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第一天就大漲163%!
這間連比爾蓋茲都投資的素肉公司,關鍵技術竟來自台灣的他
2019-05-10 10:05商業周刊 吳中傑/商業周刊
什麼樣的股票,可以創下美國股市2015年以來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首日漲幅紀錄,甚至打破美股20年來,消費性產品企業IPO首日最大漲幅?
它的題材,跟社交軟體無關,也扯不上最新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相關應用,而是「植物素肉」。
5月2日在美國那斯達克敲鐘掛牌的「超越肉類」(Beyond Meat),是一間專門製作素肉的企業,產品包括素的雞柳條、漢堡肉等等。背後的投資人一字排開堪比星光大道,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及香港首富李嘉誠等人。
雖然尚未獲利,但這間公司掛牌第一天,就受到投資人瘋狂追捧,股價大漲163%至每股65.75美元,打破資本市場多項紀錄。目前該公司市值約合新台幣1180億元,比成衣大廠儒鴻還高。
但你可能很難想像,造就這個股市新星的幕後英雄,其實來自台灣。
目前為美國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暨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的謝富弘,可以說是「超越肉類之父」。他研究食品科學數十年,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大豆蛋白的食品加工研究,試圖運用食品加工業界常見的食品擠壓機,透過高溫高壓製程,製造出「植物肉」。
初期,謝富弘只能做出一整塊的素肉,無法做出肌肉紋理,直到90年代後期,才做出高仿真度的素肉。直到2000年初,謝富弘拿到美國聯邦農業部一筆新台幣上千萬元的經費,反覆微調各種壓力與溫度的組合,甚至是產品擠壓成型的流速,終於在2008年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雛形,纖維、咬勁都可比真實雞肉。
同一年發表在期刊後,剛好被超越肉類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伊森.布朗(Ethan Brown)讀到,他直覺:「這就是我要找的技術,」多次拜訪謝富弘與校方,談定合作。
今年48歲的布朗,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2014年,他接受商周專訪時坦承,雖然有名校學歷,但自己中年以前的人生並不順遂。他從學校畢業後曾創立一家推廣乾淨能源的組織,最後卻因為意見分歧、溝通不佳,被董事會一腳踢開,失敗收場。
但布朗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而且從不打算放棄,那就是: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問題。
「記得我準備出社會時,父親跟我討論職涯,問我這輩子打算做什麼?當時他問:『你認為這世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回答:『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我認為,如何減少溫室氣體與碳排放,是人類社會當前面對的重要任務,所以後來我不論做什麼事,都往這方向努力。」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跟日本一直都是世界頂尖的素食加工品出口國,甚至布朗創業初期,也曾從台灣進口原料,再自行加工。但最後創造出素肉飆股的,卻是在美國的布朗,而非握有技術的台灣或日本?
當然,各國的創業資源與資本市場環境不同,但不可否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動機與目的,或者更直白的說,你怎麼定位與包裝自己的事業和產品?在實力以外,打造出一個讓資本市場埋單的故事。
一個全美前十大MBA出身的年輕人,當身邊的同學都擠往華爾街或全球百大企業時,從小生長在美國東岸華盛頓特區的布朗卻反其道而行。
他的父親是研究環境倫理學的大學教授,在他小時候,就買下一塊農場,時常在週末或寒暑假帶著全家人去農場生活,讓布朗從小熱愛與大自然為伍。
布朗回憶:「我爸爸是個哲學家,所以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跟他討論許多不一定有答案或解方的大問題。」在這種鼓勵思考問題的環境下,布朗認為,自己是想要「解決大問題」的人。
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能源組織踢出、經歷這個布朗視為「人生最大挫折」的低潮,他依然想往「拯救氣候變遷」的方向努力。這次,身為素食主義者的布朗決定從食物下手,試圖解決自己從小掛在心中的命題:「如果我們可以從植物攝取蛋白質,那為什麼要吃肉?」
自從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氣候變遷成顯學之後,美國一直不乏提倡減少肉類消費的非營利組織。但商學院出身的布朗,相信消費者的行為,及商業力量,能比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更快改變世界。
因此2009年,布朗成立超越肉類公司,目的是推出植物性蛋白製成的食品,改變大眾飲食習慣,也減少因畜養動物與家禽而產生的大量碳排放。
因為一開始就將目標客群設定為一般大眾,而非素食者,布朗知道,他要挑戰的是人類「吃肉」天性,所以產品口感必須幾乎跟肉一樣,才能讓習慣吃肉的人買單。
「吃肉這件事,已經存在人類歷史有數百萬年,要人們完全停止吃肉並不可行,唯一可能的方式,是讓大眾攝取植物蛋白的同時,還是可以享受『吃肉』的樂趣。」布朗表示。
本身缺乏食品加工技術的布朗,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原料,自行加工,但很快發現這樣行不通,因為自己做出來的產品,跟市面上的素食產品沒有兩樣,吃起來頂多有「像肉的感覺」,但距離真肉給人的飲食體驗,還有很大差距。
最終他找到謝富弘,與密蘇里大學簽訂技術合作條約,終於在2012年合作開發完成超越肉類第一項商品。
布朗自豪的說:「我們跟其他素食產品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承諾消費者,可以享有跟吃肉完全一樣的體驗。包括素雞肉條上的肌理紋路、咬勁和口感,甚至講究到消費者咀嚼的時候,牙齒接觸到素雞肉條摩擦的感覺。」
雖然目前超越肉類尚未獲利,去年虧損接近3000萬美元,也有批評者認為,超越肉類的價格比一般雞肉貴,加上主要通路是鎖定中產階級與金字塔頂端的高級超市,似乎只是有錢人的食物。
但根據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統計,美國素肉銷量在過去3年大增42%,產值規模約274億新台幣。就連向來強調火烤牛肉的連鎖速食業者漢堡王也和超越肉類的對手不思議食品(Impossible Foods)合作,推出素肉漢堡,而美國食品巨頭Tyson Foods也開始跨足素肉產品。
雖然還不知道超越肉類,他的營運能否也像股價一飛沖天,但可以肯定的是,食物革命的火已經點燃,你我的飲食消費行為,正改變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