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志美あすか(保志美明日香).jpg

科思創…3P法則 創造雙贏

2016-07-05 04:50 經濟日報 潘羿菁

 

台灣科思創的前身是台灣拜耳材料,也來自於全球化工巨人德國拜耳子公司,生產項目為化工材料、塗料等;面對台灣近年來對化工產業形象不佳,敵意劇增情況下,台灣科思創總經理李銘城表示,公司稟持People(人類)、Planet(地球)、Profit(獲利)等3P原則,不僅達到永續經營,更對市場產生更大拉動力量,形成正向、良性循環,因此,誰說化工業就是汙染,一樣可以達到社會期待與獲利。

回饋社會…力拚永續經營

 

李銘城為台灣拜耳第一期員工,27年前以業務代表進入化工業,2013年升任台灣拜耳材料科技總經理,也是拜耳材料科技在台灣的第一位台籍總經理。去年9月拜耳材料科技自拜耳集團獨立出來,改名為科思創,李銘城現在是台灣科思創總經理。

 

他提到,目前台灣社會對化工業確實存在期待與擔憂,期待,是源自於盼望產業界對環保可以多加關懷與維護,有了這個期待自然就會擔憂。社會擔心不肖廠商會破壞自然環境,這樣的心情其實是符合全球趨勢的,畢竟這幾年來,全球也在倡議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議題。

而現階段市場趨勢正好與台灣科思創的經營原則相符,公司提出3P原則,也就是People、Planet、Profit;獲利是公司永續經營的基本要件,有了盈餘才有能力回饋社會,所以獲利是一個企業不能缺乏的因素。

其次,對地球更加保護,台灣科思創的商業活動均以環保為出發點,在製程上要求節約能源、降低能耗,可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也是照顧地球。

重視環保…耕耘綠色商機

最後則是People,培育人才,灌輸台灣科思創理念,讓永續經營維持下去,最終創造出世世代代都可以擁有美麗的地球。

李銘城強調,上述3P原則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為排斥,當然很多人會好奇,加強環保就可以兼顧盈利嗎?在台灣科思創的經驗中,答案是肯定的。

台灣科思創於2005年訂定目標,針對製程減量排放二氧化碳,設定2020年降幅達四成,但該公司在2014年就達到39%,因此修正目標,要在2025年減排達五成。另外,生產工廠的能源耗用設定在2030年降至五成。

李銘城說,減排與能耗都牽涉到公司生產成本,一旦達到目標,等於公司成本下降,自然對營業毛利有正向幫助。

他強調,其實國內化工產業努力改善環保,只是外界不清楚,而產業也在學習如何與民眾溝通的課題,比如台灣科思創就持續開發綠色產品。

「當我們開發綠色環保商品,等同幫助客戶產生新價值、新應用。」李銘城認為,這樣的經營模式在展現台灣科思創的創新力的同時,也協助客戶找到成長新動能,可謂一舉兩得。在這樣的模式下,客戶自然就理解,環保與盈餘可以兼顧。

例如,「陽光動力號」為全球首架以太陽光電為動力,可連續五天飛行的載人飛航機,其材料使用科思創生產的原料,目前正在逐步完成飛環世界一圈的壯舉,這項紀錄代表著,化工與綠能兩者可取得平衡,進一步盈利。

母公司德國拜耳在全球共計30個營業據點,李銘城說,台灣科思創與其他分支公司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的電子業、製鞋業擁有完整供應鏈,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人才培育…給年輕人機會

此外,台商在世界各地布局,不過研發能量往往留在台灣當地,因此台灣科思創在國內就可與跨國企業台商進行合作。

李銘城也強調,目前台灣科思創正在尋找有潛力客戶,與客戶建立起革命情感,關係就會牢固與長久。

談起台灣人才,李銘城形容,具備強烈責任感、創造力、勇於挑戰以及能夠思考解決方案,「當我把工作交給台灣年輕人,是可以放心的」,這樣的特質雖然無形,但在團隊合作裡頭卻十分重要。

「優秀人才需要舞台,若有更好、更寬廣空間,我們也不吝於推薦給總部」,李銘城說,在台灣科思創會發生屬下有一天變成老闆的老闆,這是一種包容的文化。

所以儘管台灣科思創是化工業,不過公司平均年齡僅41歲,一級主管與廠長等,平均年齡也只有44歲,凸顯出這是一家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去嘗試、放膽試鍊的公司。

不過,網路發達造就社會變化快速與迫切感,這一世代年輕人總是追求立即成就,李銘城說,有企圖心是好事,但有時過於急迫,反而會得不到想要的,此刻會感覺落差太大。因此他建議,不仿放慢節奏,只要每日累積點滴實力,總有一天會得到待遇與經驗相符合的升遷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