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擔當 改善組織關鍵 2017-04-28 00:25經濟日報 顏長川
職場上的任何一家企業一旦碰到問題,「這是公司既有的規定」、「客戶老是不看使用說明」、「這是其他部門的職責」、「定價這麼高怎麼賣」、「新世代的年輕人都好吃懶作」等1001個藉口紛紛出籠,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證明「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諉過、卸責、抱怨、推託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則欠缺擔當的組織氣候將使個人無法在市場上立足,眼前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遑論「問題背後的問題」?
約翰.米勒(John Miller)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從1986年以來,便積極參與訓練開發事業,在妻子凱倫的溫柔鼓勵下,將第一本著作《個人擔當》重寫成《問題背後的問題》(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創立QBQ公司,從事組織發展,使個人擔當成為核心價值為宗旨。
米勒利用許多小故事、小案例,從不同的角度談論個人擔當、組織氣候和企業經營的道理,並且提出具體可行的問答技巧,使組織和個人都能實際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
這是一本「花一小時看完,卻要花一輩子消化」的小書,其中有三個重要的學習點 :
首先是個人擔當:有擔當的個人唯「我」是問,不問「你」和「他」,會提出更好的問題,做更好的選擇;一切從自身做起,藉由說到做到,達到心口合一的境界。
其次是組織氣候:營造好的組織氣候,須從大處(企業文化)著眼,小處(QBQ)著手;當組織的政策落實不佳,執行不力時,問題就在組織氣候。
第三,Q&A的藝術:不要用「why、when、who」問錯問題,要用「what、how」問對問題;自己去思考、改變,尋找解決困境、挫折的方式,進而解決問題;所謂的「問對問題,答案就出來了」。
米勒以推廣「個人擔當」為終生職志,直指許多問題的核心,把腦筋來個180度的急轉彎,多問些與「個人擔當」有關的問題,才是改善組織,改進個人生活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三個應用觀念:
一、我不是小媳婦——「Why me?」是受害者軟弱無力的口頭禪,帶有「我是小媳婦」的語氣、心態和想法,容易被歸類為可憐蟲;縱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拖延或怪東怪西。
二、我不是爛水手——如果爛水手責怪風向的話,那麼爛教練會責怪球員、爛主管會責怪部屬、爛部屬會責怪顧客,大家應該要有「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的共識,誰也不要責怪誰。
三、我是主人翁——組織中的每個人都願意多做一些額外的工作、用主管的角度看問題,甚至以「主人翁」心態自居,承諾用盡心力解決問題,而且絕不爭功諉過。
QBQ的終極目標是付諸行動,成為個人擔當的實踐者;個人擔當就是當責,比負責還負責,甚至是負責的n次方;當責人士會自我期許:「我是個有勇氣改變自己的人!」
(作者是中華電信資深顧問,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