澁谷果歩.jpg

打造工業4.0 向德國取經

2016-09-05 05:29 經濟日報 蔡紀眉

 

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Erdal Elver)日前發表七項核心聲明,宣示將結合台灣、德國公私部門的市場拉力與技術推力,全力協助台灣製造業轉型,與台灣產業合作打造智慧機械與工業4.0。

德商西門子日前與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舉辦「Green+ Together 2016台灣永續峰會」,邀請行政院長林全、經濟部長李世光、科技部長楊弘敦、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等產官學代表出席,並發表演說。

2011年,德國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並維持全球競爭力,展開工業4.0計畫;台灣促進製造業升級,推出與工業4.0相關的智慧機械,被小英政府列為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一,由於台灣與德國在產業上有互補性,在機械工程及電子領域也都是市場的領頭羊,因此,借鏡德國的他山之石,刻不容緩。

西門子數位工廠事業處總裁Jan Mrosik指出,五年前,當工業4.0的新趨勢剛出現時,德國公部門、教育端、產業是多頭馬車,唯有看到市場了,各領域才會開始合作。

他強調,工業4.0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打破現有的東西、一切重新來過;工業4.0是一種工具,先找出最適合的策略、最應改進的痛點,讓製程更有彈性,在人力、物料和資源使用上更有效率。

Jan Mrosik觀察,德國不是製造成本低的國家,但製造能力很強,正因為使用最新的數位化科技;台灣製造業環境成熟,但缺乏全面完整方案,他建議台灣企業首要之務是打造有效的協作平台,不同公司之間,則要能透過標準化方法相互學習。

卓永財提到,微笑曲線最下端不是製造業,應該叫做電子組裝業,代工台灣絕對無法生存;工業4.0要軟硬兼施,除了硬體升級,企業主也應端出更好的牛肉廣納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