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衛生署統計報告顯示,近4年來乳癌一直蟬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年的新增病例將近六千多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侯明鋒教授指出,目前乳癌新增病例仍在持續成長中,但年齡卻持續下降,儘管年輕化的趨勢早已在全世界開始發酵,不過亞洲人年輕化趨勢卻高出許多。臨床上,甚至出現17、18歲的乳癌患者,患者起初以為只是纖維腺瘤,沒想到竟是惡性腫瘤,幸好發現時還是第一期,經過治療後,目前該名患者已經恢復正常生活、結婚生子。 侯明鋒教授進一步指出,美國婦女乳癌發生率平均年齡是50到60歲,而台灣卻是40到50歲,整整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根據臨床經驗,越年輕的婦女罹患乳癌,腫瘤惡性度越高,癌細胞轉移、復發的機率也可能越高,以致預後的成效較差。侯明鋒教授解釋,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人種、基因、以及整體生活型態改變,飲食西化等因素影響。現在人飲食越來越精緻,而女性經期變早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根據統計,11歲以前來潮或55歲以後才停經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侯明鋒教授說明,每年約有3成的乳癌患者在接受過完整手術治療或輔助性治療如化療、賀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後,仍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復發的現象,而其中約有1/4的患者屬於人類第二型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rbB2)陽性反應,這類患者通常預後狀況比較不好。 侯明鋒教授進一步說明,過去的標靶治療以大分子單株抗體為主,為ErbB2陽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第一線治療,但是一旦細胞表面受到藥物刺激產生變異,就會失去作用,臨床上近4成的患者進行傳統標靶藥物治療初期有效,但最後仍可能出現抗藥性,新式乳癌標靶藥物屬於小分子抑制劑,小分子比較容易進入細胞內阻斷ErbB2訊息傳遞路徑,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目的。新型乳癌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為腹瀉,目前健保沒有給付,藥價昂貴,一個月費用約為新台幣11、12萬元。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