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ysBcIt  
[文/資策會FIND研究員:高佑嘉]

Facebook在2004年從哈佛大學校園發跡,創辦人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為自己哈佛學生所建立的「線上通訊錄」服務。短短兩年時間,以高中、大學族群為基礎的Facebook,站穩了全球第二大社群網站的地位。同時從2006年7月到2007年9月間,Facebook在全美所有網站的排名也從第60名上升至第7名,並且超過Flicker、Picasa等專門分享照片的網站,成為全美最大的照片分享網站,平均每天有850萬張的照片上傳量。這些驚人的成長數據,使得Viacom、Yahoo!、Google等公司興起購併的念頭,幾經波折後,在2007年10月,微軟確定以2.4億美元買下Facebook 1.6%的股份,也把這間傳奇的網路公司市值推向了150億美元的高峰。

綜觀Facebook的成功,除了搭上Web2.0的網路風潮,主要原因有三:

一,Facebook最初嚴格規範的會員申請門檻,Facebook原來僅接受美國大專院校的.edu電子郵件帳號,做為會員登入帳號,後來才開放給一般大眾使用,造就了它成為獨特的封閉式社群,其校園背景也替Facebook樹立了非常清楚的使用者特性-年輕的中產階級與知識份子族群。對於廣告主來說,能夠清楚知道使用者的生活偏好,無疑像是挖到前所未有的大金礦,蘊含著無限的商機。

二,Facebook推出了開放式API的平台(platform),這個平台讓全世界的程式設計師都可以參與Facebook的功能和服務的設計,且這些外部的開發團隊還能夠透過他們所開發的服務,進行收費或其他商業行為。簡而言之,和微軟的封閉式開發環境不同的是,Facebook開放式的做法,等於是將Facebook與廣大的社群使用者和外部開發團隊所共享,累計至今 Facebook目前已約有2萬個應用程式/服務。

三,以國際為目標市場,使Facebook獲得更多的海外發展商機。Facebook具備典型的科技化服務的特質—跨境服務,Facebook在海外用戶數甚至超過60%,這對推動與發展web 2.0概念的網路服務業者極具參考意義。有好的服務主題和技術之外,在服務發展的初期就規劃如何跨境服務國外消費者。

在台灣,unis.tw以「大學生的社群交友網站」為號召,和Facebook一樣必須以學校的信箱作為註冊的帳號,為全國各地大專院校的朋友、社團提供一個自由自在地討論、交友的生活空間。meeya以學生為主要族群,在虛擬空間建構真實性的校園人脈網,由各學校所組成的社群網絡(Network)連結而成,使用者可以透過朋友或是搜尋功能發現在不同學校社交圈的同好。此外,包括imiyu(台灣)、Yacko(台灣)、xiaonei(中國)、zhanzuo(中國)、studentface(澳洲)、univillage(英國)等社群網站,也都從校園網絡為出發點,想要在各自的市場裡,找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資策會FIND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