あやみ旬果1.jpg

吳當傑率領土銀 走出自己的路

2015-12-08 05:14 經濟日報 邱金蘭

財政部次長吳當傑負責督導公股金融事業管理,二個多月前他兼掌土銀董事長,親自參與經營公股事業,他要發揮「球員兼裁判」的正面效益,讓公股管理跟公股經營,互蒙其利。

吳當傑說,他現在的確是「球員兼裁判」,在財政部的是公股管理者、裁判角色,跳到第一線的土銀,又變成球員,是個經營者,但土銀是政府百分之百持股的國家銀行,沒有任何利益衝突問題。

不但不衝突,還可以互蒙其利,吳當傑交代任務給土銀同事時會常說:「你們如碰到什麼困難,我就在站次長立場一定協助解決。」

公股事業彼此互相觀摩學習,當土銀需要向其他公股銀行請益的,吳董事長也可站在次長高度,提供更多協助。

經營一家事業單位,揹負盈餘及員工績效獎金等壓力,這份責任感與壓力,跟公股股權管理是不一樣的。這是吳當傑二個多月來的心得。

突破瓶頸 朝目標邁進

身為事業單位經營者,尤其是金融機構領導人,你必須先找出「地平線上的某個定點」,然後用很響亮的聲音跟堅定的口吻,跟所有同仁說,我們就朝那個目標邁進。

吳當傑說,在過程中,當然要有危機意識的,找出各種競爭、成長面臨的瓶頸,設法突破,並走出自己的路。

以 現階段土銀來看,最大的瓶頸就是資本適足率嚴重不足,如果後續的增資仍不順利的話,明年就要被限縮放款,或逼著你要吸收一年期以上存款,吳當傑說,目前土 銀在調整利差,希望增加活期存款,降低資金成本,但若為符合主管機關規定的LCR(流動性覆蓋比率)規定,馬上面臨又必須走回老路,放款也必須限縮,才能 達到標。 經營事業的領導人必須先知道這些問題,然後設定目標往前走,這是他到土銀後,事業經營感受的壓力跟責任,那是比行政機關來得更大,吳當傑說:「因我要照顧 到員工,希望能帶領盈餘成長,員工績效獎金等不要受影響,凡事必須優先思考員工權益問題,這跟行政機關不同。」

主動出擊 拚數位金融

放款限縮了,盈餘就少了,吳當傑表示,當盈餘無法高成長時,同仁的績效將受到衝擊,必須透過行務會議,讓所有同仁知道眼前面臨的瓶頸,讓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並體認,看如何共同努力設法突破,包括如何增加手續費收入等。

經營事業更要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吳當傑說,正夯的數位金融,是土銀要急起直接的,土銀在這塊領域是比較弱的,內部也組成專案小組,全部動起來,參考一銀,配合預算編列,規劃一到三年計畫,公營銀行預算要送立法院,必須提早規劃,如果沒編預算,等到想做時根本無法動。

除此,土銀畢竟是百分之百公股,除了盈餘問題外,還要主動出擊,幫政策性任務找亮點,吳當傑找到未來土銀可以積極投入的兩大亮點,讓土銀走出自己的路。

第一是,因應老人化,從銀髮安養信託功能,協助老人安養問題。

第二是,土銀跟土地密切結合在一起,未來可結合農業縣市,政策上看如何跟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動有機、農器等農業發展。


藏政部次長吳當傑。 圖/經濟日報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