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720_718890871530327_118440446878028570_n  

【經濟日報╱吳仁麟】

為了聽一場期盼已久的演講,我又再一次的走進了EMBA的課堂,這才想起12年前就是在這裡讀EMBA。

我曾經拜訪過這場演講的主講人,對這位企業家經營事業的理念和方法印象非常深刻。

他公開對員工說,「朝令夕改」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因為市場瞬息萬變,沒有人能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公司要有應變力。

他在精品市場打下一片江山,品牌經營得很成功,卻堅持毛利比照製造業。他說,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他選擇把絕大部分的獲利給了品質。

這場演講,他很認真準備,贏得了滿堂采。在發問時間,商學院的老師特別請教他,以一個企業家的經驗,對商學院的教育有什麼建議?學校該如何教出企業需要的人才?

他說,這麼多年來他雇用過不少出身商學名校的員工,對這些高學歷的菁英有兩個共同的印象:

一、基本功不行:經理人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思考和表達,這些人不會寫、不會講,更不會想。 二、應變力不行:這些人習慣標準化,把KPI和各種分析工具當成神來拜。就像只會照著劇本來演的演員,一旦劇情沒有照著劇本走就演不下去。

到底商學院出了什麼問題?這位企業家的故事某種程度點出了一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問題。

長期以來,商學院的教育一直在強化學生的「理性」與「感性」,卻少了「人性」。

因為對人缺乏關心,所以人在商業市場裡變成「工具」和「產品」,商學教育教學生用理性的數字來評估一切的成敗得失,用感性來說故事以管理行銷。但是少有商學院教學生,用「人」的立場來看世界和看待自己。

演講的最後,企業家說了一個故事送給大家。他說,他在馬來西亞的合作廠商被稱為「全球頂尖精品的軍火庫」。這家廠商的副業是養鱷魚,往來客戶裡包括全球最知名的皮件公司。他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家公司的手提包要賣這麼貴,一直到他參觀了鱷魚養殖場。

他說,一走進養殖場,他就注意到一大堆鐵籠子,這些大小不一的鐵籠子是用來關各種不同年紀的鱷魚。當一隻鱷魚長到一歲,身上的皮紋長得不錯,就會被相中並且關到最小的籠子裡。

從這之後到死,這隻鱷魚就永遠無法離開籠子了。它必須像穿著盔甲一樣,只有四肢露在籠子外,像個受刑人走完一生。

這故事聽來也像個縮影,那些爭相搶購身價不凡鱷魚包的上流社會菁英,顯然不會認為自己手上的驕傲是另一個生命悲劇所換來的,甚至,這些悲劇正是他們付出大把鈔票的理由。

聽這段故事時,我刻意看了教室裡的那些EMBA學生,發現有幾個人正在流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iant 的頭像
    valiant

    SharE KnowledgE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