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DoHZ_CUAA1CHA  

【文/王維玲;圖片提供/古又文】

  如果讓你拍一部倫敦生活短片,你會怎麼拍?

 畫面上總是這樣,從西敏寺步行穿越聖詹姆士公園,走到一條寬敞的林蔭大道上,看著英國皇室宅邸白金漢宮想像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風采,或是選擇一個閃身穿過王十字車站的 9 又4 分之3 月台,在斜角巷裡的破釜酒吧慵懶地喝杯奶油啤酒?

 「卡!」

 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喊「卡!」,因為真實的生活可沒有那麼浪漫,在出門一趟地鐵費2 英鎊(約合新台幣100 元)起跳的倫敦,在這裡求學或讀書可不像電影那樣「過生活」般優雅,這裡可是一場「求生存」的浴血奮戰,「你必須強悍到足以將生活的殘酷踩在腳下,」古又文說,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近年來,台灣掀起了一股英倫瘋,許多有志於設計、藝術、文創工作者紛紛前往進修留學,或是選擇留在英國發展。這個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全世界優秀的人才前仆後繼地前來尋夢?

 被譽為時尚界台灣之光的古又文,從2009年獲得紐約前衛時裝設計獎後,便進入倫敦知名的聖馬汀學院攻讀碩士,畢業後他留在英國成立自己的服裝品牌,目前已順利切入歐美與日本市場,銷售據點超過20個。

 「倫敦很鼓勵新銳設計師,在這裡發展,即使你的人很小,也有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古又文眼中的倫敦,是歐洲人才的集散中心,不論是白人、黑人、亞洲人、印度人,不論來自哪個國家、從事什麼職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叫做「自信」。

 聖馬汀啟示錄:自發性學習,當自己人生的主人

 中央聖馬汀學院被譽為英國最好的設計與藝術學校,曾孕育出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Paul Smith等設計大師,也是古又文夢想中的學校。

 2005年古又文曾經因比賽得到一筆赴義大利留學的獎學金,這對家境並不富裕的古又文是個難得的機會。但是在義大利之前,古又文特地安排在倫敦轉機,並實際到聖馬汀學院參觀,「一走入服裝設計系,會看到一面很大的牆,上面貼滿了畢業生自創的品牌、作品與媒體報導,」在那個瞬間,古又文決定用盡全力為自己爭取到留英的機會。

 聖馬汀前衛且鼓勵創新的氛圍,帶給古又文更豐沛的創作養分與自由。在這裡,沒有所謂的課表,你必須跟自己還有圖書館好好學習。在每週與導師會面的5分鐘內,不能只是等著老師給你意見,更要積極主動丟出自己的問題,這種勇於爭取的自發精神,深深刻在每個聖馬汀人的心中。

 學習,不只侷限在教室,例如在聖馬汀的圖書館重溫大戰時期至今的《Vouge》雜誌,或是無數的服裝、織品、藝術書籍,都是千金難買的寶庫。

 想了解時裝產業具體如何運作?那就到倫敦時裝週實際考察!古又文主動爭取成為時裝週記者,透過與設計師、買家的近距離接觸,古又文不只了解如何發展個人品牌,也偷學到與買家打交道的祕訣。在有些同學還搞不清楚批發價與零售價有什麼差別的時候,古又文早已在為未來的創業打基礎。

 來自倫敦的祝福:勇敢做自己,為夢想而努力

 倫敦是全世界前衛藝術與設計的中心,在這裡,你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種,但是古又文發現,無論他們是什麼膚色或職業,所有人都有一種共通的特質,就是充滿自信地展示自己。

 有天古又文在廉價超商遇到一個矮、黑、胖的婦女,她頂著很高的頭髮,穿著非常鮮豔,自在地推著推車逛超商。「我嚇了一跳,卻不敢正視,只能用餘光看看有沒有別人在注意她,發現竟然沒有!」因為倫敦的人們對穿著很有信心,他們不會管別人怎麼看,甚至會覺得「別人怎麼穿,不關我的事」,因此能肆無忌憚選擇他們想穿的。

 

 即使是在街頭販賣《Big Issue》雜誌的街友,每個人也都自信滿滿,用各種充滿創意的行銷手法販賣雜誌,有人站得筆直大聲叫賣,也有人牽著狗,把雜誌放在地上排成圖案吸引目光,連街頭都這麼臥虎藏龍, 古又文看見一種為了實現理想而毫不保留展現自己的風格。

「或許我們該學習的就是這種『做自己』的精神,而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因為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實現夢想,讓夢想再也不只是夢想,」古又文說。

  禮貌?冷漠?讀懂英國人迂迴的藝術

 很多人對英國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而拘謹,有沒有什麼可以快速破冰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聊天氣。」古又文回答。

 英國人是出了名的愛聊天氣,甚至有個故事是這樣的: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來一位老先生對他說:「下午好!天氣很好,不是嗎?」蕭伯納幽默地回答:「是啊,但是在過去2個小時裡,已經有20個人告訴過我了。」

 美國人習慣說:「How are you doing?」英國的寒暄十之八九必定從天氣開始聊,因為英國天氣變化很快,現在是晴天,或許下一秒就會下大雨,談天氣容易產生共識,又不涉及個人隱私,「其實聊天氣的重點根本和天氣無關,只是想在彼此對話中先找到共識,再接著聊下去,」古又文解釋。

 「從中也可以看出英國人是很ㄍㄧㄥ的民族,講話常常拐彎抹角。」

 迂迴的說話方式,曾讓習慣直來直往的古又文感到文化衝擊。當英國買家會說:「我不是討厭??,只是不傾向??」,聽起來好像還有可能性,但其實對方的意思就是「不會做」。

 收到英國人的email,對方從天氣、近況一路聊下來,感覺很友善,「但可能信件最後短短一行的PS. 才是整封信的重點。」古又文現在已經很容易捕捉這些曖昧迂迴話語背後真實的意義,「換個角度想,這種民族性也挺有趣的!」英式幽默以對,也是在英國必學的一課!

 日不落帝國陰影:為生存而浴血奮戰

 在電影《窈窕淑女》一片中,奧黛麗.赫本飾演一個出身低層社會的賣花女,原本一口難聽又低俗的「村婦腔」,經訓練後竟能變成「宮廷腔」,讓人誤以為她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

 「英國,其實有很濃厚的階級意識,只有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才會感覺。」古又文發現,許多英國人對口音非常敏感,單從你的口音,就可以判斷你是貴族、中產或是勞工階級,最受推崇的則是「女皇口音」(Queen accent),電影中從口音分辨階級的情節,在今日的英國仍然不時上演。

 在倫敦,勞工階級、土耳其人、印阿人、白人住在不同的區域,不同族裔的人通常不太互相來往,「我的英國朋友就從來不去土耳其超市買東西,即使比較便宜。」古又文補充,「實際在倫敦工作或求學,其實沒有那麼浪漫,有很多現實的層面。」

 最現實的,就是居住成本,即使是在較便宜的東倫敦區,一個月光是房租就高達新台幣10 萬元,而最便宜的單程地鐵則是100 元起跳,麥當勞最便宜的餐點大約是300 元。

 「在英國生活,有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陰暗辛苦的另一面,」古又文說,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叢林裡,你只能奮力一搏,想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才有可能被世界看見。

 【更多內容請見《30雜誌》2014年6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iant 的頭像
    valiant

    SharE KnowledgE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