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音まりあ.jpg

面對異議 四兩撥千斤 2017-06-29 03:49經濟日報 吳育宏

歐美企業擅長「創新」是不爭的事實,最大的原因之一,是西方國家自學校教育開始就鼓勵公眾發言。相反的,亞洲國家的教育要學生遵循體制內的「標準答案」,好像把課堂上提問跟發言定位成「問題學生」。

這種觀念根深柢固之後,很多創新的想法在萌芽階段就被扼殺,難怪我們的企業比較少出現創新的點子。

這是「學生」的錯嗎?我想有更多責任在負責引導的「老師」身上。

簡報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簡報者抱怨台下的聽眾不提問,明明自己講得口沫橫飛、精彩萬分,為什麼到了Q&A的時間台下一片沉默。

可是他沒有注意到的是,可能是講者的表情太過專注、論點太過強勢,或者是偶爾與台下互動的過程,呈現出「拿麥克風的人是老大」的感覺。

上述種種表現,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簡報結束後聽眾提問意願的高低。所以,「沒有人提問」,絕對不是聽眾太內向、主題太枯燥等表面原因而已,講者本身要負更大的責任。

特別是當有一位聽眾提問時,講者如何與他互動,深深影響了下一位提問者的意願。大部分B2B簡報的場合,很重視講者的專業度與權威性,可是如果你因此表現得像一位說教式的「老師」,就不能怪台下聽眾被你引導成乖乖聽話的「學生」了。

如何在維持專業形象的前提下,又讓聽眾勇於發言、放開心胸參與討論,就看台上講者塑造出什麼氛圍。

強調自由民主的美國,多任元首都有在演講時被台下抗議的經驗,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智慧。

2008年正值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總統小布希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一起出席記者會,小布希發言到一半時,一名伊拉克記者為了向美國抗議,突然從觀眾席朝小布希丟了兩隻鞋子,小布希彎腰躲過這個襲擊。

現場混亂稍微被控制之後,小布希繼續接著說:「這個『丟鞋』的意外,正是民主的象徵。在自由社會裡,人們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這個權利,是美國4,200多名軍人的鮮血換來的。」

小布希的這個回應,不但保住自己的尊嚴,還將一度失控的現場拉回到演說的主軸(自由民主)。

我們姑且不談論小布希的爭議與功過,但是他在這次抗議事件中的反應,扭轉了原本尷尬的場面、贏得更多美國人心,恐怕連丟他鞋子的記者都不得不佩服。

在商務簡報的場合,當然你不會遇到「丟鞋」這麼激烈的舉動,但是聽眾提出不同觀點、甚至完全反對你的看法,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不過往好處想,當衝突、反對意見出現時,全場的注意力就會被完全的凝聚,如果你能像小布希一樣找到一個「支點」或「施力點」,把這一股凝聚的能量拉回主要議題,「危機」就變成「轉機」了。中文的俗語稱「四兩撥千斤」,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作者是台灣B2B業務行銷專家,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iant 的頭像
    valiant

    SharE KnowledgE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