桜ちなみ.jpg

接班人養成的四大關鍵

2016-02-24 00:56 經濟日報 邢憲生

企業相關的新聞中,最吸引大眾目光的項目之一就是公司創辦人或是負責人的接班訊息。除了接班人的信念與做法會決定組織未來的走向外,外界也會好奇,這些被拔擢的人在前任建構的框架下,能夠快速地做出更好的成績,還是終究會被無預警地拔除?

事實上,除非原先在位者的表現實在很差,否則由於新的不確定因素加入,企業的市場價值時常會暫時下降。更差的情形是,組織可能因為接班出了狀況而步入衰退的命運。

這也難怪一些頗為成功的組織負責人會向我訴苦,不是他們想要賴在現職上不走所以不找接班人,也不是他們眷戀位居高位所帶來的權勢,實在是適當的接班人難尋,很難找到想法和能力都能讓自己放心的人。可是這種無奈的理由是真實的嗎?

之前曾待過一家頗為成功的企業,由於創立公司的負責人並沒有下一代可以接班,加上他認為公司文化的認同需要長期的薰陶,因此尋找內部的專業經理人來接手職務變成了他唯一的選項。

不過幾經選擇與淘汰才脫穎而出的接班人,雖然在行事風格上和創辦人相似,但是在基本信念及價值觀上和創辦人就有著顯著的差異。

由於接班人急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加上對公司老臣並沒有一同創業的革命情感,在安排自己的人馬進駐,並且雷厲風行地推動一系列節省成本的做法時,就難免得罪了一些理念不同的老幹部,造成了他們的離職。

或許是接班人並未讓創辦人了解他推行政策的原委及現況,取得他的信任與背書,也或許是接班人缺乏領導的魅力與溝通技巧,導致許多外部投資人對他有不少的意見。

有一次,就在接班人沒有處理好勞資糾紛,事情鬧上新聞後,創辦人決定班師回朝,而接班人也黯然地退出經營團隊。

其實,不管組織的大小、職位的高低、或是不同的接班型態(家族成員接棒、內部專業人擢升、外部空降部隊加入…),接班這個讓組織持續運轉下去的必要任務永遠是一個敏感話題。

主要是接班的過程中牽扯到周遭所有關係人的切身利益;有機會的候選人都希望自己能屏雀中選,遴選人希望能找到最符合自己期望的人,放手的人希望接班人能蕭規曹隨,而接班人則期望自己能超越前輩。

至於那些因為接班不成而產生的不平與阻抗,都讓主管視接班任務為畏途。

以接班議題研究聞名的范博宏教授表示,接班不順的組織會減少價值達60%,而了解並處理個人獨特價值的不可傳與差異性,以及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是決定接班良窳的關鍵。

事實上,無論接班人之前的學經歷或是成就如何傲人,對新的職務而言,接班人就是新手。因此需事前提供其準備與練習的機會。

此外,因為當事人在換了職位後必定會調整其原先的思維與做法,所以在尊重當事人的想法下,提供必要的指導、監督、回饋、與修正給新手接班人也是一定要有的。

此時,充分授權,讓其自生自滅、一意孤行是不恰當的。然而,一旦接班人已熟悉職務、全然上手,職務交接出去的人就應功成身退,讓出舞台。

至於接掌新職務的人也要銘記於心,處於新手狀態的自己要隨時學習、虛心請益,在還未搞清楚狀況,建立互信基礎前,千萬要避免貿然行事,做出暴虎馮河的不利舉動。

此外,經常向上級主管報告想法與進度,了解其觀感並獲得建議與共識,以做為提升成果的參考也是十分的重要。畢竟,善用可獲得的資源是所有成功主管的不二法門。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