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田彩也香5.jpg

辜成允 創造CSR商業模式

企業社會責任(CSR)趨勢全球正夯,不少國內企業將CSR視為成本負擔,做起來備感壓力;不過,近年推動CSR卓然有成的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則有著獨樹一幟的看法,認為CSR不只是做公益,而是可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不但讓企業化開銷為收益,更能確保CSR永續發展。

踏入台泥位在花蓮的和平廠區,一排排巨型試管映入眼簾,宛如科技叢林,在試管中成長的雨生紅球藻,經過萃取後,可製成價比黃金的美容聖品蝦紅素,除具備極高的經濟價值外,這也是台泥近年推動CSR的重大成果,以獨步全球的技術,將綠色循環經濟落實在水泥產線。

 

產學合作 攻雨生紅球藻

雨生紅球藻賴以存活的養分,正是來自於水泥燒製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台泥透過先進的捕捉技術,將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一方面養殖雨生紅球藻,還可供應給食品行業製造碳酸飲料,可說將廢棄物變黃金。據台泥估算,由二氧化碳捕捉所衍生的蝦紅素事業,不但每年貢獻4,800萬公噸的減碳量,明年更將貢獻上百億元營收。

台泥在本業上也積極轉型,從單純消耗資源的水泥公司,透過製程改善、產學合作,轉型為「綠色價值鏈」企業,就以旗下水泥廠、電廠及工業港「三合一」的和平廠區為例,水泥廠提供發電所需的石灰後,電廠產生的石膏、飛灰,又會回過來供應水泥廠使用,發揮循環經濟效用。

台泥之所以有效切入綠色經濟,成為CSR企業標竿,辜成允在近期舉辦的一場企業公民論壇中透露,當初抱持想法是「不相信 CSR沒有衍生的商業模式,一定能有辦法延續!」

據此,台泥對CSR的投入,絕不是不計成本的付出,而是以五年為一周期,策略性評估相關投入是否有正面價值,以及後續的商業挹注。

 

創新商業模式 營收可觀

辜成允驕傲地說,我們不僅在微藻固碳摸索出新方向,也很少人知道,全台灣有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都是由台泥旗下達和環保處理,一年帶進集團236億元營收貢獻。

同時,台泥也將循環利用水泥窯高溫焚燒垃圾技術引進對岸,陸續在貴州安順及廣東建立垃圾處理廠,並計畫進軍全大陸,為集團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台泥也同步搶進最夯的水資源再生利用,將廢棄汙泥轉化為水泥窯低溫焚化燃料,可將其中戴奧辛等有毒物完全燃燒,並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進行再利用,殘餘重金屬可作為水泥原材料,目前正積極爭取兩岸大型標案。

台泥在環保領域投入預算,自2008年至2016年共投入3.2億元,包括以2.25億元興建「辜嚴倬雲保種中心」,為全球最大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活體保存機構,另投入9,300萬元用於碳捕捉。

一般企業投入CSR,恐不如台泥自始至終都很順利。辜成允笑著說,公司業績好的時候,董事會成員不見得會過問 CSR 的投資,但是業績不好時,就會提出質疑,此時便遭遇困難。

他建議,企業一開始可從公關、交際費挪出費用來做,讓董事會不感覺預算增加,順利起步後再建立一套讓CSR成果量化的透明機制,爭取大家認同。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推CSR做公益。 本報系資料庫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推CSR做公益。 本報系資料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