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百合菜.jpg

物聯網盛世 三大發展關鍵

2016-05-02 05:05 經濟日報 吳仁麟

 

我們前前後後聊了快兩個小時,從台灣網路產業的過去一直聊到物聯網的未來。他在兩年前退休,退休前的16年,他一直是主管台灣網路資源的最高主管之一。

67歲的他聊起40多年的公務員生涯,除了無愧於心也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也許各方的意見愈來愈多元,媒體裡只看到許多社會亂象,但是台灣的電訊和網路環境在國際社會卻一直有不錯的評價。除了軟硬體設備有一定的水準,各種資訊的開放和普及性更是擁有很好的世界排名。

我們在一場物聯網的論壇認識,只簡短聊了幾句,我就向他請教能不能找個時間再拜會深談?

打從20出頭歲考進電信局擔任公職,一路經歷台灣通訊建設最重要的年代,他根本就是一部台灣網路發展史。我心想,如果順著這部歷史往前看,也許能看到台灣物聯網的未來。

談到台灣未來發展物聯網的可能,他認為關鍵工作有三,第一是標準的選擇,第二是應用的開發,第三是格局與高度

經過幾年的發展下來,物聯網的全球賽局慢慢進入尾聲了,他以過去的經驗判斷,最後還是會發展出主流標準。從20多年前的網際網路到今天的4G,網路上的任何一場賽局都會產生最後的共同標準,台灣的物聯網也一定是這樣的劇情。

但是科技日新月異,沒有人知道明天有什麼新標準會橫空出世。他說,台灣只能不斷往前走,快速地出手和修正。

至於應用的開發,則應該從台灣的生活情境和市場需求出發,以國內市場為基地來推動物聯網,而不只是重演過去高科技代工的角色。過去台灣的科技代工產品一直不把國內當成主要市場,只專注於滿足下單客戶的需要。這樣不只經營不出品牌,最後也只會走向毛利率持續下降的命運。

但是過去這幾年來,台灣有些不同於過去的劇情發生了,像Ubike和ETC系統都在全世界得到相當好的評價,甚至將輸出到國外。這樣的經驗也是未來發展物聯網的時候可以參考和借鏡的。

過去對於台灣產業方向的討論,一直都在代工和品牌兩者之間的討論,但是如果把視角看到新的方向,也許可以從不同的高度找到新格局。

從台灣的各種生活運用出發來開發各種物聯網服務,這些服務一旦運轉成熟,再由產官學整合成一個平台輸出海外,對外可以建構台灣的大品牌,對內也可以為各上下游相關產業帶來更多業務機會。他相信,這將會讓台灣的產業發展走出全新的格局。

看著17樓外的台北,盡是春天顏色,他字字句句語重心長也充滿期待,像是在口述著一篇給台灣下一個物聯網盛世的備忘錄。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