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乃まどか.jpg

卓越管理把對的事做對

2016-09-29 00:54 經濟日報 林隆儀

  •  

  •  

企業的本質在「求利、重義」。「求利」致力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造競爭優勢。「重義」特別講究關懷員工,敦親睦鄰,回饋社會,提高公司商譽。「求利、重義」都涉及經營者的理念與心態,而且都和管理密不可分。

「利」字是由「刀」與「禾」組合而成,意指以刀割禾,有收成、創造成果、講究績效等意義。「義」字可以拆解成上半部「羊」與下半部「我」兩部分,具有均勻分配,公平對待,合理分享等涵義。

精明的企業家都相信「利」看得更遠就是「義」,經營企業講究的是先義後利,播下「義」的種子,才會開出「利」的果實;而「義」所回饋的結果就是「利」,絕對不可見利忘義。

管理泛指引導組織有效率地運用有限資源,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從實務觀點言,管理需要有方法,而方法包括有科學層面,也有藝術的層次;前者屬於規劃、組織、控制的領域,後者屬於用人、領導、激勵的範疇,惟有科學與藝術相互為用,相輔相成,才能做到既有效率,又有效能的境界。

「管理」到底是在「管」什麼?「理」什麼?管理的真諦又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

質言之,「管」是在管人、管事、管目標,「理」則在理財、理制、理關係,只要搞定這六項基本工作,要達成目標,創造優勢,贏得競爭便指日可待。

經濟學家多咸認為管理是一種「加法關係」,可用公式:生產要素逐一加總=產出。

管理學者則認為,任何一項生產要素都需要納入管理,才能做到高效率的產出,認為「管理」是一種「乘法關係」,可用公式表示:管理 ×(各生產要素)=高效率的產出。

策略管理學者則主張管理太重要了,影響組織成敗既深且遠,需要從更高層次看待,認為管理和生產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指數關係」,公式應是:(各生產要素)管理=有效能又有效率的產出。

管理就是在追求卓越,而卓越的管理是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任用對的人才,使用對的方法,第一次就把對的事情做對,以創造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再從管理矩陣的觀點言,管理的五大功能中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以及企業功能中行銷、人力資源、生產、研發、財務、資訊等,都是管理的目標對象。這些功能都在管理的掌控之下運作,將是達成目標,創造競爭優勢最堅強、最紮實的基礎。

企業隨著產能增長與規模擴大,協調工作愈趨複雜,官僚成本逐漸提高,如果出現管理失靈現象,緊接著而來的就是缺乏效率,浪費頻傳,競爭力衰退的局面。現代企業需要以「整合管理」的新思維,即整合有限資源,致力於達成目標,才能創造更具有策略價值的管理綜效。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