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亞洲旅行,天氣忽冷忽熱,食物亂吃亂喝,結果嚴重感冒。因為旅行延誤診治,感冒演變為急性氣管炎,好幾個晚上咳到好像透不過氣,真是難受。回家以後接受連續兩周抗生素治療,才逐漸好轉。

病情最嚴重的那幾天,我從北京飛到香港。起飛時就覺得很不舒服,後來我三番兩次用力擤鼻涕,大概鼻涕沖到耳內,在高壓的機艙裏,忽然整個右耳從右臉頰到右眼上方完全塞住了。

當時的感覺真是難過!好像有人將一張硬紙板塞入我的右耳內,完全阻擋了氣血的流通。

我一直祈禱或許下了飛機後,周圍壓力減輕,耳朵就可以正常開通。結果下了飛機,情況還是沒改善。在接下來一個非得出席的重要會議中,我只能昏昏沉沉的用左耳溝通。此時,我只有一個願望,只要讓我回復正常,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原來「健康」如此珍貴,可是我們將它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道珍惜。有一天忽然失去了, 呼天搶地覺得上帝為什麼如此不公平。其實我們每天都有機會善待自己的身軀,好好的保養照顧它。

開完會後過了半天,我回飯店房間泡澡,注意到右耳好像逐漸開通了。這麼普通的一個功能恢復正常,讓我感激的流下眼淚。失而復得,方知珍惜。

隔天渾渾噩噩地飛回矽谷的家。疲憊的我準備好好休息時,忽然發現護照不見了。

本來這不是大不了的事,但再過兩周,我就要到歐洲旅行,行程都已辦好,錢也付了,如果護照掉了,補申請相當麻煩。

我依稀記得在舊金山機場通過移民檢查以後,上過洗手間,好像曾將證件放在架上,立刻打電話請機場人員幫忙,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身體不舒服,還碰到如此麻煩事,有一點雪上加霜的感覺。

過了幾小時,在家中的洗手間,看到護照好好地放在架子上,我如釋重負。除了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老人癡呆,對於這一份證件的失而復得,更加珍惜。

我們常對日常事物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道珍惜。尤其我從小就以能吃能喝自豪,不曉得妥善照顧身體。這一次生病了一個月,至今才回復約70%。失而復得,方知珍惜,

拿這些小經驗與大家分享,是希望每個人都養成尊重自己身體與周邊事物的習慣。身體有如一個殿堂,如果一天到晚將髒東西往裏頭丟,遲早會將它損耗毀壞。尤其這個年頭, 每一樣東西都有奇怪隱藏的毒,我們忙著排毒都來不及,怎麼可以拚命地往身體裏頭塞裝髒東西?

許多人等平常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東西或人不見了, 才知道它們的重要性。能夠失而復得,固然幸運,找不回來,就後悔莫及。

好的身體要靠每天一點一滴的培養累積,好的人生也要靠常保喜悅與懂得珍惜來創造與維持!

(作者是美國多元創投、遠盟康健、傳能科技董事長; www.wjtalk.com/boblin; happyboblin@yahoo.com)

【2008/10/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出,滿意的顧客平均只會告訴三個人自己的美好經驗;但不滿意的顧客平均會告訴十個人這個不好的經驗,而且13%的人會將自己的不滿經驗告訴其他20個人,也就是說一個不滿狀況,會有11.3個人聽說。

此外,不滿的顧客只有4%會抱怨,其他96%二話不說就走人;廠商每損失100位客戶,其中68位是因為沒有受到重視而琵琶別抱。我上課常引用這些資料,不過並沒有親身體驗,但最近我終於體會到這個數字的威力。

為人父母一定困擾於兒女的教養問題,尤其是安親班的選擇。友人住在郊區,城鄉差距造成這裡的安親班良莠不齊,如何安頓放學後的小朋友,決定由友人之妻全權負責。

在經過一番勘查、比較之後,這位母親選擇離家較遠、學費較貴,需要接送的名安親班,她的主要考量是教室強調開放空間,比起其他空間狹小的補習班,顯得人性多,而且英語班頗有名氣。

由於導師專業、盡責,這個安親班人滿為患。但好景不常,高人氣的導師突然辭職在家休養。換導師之後,學生陸續離開,幾乎只剩一半。

直到最近一位家長,打電話來詢問是否也想把孩子轉走,友人才覺得大事不妙。原來這位家長已與其他家長溝通過,了解學生相繼離開,大多是因為新老師的緣故。

在與該位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友人逐漸回想起一些蛛絲馬跡,例如孩子提及:老師上課打手機與男朋友聊天、連簡單的數學都教錯。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家長要將孩子轉走時,工作人員連原因都沒問,安親班一年費用約9萬元,收20位學生就將近180萬元,若從小一念到小六,就超過1,000萬元。這種穩當的生意,竟然因為老師的不用心、工作人員的不關心,而慢慢流失。

整個過程,讓我深深體會不滿的顧客情緒具有感染力,除了當初詢問的家長已眾告周知,本來粗線條的友人妻子也加入不滿顧客的行列,與親友團深度討論,甚至考慮對安親班總公司老闆曉以大義。

綜觀上述可以發現,若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對老闆不滿,想報復公司,只要對顧客擺出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相信他遲早會離你而去,而且,他的抱怨將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可能讓你職位不保。

從正面的角度來思考,每一位客戶都需要細心呵護,服務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只要你關心,客戶就會諒解,態度真的決定客戶的去留。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

【2008/10/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志聖在工作多年後,1995年考進中興大學農藝學研究所修習博士,如今雖已是博士,但他坦承失敗經驗豐富,除了育種時「失敗乃家常便飯」外,就連報考高考,也考了11次才考上,讓他對成敗有深刻體悟。

許志聖分析,成功可概分成三種。一是凡事都順著我意的成功;二是事情不如想像,但修正後就會成功;最後一種則是根本行不通,必須找替代方案才能成功。因此,他認為,時時把備套方案準備好,是「失敗學」中最重要的功課。

由於做事都會先設想「萬一失敗,怎麼辦」,許志聖說,這讓他「想法很悲觀,但心情很樂觀」,因為一旦失敗,他會坦然接受,並立刻啟動備案,即使害怕失敗,只要一想到有備案,就什麼都嘸驚。

研究水稻多年,許志聖卻認為「知道愈多、懂得愈少」。他謙卑地說:「人不一定勝天!」因為人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他舉泰國以「看天田」方式種植稻米為例,當地稻農得判斷何時下雨,才決定插秧時間,太早或太晚都無法種植成功。所以,許志聖強調:「人一定要與老天達成某種像是合唱團般的協調韻律,因為你不知道老天爺何時會開口」。

「誰知盤中飧,粒粒比辛苦。」許志聖非常懂。

他說,米是天地人合一的結晶,天要幫忙、土地要好、人要勤奮,才有可能種出好米。有意思的是,這位全台灣最懂米的人,出門在外用餐卻儘挑麵食,因為「外面賣的飯,絕對比不上家裡的好吃」。

許志聖當年決定走水稻育種這條路,吳旭初曾鼓勵他,做好事情有兩條路,一種是沒有人做,你去做好,就是專家;第二種是大家都在做,但你比別人認真,把它做到最好,你也就變成專家。

「在上面永遠有個位子,留給最好的人。」在水稻育種路上,孤獨前進卻不斷挑戰自我的許志聖,語重心長地說:「人要進步,就要有反省能力。」了解自己,取自己所需要、所適合的,就是克服失敗挫折、迎向成功的最佳方法。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對於人己親疏,會因為彼此關係的層次差異,而有不同的應對態度與問題處理原則。也因此喜歡牽關係、攀交情,期望由「外人」進入「自己人」的區域,那一切就都好商量。

中國人的群體意識與群體規範,也期望群體主事者能善待自己人。如果對待外人優於自己人,將招致「胳膊往外彎」之類的指責。

在組織中,主管通常將轄下的部屬視為自己人,並特別加以照顧。主管厚愛自己人無可厚非,為部屬爭取權益,也是主管的權責與義務。但若對部屬寵愛過頭,卻非組織之福。

有些主管習於放大部屬的戰功,或誇大部屬的能耐,並相對地貶損其他部門人員的表現,藉以凸顯自己人的能力與成就。此種「自己的部屬都是神,別人的部屬均無能」行徑,其實可能是主管個人自大與傲慢的延伸。

他們將部屬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自覺聰穎優異,嫡系人馬當然也超凡絕聖。他人質疑所屬人馬的能力或表現,等同挑釁主管的才能與績效。

這有如時下父母千方百計想將兒女培育成十項全能的天才兒童,以凸顯自己血脈的優越性。兒女表現不如人,等同是宣告自己的基因較他人低劣,是許多父母難以容忍之事。

主管過度吹噓部屬的能耐,容易造成其他部門主管對其績效有過高的期待。縱使部屬表現中上,但因預期偏高,反將獲致較低的評價。這對部屬而言,亦非公允。

過度寵溺部屬的主管,不僅不容許他人批評所轄人馬,也不願意承認與面對部屬的缺失。基於維護自己人的心態,主管將自動過濾不利訊息,或將一切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更嚴厲批判其他部門的不是。

主管包庇部屬的不良行為,部屬將更肆無忌憚地為惡。在部屬行為偏差尚屬輕微時,主管若未能即時處理,將讓自己與組織為此付出極高的代價。

如同過度寵愛子女的家長,在子女犯下大錯時,還堅信他們的純真與無辜。主管將部屬當作自己人,並待自己人優於外人,屬人之常情,但切莫讓自我過度膨脹,乃至蒙蔽理智,讓他人對於部屬有過高的期待,或對部屬之過錯視而不見。

寵壞部屬,將使組織、主管與部屬均蒙其害,造成三輸的局面。

【2008/10/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競爭愈來愈激烈,且已升高至國家層級,各國都希望擁有優於他國的競爭力,因此,政府的施政效能與創新能力日趨重要。

回顧與全球多國政府接觸及來往的經驗,我對台灣政府欲提升競爭力的積極表現,特別印象深刻,例如:台灣政府藉由多方考察,收集各國政府電子化的最佳範例,並評估及規劃最佳案例如何落實至台灣,希冀提升政府效能及對人民的服務品質。

在台灣政府取經的過程中,IBM正是協助其瞭解他國作法與經驗的諮詢對象之一。IBM從實務經驗發現,效率化及科技能力已成為政府競爭力的必備要件,台灣的機會就在於更深入發揮現有的能力及優勢,藉此獲取更大的經濟優勢與效益。

例如,透過涵蓋實體、軟體與服務的新一代基礎建設,結合服務導向架構(SOA)之類的新科技,建置及加強電子化政府、醫療保健、社會服務等應用,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服務品質,也藉此推升台灣成為區域級、甚至是世界級的應用領導者。

 

擴大民間動能 深化創新優勢

 

目前,最受重視的競爭力就是創新,來自民間的蓬勃創新力,則是台灣的關鍵優勢。身為眾多電子產品的世界級重鎮,台灣企業早就體認創新的重要性,也累積許多成功經驗,接下來的挑戰,是將創新推廣至服務與創意產業。

然不可否認的,台灣眾多中小企業受限於經營規模,面臨創新的瓶頸。對此,中小企業一方面可尋求與跨國公司合作,善用外界資源來實現創新;另一方面可採取新思維,與其他中小企業協同合作,針對各自的專業領域分工合作,再集結成果,以達到協同創新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動過程中,台灣政府亦展現了透過創新來提升經濟發展的積極想法與作為。例如:IBM日前舉辦的「2008政府資訊科技與創新論壇」就是由政府主導,並廣邀產官學各界參與,以協同合作的方式,達成創新的目標。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政府的創新不僅要有多面向的思考,認清問題或挑戰的本質與複雜性,還要進行跨平台的科技整合。以當前熱門的節能課題為例,政府不但要找出耗用能源的主要類別如運輸、製造或空調系統等,還要尋找替代能源如生質燃料,更要研究各種節能政策與措施,將如何影響經濟發展。

由此可見,建立跨領域的創新平台,是關鍵的第一步。其實,IBM與各國政府有若干共通點,例如,兩者都擁有龐大的跨國組織,編制層級也非常嚴謹分明。即使如此,IBM仍大力鼓吹開放式創新,並將其定位為「特殊活動」,不同於平日的正規運作,而是鼓勵全員參與,如全球線上舉辦的「創新腦力激盪(InnovationJam)」活動,便甚具代表性。

 

全員參與變革 展現跨界綜效

 

IBM的政府及公共等相關事業群,每年以長達六至八個月的時間,在全球各地舉辦圓桌論壇,除與政府官員及學界人士探討特定主題,亦從中收集許多觀念與想法。這些觀念與想法都會帶回IBM,透過InnovationJam進行開放討論,藉此找出IBM可提供的作法與服務,以發掘未來商機。

簡單地說,InnovationJam是IBM全球36萬名員工都可參加,連續72小時不停頓的腦力激盪會議,並透過網路虛擬空間來落實。由於全球員工來自行銷、技術與業務等各種領域,擁有不同的專長,相互激盪、去蕪存菁之後的成果極為可貴。

也正因為如此,InnovationJam得以充分展現IBM創新實力的深度與廣度,針對從世界各國收集而來的各種課題,融合大家的看法,從中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進而推動實驗計畫,測試方案的可行性。

同樣的,創新機制也可運用在政府部門,透過腦力激盪的形式,讓所有公務人員都可提出想法,「2008政府資訊科技與創新論壇」提及的綠色工程計畫與電子病歷,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創新方向。

當人民有了更多的科技體驗後,對於政府運用科技進行創新的期望及要求,也會升高。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人民期望只需面對單一的政府單位,而不是無數的部會單位,因此,政府必須檢討作業方法及流程,而且結合科技,耐心且徹底地進行文化的改變。

 

快速整合資源 迎接競爭挑戰

 

現今,世界的改變速度愈來愈快,競爭也愈加劇烈,許多國家努力改善教育水準及種種條件,透過長期投資與基礎建設確保經濟發展,其他國家因而面臨跟進的壓力。

政府應以歷史為鏡,數千年以來,發生過無數次的帝國興衰,曾經成功的政府往往都因無能改變而式微。有能力創新的政府,才是有競爭力的政府,而且要擁有明確的願景,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而非僅著眼在短期取巧的作法,才能受人民肯定。

台灣新政府上任後,表明要為人民創造更大的經濟機會,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亦希望與亞洲鄰國創造雙贏的局面。有了前瞻的遠見與明確的願景,將可協助政府專注於採取正確的行動,以更快速、更整合的方式來競爭及前進。

(作者是IBM政府及教育事業群全球總經理)

【2008/10/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