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气女星北川景子因为清纯...

「假使有一小時的決策時間,就該在第59分鐘再回應;如果有一年的時間,就等到第364天;即使只有一秒鐘,還是要儘量拖延,連一毫秒都要計較。」面對決策時機,這是教授帕特諾伊(Frank Partnoy)訪問百餘位不同領域專家所得出的結論。

由天下文化出版的《等待的技術:慢想,讓決定更好》一書中,作者帕特諾伊反覆提到,大多數的情況下,決策者應花多一點的時間「慢想」,思考後再做決定,避免直覺誤判,管理「延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

可能的結果 仔細評估

面對決策,有人選擇快速決定,也有人爭取時間思考。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謝馨慧認為,決策速度快或慢,端看事情是否容易決定。例如,辦公室是否要買咖啡機,短時間即可決定,若與工作、組織或客戶相關,做決策時應仔細思考可能產生的結果。「沒有對的決定,只有適合的決定」。

她說,快速決策不見得好。思考不如花費一些時間,過程中帶著節奏和方法慢慢地想,廣泛蒐集資料,列出執行的可能性,最後找到對大多數人都有利的決定。

若遇上突發狀況,領導者決策面臨時間壓力時,謝馨慧認為,將思考時間急速壓縮,此時正考驗著他們是否擁有預先看到問題的能力,足以避開阻礙,直覺做出最好的處理。

不斷地檢視過去成功的經驗,檢視思考是否周延,以驗證直覺的正確性;若因為經驗值不足,無法釐清直覺是否可行,可詢問他人意見或蒐集資料,整理出可分享的資訊,並告訴工作夥伴或客戶,大家共同討論,一起承擔結果。「情勢變化不是一時就能看清楚,採取正確行動的時間相形重要」。

書中也提到,當企業遇到需要危機處理的狀況時,假如在風頭上就立即道歉,行為顯得衝動且草率,不妨等所有資訊浮現後再道歉方為上策。

謝馨慧以公關角度觀察,道歉的時機必須看事件發生的情境,比如食品中出現蟑螂,就該立刻道歉,才能安撫人心;過去曾發生食品添加三聚氰胺的有毒物質,不知情的廠商在爆出問題的第一時間是否應立刻道歉,值得商榷,因為他們並非故意忽略食品安全。

沈澱思維 考慮更周延

她認為,應先將產品下架,了解事情原委,加以查證或分析後,找到原因,再向外界道歉,才是最佳的危機處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沈永正說,企業間競爭講求快速接單和生產效率,面對策略決定就不能只求快,需要時間沈澱,可以說是一種「等待的藝術」。

「慢想可讓人沈澱,當你有不同的觀點時,考量事情會更周全。」他認為,大環境瞬息萬變,企業需加以等待,接收更多訊息,才能做出周到的判斷;正因為企業運作講求效率,所以更需要慢想。

他舉例,中國大陸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從前每年一到暑假,便會到河北省北戴河度假,之後都會發布重要決策,可見環境對決策的影響力。

直覺判斷 往往有盲點

當人們要做重要決策,有時受到環境、時間、情緒或壓力影響,難免會出現錯誤判斷,讓自己轉換環境,跳脫原來的思考模式,不急著做決策,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

書中特別談到,人們有時會陷入直覺情緒對上邏輯推理的掙扎。

沈永正認為,有些企業決策者做決定時,往往相信自己的直覺,立即知道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有人則需要利用各種不同工具和訊息,引導自己做判斷;不論哪種類型的決策,關鍵是減低犯錯的機會。

若做出判斷前,能有等待的時間,甚至出現直覺前,稍微再等待一會,讓自己有機會跳出框框看待即將決策的事,也許之前看不清楚的部分,可看得更清楚;否則只相信直覺,一旦小部分出錯,企業經營將付出代價。

他說,大部分台灣中小企業主追求快速效率,因為不能等待,很多判斷必須從過往經驗而來,成為經營決策常存在的盲點;決策前,蒐集資訊的方法很多,如邀請專家根據問題提出意見,深思熟慮之下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書中的「棉花糖實驗」,成為慢想的最佳例子。研究人員給兒童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立刻吃掉,假如可沉住氣等待,之後將可拿取兩塊棉花糖;擁有等待能力的孩子,與後來的事業表現呈正相關;這也告訴我們:「慢慢想,到最後關頭做決定,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全文網址: 管理錦囊/慢想 讓決定更好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242435.shtml#ixzz2iSUaPJ5j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