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里有紗1.jpg

施明豪 為企業交流搭橋

2016-03-18 01:03 經濟日報 林政鋒

 

關貿網路董事長施明豪發起創立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成功建構平台結合優秀企業家及傑出專業人才,這一股民間企業自發性結合,將對台灣經濟打「亞洲盃」甚至「世界盃」發揮助攻效果,展現新世代企業家洞見未來的特質。

施明豪出身台南望族,父親施鐘响曾任監委,在地方政壇具影響力,他取得美國賓州大學企管碩士,目前是中山大學企研所博士候選人,為中華網龍公司董事,由於對公共事務有獨到見解,獲聘行政院顧問,近年在兩岸事務多有發揮,深獲企業界肯定。

強化兩岸互動

施明豪表示,兩岸政治上的關係錯綜複雜,但拋開政治,單純地從一般原則觀察,兩岸說同樣的語言,有類似的文字,與全世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兩岸彼此交流最沒有障礙,重點在於中國崛起,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台灣雖小,可以更有智慧創造台灣最大利益。

有鑑於政治問題剪不斷、理還亂,施明豪決定從民間力量著手,他創建「港都會」擔任秘書長,與台南「億載會」、台中「磐石會」相同,都是招募區域上市櫃公司為會員,對內彼此交流互惠心得,對外擴大與對岸企業進行深度溝通,會員視野有效墊高,從中獲益良多。

一名港都會員指出,曾有企業在大陸遭到不平對待,可能面臨重大損失,經港都會出面做為洽談窗口,成功化解危機保障台商權益,「類似的功能是企業最需要的」。

施明豪說,港都會運作後不久,他體認到應該有全台灣性質的類似組織,因此二年前開始籌備,順利在去年12月成立「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短短三個月時間,會員數從初創時的150家,增加至目前的170餘家,並陸續有新血加入,預計2016年會員可以達260家,是當前全台最大的上市櫃企業社團。

施明豪表示,兩岸三地最大的共識就是拚經濟,現在香港上市櫃公司約1,600餘家,與台灣的規模相當,香港上市商會有250多家會員,占總市值的40%以上。大陸規模更大,上市公司有2,700餘家,參與上市協會約1,700餘家。

加深經濟合作

上市櫃企業家不僅對經濟發展有貢獻,長期來都重視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但前題是企業要永續發展,創造獲利,滿足股東、員工及社會利益。有鑑於此,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在正式成立前,就在總統府舉行二次圓桌論壇,並加強與對岸企業舉行企業家論壇,加深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擴大與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大陸上市公司協會對接,進而與其他國家接觸。

施明豪指出,台灣企業面臨轉型問題,人脈就是金脈,透過協會與海外同業或異業交流、觀摩,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可以擴大視野,化解經營瓶頸。上市櫃公司協會內已成立工業合作、商業合作、科技合作、金融投資、產業研究、文化創意、健康樂活、教育合作、新世代青年智庫等九大委員會,滿足會員多元的需求。

 

協會刊物 傳頌善行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發起人施明豪重視公益,協會的官方刊物《東方領袖雜誌》中,特別選錄好人好事廣為宣揚,期望讓台灣有更多的愛心,社會有更多的幸福感。

施明豪表示,《東方領袖雜誌》是針對上市櫃公司發行的刊物,內容包涵趨勢變革、全球經貿、產業、文創、智慧等主題,但是企業並非只追求獲利而已,更多的愛心與關懷絕對不可或缺。

在創刊號中,就特別介紹彰化喜樂保育院的美籍創辦人喜樂阿嬤,這位早在1959年就從美國加州輾轉來到南投與彰化,照顧當地肺結核以及小兒麻痺病患的大善人,當年為了籌建保育院,竟然回到美國賣房子,並且向教會、慈善單位、友人募款。

喜樂阿嬤照顧病患無微不至,當初那些爬著進去的孩子,不但都站著走出來,還接受教育;喜樂阿嬤享壽93歲,在台灣就奉獻48年,用愛灌溉台灣這塊土地,令人動容。

另外,還介紹一位泡泡龍症患者劉佩菁出書,以繪本《誕生》鼓勵病友,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分享讀後感,體會到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勇敢和奮鬥,反而開創出獨一無二的人生。

施明豪說,台灣社會各角落的好人好事很多,大家都默默行善助人,成為社會最重要的能量,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要將好人好事發揚光大,善盡企業責任。(林政鋒)

 

《東方領袖雜誌》選錄好人好事,如彰化喜樂保育院美籍創辦人喜樂阿嬤,在台灣奉獻48年,這是她到二林照顧小兒麻痺兒童的舊照片。 本報資料庫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