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編輯部 圖/Cheers雜誌 | Cheers雜誌 – 2014年9月12日 上午10:34
職場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煩心事。何不試試先改變自己思考的邏輯層次?其實,工作場合中大多數的衝突都是「對事不對人」,只要領悟這個道理,不過一念之間,就是海闊天空。
在每天8小時起跳的繁忙工作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面臨令人想「抓狂」的時刻。但要如何控制情緒,甚至進一步化危機為轉機,就考驗上班族的智慧了。 如何管理情緒,也是日本知名心智訓練課程講師田中千尋亟欲追求的答案。她曾為來自25國、近8,000名的上班族做過實際訓練,發現無論職務高低,每個人 都有各自的煩惱,但共通點都與「人」有關。
「超過90%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造成的,主因是溝通不良。而溝通不良,則是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解讀方法不同,」田中千尋強調。
她進一步將人們習慣的思考邏輯分為5個層次:環境、行動、技巧、價值觀與個性特質。前2個層次是肉眼可見的,如工作環境與執行某個專案等,但後面3個層次則是抽象的,只存在人們腦中與心中。
田中千尋指出,多數溝通不良的狀況,都是起於雙方的思考邏輯落在不同層次,甚至將「肉眼可見的層次」與「抽象層次」混為一談。
也因此,她將自己長年的研究成果,詳細拆解為接受責罵、道歉、被交付工作、被拒絕等9大職場中常見的「易失控」情境,提供想妥善管理自我情緒的上班族參考。
「責備人」或「被責備」:生悶氣前先找出對方在意的問題點
再怎麼樂觀的人,遭受主管責備難免都會影響心情。但是,如何從斥責的內容中找到問題點,做出調整,同時又不讓自己太過受傷?其實,只要學會拆解邏輯思考,讓雙方校準到同一層次,就能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當主管在氣憤之下脫口而出「你這個笨蛋!」時,指的往往是環境層次(如市場判斷錯誤)與行動層次(如企劃內容錯誤)的問題,但被責備的一方,往往會直覺連結到個性特質層次,解讀為「一定是我這個人出了問題,他從此要把我列入黑名單了!」
田中千尋指出,遭受責罵時,背後原因絕大多數都是「肉眼可見的層次」。因此,一定要把握機會,從中找出對方真正在意的問題點,才能避免犯下同樣錯誤,也能讓自己不至於太過挫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