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送書影響久,對方永遠記得
2015-08-04 14:18:43
傳書袋友誼 10萬個書袋邀你認領
聯合報系啟動「把書傳出去,友誼『袋』進來」傳書閱讀活動,結合學生熟悉的App,由聯合報及熱心的企業、基金會提供十萬個書袋,讓孩子們把想推薦別人的書,寄送給認識的朋友,或是需要書的新朋友;希冀以同儕影響力,鼓勵收到書的孩子閱讀。
送書影響力 5年10年都記得
在網路與平板電腦的年代,讀書是否落伍了?親子作家李偉文昨出席聯合報系「把書傳出去,友誼『袋』進來」傳書閱讀活動時,引用亞馬遜網路書店的調查表示, 閱讀網路文章時,快速瀏覽導致「訊息是訊息,我是我」;但閱讀書籍時,思緒隨著內容融入時空中導致「人書消失」,與書相遇仍是永恆的動人議題。
李偉文笑稱,自己送禮時都送書,不像食品吃過就忘,送書的影響力可以持續5年10年,永遠讓對方記得。
結合數位App 同儕力量帶動讀
聯合報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陳迪智說,閱讀素養是下一代孩子因應資訊爆炸最重要的關鍵能力,但在手機、平板如此普及的今日,書本被逐漸冷落,傳書活動結合數位App,就是要貼近孩子的生活,以同儕力量影響更多孩子接觸書本。
陳迪智舉例,即使常買書給女兒,但女兒不太理會,女兒反而因為同學介紹一本書後,在逛大賣場時就是要在圖書區找出那本書;辦傳書活動目的,是讓孩子透過同儕分享閱讀。未來活動希望能擴大為一百所國中小,甚至兩岸交流。
逾10校響應 傳書也盼收到書
第一波響應的學校包括基隆銘傳國中、北市新民國小、北市靜修女中、新北興化國小、新北育才國小、宜蘭中道中學、宜蘭慧燈中學、台南黎明高中、新北汐止國中、新北仁愛國小、台中東大附小等。
台中東大附小學生蔡鈺敏、北市新民國小學生莊言、和北市育才國小學生景品姍昨在現場分享傳書故事。蔡鈺敏挑一本《二哥情事》,想鼓勵升國二的表姊。她說,書中描述許多男孩子的趣事,可紓解課業壓力。
莊言則想與死黨分享英文書《The War with Grandpa》,他說,書中描述阿公與孫子吵架,讓他感受到「要理性和大人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景品姍則分享成語書《我是光芒》給好友。3位學生都期待未來也能收到別人傳送的書籍。
你也來相挺 一棒一棒傳書香
北市新民國小校長潘良惜說,家長都有數位焦慮,因此更需要推動閱讀,希望更多學校能參與,以行動支持,一棒接一棒地把閱讀氣氛傳遞下去。
傳書人用手機下載「Book.書」(google play搜尋「booktrip」)App,掃描QR code,可以記錄書盒傳遞的路徑和距離。凡掃描書袋上的QR code打卡與拍照留言,校園團體都可以索取書盒響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