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 Instagram創辦人教你用「刪去法」找出市場區隔
文/Chloe Hou
自2010年推出,Instagram受到全球用戶的喜愛,並在2012年以高達8億美元的金額,出售給了Facebook。兩位創辦人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的身價更是水漲船高。最近,Systrom和Mike Krieger受到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簡稱NPR)邀請,在該電台自製的Podcast節目《How I Built This》上,大談他們創業的過程。
本文三大重點:1.每個產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2.觀察小事情,也能成就大事業。 3. 找出市場區隔,讓手機也能跟相機一樣拍出好相片。4. 當危機降臨,記得「為顧客著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1.每個產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Instagram的成立,全來自創辦人Kevin Systrom的點子。2009年市場上的App,通常都沒有齊全的功能,而且用戶也無法快速、方便地分享相片。民眾常常需要將相片分別上傳到Facebook、Twitter等社群網站上,而不能只透過一個應用程式,將相片同時分享到多個社群網站上。
另外,當時並不流行「分享相片」作為生活記錄的方式。Systrom說,大部分的民眾覺得,只有攝影師才能拍出好相片與人分享,所以很多人並不敢大方放上相片,與別人分享生活點滴。
但是,在研發App的初期,Systrom並沒有直接著手開發相片App,反而研發了一個稱為「Burbn」的App。「Burbn」結合了地理位置服務和網路遊戲,讓用戶可以打卡、規劃未來行程、賺取點數,還有相片分享功能。由於功能雜亂,讓用戶無法容易上手,造成「Burbn」的使用人數則停滯不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