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93554FD30-ZU12  

職場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煩心事。何不試試先改變自己思考的邏輯層次?其實,工作場合中大多數的衝突都是「對事不對人」,只要領悟這個道理,不過一念之間,就是海闊天空。

在每天8小時起跳的繁忙工作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面臨令人想「抓狂」的時刻。但要如何控制情緒,甚至進一步化危機為轉機,就考驗上班族的智慧了。 如何管理情緒,也是日本知名心智訓練課程講師田中千尋亟欲追求的答案。她曾為來自25國、近8,000名的上班族做過實際訓練,發現無論職務高低,每個人 都有各自的煩惱,但共通點都與「人」有關。

「超過90%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造成的,主因是溝通不良。而溝通不良,則是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解讀方法不同,」田中千尋強調。

她進一步將人們習慣的思考邏輯分為5個層次:環境、行動、技巧、價值觀與個性特質。前2個層次是肉眼可見的,如工作環境與執行某個專案等,但後面3個層次則是抽象的,只存在人們腦中與心中。

田中千尋指出,多數溝通不良的狀況,都是起於雙方的思考邏輯落在不同層次,甚至將「肉眼可見的層次」與「抽象層次」混為一談。

也因此,她將自己長年的研究成果,詳細拆解為接受責罵、道歉、被交付工作、被拒絕等9大職場中常見的「易失控」情境,提供想妥善管理自我情緒的上班族參考。

「責備人」或「被責備」:生悶氣前先找出對方在意的問題點

再怎麼樂觀的人,遭受主管責備難免都會影響心情。但是,如何從斥責的內容中找到問題點,做出調整,同時又不讓自己太過受傷?其實,只要學會拆解邏輯思考,讓雙方校準到同一層次,就能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當主管在氣憤之下脫口而出「你這個笨蛋!」時,指的往往是環境層次(如市場判斷錯誤)與行動層次(如企劃內容錯誤)的問題,但被責備的一方,往往會直覺連結到個性特質層次,解讀為「一定是我這個人出了問題,他從此要把我列入黑名單了!」

田中千尋指出,遭受責罵時,背後原因絕大多數都是「肉眼可見的層次」。因此,一定要把握機會,從中找出對方真正在意的問題點,才能避免犯下同樣錯誤,也能讓自己不至於太過挫折。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zH6PXt  

體諒都會女性工作繁忙,沒有時間購物打扮,卻又希望自己漂亮時尚的心態,Stitch Fix專為現代女性提供客製化購物體驗,只要輸入個人體型與喜好,便能收到時尚造型師的推薦商品,精準抓住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就算不出門在家當腐女,只要 動動手指訂購個人包裹,就能讓大數據當你的時尚顧問!

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好好逛街買衣服?今天要出席開幕酒會,煩惱搭配哪件衣服比較得體?每天出門上班的服裝都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嗎?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卡特 莉娜.萊克(Katrina Lake),發現許多現代職場女性因為忙碌以致於沒時間購物,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好好打扮自己,但是她們仍希望自己看起來是漂亮又時尚的。看準這項服務商 機,萊克於2011年在舊金山創立一家為女性打造個人專屬服飾風格的購物網站「Stitch Fix」,提供客製化購物體驗。

抓準女性愛漂亮心態的Stitch Fix,主要目標族群鎖定在25歲的白領階層,由於她們工作繁忙無法經常逛街購物,卻又希望穿出個人風格,透過網站的成立,能幫助她們輕鬆掌握時尚動態與單品,並提供最頂級、便利的購物體驗。

而Stitch Fix緊扣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以及輕鬆掌握時尚的理念果然奏效,不但促使Stitch Fix的業績與用戶數成長500%、用戶數達到5萬人,員工也從50人增加近2百人。

3百位時尚專家 聽候差遣

準備好體驗專屬於你的網路血拚了嗎?一進入Stitch Fix網站,顧客註冊成為會員後,須先回答體型、尺碼、穿衣喜好等相關問題。而後,Stitch Fix將根據資料打造個人包裹,並寄送至顧客手中,內容物含有5 件服飾或配件,平均單價約65美元,顧客可以試穿、試用,並留下他們喜歡的商品;其餘商品則必須在3天內寄送回去,運費由Stitch Fix 負責。但如果顧客決定1件都不買,則需要自行支付20美元的退貨郵資;不過,如果5件商品全買下,還可以額外獲得25%的折扣!

此外,顧客也可以透過Stitch Fix網站提供的購物設計,選擇按月定時收貨機制,每月定時收到個人包裹,達到輕鬆購物的效果,這不僅為女性顧客們節省時間,也能帶給她們驚喜、愉悅的購物體驗。

在客製化購物服務的營運流程背後,除了有3百多位時尚造型師發揮專業,挑選最適合顧客的組合商品,更善加利用各項消費訊息所提供的數據,進而判斷讓顧客滿 意的服飾配件。例如:提供顧客商品的平均價值約65美元,其價格乃根據並符合多數女性衝動購物的心理價位區間調查;顧客若無購買任何商品,須支付20美元 運費郵資,是以藉此降低公司物流成本;此外,Stitch Fix會將被退回的服飾、配件款式紀錄下來,往後配送時則會避免類似產品,藉以減低退貨機率,並從中取得顧客的相關問題資料,進而協助公司精確了解顧客的 需求。也因此,Stitch Fix能夠針對這些歷史資料,提前預測消費者的購物喜好,並達到個人化推薦的目標,像是在配送出去的1萬個包裹中,顧客從5件商品裡面,挑選1件或1件以 上的比例就高達80%。

口碑行銷 最佳免費廣告

最佳的宣傳方式、也是成功關鍵,就是顧客之間的口碑,因此Stitch Fix特別關注顧客在相關社群網站分享Stitch Fix購物體驗的概況。有些使用過Stitch Fix的顧客,會在社群網站發表心得文章,分享自己的購買經驗與紀錄,並將此服務推薦給其他人。再加上多數顧客分享時會將試穿後的照片放上去,這對於 Stitch Fix來說,就是最佳的口碑宣傳方式,因為這些照片的主角是顧客本人,都是素人而非專業模特兒,這讓其他顧客更容易感受到真實感,也更信任其所呈現出來的 效果。

此外,Stitch Fix也會利用社群網站的相關口碑分享,加以分析顧客的喜好與習性,而這也是Stitch Fix成立前兩年,儘管沒有市場行銷人員,卻能成功銷售商品的最大因素。透過上述的口碑宣傳效益,就促使Stitch Fix會員增加至5萬人,營業額成長了5倍,每月更賣出90%的庫存量。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078_692079400862984_5922440091159564318_n  

台灣人有很好的應用環境,可以測試許多新的模式。當我們在抱怨環境不好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自己就是建環境的人。

前不久,一則不算大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根據Millward Brown 2104發布的AdReaction研究,全球32個市場中消費者的多媒體使用行為,台灣每日平均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時數為世界第一,多達197分鐘, 較全球平均數值的142分鐘高出55分鐘。另類台灣之光的背後,其實提供了滿多有趣的思考線索。

線索一:科技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便利還是新的制約?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會議中,台上報告者講得起勁,底下與會者也滑得起勁,這樣的會議真的有達到溝通 的目的嗎?又如原來應該了解傾聽的公民責任,變成太忙碌忙著反應自己,少了反應時差(情緒直接),擴大了自我,也擴大了人之間的分歧及分裂。

這讓我想起香港知名文化人梁文道曾說過,生命是有限時間組成,如果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滑手機,會不會錯過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不分時間、情境都在滑手機,虛擲了自己的生命,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我在想有沒有可能提倡一種新禮貌運動,吃飯時好好吃飯、開會時好好開會、該跟家人講話時就好好地溝通。禮貌不是一種規定,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線索二:我們需要短暫快速的刺激,還是深層的思考?最近很多朋友都感嘆,台灣社會越來越淺薄了,事情看熱鬧的成分,遠大於事件背後的意義。例如ALS冰桶 挑戰,在國外,它是一個兼具熱鬧與公益的好事,到了台灣,怎麼變成一齣名人娛樂?有時候在想,也許是Facebook這類社交平台按讚太容易,我們只想追 逐一種被看見的滿足感,而非對於人或世界的狀態感興趣。我們忙著透過不斷地表達自己,證明自己存在,甚至只選擇順從自己認同的訊息來源,久而久之只聽見自 己的「迴聲」,在布滿鏡子的屋子裡,只見到自己。我擔心的是,當年輕的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長久下去,會不會忘了怎麼去思考?

線索三:如果回不去,裡面有什麼創新的可能?既然手機早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一定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事情不一樣。

我好奇地找了一下資料,發現有些創意真的還不錯。例如在美國,既然行人愛滑手機,在顧慮交通安全的情況下,乾脆開滑手機專用道,減少意外的發生。我也看到 新加坡對於新的網路社會,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某些機制,去避免駭客、網路霸凌或是匿名風險的問題。在台灣,雖然也開始關注這樣的問題,但很多時候仍是用一種 最便利行事的方法來因應,例如過馬路滑手機要罰300元,看似有了解決方案,不過執行上有極大的困難。而且從人性來看,越是強力禁止,反而招出更多挑戰。

台灣既然拿下了第一名,這背後也暗示台灣人有很好的應用環境,可以測試許多新的模式。當我們在抱怨環境不好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自己就是建環境的人。

蘇麗媚

前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目前以個人身分創辦夢田文創,探索在數位匯流的無序結構「流經濟」大趨勢下,實驗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文創產業「流經濟」的各種可能性。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BJIFNK  

作者文∣洪嘉蓮 攝影∣蕭如君 | 30雜誌 – 2014年9月11日 下午2:05

在一家咖啡廳裡,兩個失業的中年大叔對坐著,想著下一份工作要做什麼。

兩人擁有相同的背景,前一份工作都各自「做倒」一家網路購物公司,手頭僅剩的資金湊一湊,只有200多萬元。 
有限的資金、兩位中年大叔,湊在一起能迸出什麼瘋狂的創業點子?

「從抄襲開始做起!」瘋狂賣客創辦人兼執行副總江鑑修說,瘋狂賣客是他的第3次創業。

江鑑修與劉文堯從國外網站Woot.com發現相當適合他們的電商模式。「有個模式很神奇,叫做『每日一物』,每天只賣一個東西,把量賣到最大,」當時兩人一致認為這個模式很符合資金、人員有限的創業條件,於是,開啟了瘋狂賣客的瘋狂之路。

顛覆傳統電商做生意邏輯,「瘋狂」,竟然可以變成生存下來的武器。瘋狂賣客面對強敵環伺的電商市場,戰戰兢兢地存活了5年多,知名度比不上Yahoo、PChome等大型電商,卻擁有110萬名的高忠誠度會員,2012年轉型成為團購網站,去年創下3億元營收。

這隻小蝦米憑什麼存活下來?因為,他們都不用大鯨魚的方法做事。「瘋狂」,內含的是「顛覆式的想像」,瘋狂賣客徹底顛覆以往做生意的電商邏輯,從第一步的採購,就讓供應商摸不著頭緒。

確立每日一物的銷售模式後,兩位「賣大叔」開始尋找貨源,他們開出的條件是,「我要賣的是市場最便宜,我要最優惠的價值、不吃貨。」完全違反做生意的邏輯。

「不承諾銷售量、也不買斷貨,又只賣一天,他們覺得天方夜譚,10家有11家拒絕我。」江鑑修回想當時,繞了一圈沒有一個品牌商肯合作,只得靠友情贊助,談定第一檔的商品熊貓隨身碟。

搭上熊貓來台的新聞,以及電影功夫熊貓的熱潮,熊貓隨身碟賣199 加99 元,「99 元是運費,但我們發明一個名字叫『走路工』,不叫運費,讓價格看起來更犀利。」

瞄準上班族的中午休息時間,每日一物選在中午12 點準時開賣,規則是,「喜歡就買,不喜歡就走。不加量,賣完就下次請早。」

瘋狂賣客用「便宜」、「限時限量」,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實驗性的「每日一物」有了不錯的成效,1個月做到1、200 萬元業績,成功賺進第一桶金。

每日一物「雜碎袋」打響名號

瘋狂的念頭又開始運轉。「這網站只賣一個東西很凋零,不有趣的話,東西不想買就走了。」江鑑修跟另一位創辦人劉文堯討論,該怎麼辦呢?

「我們想到『寫故事』,如果不喜歡商品,至少看看文章,」兩位賣大叔每天親自撰寫kuso 文章,改編歌詞,或是批評時事,也有笑話、鬼故事,字數在1000 字以內,讓逛網站的人覺得有趣,養成每天看文章的習慣。在瘋狂賣客的初期會員養成,起了很大的功效。

「瘋狂賣客很不像正經的生意,我們像是店老闆,罵我、讚美,我都會回應,消費者覺得很有人性,幫我們分享出去。」

「雜碎袋買了會倒楣、失望,嘗進人生的喜怒哀樂??」,看起來無厘頭的文案,卻吸引了搶購「雜碎袋」的熱潮。

取自百貨公司銷售福袋的靈感,瘋狂賣客開始賣起「雜碎袋」,裡頭大多數是庫存、瑕疵品,但是在100 個商品中,會有1 個大獎,賣1 加99 元,每人限買1 個。

「雜碎袋」成為瘋狂賣客獨一無二的商品,還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強大宣傳效果。

第一波購買「雜碎袋」的消費者開始在部落格上開罵,「這是什麼爛東西啊!」「你的東西還比我好,我真倒楣。」眾多的開箱文、謾罵文讓雜碎袋一炮而紅,500 個備貨在10 分鐘內銷售一空。

打著「連雜碎都能賣」的口號,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看到了電商市場突破紅海的致勝關鍵,就是「賣別人沒有的東西!」

高毛利的客製化商品,創造差異化

產品數量與送貨時間是電商競爭的雙指標,瘋狂賣客卻占不到優勢。延續「顛覆」思考,瘋狂賣客用客製化商品與「別催我」貨運政策應戰。

商品數量比不過大型電商,那就自行開發商品,「賣別人沒有的東西」,跳脫爭奪1%毛利的商場規則。

瞄準甜點市場1 年百億商機,瘋狂賣客去年底開發提拉米蘇盆栽蛋糕,搭上「窮到吃土」的kuso 文案,創下一天賣出3000 個的銷售佳績,光是這一檔,就創下千萬營收。

「食品週期為1 季,一定要市場沒有的」,侯銘罡表示,開發人員要有「市場鼻」,從社會氛圍、市場敏銳度觀察出市場需求,像是療癒商機、小確幸。還能從百萬會員的行為做data mining,看出使用者的喜好,開發出下一檔可能熱銷的商品。

比起傳統電商採購規格化商品,賺取18%-25%的低毛利,瘋狂賣客轉為開發客製化商品,以單一商品的25%-35%高毛利,創下高營業額。

目前客製化商品以甜點為主,「進入門檻比3C 產品低,目前開發出5 成的成功商品,」商品開發部經理黃郁勝表示,自行開發的成本相當高,每開發一項商品需要1-2 個月的前置作業,打通產業鏈是最大的know-how,有效建立工廠與消費者之間的三方互動。

在眾家電商業者競爭24 小時、5 小時到貨的戰場中,瘋狂賣客選擇「隔岸觀虎鬥」,以「別催我」貨運政策因應,從「時間差」的較量轉換為「just in time」服務加值體驗。

「物流把成本變高,消費者不會因為你送的快就多付錢,」侯銘罡表示,送貨快是心理感受,不是時間差。「滿意度是快,還是有其他的benet?」往服務體驗加強,像是在客訴前就先客服,主動詢問商品滿意程度,讓服務加值空間變大。

「賣東西很難差異化,只比價錢,瘋狂賣客還多了說故事的空間。」瘋狂賣客創立5 年多,從每日一物、雜碎袋、kuso 文案、自創商品,每個階段都埋著瘋狂的因子,瘋狂,其實更像是對喜愛事物的執著與熱情,向瘋狂的人致敬。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7JXdtD  

【經濟日報╱溫子欣】

過路客、熟客、品牌客…

朋友的咖啡廳要擴大營業,新的店址位置十分有趣,因為斜對面150公尺處有一間剛開張的星巴克,而隔壁有另一家知名連鎖咖啡外賣即將進駐,在可以預期的將來,周邊也會陸續開設其他飲料專賣店,於是我們便討論此店應該採取的策略,進而產生了如下的「三種客人哲學」。

不要以為來買咖啡與飲料的客人都是一個樣子,所謂三種客人,就是過路客、熟客與品牌客,過路客是以方便性與習慣性為主,對於商品品質與店家特色不甚挑剔,但也最沒有忠誠度。

台灣冷飲外賣店與咖啡吧密集度可說冠絕全球,但是許多開店的業主卻打從開始就鎖定「過路客」,這也是最危險的作法。

「這邊人潮多,所以我就開在這裡,這邊競爭者少,所以我就開在這裡,反正人多,『可能』會停下來買的人也就多。」鎖定過路客實在沒有什麼太大好處,因為就算你的店「暫時」人潮洶湧,也無法阻止其他的店家眼紅搶進,於是同類店家愈開愈多,過路客卻不會增多,客人分散後,終至玉石俱焚。

熟客則是因為基於對該店的某些特殊條件認同而穩定消費的客人,他可能是喜歡店家的經營哲學、喜歡老闆的親民風格、喜歡店內的氣氛、喜歡商品的品質、討厭大品牌的量產規模等等,總之,他們會有重複性與經常性的消費,也支撐了獨立店家的生存。

品牌客則是如今最普遍卻又最奇怪的存在。他們為數眾多,忠誠度高,但卻又說不出喜歡什麼,即使逼他們說出對品牌認同的理由,這些理由也往往與事實不符。

其實這是一件說奇怪卻又不奇怪的事,因為喜歡一個品牌,真正的理由往往是既不具體又不理性的,而品牌最大的魅力,就在給予消費者一種「感覺」,有時甚至消費者本身都不知道這種「感覺」的存在,但他們就是會重複光顧。

熟客對店家懷抱一種感情,這種感情往往很具體而強烈,品牌客對於品牌也懷抱一種感情,但更近似於一種對於品牌提供的「感覺」,它抽象卻真實。

比如星巴克的消費者,其中有些人的確自覺比別人更高尚或時尚,有些人並不是如此,但是星巴克的確讓他「不自覺」地產生優越感或自我認同。

新創品牌想要立刻吸引品牌客是有困難的,除非你幸運地帶有「文化優勢」。

可口可樂如果不是美國品牌而是來自於一個相對貧窮的小國,它今日不會風行全世界,因為可口可樂如今已成為美國文化的表徵,因此得以竊用美國文化優勢與魅力成就品牌吸引力。

那麼台灣的新創品牌怎麼辦呢?首先,只有「過路客」思維的人就不要創業了,因為那只是浪費自己的血汗錢而已。

品牌客需要慢慢累積,因此可以從「熟客」方向入手,你一開始就要有健全的品牌觀,但是這品牌的重點在吸引熟客,熟客未來會為你帶來品牌客。

事實上,熟客本身就是品牌的一部分,他們會幫你蓄積出「品牌文化」,他們對於這間店的「感情」會逐漸進化為品牌給予其他顧客的「感覺」,此後逐漸發酵為店家對熟客與品牌客「雙營」與「雙贏」的局 面。

想要成為大品牌,就先想想要如何凝聚一群熟客吧。品牌成就後的消費者或許「很好騙」,可是在轉型成大品牌前的這群「熟客推手」卻很精明。

不要老想著靠「爆紅商品」一夕成為知名品牌,星巴克可有什麼爆紅商品?蘋果電腦並不是靠iphone與ipad就成功了,它沉潛多年,就靠「工程師熟客」逐漸蓄積其品牌魅力,最終造就「非同凡想」的品牌文化,也才有我們如今所熟知的蘋果電腦。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