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 用在刀口上
2016-03-02 02:31 經濟日報 王欽堂
一家生技公司因為癌症新藥臨床實驗解盲結果「不如預期」,股價連幾日跌停。這類仍在研發中、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市值就超過千億元,讓管理學院所教的企業價值評量完全無用武之地。除了反映投資人對投資知識及資訊的不足外,當然也和該公司所研究治療的標的疾病,有重大關係。
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除了早期發現外,至今仍然沒有一種藥物能根治它,只能暫時緩解或延緩死亡。因為,沒有根治癌症的曠世良藥,任何宣稱可以治療癌症的藥有些風吹草動,自然讓病人、病家及投資人對其寄予厚望而趨之若鶩,股價自然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形成所謂的本夢比。
鼓勵消費 未必是全民之福
這其實反映了人性。平常要花錢做預防,多數人都不積極,或者認為不必要,等到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後,卻又再多錢都願意花。在癌症新藥開發中,會投射在股價的期待上,自然也不難理解。
當然這也反映了現代醫學的盲點。儘管人類宣稱醫學技術已經如何發達,我們仍然對諸多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束手無策,我們甚至連一個高血壓都沒有辦法治癒。
醫療如果以「產業」視之,就要鼓勵消費、驅動需求和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等。只是,這真是全民之福嗎?
對於民眾的健康照護,究竟應該以追求經濟產值,還是追求全民健康為任務?
最近幾則新聞都與交通有關,包括已經來台營業三年的國外叫車軟體,因為「罰不怕」,政府要祭出吊銷執照等更嚴厲懲罰手段。
另一件新聞是北市某區長年交通壅塞,市府要提出可能管制措施。前述這家在全世界沒有任何自己車子的「運輸」公司,市值卻已經超過600億美元,而另一汽車共享網站Zipcar,是美國一家成立於2002年的公司,在2015年估市值也超過60億美元。
類似這種因著網路的發展而創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可以讓資源擴大運用的好構想。
「這種經濟模式正為不斷消失的工作、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Zipcar創辦人羅蘋.蔡斯(Robin Chase)在她的新書《分享型企業》中提到。
共享型企業 善用有限資源
這位三個孩子的媽媽,創辦一家以半小時為出租時間單位的平台,原因是她要接送三個孩子上下學,但卻認為沒有必要因此而買一部車。
她總合成功分享型企業的三個共同基礎是:產能過剩+共用平台+不同的同儕參與者。她稱這種新型態的組織結構為「共享型企業」 (Peers Inc.)。
「全球平均氣溫到2100年預計會提高攝氏四度,而地球人口將高達110億人。面對這些人類生死存亡問題,我現在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投資分享型企業,來解決眼前這些現存的威脅──氣候變遷、全球有限資源的耗竭、以及生態系統的崩潰」。她在書中強烈呼籲。
聯想到醫療體系。健保實施20年,台灣醫療環境產生的劇烈變化。小小台灣共有兩萬餘家醫療院所,其中有20餘家醫學中心、500餘家大小醫院。因此,論及產能過剩議題,醫療體系絕對是一個大領域。
在各國政府都正視醫療成本過高、醫療效率低落及人口高齡化等問題,如何有效的運用醫療產能是一個重要議題。而現在台灣的醫療資源,正是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創新思維 發展協同經濟
醫學中心床位一位難求,而擔負社區照護的社區型醫院及地區醫院逐漸消失,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則嚴重不足。
生產及消費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讓人類不斷地製造和消耗。因此,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既有資源,讓資源創造更大價值或資源重覆運用,都是地球永續的重要議題。一般產業如此,醫療產業也是如此。新總統產業之旅,如果能把這些新經濟納入政策規劃中,則人民甚幸。
幾天前因為牙齒不適去看了牙醫,這位牙醫師沒有經過討論和徵詢我的同意,就逕行安排X光照射,既沒有告訴我原因,也沒有告訴我結果。因為他心想多檢查不是壞事。
只是他錯了,我清楚知道不必要的放射線是有危害的。
只要健保制度一天沒有改變,台灣的醫療消費永遠都是鼓勵消費的,只是分為由消費者或由供給者所驅動,或者共同驅動。怎樣讓資源充分運用,減少浪費,如何讓創新驅動的經濟,取代生產及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協同經濟、分享經濟,可望成為解救人類走向自我毀滅的解方。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