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3790_688717984535560_4746462103462812901_o  

【經濟日報╱林宸誼】

被認為是大陸改革開放崛起企業家的範例、也被視為「溫州幫」代表的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表示,不管是經營企業,還是承續家族,他的目標都只有兩個字「百年」。

掌握趨勢 業務決策果斷

為何想做百年老店,今年42歲的王均豪指出,儘管均瑤集團目前旗下有多個產業板塊,但所有共同特點,就是要建立現代服務業國際化企業的理念,至於現代服務 業,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集團設定了「五高」標準:中高端的定位、高素質的人才、高品質的服務、高技術的應用,產生高效益的回報。

「我們現在所有的業務板塊,都是圍繞著這五高使命進行,所做的事業把做久放到第一、做強第二、做大第三。」王均豪說。

他以均瑤集團曾決定放棄牛奶業務為例,當時均瑤的牛奶業務在上海市場已經做到第二名,但集團仍決定砍掉這塊業務。

「當時損失很大,包括配置的人力、冷藏車等損失至少上千萬人民幣,但我們認為繼續做下去有問題,因為牛奶賣得比水還便宜,這肯定是違背自然規律。」

包機返鄉 開啟航空事業

王均瑤指出,就因為做久和尊重自然規律,忍痛把牛奶業務砍掉,轉向高品質乳製品,後來才避開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否則也會跟著同行一起虧損。

「雖然父母沒有留下財富給我們三兄弟,但父母從我們小時候就不斷教育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王均豪說。

均瑤集團版圖涵蓋航空運輸、商業零售、乳業、文化傳播、房地產等,其中主導均瑤集團航空業的,正是總裁王均豪。他還負責集團的乳業、房地業、電子商務和戰略管理。

打開王均豪的微博,頭像是一個小男孩看著飛機掠過長空的背影。「1991年,當時我站在長沙機場,看著載滿溫州老鄉回家的包機起飛,心裡很激動,原來人思考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王均豪說。

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溫州年輕人離開家鄉到湖南做生意,每年春節前回家成了一大難題,王均瑤表示,當時長沙沒有直飛溫州的航班,搭火車又要好幾天時間,「結果有個老鄉提議,不如包一架飛機回去,把老鄉們一起帶回去。」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王家三兄弟卻當真。「我們就這樣開始,去接觸、去談,包一架飛機。」1991年7月28日,在王均豪三兄弟的努力下,長沙至溫州的包機航線開通,此後,兄弟三人一路從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走到均瑤集團。

2005年2月,大陸國務院鼓勵民營航空公司設立,均瑤集團旗下的吉祥航空,於同年6月獲准籌建,並與奧凱航空、春秋航空、鷹聯航空等成為第一批民航公司。

差異經營 攻中高端市場

然而政策的開放,並未讓大陸民營航空蓬勃發展,隨著奧凱、鷹聯出售,如今只剩下春秋航空與吉祥航空。

王均豪不認同用「幸運」兩字來形容吉祥航空的存活,「吉祥航空的成功,在於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他認為,吉祥航空定位中高端商務市場,是能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吉祥航空發展了九年,現在有34架飛機,平均機齡三年左右,新飛機無論在舒適度,還是安全性上,禁得起上海中高端商旅客人挑剔。」

他補充說:「吉祥航空行銷角度,是嘗試走差異化的道路,例如座椅的間距達到最寬,同時在經濟艙座椅也裝上一般頭等艙座椅才配備的頭靠,頭靠可以折疊、靠著睡覺,這樣舒適度提高不少。」

或許是受到大哥王均瑤離世影響,王均豪有感而發地表示,人有時候真的要倒過來活,想清楚,最終走的那一天,大家會如何評價。

智童道合 勿忘純真心境

所以他已經想好了自己的墓誌銘,是「一個明哲保『升』,『智童』道合的好生意人。」

王均豪解釋,「升」是指望自己的精神在先哲的指引下不斷昇華;「智」則是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童」,則是一個純真善良的心境。

他指出,自己這輩子,能夠做到墓誌銘的這些就滿足了,「如果以後我走了,大家覺得,均豪這個人,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作用,那就夠了。」

均瑤集團創辦人是1966年次的王均瑤,16歲就輟學到外地從商,1991年首度跨足包機生意,後來又投資計程車、乳品、零售、房地產等事業,由於眼光精準,規模蒸蒸日上,不料王均瑤因癌症在2004年猝逝,家族事業由兩個弟弟王均金與王均豪接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