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りお(朝日莉緒).jpg

 

提點部屬 保持中性、客觀

 

話說,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人脖子上掛了兩只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只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人們具有「眼見他人缺失,卻無視自身缺點」的盲點。更凸顯主管在績效回饋中,想讓部屬「覺察缺失,進而修正負向行為」,得面對的高度挑戰。

 

為何會出現挑剔他人過失易、面對自己錯誤難的人性盲點呢?因為,人需要自我價值認可。

 

當指責他人時,隱含「我優於你」的優越感。相對地,被他人指責,則有「你優於我」的自我價值低落感。

 

因此,當被指責時,為走出價值感失衡的難堪,容易惱羞成怒地,開始反擊與責難對方的過錯,最終,淪為互揭瘡疤。

 

在寓言情境,彷如雙方各自持著身前的口袋,細數對方的不是,各說各話,場面火爆。

 

身為領導者,為發展部屬,有義務協助部屬看清自身問題點,才能走出誤區並避免重蹈覆轍。但如何讓部屬能「看見」身後哪只口袋的內容呢?

 

人願意開放心胸,面對自己「看不見」缺陷的前提要件,是與揭露缺點者之間,具備一定程度的信任感。

 

試想,要讓對方走到自己背後,揭開那個寫滿自身短處的口袋,如同狗對人露出最脆弱的腹部,這需要多大的信任?

 

如果信任度不足,是不可能做出這種可能危害自身的行為的。

 

在信任的前提下,領導者與部屬可共同檢視背後寫滿個人瑕疵的口袋。然而,主管的心態不同,揭露缺失時的語調、肢體語言與用詞也有所不同,並將影響對方的情緒與心境,同時攸關部屬能否正視缺失。

 

如果,在給予對方負向回饋時,抱持著上對下的批判、問罪、究責心態,強勢地咄咄逼人,甚至露出一臉的鄙視與輕蔑,夾雜著爛、遜等形容詞。相信不論是誰,都難以接受。

 

甚至,還會激起自我保護的機制與情緒,在不理性狀態下,根本聽不進任何建言。

 

相對地,若在提點部屬的毛病時,能保持一種中性、客觀地想釐清資訊的角度,或是提供協助的心態,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為對方設想,想讓部屬更好的用意時,所展露的言詞與態度,將截然不同,部屬對建言的接受程度,也將大大提高。

 

至於,在回饋方式上,可參考以下幾種建議工具。

 

一、檢具具體事證:若回饋多為形容詞,容易落入「事實與否」的爭辯,反倒模糊了焦點。因此,回饋內容應檢具明確的人、事、時、地、物,且事前經過詳實求證,力求「就事論事」。

 

二、優缺點並陳:為降低被回饋者的抗拒心態,可先回饋優點,再提供可更好之處。藉優點拉升價值感,減緩對方面對負面回饋的衝擊,較易接受被點出的缺失。

 

三、多元回饋:除了主管的單一回饋來源外,若能有更多來自同儕、客戶、部屬等多元的回饋觀點,或是運用檢核量表的客觀數據,亦有助於被回饋者接受缺失。

 

給予負向回饋的目的,在於促使對方停止負向行為。然而,在點出對方過錯與缺漏之前,若未建立信任感、未秉持正向心態,也未善用回饋工具,恐怕原本「給禮物」的好意,非但無法改變對方行為,還可能導致雙方關係惡化,有違回饋者的良善美意與初衷。

 

(作者是企業培訓導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