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1147_730767063612660_1843415003822871447_n  

【經濟日報╱江美艷、陳欣怡】

歷時八年籌建的台北文華東方酒店日前開幕,頂著客房最大、房價最高等光環,一舉攻占全台頂級奢華飯店的龍頭。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的房價由1萬7,000元左右的豪華客房起跳,最頂級的總統套房則是逼近70萬元,一晚超六星級的體驗實在所費不貲。

住一晚2萬元的飯店,你會期待什麼呢?是金碧輝煌的接待大廳?講究的設計師家具?還是滿載龍蝦鮑魚的豪華晚餐?這些或許幫飯店打造出高貴的形象,但不一定能讓顧客感到物有所值。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精緻華美的建築與裝潢確實會讓人在第一眼看到時驚嘆出聲,但過不了多久,這感動就會褪色消失。真正會留存在心底,讓人想再度光臨的是與飯店之間的「互動」。

像是在入住前一天,飯店人員親切來電詢問房客是否有飲食禁忌、偏好的浴袍尺寸或枕頭軟硬度。踏進飯店那一刻,就能在絕佳的位置上找到舒適的座椅歇歇腳。

在飯店遊憩時,與飯店員工輕鬆地閒聊,甚至在下次造訪時,發現對方還記得自己的那份驚喜。

這些「互動」,不光是把資金投入在硬體設備上,還需要結合許多在服務、創意、設計等等無形範疇上的用心,才可能打造出讓顧客回味再三的深刻體驗。

飯店在無形範疇的投資,舉凡整體設計與動線規劃,接待人員的儀態教育,主廚對食材的講究與設計菜單的創意巧思等等,並不像硬體投資那樣舉目可見,而需要親身體驗才能發現這些細節。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亦是如此。

建築及家具等硬體設備的成本,會在飯店的資產負債表中列為資產(稱為「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但上述無形範疇的投資,多數無法被列為飯店資產的一環。

這是為什麼呢?

在會計上對於企業的支出可否認列為資產訂有嚴格的條件。所謂「資產」,必須能在將來為企業賺取現金。雖說飯店是透過有形與無形層面的結合以服務顧客而獲利,看似兩者均能為飯店帶來現金流入,但其賺得現金的機率卻有所區別。

試想一種極端情況:飯店在硬體設備、服務及創意上都投注了許多成本,偏偏不受顧客青睞,總是門可羅雀。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飯店無法如預期般從顧客的消費中賺取收入,業主只好忍痛停業。

此時,建築及家具等硬體設備尚可一件件轉賣而回收部分現金,但投入在服務、創意、設計等無形範疇上的成本,已經是「覆水難收」,連一毛錢也拿不回來。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有形的硬體投資一定會為飯店帶來現金的流入,只是金額有多有少。但無形範疇的投入成本是否能夠回收,必須取決於飯店的營運好壞,若是情況不佳,其現金流入可能為零。

因此,會計上考量到多數無形範疇的投資是否能產生未來現金流入尚存有不確定性,故規定此類成本不得列為資產,而必須直接列入損益表的費用之中。

而硬體成本確定能帶來現金,故可先列為資產,未來再隨著硬體的耗損情況,將成本逐期轉入費用。

雖說無形範疇的支出無法符合會計上的資產認列條件,但不代表它不重要;反之,在許多顧客心目中,飯店在服務、創意、設計等等無形範疇方面的表現,才是決定飯店優劣的關鍵所在。號稱超六星級的台北東方文華酒店,在重金打造的硬體之外,究竟能帶給大眾怎麼樣的獨特體驗,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是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經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dDoHZ_CUAA1CHA  

【文/王維玲;圖片提供/古又文】

  如果讓你拍一部倫敦生活短片,你會怎麼拍?

 畫面上總是這樣,從西敏寺步行穿越聖詹姆士公園,走到一條寬敞的林蔭大道上,看著英國皇室宅邸白金漢宮想像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風采,或是選擇一個閃身穿過王十字車站的 9 又4 分之3 月台,在斜角巷裡的破釜酒吧慵懶地喝杯奶油啤酒?

 「卡!」

 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喊「卡!」,因為真實的生活可沒有那麼浪漫,在出門一趟地鐵費2 英鎊(約合新台幣100 元)起跳的倫敦,在這裡求學或讀書可不像電影那樣「過生活」般優雅,這裡可是一場「求生存」的浴血奮戰,「你必須強悍到足以將生活的殘酷踩在腳下,」古又文說,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近年來,台灣掀起了一股英倫瘋,許多有志於設計、藝術、文創工作者紛紛前往進修留學,或是選擇留在英國發展。這個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全世界優秀的人才前仆後繼地前來尋夢?

 被譽為時尚界台灣之光的古又文,從2009年獲得紐約前衛時裝設計獎後,便進入倫敦知名的聖馬汀學院攻讀碩士,畢業後他留在英國成立自己的服裝品牌,目前已順利切入歐美與日本市場,銷售據點超過20個。

 「倫敦很鼓勵新銳設計師,在這裡發展,即使你的人很小,也有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古又文眼中的倫敦,是歐洲人才的集散中心,不論是白人、黑人、亞洲人、印度人,不論來自哪個國家、從事什麼職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叫做「自信」。

 聖馬汀啟示錄:自發性學習,當自己人生的主人

 中央聖馬汀學院被譽為英國最好的設計與藝術學校,曾孕育出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Paul Smith等設計大師,也是古又文夢想中的學校。

 2005年古又文曾經因比賽得到一筆赴義大利留學的獎學金,這對家境並不富裕的古又文是個難得的機會。但是在義大利之前,古又文特地安排在倫敦轉機,並實際到聖馬汀學院參觀,「一走入服裝設計系,會看到一面很大的牆,上面貼滿了畢業生自創的品牌、作品與媒體報導,」在那個瞬間,古又文決定用盡全力為自己爭取到留英的機會。

 聖馬汀前衛且鼓勵創新的氛圍,帶給古又文更豐沛的創作養分與自由。在這裡,沒有所謂的課表,你必須跟自己還有圖書館好好學習。在每週與導師會面的5分鐘內,不能只是等著老師給你意見,更要積極主動丟出自己的問題,這種勇於爭取的自發精神,深深刻在每個聖馬汀人的心中。

 學習,不只侷限在教室,例如在聖馬汀的圖書館重溫大戰時期至今的《Vouge》雜誌,或是無數的服裝、織品、藝術書籍,都是千金難買的寶庫。

 想了解時裝產業具體如何運作?那就到倫敦時裝週實際考察!古又文主動爭取成為時裝週記者,透過與設計師、買家的近距離接觸,古又文不只了解如何發展個人品牌,也偷學到與買家打交道的祕訣。在有些同學還搞不清楚批發價與零售價有什麼差別的時候,古又文早已在為未來的創業打基礎。

 來自倫敦的祝福:勇敢做自己,為夢想而努力

 倫敦是全世界前衛藝術與設計的中心,在這裡,你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種,但是古又文發現,無論他們是什麼膚色或職業,所有人都有一種共通的特質,就是充滿自信地展示自己。

 有天古又文在廉價超商遇到一個矮、黑、胖的婦女,她頂著很高的頭髮,穿著非常鮮豔,自在地推著推車逛超商。「我嚇了一跳,卻不敢正視,只能用餘光看看有沒有別人在注意她,發現竟然沒有!」因為倫敦的人們對穿著很有信心,他們不會管別人怎麼看,甚至會覺得「別人怎麼穿,不關我的事」,因此能肆無忌憚選擇他們想穿的。

 

 即使是在街頭販賣《Big Issue》雜誌的街友,每個人也都自信滿滿,用各種充滿創意的行銷手法販賣雜誌,有人站得筆直大聲叫賣,也有人牽著狗,把雜誌放在地上排成圖案吸引目光,連街頭都這麼臥虎藏龍, 古又文看見一種為了實現理想而毫不保留展現自己的風格。

「或許我們該學習的就是這種『做自己』的精神,而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因為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實現夢想,讓夢想再也不只是夢想,」古又文說。

  禮貌?冷漠?讀懂英國人迂迴的藝術

 很多人對英國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而拘謹,有沒有什麼可以快速破冰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聊天氣。」古又文回答。

 英國人是出了名的愛聊天氣,甚至有個故事是這樣的: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來一位老先生對他說:「下午好!天氣很好,不是嗎?」蕭伯納幽默地回答:「是啊,但是在過去2個小時裡,已經有20個人告訴過我了。」

 美國人習慣說:「How are you doing?」英國的寒暄十之八九必定從天氣開始聊,因為英國天氣變化很快,現在是晴天,或許下一秒就會下大雨,談天氣容易產生共識,又不涉及個人隱私,「其實聊天氣的重點根本和天氣無關,只是想在彼此對話中先找到共識,再接著聊下去,」古又文解釋。

 「從中也可以看出英國人是很ㄍㄧㄥ的民族,講話常常拐彎抹角。」

 迂迴的說話方式,曾讓習慣直來直往的古又文感到文化衝擊。當英國買家會說:「我不是討厭??,只是不傾向??」,聽起來好像還有可能性,但其實對方的意思就是「不會做」。

 收到英國人的email,對方從天氣、近況一路聊下來,感覺很友善,「但可能信件最後短短一行的PS. 才是整封信的重點。」古又文現在已經很容易捕捉這些曖昧迂迴話語背後真實的意義,「換個角度想,這種民族性也挺有趣的!」英式幽默以對,也是在英國必學的一課!

 日不落帝國陰影:為生存而浴血奮戰

 在電影《窈窕淑女》一片中,奧黛麗.赫本飾演一個出身低層社會的賣花女,原本一口難聽又低俗的「村婦腔」,經訓練後竟能變成「宮廷腔」,讓人誤以為她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

 「英國,其實有很濃厚的階級意識,只有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才會感覺。」古又文發現,許多英國人對口音非常敏感,單從你的口音,就可以判斷你是貴族、中產或是勞工階級,最受推崇的則是「女皇口音」(Queen accent),電影中從口音分辨階級的情節,在今日的英國仍然不時上演。

 在倫敦,勞工階級、土耳其人、印阿人、白人住在不同的區域,不同族裔的人通常不太互相來往,「我的英國朋友就從來不去土耳其超市買東西,即使比較便宜。」古又文補充,「實際在倫敦工作或求學,其實沒有那麼浪漫,有很多現實的層面。」

 最現實的,就是居住成本,即使是在較便宜的東倫敦區,一個月光是房租就高達新台幣10 萬元,而最便宜的單程地鐵則是100 元起跳,麥當勞最便宜的餐點大約是300 元。

 「在英國生活,有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陰暗辛苦的另一面,」古又文說,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叢林裡,你只能奮力一搏,想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才有可能被世界看見。

 【更多內容請見《30雜誌》2014年6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79935_405632159575048_7161774897961314617_o  

【經濟日報╱周怡秀】

藝人在拍廣告片時,拍到一個段落,會馬上到小螢幕前查看拍攝結果,沒達到效果導演會要求重來。

有些人在做解說的工作時,也會拿著錄音機把自己的表現錄起來,回家重覆播放聽聽哪裡還可以改進。

要準備一場公眾演說前,將肢體表現與言語在家對著鏡子不斷練習,希望在面對公眾表演前,將練習達到極致,以最完美的一面展現。

【心得分享】

倒帶這件事可以時時做、天天做,也可以切段落來做。

若做每件事前都事先預做練習,那麼就是倒帶很好的機會,讓你成功的機會提高很多。

但很多事是發生了才知道哪個環節有改進的空間,完成一件事之後,不論成敗都可以回想事情前後流程,這類事後的倒帶也是很寶貴的經驗,將流程一一攤開來檢討,增加準備的力度、減少失敗的表現。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P5sYXSCYAEMaSx  

【經濟日報╱何秀玲】

什麼方法能讓員工自發提早一小時上班?成為幸福企業有什麼祕訣?到合璧工業廠區一趟,就能得到答案。

創立於1970年的合璧工業,為全球最大的冷氣端子台供應商,合璧工業董事長詹其力學生時代曾接受日本文化薰陶,曾於台灣松下電器工作,因此閱讀頗多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書刊,並吸收被日本譽為「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理念,也讓詹其力的經營管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

向日本取經 採理念經營

他認為,企業創造利潤只是經營的過程,創造員工生活與物質的「幸福」,才是他經營企業的目的。

1999年,合璧工業到上海設立工廠,去(2013)年不畏景氣,創造出約20億元的營業額,這都歸功於詹其力在企業內部推行世界唯一的「禪之5S」。

合璧工業規定早上8點上班,卻能讓員工每天自發提早一小時到公司,這是詹其力推行「禪之5S」修行的成效;所謂「5S」,是指日文的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等五大概念實踐於生活。

他表示,讓員工養成「5S」的好習慣,培育利他心,就能自發執行。上海合璧員工不但早上提早一小時到廠,更自動打掃周遭環境,這也激發員工向心力,同時提高生產力,詹其力的「禪之5S」創造99.5%員工實踐率。

日本民間智庫暨出版社「PHP研究所」曾出版書籍提到,隨著環境變化,企業已從以往戰略經營轉化為「理念經營」,詹其力十分認同這個概念;他認為,好的經營理念會成為企業聖經,有些東西雖然看不見卻能驅動成長。

他說,做生意必然要追求利益,但在21世紀,經營企業必須創造人本價值、追求理念和精神,形成企業文化才可能長久經營;「心胸多大,工廠就多大」,詹其力說,如此便能吸引一流人才以及一流顧客。

詹其力將他的理念和價值觀都展現於環境中,在他上海的工廠,處處可見他的經營理念。

他將工廠「學校化」,早會除了精神訓話之外,他讓員工每天都跟著日本NHK體操節目做體操,不只如此,工廠早上和中午休息時間都播放古典音樂或民謠,詹其力笑著說,員工受到音樂薰陶內化,要學壞也很難。

走進詹其力的上海工廠內,會誤以為走到大型花園,他將工廠公園化、藝術化,規劃六大主題庭園,廠內種植大量賞葉植物和花草,還放置多樣藝術雕刻,就是為了讓藝術與人文融入員工生活與工作中。

工廠學校化 勞資無距離

他指出,企業經營最終目的是創造員工生活與物質的幸福,創造利潤與回饋社會只是企業經營的過程;希望員工感受「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氛圍,詹其力到上海出差期間,每天都會與作業員一起吃飯,工廠內不區分台幹和陸幹宿舍,員工甚至稱詹其力為「詹爺爺」,他與員工關係之緊密,不言可喻。

他說,大陸沒有台灣的健保制度,因此一旦員工面臨醫療問題,都會儘量在短時間內協助他們處理。

詹其力回憶,有一次他原要搭晚上7點飛機回台,但聽說司機脊椎開刀,特地撥出下午時間到醫院探望;一問之下才知道司機得的是脊管瘤,也就是脊椎內長了腫瘤,開刀極可能傷及神經,嚴重還可能癱瘓。

他請主管聯繫上海最好的醫院,協助該員工診斷和治療,手術費約人民幣十多萬元,由於司機才剛成家,尚無太多積蓄,卻得面對龐大醫藥費,正當愁雲慘霧時,只見詹其力二話不說,拿出人民幣6萬元作為首次開刀費用,他認為,即使只是開車的司機,對公司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員。

善的循環 提高員工忠誠

詹其力引述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遺言:「無休止追求財務,只會讓人變得貪婪無趣」,他認為,企業要永續經營不容易,朝向百年企業努力,也不能忘記回饋社會。

合璧工業每年都提撥企業利潤的5%用於社會,大陸則提供人民幣200萬元從事公益,詹其力說,經營企業40年來,協助回饋社會金額已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

此外,他每年也拿出企業利潤的25%作為幹部分紅之用,大陸幹部年終分紅最高15個月,台灣幹部年終分紅最高更達150個月,他相信,善的循環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2014/06/11 經濟日報】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731707-3450306  

台大經濟學系教授林向愷今天在聯合晚報頭版刊登全版廣告,引用《左傳‧襄公三十一》的文字,以「棟折榱崩」為標題,影射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及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強調台北市長如此重要的職務,怎麼可以任人「練習」。

廣告中更提到「一段上好的布料,您會讓人任意練習剪裁嗎?首都市長是國家的重要職位,可以拿來練習嗎?一個好醫師,辯論會上卻連母親之河淡水河都說不出想法,一位貴公子,敢侈言讓新生高架橋地下化,台北市長,我們竟如此揮霍地,讓他們練習嗎?」

對此,連勝文競選團隊發言人錢震宇僅表示「不予回應」。

 

成語故事

春秋時,鄭國胃個大政治家叫子產(字僑如),在他沒有主持鄭國國政時便已有超人的見解。有一次鄭國的執政者子皮想叫一個名叫尹何失管理地方。子產說:「他太年輕了,不知能不能勝任。」子皮說:「他的為人忠厚,我喜歡他,他不會違反我的。不妨叫他練習練習,讓他慢慢的懂得辦事的道理。」子產聽了很不以為然,說:「這樣不對,愛人總要于人有益,你現在卻為了愛人輕易叫他從事政治,等于叫不會用刀的人去割肉,那是會受傷的。……你在鄭國,地位等于屋梁,屋梁一斷,椽木都要倒下來,我便會被壓在底下了。……假如你有一幅好的錦緞,一定不會拿來給不會作衣的人練習作衣裳。現在國家的重要職務重要的地主,是我們生命所依庇的,倒要叫人當做衣裳來練習嗎?這難道不是比一幅錦緞貴重得多嗎?子皮終于接受了子產的勸告。

 

 

成語解釋

 

榱,屋上的橫木。全句是指屋宇傾塌。

 

棟:指蠅國式木樓里的大梁,是全屋安危之所系。榱:音崔,屋椽也。崩:自上墜下叫做崩。

 

棟:正梁;折:折斷;榱:椽子;崩:崩壞。梁椽毀壞,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傾覆。

 

比喻國家傾覆。

 

梁椽折壞,比喻傾覆。形容大勢已去,一切全部失敗了的情,也有自身難免的意思。

 

孫中山《護法宣言》:「置籍於中華民國則一,棟折榱崩,豈不懼焉。」

 

引用文獻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壓焉,敢不盡言。」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于鄭男,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

 

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

 

成語造句

 

違法的自力救濟行為,不僅破壞原有的社會安定、而且容易引起「棟折榱崩」的危險。

 

李副總經理選總裁失敗后,「棟折榱崩」,連現位子也丟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