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9  

2015-03-17 04:53:38 經濟日報 張威龍

《老子》第1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道」作為其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

第一個「道」是名詞,指的是事物發展的本原和實質,或說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達的意思。老子「道」的思想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道有重要意義。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否有絕對、一成不變的管理規則或方法?顯然沒有。

西方現代管理學家認為人在企業所扮演的角色,都在不斷變化,且至今無法證明基於那種的人性假設理論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有效。

管理理論發展,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到現代管理理論等三個階段,無論哪一種理論都無法硬套在企業實務人力資源管理之中。

自古有「性本善」及「性本惡」之爭,近幾年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也有人力資源管理規律、經驗之爭。這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現象歸根究柢不是學誰、怎樣學的問題,而是如何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益處。

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認為:管理的基本規律、原則、技術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老子「道」的思想,只有正確把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積極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及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借鑒其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失敗教訓,才能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企圖有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最終只能「東施效顰」,甚至一無所獲。所以,最佳的管理之道是遵循客觀規律,因時、因地、因人、因境而定的「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1章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即說:大德的內容,就是遵循「道」而行動。歷代名家皆日:「德者,道之功也。德者,道之用也。德者,道之見(現)也。」

總結其含義,即:「德」是「道」的具體體現形式,而「道」則為「德」的內容。

人力資源管理之「道」可解釋為:要遵循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客觀規律。而作為「道」的體現形式的「德」則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外在表現形式。

對企業而言,先有了建立和發展企業之「道」,通過「德」具體管理企業人力資源,最終就能實現企業的目標,所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由此可見「道」與「德」對企業人才培育的重要。怎樣的「德」對企業而言才算「貴德」呢?《老子》第51章 「生而弗有之,為而弗持之,長而弗宰之,此之謂玄德」,意指:創造他但不占有他,提高他但不認為是自己功勞,培養他但不去主宰他,這便是人力資源管理最高的「德」。

中華文化傳統道德觀念已沉澱於每位華人的靈魂深處。所以,對於現代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發號施令,監督控制,這種強制管理的功能是「治表 不治裡」,應當在更加強調「德」的管理,運用撼人心靈的藝術手法實施管理,強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每一項管理措施既合乎道理,又激發民情;理治於外, 情感於內,充分鼓勵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無為而無以為,這才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藝術的精髓,也是合乎老子「大道」的「上德」。

(作者是崇右技術學院經管系教授,本專欄每周二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