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花綺羅.jpg

桃機董座曾大仁 打造智慧桃機 2017-06-28 04:05經濟日報 楊文琪

「桃園國際機場有很多單位進駐,除了機場公司,還有政府部門的移民署、航警、海關、農委會動植物檢疫、航空公司、地勤、保全、免稅店、餐飲店等,有3萬人為進出旅客服務,加上周邊區域,我們看桃機的管理,要以城市管理的方式來做,而機場的各項服務要到位,就要組成機場服務聯盟一起做,才能做得好。」桃機公司董事長曾大仁說。

精準管理 疏散壅塞旅客

曾大仁指出,桃園國際機場開站滿38年,當年松山機場的國際旅客量移轉到此,一年有400萬人次,服務旅客量成長到1,000萬時花了九年時間,再成長到2,000萬人次則花了14年,到了2013年旅客成長到3,000萬,又過了13年,但是衝到去年的4,000萬人次只花了三年,顯示桃機已進入高速成長期。

他說,他曾想過,桃機下一個成長1,000萬人次花多久時間,照目前的狀況發展,應該三至五年就可以達成,這麼高速的旅客量成長,意味著對機場的業務和服務品質的高挑戰,因為現在第一、二航廈(T1、T2)的年服務旅客量(分別為1,500萬、1,700萬)早就不夠了,所以第三航廈要盡快做,才能紓解航運、貨運和旅客旅行壅擠的情況。

曾大仁表示,因為服務需求和機場壅塞,老舊的機場設施勢必要做一番整修,過去完成了第一航廈(T1)的拉皮,以及南、北跑道的整修,現在則在進行滑行道的整建和第三航廈(T3)的興建,這些都是為了提高機場的服務品質。

而剛才提到整個機場要做城市的管理,也就是在工程整建時,周邊的交通一定要維護好,且區內也要有接駁巴士,讓公共運輸完善,並要做共同管理溝通,不光是機場公司、航空公司、貨運站,其他業者也都可以使用,能夠有效管理溝通,可以降低管理的風險。

其次,現在桃園機場特定區內只有一個變電站,一但有狀況就會發生供電問題,所以在興建T3時,就同步興建第二座變電站,讓彼此可以互為備援,提高供電的穩定度。

他指出,過去兩座航廈長期累積沒有照顧好的細節,現在都成為機場的負擔,例如漏水、管線資料不夠清楚等,現在要以現代化的技術與管理來做,將兩座機場所有的管線資料(水、電、通訊、消防、排水等)重新調查後,用數位化方式儲存檔案,以3D模式來做管理,未來有任何狀況,可以立刻調出資料進行處理,既符合精準管理也可以降低營運風險。

數位儲存 降低營運風險

曾大仁表示,桃機要大改變,首先要治病再強身,也就是將淹水的狀況先作處理,把不足的基礎設施補強;其次是變聰明,亦即引進智慧化有效率的系統(如自動報到、自助托運行李、自動通關設備、安檢系統等);然後才能得到旅客的滿意、微笑,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則有賴T3的完成,因此,現在很重要的工作是穩定兩座航廈的服務水準。

他說,現在T2的供電系統是一整組的,無法分區停電,所以整修時相當麻煩,「因此,T3我們就要求可以分區供電和提供各個維生系統,這樣T3啟用後20年後要整修時,就比較方便。」

曾大仁說,現在規劃2021年中T3完工啟用後,要逐步將T2分區塊停用,接下來就是整個管線重新安排調整,提高服務水準,因為T3的年旅客服務容量是4,500萬,足可提供服務旅次的需要。

整個機場有很多單位,服務旅客的員工有3萬人,機場公司只占560人,曾大仁指出,要將整個服務水準拉高,獲得旅客和國際肯定,勢必得所有單位的員工一起努力,「我們已經和各單位提過,大家也都有要提供旅客良好服務的共識,因此,大家要組成一個合作的『機場服務聯盟』,一起來完成這個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