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南日菜2.jpg

從微笑到彩虹曲線─看產業轉型 2016-11-16 05:13經濟日報 呂學錦

台灣的製造業,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在電子與資通訊領域的硬體製造,更是難能可貴。這是我們經濟體系中固本的看家本領,國際知名經濟期刊還曾在封面故事中,盛讚「台灣很重要」(Taiwan Matters),因為那時候的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的確很強,現今的主要競爭對手,當年都還未成氣候。

然而,從施振榮董事長所創、著名的企業競爭策略「微笑曲線」來看,組裝和製造落在曲線的低端,在產品生命周期或價值鏈中,附加價值最低。

當地球是平的,全球化分工進入成熟期,品牌業主對於產品的構成組件全盤掌握,有能力承接組裝和製造的公司又相互搶標,組裝和製造業者的利潤自然往下發展,符合供需法則。不過,我們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夥伴之一,我們的製造業者玩得起這個規則的遊戲,而且愈做愈大。

全球經濟活動不停發展,科技創新一波又一波帶動改變,最近十年來,新興經濟體快速竄升,成為拉拔全球經濟成長的另一股力量。反觀我們在台灣,十多年來逐漸病態百出,欠缺30幾年前「愛拚才會贏」的粗曠豪氣,一切都慢了下來。

轉型升級,成為這個過程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之一,問題是,你有什麼好的策略推動它,並且得到預期的效果?

答案就在將微笑曲線向上翻轉的彩虹曲線。

相似的坐標,但又不完全相同:縱軸表價值,橫軸表產品的價值鏈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但在彩虹曲線,組裝和製造卻有著最高的附加價值。甚至,為了適應當前的競爭形勢,我們必須把彩虹曲線的概念再擴大,涵蓋組裝和製造、平台、生態系統和表演。君不見,各式各樣的表演藝術、體育賽事、電影、影音節目,甚至是廣告,都是演出時、播出時和被點擊時的價值最高。

更深一層看,微笑曲線代表的是知難行易,彩虹曲線代表的則是知易行難。

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是相對的概念,但在實務上卻是相容的,絕非互斥。當年以個人電腦為代表的高科技發展時期,比較像處在知難行易的環境,微笑曲線的提出,搏得企業界認同運用並惕勵;然而,當前由於網路社會的形成與無所不在,豐富的網路知識庫垂手可用,如今的大環境跟30多年前微笑曲線提出時,的確有天壤之別,現在比較像是知易行難,比較難的是價值比較高。

當然,如果不分別計較,生命周期中各種事務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且宜平等對待,那麼,把曲線拉平成為直線,代表知行合一,豈非更美妙?

五年前,新任諾基亞執行長的埃洛普(Stephen Elop)分析該公司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節節敗退的原因,就曾經喊出:「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只拿走我們的手機市場,他們把整個生態系統都拿走了!」一語道破競爭的新形勢──所謂紅色供應鏈對台商的威脅,就是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

誠摯希望藉策略性創新,把台灣企業帶到彩虹曲線的頂點。

(作者是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