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整理】
友嘉集團旗下有工具機、印刷電路板、產業設備及部品與綠能等四個事業群,去年斥資40億元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的Huller Hille等六家工具機廠,是近年全球工具機產業最大規模收購案,帶動集團年營收一口氣激增上百億元。友嘉工具機事業群已訂下2017年挑戰年營收1,000億元目標,屆時工具機年產量可達3萬台,產值與產能都將成為全球工具機龍頭。
![]()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問:台灣工具機產業應如何轉型升級?
答: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結構性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目前相關業者營運規模大都在新台幣數十億元左右,根本擠不進全球前30大,無法取得市場主導權。要突破這種瓶頸,就必須整合,朝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以友嘉集團為例,在台灣有包括友嘉、麗偉、勝傑、眾程、松穎等七家工具機廠,合起來就比國內任何一家工具機廠都大。
友嘉推動跨國併購,也是著眼於運用國外大廠的品牌力,提升集團能見度及產品價格。
問:友嘉集團如何推動轉型升級?
答:友嘉集團正積極推動全球控股,工具機事業群旗下26個品牌,目前是虛擬控股,包括聯合採購、協同開發新產品,未來則要透過全球控股,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及吸引人才。
友嘉集團已規劃成立「友嘉國際控股公司」,預計2017年工具機事業群總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時,申請回台上市。
問:友嘉集團全球布局策略與國內企業有何不同?
答:友嘉工具機事業群目前擁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國內大部分同業都沒有海外這一塊,友嘉海外併購或合資的20幾家企業,一年為集團貢獻逾180餘億元營收,友嘉大陸一年也挹注160餘億元。
台灣多為中小企業,心態偏向保守。友嘉過去曾規劃與國內幾家大廠合作,推展海外併購,但大家興趣缺缺;反觀德國MAG,當初就是德國政府出面整合三家瀕臨倒閉的工具機廠,最後躋身全球第二大工具機製造集團。
問:友嘉跨國併購,在語言、文化上是否曾遭遇問題?
答:友嘉海外併購,最早是買一家有70幾年歷史日本老廠,但之後才發現語言不通,就算透過翻譯,也常溝通不良。這家老廠產品技術領先台灣20幾年,友嘉在很多地方,根本搞不清楚做法是否正確,最後只能抓重點經營,包括材料成本及人均產值等。
友嘉剛入主這家日本廠時,曾找一位業界風評不錯的日籍專業經理人任執行長,結果老員工普遍有「看好戲」心態,最後也做不出成績。
問:友嘉如何融入被併購企業的文化?
答:友嘉後來在海外併購企業,都不再派執行長空降,「用原團隊可以,但要換腦袋」,方法是一手拿紅蘿蔔、一手拿鞭子,與原團隊討論工作目標,達成就可享受分紅利益。萬一真的不行時,還是得忍痛撤換,去年義大利四家子公司,就有二家公司總經理被換掉。
【2014/05/16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管理外企 鞭子蘿蔔齊下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679184.shtml#ixzz31y6zsvD3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