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倉真菜1.jpg

中央成立捷運局 人才會生鏽 2017-07-13 15:58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數度提出「前瞻計畫透過十個捷運工程局執行,重複投資又浪費」,認為中央應成立「捷運總局」來管理全台捷運,更要求行政院長林全、交通部長賀陳旦上媒體辯論。賀陳旦昨天接受聯合報採訪時強調,各地捷運需要專業與經驗的傳承及不斷操練,若在中央成立這些單位卻不能真正操練,「人才也會生鏽。」

 

對於是否要跟柯文哲辯論?賀陳旦笑答「跟柯市長辯論,可能是人生最不智的決定」,他趕緊接著說,「這其實是推許柯市長的意思,表示任何人都辯不過他!」但他也說,「但我也不覺得,這件事要以辯論方式才能找到答案。」

屬於派用機關的台北市捷運局即將在2018年落日終止,也產生大批人力去留問題,外界認為這是柯文哲數度提到建議中央成立捷運局,來統籌、建設、營運全國各縣市業務的原因,但昨天台中市長林佳龍也提到相同論述,認為中央成立「捷運總局」有助事權統一、人力調配。

交通部長賀陳旦昨天受訪時強調「這不是一和二的選擇」而是多種組合,他認為這是一種「存同求異」,「我相信柯市長很希望捷運專業經驗可以傳承,我自己從這體系(北捷)出來也非常在意」,但他強調,這種專業及經驗只有在真正的作業現場才有辦法傳承下去,無論是放在北市捷運局、交通部等任何單一機構,都做不到。

賀陳旦說,柯市長所稱的「10個捷運局」簡化了事情全貌,前瞻計畫都市捷運部分有7個縣市,包含基隆、新北、新竹、台中、高雄、桃園、台南,其中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已有捷運局,只有基隆、台南、新竹沒有,且他認為「問題不在有沒有捷運局,而是該不該成立捷運公司」,就像過去公營公司發展公車,但仍有太多事情需要成立公司專業無縫接軌地處理。

賀陳旦說,現在的前瞻軌道38項計畫地方幾乎都有了捷運局、或是已經規劃許久準備了建設費用,交通部若成立捷運局,「有什麼立場去告訴他們『你等等,我來幫你規劃』?」,假如成立了這些單位,而不能真正操練,「人才也會生鏽、會變假的。」

賀陳旦也說,建設目的都是為了營運,最直接的就是能不能營運到大家願意付錢來搭車,系統穩定度、服務品質等便利性,如果沒有帶著專業、商業精神經營,不可能讓大家付錢來搭不喜歡的系統,因此必須由專業者來經營。而如何開拓收入、控制成本都是專業,控制成本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如何作好維修,從維修制度設計、人力、耗材管理等,都必須是對系統充分了解,才能將維修做好,而最了解系統的就是建設者。

賀陳旦說,他期望各地要養得起捷運,需要的是專業的營運隊伍,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建設的人才延續,才能無縫地往下走。更何況,若要合理看待捷運的「養」,至少各單位可以互相溝通,在支出上不要投入那麼多,他認為合理的做法應是像香港,公司中有工程部門,未來當捷運要擴建、維修時才有辦法接續。

此外,單一機構的單純想法在十年前或許還有意義,但現在於地方自治已說不過去,以台北市捷運局幫台中做綠線來看,當初為了要不要叫柯市長到台中市議會,工程就停了兩個月, 連無關的工程都不能動了,桃園捷運也是,當時機捷最後一棒在交通部手上,兩、三次被人抽走棒子。他說,這都代表了,在現在中央、地方分野來說是非常不容易處理的,「這年頭沒有「代辦」,重大決定一定要自己掌握時程、對外的說明。

賀陳旦說,營運必須要專業,專業就要從建設時開始要求,並讓專業者到現場,不可能讓他坐在會議室中發發開會通知代表主導事情。他說,柯市長對中央的期待他也完全理解,他也認為交通部應該要扮演一些角色,例如設法讓系統差異度以在國家要發展軌道運輸的前提下減少,才能有生產規模、技術引進。這也是為何相關審查為何會愈來愈專業、要求。

交通部也即將成立鐵道局,除了鐵工局、高鐵局的人,也會從台北、高雄、高鐵等地方有經驗的人,做過機場捷運的高鐵局,也應有適當經驗去外地支援各地捷運建設。他也進一步指出,除了經驗的傳承不只是到現場,政府部門也應輔導有經驗的團隊,從建設打底一路經營到營運,並做多元性調整。「不一定只有柯市長的想法,才是經驗不會流失的作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