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14/05/23
【文/莊雅茜】
台灣水餃店百家爭鳴,高雄的果貿吳媽水餃店,在網路開店 16個月,就創下單月營收最高265萬元。從一個左營當地人才知道的小店,成為2013年樂天市場新店銷售冠軍,是如何做到的?
累積曝光率
找部落客試吃又參加比賽
投入網路市場,是二代接班人吳書成的主意。企管系畢業的他很清楚,如果不走出去,就永遠局限在左營。於是,他跟父母借了100萬,買壓模機和宅配需要的包裝材料,2012年底正式進軍網路市場。
不料,上線第一個月,只接到8張訂單,月營收僅5000元,財務報表上的赤字,說服不了父母支持,兩代意見不合,有時候吵到見面都不打招呼。
父母不再給錢,但網路商店需要打廣告,吳書成積極參加美食比賽,同時也寄免費水餃給300位美食部落客,說服他們試吃,慢慢累積曝光率。
上線前半年,他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個動作就是坐在電腦前面,研究各家網路商店的網頁配置、行銷活動、電子報和臉書粉絲團。
重視小細節
為了一隻蝦,調整兩個月
他分析一些熱門粉絲團,如歐可茶葉、快車肉乾,有機會就參加商家交流活動,認識這些商店經營人。就這樣,一天觀摩100多間,半年下來,他看過的網路商店超過萬家。
他上網訂購近80間水餃,並依照商品、價格和評分三個項目,一一寫在筆記本上,然後想:「我們的商品如果是這個評分的話,什麼價格客人可以接受。」
吃了別人的產品後,他發現自己原來的蝦仁太小,於是嘗試用尺寸較大的蝦仁。沒想到蝦仁太大,進水一煮就破,他又改變皮的厚度、調整其他餡料的含水量。為了一隻蝦,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是為了做出市場區隔。
他注意到水餃在運送過程,受到外力和溫度的影響會產生粘黏。他花了60萬研發包裝,讓每一顆水餃都有一個「家」,並將24顆盒裝分成兩半,「吃不完可以剪開,另外一邊還是密封狀態。」
吳書成試吃別家水餃時發現,如果有縫隙就會進水,因而吃不出水餃的味道。他要求員工製作出的水餃,絕不能有開口。嚴格統一每顆水餃的重量、修邊和形狀。但是,這個規定卻讓店內包餃子的師傅哀號:「怎麼可能會有人包得出這種東西來。」
再加上父母不滿他做了原來價格四倍的包裝,這種情緒反映在其他員工身上,沒人真心服他,只把他當二少爺看待。「沒有人要包我的標準,我只能自己包。」開店之初,吳書成早上拍照和寫文案,中午則到廚房包水餃,算一算,「一天至少包一千多顆水餃。」
扎實的基本功,讓果貿吳媽在半年內轉虧為盈。不過,網路市場競爭激烈,吳書成不信熱門商品會一直熱銷,「家家戶戶都會做水餃,為什麼要買果貿吳媽?」他不斷問自己。
大賺貼心財
才賺錢,轉手買贈品送人
於是,他把好不容易賺來的錢拿去買贈品,母親節送康乃馨、耶誕節送小耶誕樹。還不定期寄送新口味產品,給顧客試吃。
不過,隨著網路業績一路攀升,這些傳統店家要面臨的問題,終究還是人力和品質控。吳書成明白這點,他走得小心翼翼,不隨便參加團購活動,怕的就是打亂品牌行情,「畢竟網路市場競爭激烈,一步都不能出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