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梓2.jpg

創新創業 期待新機制

2016-03-25 00:24 經濟日報 蔡紀眉

新政府針對數位化、物聯網及新創發展提出「亞洲矽谷產業政策」,希望打造台灣成為人才匯集、科技場域、資金充裕及持續創新的數位島嶼。拓墣產業研究所物聯網分析師劉耕睿對此表示,物聯網時代,從硬體製造到與軟體數據資料的整合分析,將是政府與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劉耕睿表示,物聯網創新發展領域相當多,從科技醫療、健康照護、金融科技、工業4.0、車聯網到智慧生活,都是未來值得切入並培養台灣下一世代軟硬整合實力的新興場域。

他分析,台灣深耕已久的製造供應鏈與產業環境,會因物聯網產生結構性的改變與衝擊,品牌的培養及平台力的塑造,將是物聯網時代中主導產業發展的關鍵。

以中日韓為例,過去10年來,韓國企業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加上關鍵技術的持續投入,在汽車、半導體、化工、消費性電子、文化、人才各領域都獲得驚人的成就。

在中國大陸方面,政府強力主導介入,充分利用廣大的內需市場優勢與充沛資金在全球積極布局;日本雖陷入長期的經濟困境,但日本政府透過政策主導與資金挹注,企圖將其品牌與高端技術的研發實力留在國內,近期日本航空產業更受到政府的積極支持而再次傳出捷報。

劉耕睿指出,台灣缺乏廣大內需市場,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研發技術也大多掌握於國外大廠,以往的政策推動常流於形式,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與配套措施,導致台灣在DRAM、LCD、LED、PV等重要的戰略產業屢屢挫敗。

劉耕睿認為,新政府若希望藉物聯網與創新科技帶動各場域的改革,在政策面與執行面上,需要從硬體製造轉換成為軟硬整合,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為主軸。

另一方面,新政府規劃以桃園為中心,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創新中心,對內結合台北與新竹,快速聯外可到香港、上海、首爾、東京、新加坡,協助台灣產業注入新血與轉型。

然而,台灣創新創業輔導計畫已進行至少十年,全台育成中心在2015年累計已有145所,並且持續增加中。但十年下來,台灣與國外創業城市仍有相當差距,登上國際並成功擴張的案例相對缺乏。

劉耕睿表示,台灣對創業環境的培育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國際輔導師資、創業原創性不足及政府法規不完善,都是台灣創業的最大阻礙。

他歸納,在未來,新政府是否能建立系統化的機制來吸引各界人才,修正不完善的創業法規,並且對新商業模式的創立能有更包容、遠見與嚴謹的規範,更有效率的執行資源的分配和分享,才有機會引領台灣的創新創業至更長遠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