他是我們公司期待的明星。」往來廠商和對方碰面時,若告知「上次聽到你們主管稱讚你」,部下應該就會知道自己受到肯定而感到開心了。

要像這樣,設想有什麼管道,能夠把讚許的話傳到他本人耳中。當稱讚傳到本人耳中時,他就會開心於「竟然這麼肯定我」,工作動機也將因而提升。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32bd4568c081da7c23328a37cd85ea5.jpg

星野佳路創新服務 成就一流企業

2015-10-05 05:06:48 經濟日報 黃冠穎

身穿黑色襯衫、戴著黑色鏡框的星野集團董事長星野佳路,俐落地蓋上貼滿旅遊貼紙的黑色筆電,熟練地從懷中掏出一張名片,名片一角貼著富士山雲海的小貼紙,讓圓形LOGO更顯得風情萬種,「這是特別版的哦!」他說。

星野集團的細膩和魅力,從一張小名片就開始展現。

打造頂級度假飯店

星野佳路是日本旅館界的傳奇人物,擁有「旅館救星」的美譽,也是年輕企業家、創業家的偶像,日本知名生活雜誌今年評選「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日本人」,他和軟體銀行創辦人兼社長孫正義、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蔦屋書店社長增田宗昭等四人成為雀屏中選的企業家。

在31歲那年,他接下輕井澤的80年家族事業,當年老舊的旅館設備、龐大的家族股東,拚不過新飯店,生意慘澹;短短24年的時間,在星野佳路融合日式、西 式的「扁平式管理」之下,不僅讓「虹夕諾雅輕井澤」成為日本頂級度假村的代名詞,事業版圖更擴展至35家旅館和度假村,甚至跨足大溪地、峇里島,年營收逼 近400億日圓。

《遠見雜誌》日前出版星野佳路新書《一線員工成就一流企業》,他也應邀來台演講「組織創新打造創新服務」,在台灣觀光產業引發一股旋風。

星野佳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日文書名是《星野リゾートの事件簿》,原意是希望大家不是只看見星野集團的成功,而是看見如何透過扁平式管理,去解決集團發生的種種問題。

然而,扁平式管理說來簡單,如何去適度擴大管理跨距,處理龐大的決策數量,又是另一項考驗。

鼓勵員工表達意見

星野佳路指出,扁平式管理反而比較輕鬆,如果所有決策都要自己來,最後只能說YES或NO,反而是無形的壓力,相反的,如果員工可以自由表達意見,反而可以輕鬆地挑出自己覺得最合適的來執行。

「這個過程會接觸到許多事務,難免會讓人覺得『混亂』,但是『混亂』是必要的」,星野佳路大笑說道,「對星野集團來說,這種『混亂』反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謂的「混亂」,其實就是熱烈討論的環境。星野佳路回憶,畢業後曾到大飯店工作,發生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當時參與某個經營會議,員工一片鴉雀無聲,靜靜地聽取高層下達指令,沒想到會議結束後,員工反而在休息室熱烈討論。

「員工可以自由議論,真的非常重要」,星野佳路強調,星野集團不認為總經理最重要,組織應該要扁平化,任何人都要能自由發表意見,這也是星野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

自由議論的文化並非一蹴可幾,星野也歷經了一段時間的經營,才讓員工放下疑慮,其中「ALTS磐梯」的改革過程堪稱代表。

當年,新進員工川村從租借滑雪板的日常工作,開始察覺服務有許多不貼心的地方,卻苦於自己才進入公司兩三個月,不敢貿然發言,直到有一天,某個部門挪用嬰 兒午睡房,川村多次溝通無效,認為和星野的服務理念背道而馳,一怒之下發了公司群組信,沒想到,第一個回信的竟然是星野佳路。

「別認輸,加油,新人!」星野佳路並沒有直接介入經營,反而營造了熱烈討論的空間,以此為契機,員工、部門負責人、總經理都加入話題,重新聚焦在顧客滿意度上。

經營不倒閉的公司

「經營出狀況的旅館有個共通點,問題不在員工,而出在經營者」,星野佳路犀利地直指核心,「站在第一線的員工永遠都是希望讓客人滿足,但經營者不知如何經營,營運才會出狀況,此時,把經營者換掉,激發員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挽救旅館」。

星野佳路重視日式傳統款待文化,卻也有西式扁平式管理風格,「我們沒想過取得平衡,而是各取精華,營造屬於星野獨特的文化」,他說。

西式旅館服務類似上對下的主僕概念,旅館會盡力滿足客人需求,但日式款待文化則是平行的,「未必要100%滿足客人的需求,而是營造『非日常』的環境」,星野佳路舉例,像是虹夕諾雅輕井澤就沒有電視機。

雖然星野集團在日本已經是度假村領導品牌,預計15年內將在全球邁向百家度假村,但星野佳路表示 :「我對營業額、飯店數沒有追求,我只是單純希望能創造一家不會倒閉的公司。」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jpg

不是嘗試,是去做

EMBA雜誌作者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文 | EMBA雜誌 – 2015年10月2日 上午11:57

巴菲特曾說,如果比爾蓋茲年輕時選擇賣漢堡,今天一定會是漢堡大亨。

最近走在路上,看見便利商店奔放的創新能量,忍不住想,如果是由便利商店的經營者,來經營我們的產業,結果會怎樣?

以最近宣布交棒的全家便利商店會長潘進丁來說,二十七年來,他推動公司成長,一路面對的是全球密度最高的店面競爭、規模大兩倍以上的強大對手、產品有保鮮期限制、消費者喜新厭舊等強大的壓力。

「我們的產品一上去,就準備要下來了,生命週期很短,這是我們的宿命。」他說。

但這種完全競爭的環境,硬是激發了公司剽悍的生命力。各種創新服務和行銷活動不斷出籠,令人目不暇給。

正因為是站在挑戰者的位置,他不斷挑戰與衝刺。金融海嘯時,別人是守,他卻選擇攻,因為「景氣循環總是會過去,但如果不做,規模差距會拉大,風險更大。」他說(九六頁)。

BCG顧問公司的研究指出,一位CEO的績效如何,他上任時的公司情況,並不是關鍵。「公司情況是CEO手上拿到的牌,他們沒有選擇,必須在既有的限制中前進。」

研究發現,仔細分析那些績效良好的CEO,相較於績效較差者,他們在上任初期會採取較為積極大膽的行動。例如,他們會實行能快速回收的營運改善,以挹注未來成長(例如賣掉非核心事業、整合供應鏈);他們開發新產品,佔據獨特市場;他們重新架構商業機會,全力衝刺。

不是那個環境狀態,「是你做的決定,你採取行動的速度,以及你做這些事情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成功機率。」BCG資深顧問指出。因此,CEO應該盡其所能地打手中那副牌(五四頁)。

盡其所能,所以不能「試試看」。設計思考重鎮史丹佛大學d.school院長羅斯表示,嘗試(try)和實際去做(do),是不同的兩件事。若你「嘗試」做某件事,可能會做到,可能不會;做不成時,你會試試另一種方法,試了幾次,你就放棄了。

但當你「實際去做」時,不論碰上多少障礙,你都會盡更大的努力。你想方設法,甚至破釜沈舟。

因此,那些喜歡把「試試看」掛在嘴邊的主管,應該改變心態了。用「實際做」的習慣,取代試試看和等待(一○四頁)。

至於做的時間應該是什麼時候?「這個世界沒有『準備好了』這回事,只有現在。」他說。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