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桃子.jpg

B型企業 做良心事業

2016-04-13 05:08 經濟日報 何秀玲

聽過「B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嗎?企業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但是有些企業只專注獲利,卻不管員工福利,製造商品時更產生有害環境的污染。由美國發起的「B型企業認證」,希望推動一個理念:企業不但要獲利,更能對員工好、對環境好,甚至對社區好的經營模式。

「B」字認證 掀起風潮

這股風潮從美國已吹向台灣,已有多家企業獲得認證,許多企業默默努力藉由B型企業評量表檢視自身,期待獲得「B」字認證。

例如捷順企業的自有品牌「茶籽堂」,用農業協助社區老化的問題;嘉澎塑膠則研發、打造出沒有塑化劑的塑膠,講述的是一段老公司成為新傳產的故事。

捷順企業總經理趙文豪表示,公司與農業議題相關,主要從事製造苦茶籽相關清潔用品、苦茶油及周邊商品,他於2004年接棒,發現這幾年經營的問題是,台灣苦茶油可自主供應的量僅占5至10%,苦茶油商品90%是使用進口原料。

他說,兩年前茶籽堂成立農業團,希望解決許多社會問題。例如社區老舊、年輕人外流是許多鄉鎮的共同現象,茶籽堂在宜蘭南澳教導12位平均年齡70歲的老人種植苦茶籽,並保證收購;趙文豪說,種下苦茶籽,通常五年後才能收成,但這是種給下一代,希望吸引年輕人留鄉,或鮭魚返鄉,才有機會復興老舊社區。

茶籽堂 保護土地資源

另外,茶籽堂也做水源地保護計畫。趙文豪指出,有些水源地的上游,例如包括石碇和翡翠水庫上游等,都種植不少茶葉園,但多數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都不願意接棒,因為茶葉栽培過程複雜,茶籽堂鼓勵他們種植較簡單的作物,那就是不需施灑農藥的苦茶籽;南投與阿里山有不少檳榔園,他們找了兩處各一甲地,也將檳榔園改種苦茶籽。

趙文豪說,茶籽堂免費提供苗木讓原本是消費品的苦茶籽,將原料轉換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種子。

他說,去年6月開始申請B型企業認證,因茶籽堂是傳統產業,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改變,希望轉型調整,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嘉澎 不賣塑化劑製品

嘉澎塑膠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王政彥也是由傳統產品下功夫,過去塑膠多半有塑化劑,嘉澎塑膠販售的是沒有塑化劑的水管,讓用水更安全,塑膠使用的是CPVC材質,成本高,生產技術要求也高,但因台灣對相關知識和宣傳都不足,所以現在致力尋找銷售通路,也朝向獲得B型企業認證努力。

為什麼想申請B型企業?王政彥表示,當初父親請他回來接家族企業,一開始他很迷惘,因為他找不到公司的定位與價值,加上資深老臣能力都比他強,這是一段失落的時間。直到他看到《B型企業,現在最需要的好公司》一書而得到啟發,書中講述的價值,與他的經營理念不謀而合,也讓他找到接班的價值。

導入新觀念 成功轉型

他問自己,經營公司在意的是什麼?王政彥說,自己喜歡小孩子,希望他們所處的世界比現在更好。所以他開始參加亞洲B型企業會的運作,夥伴們平常溝通,在公司導入B型企業的概念,他還將書中重點整理出來。

他邀請台灣首家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綠然能源共同創辦人連庭凱到公司分享獲得B型企業的經驗,在會議之後,他父親上台公開宣示,公司將轉型成B型企業。

不過,也有員工問他,B型企業很美好,卻很難辦到。「我告訴這位員工你是種子,或許你從小到大被現實牽制,但我要實踐你曾經相信的良善企業,過去辦不到是因為你孤軍奮戰,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互相討論轉型才有機會成功」。

王政彥說,塑膠是傳統產業,當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目標在大家面前,每一位員工都願意朝此目標前進,他不但感受到團結和積極,就算已是年過40、50歲的資深員工,也展露笑容,對於凝聚向心力頗具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