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常常焦頭爛額,心慌意亂?該做事了,就是無法專注?

事實上,每天只要幾分鐘靜坐冥想,就能讓你改變生活步調,調節情緒,讓生活更健康。知名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教授蘇德(Amit Sood),最近在時代雜誌(Time)提出幾個做法,幫助忙碌的現代人透過冥想,調整身心:

1.挑選適合自己的活動

談到冥想,很多人的立即反應可能是:我忙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坐下來冥想?蘇德指出,冥想的方式有許多,你的日常活動都可以是冥想的機會,並非一定要打坐不可。

舉例來說,當你在跑步的時候,可以在心中默念某個字詞(例如「寧靜」(peace))。隨著你的步伐節奏,反覆默唸,就可以幫助你進入冥想狀態。

2.抓住片刻,心懷感恩

冥想的一個簡單方法是,坐下來,花兩分鐘時間想一想你生命當中感激的五個人。先開始想第一個人,想一想他曾經幫助過你的事情;然後開始想第二個人,想像你 正看著對方的眼睛;再想第三個人,想像你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讓這些人的形象在你的腦中浮現,會帶來正面的能量,幫助你積極正面的度過這一天。

3.散播祝福

同樣能給你正面能量的,則是給予他人祝福。當你在辦公室裡走動時,每遇到一位同事,就在心中默默祝福他。可以非常具體,例如「祝福你今天上午和老闆的會議非常順利」;或者很一般,例如「祝福你健康快樂」。

對你碰到的每個人都這樣做,就算你並不在乎對方,或根本就很討厭他,也無所謂。這會去除你對別人的敵意或競爭意識,取代的是有活力的正面能量。

4.從小處著手

別一開始就給自己設立太高的標準,先把冥想的時間設定為幾分鐘就好。你也可以試試蘇德醫師的這個小練習:先靜靜坐著,平緩地呼吸,然後每次吸氣時,都想像 你的腦袋或心臟充滿著光芒。第一次吸氣時想像腦袋充滿了光;第二次是心臟;第三次又是腦袋。這樣交替進行,做個兩、三分鐘即可。

你可能擔心這時間是否太短。事實上,資料顯示,大多數人最初開始學習冥想時,大多只能維持三到五分鐘而已。此外,持續每天冥想達十一天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第十二天會繼續下去。

因此,與其太過好高騖遠而無法持久,不如循序漸進。如此一來,更有機會養成冥想的習慣,讓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6VDk05CYAIeiGk  
 

不管是為五斗米折腰不得已或是渴望成功而長時間投入加班工作,「太努力」的現代人經常在成功的路途中,遇上許多令人迷惘的陷阱,此時得提醒自己︰我們真的 需要那麼長時間的加班嗎?有沒有更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方式?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更該學會聰明而有效率的工作,同時,更別忘了何時該喊停。

大多數的成功人士,究竟在成功的過程中吃過多少苦頭,很少人真正理解過。輔導過上萬家企業的日本企管顧問大師神田昌典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大部分的成功者 都曾經走過同樣的路,這一切並不是巧合。他也提出一個概念:沒有人能只帶著成功全身而退。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會碰上許多暗藏的地雷。這些地雷可能是 財務、人事、競爭對手、市場危機等,但是最大且最容易被忽略的危機卻往往出現在成功者的家庭,例如︰另一半外遇、夫妻感情降至冰點、子女或父母患病、在事 業如日中天時遭逢重大意外。

的確,世人所看到的成功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事業成功了,然後呢?他們在職場上加班、拼命,但那些犧牲與妥協開始展開反撲,很多成功者不見得能夠跨越這些危機,事業成功反而變成一種陷阱,踏進去是幸還不幸,沒有人可以論斷。

為成功與卓越犧牲

來談談更貼近我自己的經驗作為例子。好幾個月前,某天我正聽取例行健康檢查報告,醫師告訴我被診斷出患有巴氏食道症,並以特急件幫我安排再照一次胃鏡。我 察覺狀況不妙,回家以後,我做了所有人都會做的事──上網查遍所有關於巴氏食道症與食道癌的資料,然後越來越沮喪,幾乎不敢相信這件事會降臨在我身上。食 道腺癌有50%發生率是由巴氏食道症演變,而巴氏食道症患者得到食道腺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30~40倍。我發現我的情況和食道腺癌的症狀非常相符,而且還 得知這個病的發病速度快、存活率低。

原本充滿自信的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頓時好想無辜又痛苦的大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才37歲,職涯高峰正要開始,卻感覺大好前程沒了。但仔細想想也不得不承認,為什麼不是我?本來就該是我啊!

長時間加班工作以及不按照固定時間正常吃飯,是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事業家、創業家的寫照:早餐中午吃、中餐下午吃,因為壓力大,又常在晚上加班後暴飲暴食; 辦公室到了晚上11點仍燈火通明,即便回到家也掛記著工作的事;因為隨時都有很多事情必須思考,為了激發靈感、保持工作情緒,一天好幾杯濃茶、咖啡已經成 了習慣;上一次「在家吃飯」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的事了,食安風暴下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壞油和壞東西;從事一天睡不到5小時的自殺式行為,有時候送小孩去上才 藝課,自己在等待過程中累到在車上小睡,連孩子都問︰爸爸為什麼那麼愛睡覺?

一度,我非常享受處在這種「忙碌的成就感」裡。如同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瑞莎.艾默伯(Teresa Amabile)將這種現象稱為「進步定律」(The Progress Principle),意指一個人工作表現優異,就會讓他願意投入更多(時間、精神、健康等),取得更多的「小贏」,然後每天都活在滿滿的成就感裡。

聽起來很不錯,不是嗎?短短2年內,我從上班族變成中小企業的老闆,公司從2009年起每年營收都成長2、3倍,達到接近1億元的營業額。我覺得人生真的非常美好,我努力、獲得讚賞、擁有成就,人生有什麼比這個更正向、更美好的呢?
人真傻,後來我才明白,為了成功與成就犧牲掉的人生,不值得鼓勵。

聰明工作取代努力工作

雖然當時還在等切片細節、討論治療方式,但我突然領悟,天啊!我怎麼沒發現,這種獲取成功的方式有多麼不穩當?想到家人,想到孩子才5歲、8歲,想到為了 花時間跟客戶吃飯推掉跟朋友相處的聚會,恐慌與後悔席捲而來,用這方式換得一點成就根本不值得。如果為了成就大事業,生命要縮短幾十年,甚至措手不及地終 止,我想,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寧願選擇從頭到尾「一事無成」吧。
這次事件,替我的職涯按下了短暫的空白鍵,也促使我仔細思考個人與公司團隊的工作方式,我們真的需要那麼長時間的加班嗎?有沒有更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方式?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更該學會聰明而有效率的工作。

永遠比行事曆快一步

以行銷與網路產業而言,米斯特六公司員工平均8~9點下班,已經算早。而既然無法扭轉整個產業的常態,就更考驗團隊工作效率。
我自己的習慣是,運用及時而公開的雲端行事曆管理每日行程與工作,米斯特六的員工可直接透過行事曆確認並預定我的行程,知道何時可以找我討論事情,什麼時候我正在做不想被打擾的工作,例如︰規劃公司策略、進行重要會議。

然後,我漸漸開始習慣「永遠比行事曆快一步」,因為當所有事情都先做好、準備妥當,就不用每天花時間追趕進度。畢竟明天有明天的事,下星期也有下星期的行 程,將事情往後推延,只會造成效率不佳,然後一天又一天地拉長加班時間。「今日事今日畢」雖然是非常老套的概念,真正實踐卻需要強大的意志力與執行力。

優先消滅小事和瑣事

先完成工作清單中可以立刻處理完成的小事和瑣事,例如︰回覆電話、確定某個約會,是我每天進辦公室後的首要任務,所以我早上的行事曆通常會比較滿。因為米 斯特六的上班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這個方式不僅有助於減少工作清單上的項目,也可以在中午前把雜事處理完畢,下午的時間留給需要較長時間專心執行的工 作,例如︰完成一份演講簡報、撰寫一篇文章。此時我習慣不接電話、不上網、也不收email,讓自己處在一個封閉的狀態,專注完成工作。

先把小事和瑣事消滅,會讓今天的工作看起來簡單很多,而且比較不容易在進行重要工作時被雜事打斷。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896948_753435084727415_694074671182231719_n  

 

柯文哲自信的程度達到自戀,他自認是全台灣最聰明的人!但接下來要更有同理心,可以接受別人不如他,但也沒那麼差的特質,才能發揮團隊能力去改造台北。

柯文哲在台灣政壇颳起一陣旋風,政治素人憑著獨特的個人風格,及創新的競選模式,擊敗來自政治世家的連勝文。

即使是上任致詞,也很有個性:一句:「我們上工吧!」,代替原先有的感謝。

這股「柯P風潮」帶給台灣政壇一股清流。也有人說,柯文哲特異的思維與見解,還原了政治最原始、真誠的一面,讓現有的政治人物,顯得做作。

台灣政壇是否會因柯文哲的出現而有質變,值得觀察。但柯文哲是否能如選前的眾所矚目,持續帶著這樣的光環做滿4年,也值得注意。

透過同為醫師的解析,讓我們進一步透視柯文哲,解剖柯文哲。他的行為特質是什麼?他到底在想什麼?他又為何如此的與眾不同呢?

台大醫學院畢業,現任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知名作家及部落客的沈政男,特別為我們剖析了柯文哲的人格特質:

■社交不靈光的柯文哲

他說,柯文哲有3項人格特質:

1社交不靈光,人際不互動。他有一些的亞斯柏格的特質(但不具亞斯柏格症),就是人際關係不擅長,不太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這反映在他的社交活動中,沒辦 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也不會主動去與人社交。因為不熟悉,所以當他與人交談時,會說出唐突的話,有時就容易冒犯別人。所以會說出:「陳以真比較適合去做櫃 台」。

2自戀、自信而帶點臭屁:從心理學來看,柯文哲已達自戀的特質。他對自我評價過高,常常誇耀自己,說自己很聰明,會罵人笨蛋。這些都是非常有自信,達到自戀的程度,甚至有些臭屁。最經典就是「我是全台灣最聰明的人」。

3追求完美,自律甚高:柯文哲追求完美,重視規矩。他要求紀律,一絲不茍,無法容忍錯誤。因此他訂了很多的SOP,就是要一條一條明確清楚,叫其他人也按表操課。因為他要求自己完美,也要求別人完美。因此在文化局長有爭議時,柯文哲無奈的說出:「我也是照制度走的啊!」

要先弄清楚,這3種性格孕育了柯文哲,而並非他19歲考進醫學院後,才讓他的人格特質變得如此。

■柯文哲人格特質不等同於醫師性格

當然,柯文哲的人格特質是很適合當醫師的。他對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且有紀律,功課一定會比較好,也才考得上醫學院。當上醫師後,也不容易出錯,會努力去醫治好病人,並有條不紊的執行繁瑣的醫療流程,照規定去做。這些都是柯文哲適合當一名醫師,也做得不錯的原因。

但這不是柯文哲的醫師性格,也不能代表醫師的性格就是如此。

那醫師的性格是什麼?沈政男說,醫師在醫院是最大的,醫護人員都要聽他的,他的專業是無人能挑戰的,醫術也是無人能及的。所以醫師在醫院裡有絕對的權威,他是一種上對下的威權管理,發號命令讓底下人去執行,底下人絕不能有異見,單單執行就對了。

同時,醫學是純科學,故醫師會常用SOP來重複執行許多的流程,這流程是不會有差異,也不容許出錯,因此,醫師很常是拿著SOP來辦事,沒有SOP,也一定會訂出自己一套SOP,也希望別人照著做。

這些是醫師性格,但轉到政治上就會出現格格不入,甚至發生卡卡現象。

■醫師從政的卡卡現象

首先因政治是社會科學,它不能用SOP來規範。你不可能用一個SOP來說明12年國教的政策該如何走。更不可能用SOP來考慮忠孝東路的公車專用道是拆還是不拆。政治不是那麼絕對、也不一定精準、更不是一絲不苟的。

再來是專業被分散。醫師在醫院說話沒人敢不聽,且沒人會質疑,因為醫師對該領域的醫學應是最在行、最專業。但在政府單位裡工作,有媒體、有議會,不再是一人說話算數,也不是你一人聰明專業就懂得所有的事務。

很多領域,市長是比不過交通局長對交通的了解,也比不過教育局長對12年國教的熟悉。這些都必須由專業人士來負責,那就要學習聽別人的意見,不能再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最聰明的人。

此外,柯文哲不能用管理醫院的那一套帶進市府,他不能要求所有市府人員都跟他一樣的守紀律、求完美。他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甚至容許別人不夠完美的地 方。他必須體察到別人的能力雖不及他,但也沒那麼差。不能一律要求別人達到他的完美境界,或說一律要求別人在週六、週日也要上班。每天從早上6:30起 床,忙到晚上11:00才下班,這是不可能的事。

■柯文哲的真,是優點也是缺點

他觀察,柯文哲在選舉初期,因著其充滿自信的領導風格,針對某些議題時話會講得比較滿,也比較快,如「忠孝東路公車道上任就馬上拆」。但隨著選戰逼近,甚 至選上後,他馬上會做一些調整與修正,話就不敢講得那麼坦白了,「忠孝東路公車專用道拆不拆交由專家評估」。這部分可以看出柯文哲的修正,知道不能講得那 麼爽快了。

但到了最近,柯文哲講話又變直了,當文化局長遴選出現爭議,遴選委員出來抗議或辭職時,他說出:「我也是照著制度走的啊!」或說:「很生氣,不想打電話。」這些還不致造成傷害,也代表他的真誠與坦白,讓選民看到很真的柯文哲。

只是,政治比柯文哲想像的要複雜得多,不是簡單的設計遴選辦法,或i-Voting,就能讓所有人感到耳目一新,它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協調。

這也許是柯文哲未來最大的盲點,就是自信與自戀。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想要做好、管好,當好台北市市長,這到底可不可能,大家都在看,也在觀察。

另一需要關注的是:目前柯文哲仍是一人領導,一人英雄,由一人上對下領導,把團隊抓得很緊,不容個人太多發言。但其他人都有專業,柯文哲要學會授權與信 任。如果不能授權,一人當然不可能做完全部,也不可能24小時不睡覺做事。柯文哲能否做得到信任部屬,充分授權,這也是考驗。

沈政男也觀察到另一點,他看柯文哲帶了台大同事蔡壁如進到市府,同時也讓姚立明太太楊芳玲擔任法務局長。他認為這是柯文哲心理層次上的依賴與找安全感的反應。就像小孩子出外住宿,習慣帶著自己的枕頭或棉被,是一樣的道理,尋求一個安全感與依賴,不致讓自己太懼怕、緊張。

對選民來說,民眾肯定是有蜜月期的,大多是3個月,也就是柯文哲下達「百日維新」的時間。如果選民在時間內沒有看到改變與成績,就漸漸失去信心,也不會無條件的支持下去,故柯文哲有他的急迫性,要馬上拿出成績,否則選民失去耐心,不再期待了。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5  

2015-01-08 經濟日報 劉順杰

企業就像一棵大樹,愈是盤根錯節、枝葉榮茂,棲息者愈是品貌不一,所謂好壞,全在心念之間,於是成就了繽紛世界。

有一種同事,常把「不可能、沒辦法、有困難」掛在嘴邊;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不管是為了什麼,總能發出聲浪,疲軟創新動力,是為「困難蟲」。因為工作困難無法做,和不想做才推說困難,表癥看起來一樣,其實是兩碼事。

遇上「困難蟲」,主管可以深入了解部屬不想擔責任,是因為缺乏資源和處理能力,或是公司不允許失敗?找資源、找資訊後,以身作則帶著做、教著做,困難度就會降低。

古龍小說裡面有個回聲谷,回聲谷內有群「應聲蟲」,也是企業中常見的成員。應聲蟲缺乏創意和互動,雖然不會害人,卻像錄音機。有意識的主管聽了膽寒,無意 識的主管誤認一呼百諾,總是讓計畫周密度降低,風險度增加。和應聲蟲對話,要試著讓應聲蟲表達意見,即使是小小的創意,都要給予肯定。

個性偏執,自認高人一等,又像呆呆熊愛發脾氣的同事也很難纏。他們看到有人出頭就打壓,看到別人精進就潑冷水,問他意見,馬上蜷曲身體裝死不動,稱之為「呆呆蟲」。

部屬變成呆呆蟲,常常是因為「資訊不流」,不要擔心部屬懂得多會頂嘴,企業願意承擔可能失敗的代價,才會海闊天空。

有些同事喜歡成群結黨、呼朋引伴,展現團隊霸氣;缺了什麼就吵著要,被要求支援的時候連忙飛上山頭,冷眼瞧,就像一群「尖頭蝗」。

團隊只有分工還不夠,能夠合作才是王道,遇上尖頭蝗要曉之以跨部門情誼和責任聯結,讓生命變成共同體,可以提高競爭力共抗強敵。

戰國策中有兩棵大樹在哭泣,一棵大樹擔心被砍伐,另一棵大樹說:被砍伐做家具是本份,只是被鐵砧插進身體(小人排擠),很不舒服。

企業內也有挑剔排擠別人的「鐵砧蟲」,比如有些主管不能體會提攜有能力部屬是基本責任,為了駕馭方便,只雇用能力平庸的部屬,讓企業永遠沒有人才。

其實,唯有放寬心胸,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企業要訂定公允的晉升制度,人才就不會被埋沒。

布穀鳥習慣把自己的工作,在不動聲色下推給別人做。經常藉口「我很忙」,讓「不忙的人」處理自己應該要做的事,等到別人把任務完成,立刻插上一腳,把「不忙的人」推下窩,把鳥窩(功勞)據為己有。這樣的同事姑且稱之為「布穀蟲」。

遇上布穀蟲特別需要釐清工作權責,藉由過程監督詳查,讓假的躲不了,真的不埋沒。

一身兩口,常為爭食同歸於盡的「兩頭蚘」是企業內鬥的根源,他們採用多頭馬車互相牽制,往往變成互相掩護;發生利益衝突,就變成敵視較勁。

主管為了增進全體利益,最好加強跨部門合作,促進部門間溝通了解,以避免其在矛盾中謀利。

「糞金龜」型下屬也常令主管頭疼,糞金龜每天忙著搬糞球,只為了讓主管深信他的忠誠度,報告中常用「聽說」、「可能」和「好像」當主詞,謊言被揭穿後,裝 著一臉無辜,「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這時,主管不聽「風言風語」是破解捕風捉影的唯一良策,追根究柢可以讓部屬實事求是。

經營者想讓大樹開枝散葉,先要塑造良善優質的環境,讓正向因子蓬勃、負面因子停止複製,才能終結無止息的用人噩夢。

(作者是易群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8058_802861363105963_2849560529488790381_n  

2015-01-08 經濟日報 高行

全球PC(聚碳酸酯)鏡片市占第二的寶利徠(1813),2013年遭逢巨變,主力部署的北美經銷商集體殺價,整體市場陷入價格廝殺的紅海;不過, 寶利徠董事長宋一新做下外界難解的重大決定,寧可放棄客戶來迫使自己升級;如今,這項「不隨市場起舞」的突圍策略奏效,促使寶利徠跨進嶄新的利基市場。

殺出紅海 不隨市場起舞

營運向來穩健的寶利徠,2013年可說壟罩在一片低氣壓中。網路配鏡加入戰局加上同業競爭激烈,北美配鏡市場掀波,除連鎖通路要求議價,個別業者也聯合起來「團購」,群起以年度招標模式迫使上游鏡片商降價,以美國市場為主力的寶利徠首當其衝。

宋一新回憶,幾經思考,最終不向價格戰妥協,主要考量加入價格混戰絕非長久之計,「就算今年搶到標,明年的訂單還不見得有著落」;況且,周而復始一再低價搶標,只會讓公司繞著價格打轉,陷入無力轉型升級的惡性循環。

另闢戰場 打造眼鏡王國

宋一新最終選擇另闢戰場。細數他的事業經歷,80年代執掌全球前50大企業Ciba的亞洲隱形眼鏡部門,打下台灣、南韓、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市場,把Ciba品牌推向當地市占首位。

90年代宋一新毅然放棄高薪,離開Ciba自行創業,進而在PC材質的太空鏡片市場打下一片天。

談到期間甘苦,宋一新表示,賣眼鏡等醫材和賣其他消費品大不同,終端客戶在習慣和安全考量下,不會輕易轉換產品,配鏡行等通路在考量客戶需求且毛利本來就高的情況下,也不至輕易變動配合廠商。

寶利徠在20多年前首推太空鏡片時,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教育通路,期間宋一新幾乎全球走透透,才能打進歐美以及亞洲市場,打造年出貨1,200萬片的眼鏡王國。

如今,宋一新為跳脫價格廝殺的紅海,下令公司全力衝刺研發期長達六年的新一代鏡片狐彎技術,目前市面上僅有該技術能讓大尺寸墨鏡具備遠近視及散光等矯正功 能,鎖定日趨增加的大型太陽眼鏡時尚族群。宋一新指出,該市場儘管只有10%,但後續有望跳升至50%,躍居太陽眼鏡市場主流。

狐彎技術 獲得各國專利

據了解,寶利徠旗下的狐彎技術可說獨步全球,其他廠商只能做到+300度(老花)到-400度(近視)的矯正範圍,而寶利徠可做到+600度到-1000度,並已在美國、澳洲、日本、台灣取得專利,現正積極向歐洲申請,試圖把國際級的競爭對手擋在專利牆外。

宋一新笑著說,狐彎技術的市場效益,有很大機會從醞釀期邁入高速成長期,主要理由指向該技術創造前所未有的需求,再加上數個國際大咖級廠商爭相投入,更讓人嗅出市場即將起飛的味道。

面對再一次的另闢戰場,身經百戰的宋一新顯得自信滿滿,表示終極的致勝關鍵是創造市場,屆時公司將跳脫以往的經營模式,朝「賣技術」的高端廠商邁進,獲利主力來自每一筆採用狐彎技術的授權金。

如果當時選擇向市場低頭,加入削價競爭行列,宋一新恐怕還在為來年的訂單發愁呢。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