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田彩也香1 (2).jpg

打破行動慣性 最適者再生 2017-03-10 03:15經濟日報 顏長川

在自然界,達爾文(Darwin)發現「最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在企業界,唐納.薩爾(Donald Sull)發現「最適者再生」(Revival of the fittest)。

在動態的經濟環境中,一家新創事業騰空而出,光速竄升為產業領導者,競爭者個個想取而代之,產業分析師對它讚譽有加,創辦人以公司新建大樓為背景成為雜誌封面人物。剎那間,景氣逆轉,公司受挫,業績不振,利潤下滑,淪為雞蛋水餃股。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人稱這種現象叫做「封面詛咒」,因為被推崇的年度風雲企業或人物,其內部主管甚至員工,會因外界的掌聲產生自滿的心態,怠於向上提升而逐漸喪失競爭力;真應了孔尚任《桃花扇》的一段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唐納.薩爾從大學、MBA到博士,都在哈佛大學完成,是所謂的「純種」哈佛人;先後任教於倫敦大學商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進入學術界前,曾任職於麥肯錫顧問公司,並擔任歐、亞、美洲知名企業的諮詢顧問,可說是實務與理論兼具,被《Fortune》雜誌選為十大新一代管理大師之一。

唐納.薩爾從眾多成敗企業的生命周期中,觀察到企業沒有不變的「成功方程式」,一不小心很容易陷入「行動慣性」的陷阱而不自知,最慘的是找不到「著力點」轉型再生而淪入萬劫不復之境;因而悟出「最適者再生」的法則,職場人士應引為殷鑑 :

首先是成功方程式(success formula)。天底下沒有永恆不變的成功方程式,過去成功的經驗並不保證未來還能成功;像川普主政的美國創造了高度不確定的動態環境,政治、法令、技術、市場競爭、消費者需求都充滿了變數,再也不能靠一招半式就要闖江湖。

接著,行動慣性(active inertia)左右生存。其實企業人人知道非變不可,但因應對策卻還是延用老套,甚至還加強力度,緊握住曾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方式不放;即使花大錢請顧問卻不採納顧問的建議,如果不打掉重練,很難跳脫行動慣性的陷阱。

第三則是著力點(anchor)。若從成功方程式是由策略、資源、流程、關係、價值所組成的觀點來看,那麼擬定策略、振興資源、改造流程、強化關係、重鑄價值都是可選擇的著力點。

唐納.薩爾指出,當前企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要拋棄老把戲,打破日積月累的「行動慣性」,選擇最適的著力點才能確保轉型成功。從這本書中可以學習到變革、轉型,以及選擇等三個觀念:

一、變革(Changes):亞里斯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現代人習慣這樣說 :「變是常態,不變才怪」。應變=靈活度+耐力。

二、轉型(Transform):轉型成功靠經營者的承諾。承諾=願景+執行力。

三、選擇(Choices):每個著力點都有優缺點、風險、最適用和最能奏效的境況,要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洞燭機先很容易,跳脫慣性很難;走在變革之前固然重要,掌穩轉型之舵才能永續。

一個企業會成為暴起暴落的流星,還是基業長青的恆星,就看經營者能不能做有效的轉型承諾。

(作者是中華電信資深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