あやみ旬果5.jpg

客製化 儲備競爭力

2015-12-24 05:13 經濟日報 吳育宏

當全球製造業以「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最大化」為前提,進行廠商之間的競爭和整合,市場必然走向兩大趨勢。第一是大者恆大,只有搶到領先地位的公司可以享有獲利空間,而且競爭差距會愈拉愈大。

另一方面,多數廠商不會成為領導者,想要在市場存活下來就必須走向另一個趨勢,那就是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或技術門檻較高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

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公司將面臨產品生命週周期縮短、標準化產品減少的挑戰,過去在生產和研發累積的經驗,愈來愈難以複製和延續。

簡言之,當只有少部分公司能靠「經濟規模」的商業模式成功,多數公司將成為「專案導向(project based)」的團隊。

專案導向的商業模式,若是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通常在專案結束後,就暴露在經驗和人才流失的高風險之下。因此,以客戶需求和客戶價值為核心,建構一套「競爭力可以累積」的管理系統,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我將之簡單歸納為三個層面。

首先,縮短「客戶服務」的學習曲線。

由於少量多樣的趨勢,客戶的單一專案無法像過去一樣帶來龐大營收,但是業務單位若是能將服務客戶的流程標準化、精實化,就可以提高下一個專案、下一張訂單的管理效率。

其次是縮短「產品開發」的學習曲線。

當A客戶的專案結束且後續的產值已不看好,業務團隊應該找出類似產品技術的B客戶、C客戶,以既有經驗作為新客戶開發的優勢。

第三是縮短「產業開發」的學習曲線。

未來大部分的企業,都要跨入更多以往不曾接觸的新市場,因此在接觸新客戶、新專案的同時,業務團隊要能快速定義、快速歸納新產業的標準為何。

在管理一個新專案的同時,已經預先思考什麼樣的資源、知識要累積到同產業的下一個專案。

在產業標準和市場規則變化愈來愈快的今日,建立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永續經營的企業將有愈多的挑戰。

從個人、組織、企業到一個產業,都必須持續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累積了什麼經驗,可以用來提高明天的競爭力。」這個問題恐怕會愈來愈難回答,但是也愈來愈無可迴避。

(作者是管理顧問,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