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國產化 跨部會「軌道產業推動會報」將成立 2018-01-23 20:00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38項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正在進行,交通部高鐵局今天表示,為提升軌道技術,帶動產業發展,並促進產業及軌道機構合作,將會同經濟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等單位,成立跨機關「軌道產業推動會報」,並草擬「軌道產業推動會報組成及作業要點」,行政院已於今年1月4日審查通過,交通部將於近日頒布並推動後續作業。
高鐵局副局長楊正君表示,軌道產業發展即涉及需求面、供給面及法規面,將分別由交通部針對軌道建設及維修需求,媒合供給產業與需求機構;經濟部盤點國內軌道產業界之能量及優劣勢,協助國產化關鍵項目技術研發及量產;工程會提供軌道機電系統採購所涉資格/規格問題之解決方案,研議擴大國內廠商參與標案之可行作法或機制。
楊正君表示,目前正在推動的軌道技術暨驗證中心將於四、五年後成立,在此之前高鐵局到未來的鐵道局會先負起責任,盤點國內相關檢驗驗證機構能量。他指出,軌道建設要100%國產化,必須先就國內技術制定國產化關鍵項目,若產業界有興趣研究開發,政府就應投入協助,從項目選定、供給需求媒合,到技術開發、檢驗驗證,才有辦法促成軌道國產化。
楊正君表示,根據去年台灣高鐵公司盤點,一輛高鐵拆解後,所需的零組件物料高達32000萬種,從螺絲、地板、車燈、電纜、水管都算,這又分為「一般性內中」及「關鍵性零組件」。
其中「一般性內裝」是指國內有能力生產,卻無法用於軌道需求,主要原因是涉及標準及驗證,由於車輛都是跟國外採購,就連一張座椅也必須通過撞擊力、耐磨、防煙等測試,「講測試很簡單,但台灣標準是什麼?」台灣目前沒有標準。
「關鍵性零組件」則有如轉向架、煞車系統等,他坦言,國內技術還不成熟,甚至沒有自己生產能力,號誌等軟體控制系統加上硬體設備,更為複雜。楊正君表示,32000多種零組件及維修物料中,台灣已有能力自行掌握15%,但台灣還有能力做多少後續幾盤點並訂定期程。
對於未來誰應負責研發?楊正君說,軌道技術暨驗證中心兩年內可籌組出來、硬體建設四年內會建設完成,但仍然無法在短時間內100%負責研發工作。但從過去韓國經驗來看,也是結合國家相關學術機構、研發單位,共同研究開發。
楊正君也強調,軌道技術暨驗證中心必須扮演領頭羊及整體規劃者,才能在將來整合中研院、中科院等單位發展設備,且零組件不見得100%需要台灣自己做,但整合、設計必須掌握於台灣手上?
楊正君表示,台灣必須在花更多時間投入,畢竟軌道是未來交通重要的一環,不可能只擁有現有的軌道系統就足夠,無論捷運、台鐵都必須掌握技術,政府責無旁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