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表示,每個世代要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遲早都要自問「我的能力和興趣是什麼?我想要做什麼工作?」然而,似乎一代比一代更「好命」、更「晚熟」,面對這個人生大哉問的時間愈拖愈晚。
嚴長壽說,很難責怪年輕朋友浪費青春、浪費教育資源,因為在考試制度和父母期望之下,他們在最應該探索自我的國高中階段,花太多時間去準備考試,死背一堆課程,根本被關在教室和課本之中,哪有心力對內探索志向,遑論瞭解社會和世界,做好面對真實人生的準備?
面對挑戰 勿輕易放棄
多年來,嚴長壽接觸了很多不同領域的年輕人,發現能夠樂在工作並且進步神速的,都是擁有謙虛的心和兢兢業業的學習精神,面對挑戰不輕易放棄。
但同樣的,也有很多已經20幾歲的年輕人,說話和行為舉止仍然非常稚氣、可愛。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手機,最重要的事情是來自社交網站的關注。
這些晚熟的年輕人,也許家庭環境普通,但成長過程享有父母的全力呵護。嚴長壽表示,往往愈心疼孩子、愈幫孩子設想未來、愈多資源「幫助」孩子的父母,愈要有心裡準備,也許孩子一輩子都「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嚴長壽非常鼓勵台灣年輕人出國磨練,他指出,在新加坡很多來自台灣的年輕人,都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到新加坡是為了服務來自大陸的消費者,但是很多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在新加坡卻是服務國際旅客。
出國打工 脫離舒適圈
台灣年輕人在新加坡領的是很基礎的薪水,折合台幣約莫三、四萬塊,扣掉高額的基本開銷,可能與台灣的22K相去不遠。這些父母百般疼愛的年輕人,有機會到異鄉歷練,甚至是吃苦,嚴長壽認為這不是壞事。
因為到了新加坡,看到年紀差不多的其他國家青年,發現他們具備多種語言能力,既能吃苦又有紀律,台灣的年輕人就會馬上被逼著走出舒適區,面對全球化世界的競爭壓力。
嚴長壽說,現在台灣雖然有很多年輕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或是去新加坡、澳門從事基層服務業,但大多數人都是有選擇的,可以只出國工作一、二年,儲蓄夠了,見識增長後就回家。畢竟需要年輕人出國賺錢的台灣家庭還是少數,台灣的年輕人還是有「退路」在。
只是這個「退路」並不會永遠存在,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2014年25歲到29歲的失業率有6.84%,20歲到24歲失業率更高達13.18%,是所有年齡層之冠。
而這些人還不包括大批申請延畢,或繼續修一些無效學歷,不願面對現實的在校生。顯然很多台灣年輕人,要面對的不只是低薪,而是更痛苦的失業問題。
自我充實 提升競爭力
不僅台灣,青年失業是全球很多政府都必須處理的棘手問題,從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青年失業都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影響社會安定的不定時炸彈。
2013年大陸的大學畢業生高達699萬人,被稱為史上最難的就業季,一些大陸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海外就業,希望輸出護士、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到新加坡、日本和南韓。
嚴長壽表示,「必須和中國的年輕人競爭」不再是遙遠的想像,也不再是「恐嚇」,而是年輕一代正在面對的事實。
在嚴長壽的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天下文化)》中指出,政府不能輕忽「世代正義」,為年輕人創造未來是無從迴避的責任,更是檢視政治人物是否具備遠見與良心的一把尺。
然而,不管大環境再惡劣,一定要保持冷靜與清醒,除了憤怒之外,更應該思考:自己還可以做什麼強化自身的競爭力?是否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一個工作已無國界的環境下,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生存競爭?
嚴長壽鼓勵年輕人,要胸懷大一點、勇敢一點、吃苦一點。真實的世界,競爭無所不在,除了競爭知識、能力,更競爭吃苦耐勞的意志力。
他說,如果你還很年輕,卻滿足於擁有一份平穩、平淡的工作,不想承擔太多挑戰,希望工作是工作、休閒是休閒,不想學習新的事物,希望日子可以就這麼簡單的過下去。也許不用十年,只要三、五年,你原先所滿足的平穩生活,很可能就再也無法支撐,甚至可能消失。因為所有因素都是連動的,你置身的產業競爭力、個人專業技能、新人才的加入,都可能牽動你往下墜。
在變化如此迅速的時代,不奮力將難以抵抗將你往下拉的力量,如果一開始就選擇平穩,選擇留在溫室,未來或許就不是你所能選擇的了。
【經濟日報/潘俊琳/201404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