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9  

2015-03-24 04:21:19 經濟日報 張威龍

宇宙萬物都在變易,但是變的當中,有個不變的法則。《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指,一切想要有所作為的方法或是人、事、物,都有如夢幻泡影,好像露水也好像閃電,應該這樣去認識它。

所有萬物都是由無形意念所感應變化生成,是由能量聚合而成的表象並不是真實、永恆存在的東西,只是暫時存在而已。儘管如此,自然界還是存有一定的軌道、一定的限度,把這些不變的軌道和限度找出來,便能夠「以不變的法則,來駕馭萬變的現象」,即是以不變應萬變。

管理者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掌握變易必循的軌道和必守的限度,預測未來的變化,尋求合乎情境的合理措施即是所謂的「隨機應變」。

《老子25章》說到:「道法自然」。說的是道的本質就是客觀規律。最根本的是要「人法自然」,也就是一切順其自然,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因此,面對身處環境詭譎萬變、競爭劇烈的企業,《金剛經》的四句偈可提供企業經營的一些啟示:

洞悉企業環境變貌

既然一切人、事、物之存在是許多因素的因緣成熟聚集而成,緣盡則分離消失,顯示一切都是會變化不會永恆不變。管理者須體認企業內外在環境,無論是外在的政 治、經濟、科技、社會、人口、文化等因素或是產業環境的同業競爭者、顧客、供應商、潛在競爭者或替代品等影響企業獲利的因素,都不斷的在變化。緣起緣滅,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機會也沒有永遠的威脅,企業本身也沒有永遠的優勢也沒有永遠的劣勢,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存在,是會改變的,是可 以改變的。

管理者若有此體認,就不會產生執著心,執著於產品或服務的優勢而忽略顧客需求的變化而患了所謂「行銷短視症」。也不會執著於同業就是敵人或競爭者,而是尋 求如何共同合作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創造雙贏的局面。在面對經濟蕭條帶來經營困境時,因瞭解一切都是暫時,總是會過去的而不會失去理智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等。

發掘顧客潛在需求

因為一切事、物的發生都是暫存,顧客的需求也是不斷的受到外界影響而變化。企業就應瞭解資源有限以及人們的需求差異,因而必須選擇目標市場,深入觀察、體認顧客需求的變化,進而發掘顧客的潛在需求以便想滿足其需求。

了解顧客的關係也是因緣的聚合而成,如何使關係更緊密連結甚至長久維持,都有賴企業是否願意用心去了解顧客需求變化,把握住這緣分成為良緣進而長久。

例如,產品或服務的品項或功能也須不斷隨顧客需求之變化而加以改善;了解顧客需求的變化是動態的,更是必要建立一套監控系統以便隨時掌握只有企業本身瞭解而競爭者不知的顧客需求變動,如此才有機會形成競爭優勢。

危機管理有備無患

世事無常,危機的不可預期性和破壞性以至於「非市場因素的天災人禍」,也會造成本來具相當競爭力的公司突然倒閉或陷入嚴重危機。管理者若了解金剛經的四句 偈意義,就會重視危機管理,就如古人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畢竟有備無患,能降低或躲過風險也是一種優勢來源。此外,企業一切營運活動也都是經過 審慎的思維、將不同專業整合成顧客想要的價值。

企業營運是由許多相互影響的小活動因緣成熟而成,活動結束後,相關人、事、物又回到原本的來處。如何建立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文化,珍惜員工的善緣,投資教育訓練,使全體員工都能珍惜這種機緣,建立「利他」的善緣,才能成功整合各種價值創造活動,是管理者的主要課題之一。

管理者若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無常中,若能比競爭者進一步體認環境的多變及人、事、物的暫存且無常,就知道「過去 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只有把握當下,善用現有的人、事、物將之強化與整合,滿足顧客的需求,且不斷的改善或創新以便滿足多變的顧客需求。因瞭解無 常,事先擬定可能的因應對策,也是另一種企業競爭優勢來源。

(作者是崇右技術學院經管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